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7-01-07 20:00成侃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9期
關鍵詞:政策建議第三產業現狀分析

成侃

摘 要:對新疆鎮化與第三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分別從省際間比較和省內比較等方面,探討新疆目前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而提出相關促進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第三產業;現狀分析;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04

1 引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邊陲,處于亞歐大陸腹地,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簡稱“新疆、新”,總面積166萬km2,是多民族聚集區域,目前有47個民族成分,主要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和錫伯族等主要民族,新疆陸地邊境線長約5600公里,依次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個國家接壤,2015年的最新統計數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3個地級市、6個地區、5個自治州、13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2013年末全疆總人口為2264.3萬,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264.1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903.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0607元,較2013年增長了2760元。

2 新疆城鎮化推進現狀分析

2.1 新疆城鎮化發展特征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區域,截止2013年末,新疆全疆人口為2264.3萬,1978年,新疆城鎮化率為27%,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了44.47%,年均增長1.44個百分點,從改革開放的1978年到2013年,新疆城鎮化率的變化整體上表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具體變化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年到1985年,城鎮化率在7年之間增長了5.23個百分點,這一階段城鎮化率增長較快且比較明顯,第二階段為1986年到1993年,這一階段城鎮化率呈現出小范圍的上下波動,增幅和降幅皆不明顯,城鎮化率數據基本維持在35.5%左右,第三階段為1994年到2004年,這一階段城鎮化率穩定逐步增長,從1994年的34.2%增長到2004年的36.67%,增幅為2.47%,第四階段為2005年至今,其中2005年到2006年之間城鎮化率增長較快,達到6.5%,2006年至今城鎮化率比較穩定,整體來看,新疆城鎮化發展遵循諾瑟姆(Ray M. Northam)曲線,當下新疆的城鎮化正處于中期加速發展階段,發展潛力較大,但要突破70%的后期成熟發展水平仍任重而道遠,與全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比較,可以明顯得出在1990年以前,新疆的城鎮化發展水平是明顯高于全國發展水平,但在1990年之后一直到2000年,新疆的城鎮化水平增速逐漸降低,以至于在2000年以后,落后于全國城鎮化發展水平。

2.2 省際間比較城鎮化發展水平差別較大

本文選取2006-2013年全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數據為基準,橫向比較分析了2006-2013年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北省五省與新疆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分析結果可知新疆城鎮化發展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且下降和上升幅度較小,整體數據趨于穩定,在2006-2013年期間,對所選取的六省與全國城鎮化率水平,排名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和新疆,新疆的城鎮化水平發展呈現滯后特征,整體來說,發展動力不足,且低于全國發展水平,對于目前公認的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四個經濟發達省份來說,城鎮化發展程度更是相差甚遠,其中可能的原因為新疆目前處于經濟欠發達區域,國民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第一、二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占比較小,城鎮無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導致新疆城鎮化發展水平相比較低,河北省與新疆城鎮化率的數據比較相近,在2006-2009年,新疆的城鎮化率高于河北省的城鎮化率,而在2009-2013年,河北省城鎮化水平逐漸超越新疆城鎮化率,其可能的原因是河北省處于京津冀,在北京、天津等發達地區的經濟帶動輻射之下,城鎮化發展也相應得以提升。

