?

棚戶區改造戶心理探析及人文關懷

2016-12-27 00:31首水清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心理特點人文關懷

首水清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鼓勵并發展棚戶區改造工作,各地也都十分重視棚戶區的改造,以促進內需的擴大,增加就業量,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建設。然而,棚戶區的改造工作并不簡單,會遇到各種問題的阻礙和影響。其中被改造時期居民的心理變化就是其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郴州市北湖區郴江鄉文星灣村棚戶區改造戶心理特點以及人文關懷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棚戶區改造;心理特點;人文關懷

近年來,隨著城市改造提質工作的不斷深入,很多地方都開始進行棚戶區的改造工作。棚戶區改造指的是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提高困難家庭住房質量、拆除阻礙道路修建的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作有利于土地資源再利用,可以提升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同時還有利于改善城市的自然環境和人們的居住條件。但是改造工作與改造戶的利益密切相關,會涉及到土地、房產等方面的問題,這導致改造戶的心理非常復雜。本文主要分析了郴江鄉文星灣村棚戶區改造戶的心理特點以及人文關懷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郴江鄉文星灣村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基本情況是:2016年北湖區政府,為了修建文星路與古樟休閑公園,擬拆除郴州市北湖區郴江鄉文星灣村部分棚戶區的房子,以貨幣形式給予補償。該村共169戶,居民368人,拆遷戶45戶。為此,北湖區政府拆遷辦派出工作人員,入村調研,反復開會動員學習,入戶交心,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終形成文字,簽字拆遷。

1 棚戶區改造戶的心理特點

1.1 心理不平衡

對于湖南郴州市北湖區郴江鄉文星灣村棚戶區的改造戶(共169戶,居民368人,拆遷戶45戶)來說,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分配問題。這不僅與社會與人民的利益相關,而且也與改造戶的利益有關。改造戶出于對既得利益的考慮,會選擇不同方式要求在改造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補助,在最大程度上維護與追求自身的利益。不同地區的改造政策中,改造的補償標準大多是以房屋面積為基礎。但是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改造戶不平衡的心理。政府一旦開始變更改造補償標準,市場上的體制也會發生變化,房價也會出現上升的情況。事實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改造補償無法真正確保等價有償。改造戶產生不平衡心理的原因在于,在改造棚戶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會將原土地開發利益與自身獲取的補償價值進行對比。改造戶會產生不平衡的極端心理。2016年北湖區政府,為了修建文星路與古樟休閑公園,拆掉了村民45戶村民的房子,均已貨幣形式給予補償。補償標準為一個失地村民戶頭100萬,兒子(另成家立戶的)65萬,房子按裝修質量不同補償800-1200元/平方不等。在我國現代化社會的轉型階段,許多改造戶也正處在失地又失業時期,只有依靠社會保障金生活,經濟方面依然很困難,如果再遇到這些改造工程,會加重不滿情緒。

1.2 對未來生活的憂慮

在改造戶中普遍存在懷舊心理。具體的表現是改造戶們會懷念之前居住的棚戶區,這種情感會延遲他們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棚戶區改造的工作中,大多數的房屋都處在城市的中心地區,改造戶長期在此生活會產生一定的依戀心理,加之遷入其他地區之后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改造戶一般都對遷出地有良好的評價,但是卻對遷入地不太滿意。除此之外,在完成對安置房的建造工作后,對于一些改造戶而言很難支付補差費用。因此,改造戶可能會為了獲取補助而借錢買房,這對于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大多數的改造戶會對未來生活感到憂慮。

1.3 預期與現實落差造成的心理焦慮

對大多數改造戶來說,棚戶區改造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事件。人對于陌生事物容易緊張,產生壓力。其次,改造過程中往往牽涉巨額金錢,這也容易引發壓力。再者,前途的不確定性,很容易使被拆遷者有茫然之感,進而產生焦慮情緒。面對被拆遷戶的焦慮心態,最合適的做法是:從政府到開發商,首先應該對被拆遷戶進行心理疏導,讓彼此在一個比較寬松的心理環境中展開談判。但在現實中,很多時候開發商沒有考慮進行心理疏導工作。

