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產出的影響研究綜述

2017-01-03 14:42付洪壘徐瑩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綜述

付洪壘 徐瑩

[提要] 財政支農支出是支持我國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梳理國內外學者關于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產出影響所進行的研究,總結出財政支農資金對增加農業產出、促進農業發展確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合理分配財政資金對農業的投入,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財政支農;農業產出;綜述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18日

一、前言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農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9億農民的收入水平,關系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國經濟的正常運行,關系到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從2003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三年聚焦于“三農”問題,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而農業基礎性地位以及弱質性特點決定了農業的生產發展離不開政府資金的保障支持,穩定增長的財政支農支出是農業、農村、農民的有效保障。

財政支農資金是國家宏觀調控在農業上的具體表現,是國家靈活運用財政杠桿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另外,財政農業支出長期存在支出效率低下、管控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專項資金監控措施等諸多問題,這些都直接削弱了財政農業支出對農業經濟促進作用的有效發揮。在此背景下,總結國內外學者關于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產出影響的研究,探討提高農業增長的建議,以夯實我國農業的基礎性地位。

二、落實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意義

“三農”問題關系到我國新常態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地方政府資金的財政投入,對農業的穩定發展起著極為關鍵和重要的作用。落實財政支農資金,一方面對于合理安排財政支農資金,實現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使財政資源達到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并最終促進農業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另一方面對于實現農民收入的倍增計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農民負擔、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國外研究中,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產出影響的探討起步很早,政府管理者及學者很早就認識到農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起到的基礎性作用。研究方向主要體現在: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影響和財政支出對農業產出的影響。

1、財政資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Adam Smith(1776)為經濟理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沒有構建經濟增長模型。隨后,Thomas Robert Malthus(1899)提出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是促使社會總需求增加的重要手段,認為財政支出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方式。Keynes(1963)認為政府可以運用財政和稅收等方式擴大社會需求,同時能夠減少經濟波動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Rodos(1988)提出經濟成長階段理論,認為國家需通過增加財政支出來刺激更多的社會生產資本。

2、財政資金對農業產出的影響。W.Schultz(1959)認為農業對經濟的貢獻不容忽視,決策中政府應充分認識到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增加財政支農支出。Kiminori Matsuyama(1992)發現,財政資金投入農業領域比投入其他領域更具競爭優勢,并存在一個財政支農支出的最優規模。Jensen(2000)、Townsend(2001)運用AK模型,分析20世紀美國農業部門數據,發現財政支農對農業發展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Mishra(2009)通過研究財政支出對美國農業區農民收入的影響,認為政府農業支出可以減少中心地帶和北部平原的農民收入差距,而非農收入則能夠減少邊緣、山區和盆地的收入差距。

(二)國內研究現狀。國內學者關于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產出影響的研究起步于改革開放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機制的引入,“三農”問題成為促使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關鍵問題。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從財政支農資金績效、規模與結構和對農業產出影響三方面進行研究。

1、財政支農資金績效研究。江曉萌(2014)提出建立全面而完整的數據信息系統,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相互配合,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周洲(2014)提出從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法律地位開始,提出應將公民滿意度因素加入評價標準中,循序漸進地推進績效評價標準、方案、結果在財政支出中的應用。李化鋒(2013)根據財政資金扶持農民合作組織的具體情況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指標具體化,并賦予分值,解決了評價指標平面化和單一化問題。郭慧(2013)提出財政支出綜合績效評價,較適宜采用數理統計分析法的評價方法;對于部門、單位和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則較適宜采用綜合評價法的評價方法。

2、財政支農資金規模與結構研究。徐愛麗(2010)指出,目前黑龍江省財政支出結構存在著財政支出總量不足,科教文衛支出比重低且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種責任制和節約獎勵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徐遠華(2014)提出合理推進城鎮化,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的建議。田紅宇(2013)認為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是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與縮小城鄉居收入差距的必要條件。劉婷(2014)提出多渠道、全方位籌集資金,創新籌資思路,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農業項目融資平臺。

3、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業產出影響研究。范東東(2012)認為,提高黑龍江省財政支農支出效率,應增加財政支農支出的資金投入,進一步調整黑龍江省財政支農支出的資金投入結構。汪海洋(2014)提出優化支農結構的重點是加大對農業科技三項費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等方面的支出。石泓、余志剛(2009)提出確保農業財政支出的穩定增長,將農業財政支出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建議。認為實現資金結構的優化,要使財政資金投向糧食安全生產、農民就業、農民增收和生態農業等。羅永慧(2011)提出建立支農資金整合平臺,把分散資金實現統一分工、合理布局,實現財政支農合力。蘭婧(2014)提出調整和優化支農結構,主要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大對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的建議。吳中煥(2014)提出加大財政支農的支出力度,提高財政支農投入水平,加大對農村固定資產的投資投入。陳輝娟(2013)認為,財政支農資金需要科學管理,應加強農業資金的紀律檢查和執法力度,規范預算管理制度,規范財政支農資金農業集中收付制度,從根本上避免挪用財政支農資金等行為的發生。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國外學者對財政支農的研究較早,從財政資金對經濟增長影響及財政資金對農業產出影響兩個層面進行了較為豐富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對世界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對我國財政支農體系的構建也起到了較強的指導作用。國內學者對財政支農資金的研究起步較晚,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主要從財政資金績效、規模與結構以及對農業產出影響三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不少有意義的結論,例如大多數學者都贊同財政支農資金對增加農業產出、促進農業發展確實有重要的作用等,這些結論將對今后學者的研究及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借鑒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Adam Smith.The nature of the national wealth and causes research[M].Bantam Books,1776.

[2]Thomas Robert Malthus.Theory of population[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899.

[3]Keynes.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4]Rodos.Economic growth stage[M].Business Books,1988.

[5]W.Schultz.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59.

[6]Kiminori Matsuyama.Agriculture productivity,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2.58.7.

[7]Jensen.The farm credit system as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2.

[8]Townsend.The credit risk-contigency system of an Asian Development Bank of Chicago[J].Journal of finance,2001.17.

[9]Mishra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olicy Model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9.3.

[10]江曉萌.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我國地方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M].合肥:安徽大學,2014.

[11]周洲.長沙市財政支農項目績效評價及其改進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12]李化鋒.河北省財政資金扶持農民合作組織的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3.

[13]郭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

[14]徐愛麗.黑龍江省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15]徐遠華.財政農業支出結構對農民增收的影響[D].重慶:西南大學,2014.

[16]田紅宇.財政支農支出規模、結構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7]劉婷.地方財政支農資金結構優化研究——以江蘇省YC市J區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4.

[18]范東東.黑龍江省財政支農支出規模結構分析[J].商業經濟,2012.2.

[19]汪海洋.財政農業支出對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產出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0]石泓,余志剛.黑龍江省農業財政支持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9.9.

[21]羅永慧.湖南財政支農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2009.

[22]蘭婧.內蒙古財政支農支出與農牧業經濟關系研究[D].包頭:內蒙古農業大學,2014.

猜你喜歡
綜述
認知需要研究綜述
氫能有軌電車應用綜述
綜述的寫作格式
5G應用及發展綜述
機器學習綜述
SEBS改性瀝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深度學習認知計算綜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