2.3 省內橫向比較區域差異明顯

對于新疆區內各地州(縣)區域之間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差異比較明顯,整體來說北疆區域的城鎮化發展程度高于東疆和南疆區域,尤其以天山北坡經濟帶區域的城鎮化率水平較為突出,這一經濟帶區域包含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克拉瑪依市、五家渠市以及東疆區域的哈密市和吐魯番市等,總面積大約為9.54萬平方公里,約占新疆面積的5.8%,以烏魯木齊為經濟發展中心,以鐵路和公路沿線城市的布局為框架,輻射和帶動周邊區域的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據2014年新疆統計年鑒數據,天山北坡經濟帶所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到新疆全區的69.4%,城鎮化率達到86.98%,對全疆經濟起著重要的帶動、輻射和示范作用。新疆目前的大城市都集中在北疆區域;對于南疆各地州來說,總體城市化發展水平較低,城市發展布局沒有形成,至今尚無大城市布局,第三產業服務水平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目前仍依賴于北疆城市的帶動作用。2013年,北疆各地州市是城鎮化水平均在40%以上,其中的主要城市如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五家渠市以及石河子市的城鎮化水平在70%以上,按照諾瑟姆的“S型”城鎮化發展曲線已處于晚期成熟階段,北疆城市中的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城鎮化率超過了93%,城鎮化發展已經處于非常成熟和成功的水平,相比而言,南疆地區的城鎮化進程則相對緩慢和落后,平均城鎮化率只有28.67%,整體處于城鎮化初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中農業和鄉村人口占比較大,城鎮化發展水平緩慢而落后,南疆各地州的城市化發展水平處于55%以下,南疆地區的主要城市的城市化率均在60%以下,僅有新疆自治區直轄市的圖木舒克市城鎮化水平達到約83%,庫爾勒市的發展水平約62%,整體來說,南疆地區發展較快的主要城市對區域城鎮化進程的帶動作用乏力;根據新疆城鎮體系規模結構規劃中可知按城鎮非農業人口比例劃分,有特大城市一個,即烏魯木齊市,中等規模城市8個,分別為克拉瑪依市、哈密市、伊寧市、喀什市、阿克蘇市、庫爾勒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小城市20個,小城鎮約230個,這種特大城市和中等規模城市數量的偏少,而小城鎮數量眾多的城鎮體系分布特征和結構,決定了在推動全疆城鎮化進程中,特大城市烏魯木齊的經濟輻射缺失一定數量的中等規模中心城市來銜接和帶動,所以對推動全疆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進程力度不足和輻射帶動乏力。

3 新疆第三產業發展評述

3.1 第三產業發展趨勢及特點分析

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呈現起步慢、發展迅速的特征,尤其是在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建設的大背景下,為新疆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帶來政策上的支持和資本上的保障,1990年,新疆第三產業產值占GDP得比重為34.67%,同期相應的第一、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依次為34.67%和30.66%,新疆的產業結構呈現“三、一、二”結構特征,到最新的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第三產業產值占比略有增長,第二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增長明顯,到達45%,而相應的第一產業農業的產值則降低明顯,比重僅為17.6%,此時的新疆產業結構框架呈現出“二、三、一”的結構模式,在1992年之前,第一產業的比重最大,第三產業占比最小,隨著時間的流逝,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漸加速,產值占比逐漸提高,甚至在1995、1996和1998年超越第二產業比重,占新疆GDP的比重最大,而第一產業占比則逐年減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新疆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程度,1990至2013年期間,新疆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仍占有主導優勢,只有個別年份低于第三產業的產值占比,那么從整體來看,新疆的產業結構發展呈現“二、三、一”的結構特點,但是從發展勢頭可以看出,新疆第二產業的發展呈現略有下降的趨勢,第三產業發展則呈現逐步追趕并超越第二產業主導產業的趨勢,可以推測,未來新疆的產業結構將會呈現“三、二、一”的發展模式。

3.2 與先進省份、國內平均發展水平比較分析

近些年來雖然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比較穩定,但是從總量上評估,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仍舊趨于緩慢,主要表現出第三產業產值總量較小,在全國的競爭中勢頭較小,且競爭力較弱。新疆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與我國平均水平的比較,比如2013年新疆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4%,低于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約9個百分點,從對比關系圖可以看出,新疆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在1994至1998年期間高于全國發展水平,在1998年之后,新疆第三產業產值占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并且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遠,這種趨勢維持到了2010年,從圖可知,2010年之后,新疆第三產業占比快速增長,逐漸追趕全國同期的發展水平。但與全國其他省市的對比中,差距依舊明顯,2013年新疆第三產業產值約為3126億元,相當于同期北京市第三產業產值的20.84%,河北省的31%,浙江省的18%,江蘇省的11.8%,山東省的13.8%,廣東省的10.8%。