在安置問題方面。安置問題是改造戶考慮的基本問題,現實中基于成本考慮,開發商往往多采取異地安置的方法,或者就地與異地安置按比例調配。很少有當地安置的例子。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對于熟悉的人際環境和社會環境往往有依賴心理,換了新環境,只能加劇其焦慮感。所以實際操作中,被拆遷戶對異地安置多數是不滿意的。即使是被安置在一個條件比原來稍好的新環境下,對開發商依然不滿。所以,異地安置對保持改造戶的心理穩定極其不利。

2 對棚戶區改造戶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的含義涉及到很多內容,其實質是對人的尊重,包括人格、尊嚴、思想以及情感。人文關懷的目的在于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存在價值,促進人發展的最大化。人文關懷更加傾向于人的精神層面。人文關懷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個人的尊嚴,培養個人情感、積極的人生觀,具備健康的精神面貌。在棚戶區改造設計過程中應該重視樹立人文關懷的觀念,在改造過程中,全面考慮改造戶的心理特征與生活行為,分析其居住條件需要,使其感受到充分的歸屬感,實現棚戶區改造的整體利益。對棚戶區改造戶的人文關懷具體表現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可承受的經濟補償條件:政府給與棚戶改造戶補助完全為等值貨幣化,用于拆遷戶購買新房。一個戶頭100萬/戶,連帶戶(即兒子另立戶建房)65萬元/戶,房屋面積按新舊程度、裝修程度補助為800-1500元/平米,使其為購買新房有一個基本的經濟條件準備。

2.2 便捷的生活

改造安置地區的生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改造戶的心情,同時也最能夠反映出人文關懷。第一,在初期的計劃過程中,應該選取改造戶比較熟悉的區域,或者規劃安置地區周圍的建筑物,這樣能夠防止出現安置地區的“孤島效應”。第二,在規劃安置地區時,應該保證內部流線的科學性。

2.3 可承受的經濟水平

安置地區居民的經濟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用性與可行性?,F階段,我國的棚戶區改造的資金量不夠充足,因此在設計改造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考慮經濟能力,科學布局,就近取材,最大程度的節約施工成本。

2.4 場地的實用性

改造安置居民有著各方面的需求,合理規劃安置地區的場地,保證場地實用性及功能性,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改造安置地區的設施布置,應綜合考慮改造安置地區居民的總數量,考慮改造安置居民心理,合理布置功能設施位置、數量,保證其舒適性。為此,在進行場地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居民行為特征,滿足居民需求,避免出現場地利用率較低或場地面積不足導致的超荷載等問題,充分考慮場地復合型及兼容性、緩解拆遷安置地區用地不足等問題。

2.5 文化的延續性

改造安置地區居民,因搬遷等原因,容易對新的環境保持一種陌生感及不安全感。因此,在規劃設計中,應體現文化延續性,營造出居民所熟悉的人文氛圍。在設計中完善鄰里空間的營造,如架空層設計、社區活動用房的設計等,提高改造戶對環境的認同。

2.6 場地宜人性

人文關懷理念要求拆遷安置地區場地具有宜人性,主要表現為景觀宜人和氣候宜人,這可以通過提高綠化率、合理搭配植物來實現。

結束語

棚戶區改造問題是當今社會非常關注的熱點話題,而且棚戶區改造工程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增加社會就業量,優化調節產業結構。同時,也有利于妥善解決人們的住房困難問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然而,現階段不同類型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改造戶復雜的心理特點,容易對改造工作產生抵觸。因此,相關人員在工作中需要注意體現對改造戶的人文關懷。郴州市北湖區政府對郴江鄉文星灣村棚戶區改造工程中,經過工作人員半年多的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改造戶搬遷工作。

參考文獻

[1]單松.城市拆遷過程的被拆遷者心理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2).

[2]潘秋豪.對拆遷安置房質量的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4(19).

[3]曹樹林.拆除:為了被拆遷戶的利益[J].人大建設,2011(08).

[4]徐毅.試析關于我國拆遷安置房在質量方面的問題和對策[J].江西建材,2014(16).

[5]朱滬影.房屋拆遷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科技風,2010(18).

猜你喜歡
棚戶區改造心理特點人文關懷
掌握學生心理特點 有效開展寫字教學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PPP模式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研究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宮外孕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