3.3 新疆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比較分析

從新疆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發展數據來看,在2013年新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以及其他服務行業除了相對于甘肅省的發展有優勢外,相比其它六個省市的發展水平仍差距明顯,但是從新疆第三產業內部行業的發展勢頭來看,通過相應的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其發展空間還是可觀的。2005年至2013年的數據明顯可知,傳統第三產業諸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在占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逐漸減小,從2005年的36.02%降低到2013年的32.7%,在三大傳統第三產業內部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下降的明顯,從2006年至2011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每年以接近1%的水平逐年降低,相比而言,現代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勢逐漸明顯,尤其以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為突出,這說明新疆這幾年金融業的發展勢頭強勁,為后續的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鑒定基礎,從統計的2005年至2013年期間,金融業產值占比增長了幾乎5個百分點,從8.50%增長至13.44%,同期,房地產業也增長了1.54%,另外從統計數據可知,在2010年新疆房地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最大,之后幾年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國家宏觀調控對樓市的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可以推測,未來幾年新疆的經濟發展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有減小的趨勢。

3.4 新疆第三產業吸納就業勞動分析

新疆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就業人員逐漸增高,且繼續吸納就業的空間巨大,從1990年以來的數據明顯可知,新增就業人員約60%的規模從事于第三產業的相關行業,第三產業不僅吸納了大部分新增就業人員,還解決了大量來自于第一、二產業的富余勞動力,實現再就業;從就業的總人數來說,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規模仍低于第一產業,差距約95萬人次,最新2013年的數據,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員比重為37.52%,第一產業為46.17%,最低的第二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為16.31%,第一產業從業人員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相對的第三產業則發展勢頭強勁,吸納就業能力快速增長,隨著新疆城鎮化進程的逐步進展,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規模也將快速增加,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潛力明顯體現。

4 新疆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發展現狀結論分析

(1)在與全國平均水平和其它省份的發展程度比較中,新疆的城鎮化水平發展呈現滯后特征,發展動力不足,且低于全國發展水平。而省內各地州間的城鎮化發展程度則呈現極不均衡的特征。

(2)1990至2013年間,新疆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仍占有主導優勢,新疆的產業結構發展呈現“二、三、一”的結構特點,但是從發展勢頭可以看出,第三產業發展則呈現逐步追趕并超越第二產業主導產業的趨勢。

(3)在與先進省份、國內平均發展水平的比較中,新疆第三產業發展程度趨于緩慢,主要表現出第三產業產值總量較小,在全國的競爭中勢頭較小,且競爭力較弱。大部分年份新疆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與先進發達省份的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比較中,更是相差甚遠。

(4)從新疆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角度分析,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吸納就業能力快速增長,隨著新疆城鎮化進程的逐步進展,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規模也將快速增加,且繼續吸納就業的空間巨大,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潛力明顯體現。

參考文獻

[1]蘇雪串.產業結構升級與城市化[J].財經科學,2002,(8).

[2]干春暉,余典范.城市化與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升級[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3,(08).

[3]劉艷軍,李誠固,李如生,董會和.區域產業結構演變的城市化響應機理研究[J].人文地理,2008,(5).

[4]吳子穩,潘群群,傅為忠.三次產業與城鎮化的關系分析[J].西北人口,2011,4(32).

[5]馬鵬,李文秀,方文超.集聚化、第三產業和城市化[J].財經科學,2010,(8):101-108.

[6]曾芬枉.城市化與產業結構優化[J].當代經濟研究,2002,(9).

猜你喜歡
政策建議第三產業現狀分析
1995年-2015年營業稅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相關關系
提高第三產業占比緣何欲速不達?
我國第三產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