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理念轉變與實踐

2017-01-28 14:27何偉俊鄭冬青陳瀟俐于書大
東南文化 2017年5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書畫病害

何偉俊 鄭冬青 陳瀟俐 于書大 張 諾

(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我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理念轉變與實踐

何偉俊 鄭冬青 陳瀟俐 于書大 張 諾

(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南京博物院 江蘇南京 210016)

我國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與實踐有著悠久的傳統,現階段由于借鑒西方修復理論以及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已逐步形成了“最小干預原則”、“最大信息保留原則”、“安全性原則”、“可再處理性原則”等原則,提升并完善了修復前期調查、修復技術路線與修復效果評估等工作。特別是在轉變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對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工作的再認識,總結了“保留原裱”、“還舊裝裱”、“重新裝裱”等三種修復技術路線。這些理念轉變與實踐探索不斷完善了符合中國特色、適宜中國國情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論體系。

書畫文物 裝裱修復 修復理念 文物保護 轉變

書畫的裝裱修復技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古代書畫的長期保存、收藏和供后人欣賞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在我國新疆出土的唐代絹畫《女媧圖》,以及在山西省雁北地區應縣木塔發現的遼代經卷和彩色佛像畫,這些作品被發現時都是千瘡百孔、糜爛成團、無法展示,但經過修復裝裱后,猶如枯木逢春、重放光彩,能供諸欣賞和研究[1]。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文物保護修復界在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上進行了許多探索與改革,努力增強和完善書畫文物修復的理論建設,持續加大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的保護力度。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加上西方現行修復理論的傳入,傳統書畫裝裱修復在繼承傳統理念與技藝的基礎上兼收并蓄,開始更多地接受與借鑒新理念、新工藝、新材料,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點問題,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也有了相應的轉變,促進了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

一、我國書畫裝裱修復理念轉變的前提與基礎

(一)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理念

在中國傳統書畫修復裝裱的歷史上,不僅出現過指導修復和裝裱工作的理論,而且其修復與裝裱的方式對書畫的保存和修護行之有效,也符合科學規律[2]。比如從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內提出裝潢時應尊重書畫文物原貌的“就其形制,拾其遺脫”[3],到明代周嘉胄《裝潢志》強調的“補綴須得書畫本身紙絹質料一同者”[4],以及明代張應文《清秘藏》、屠隆《畫箋》與清代周二學《賞延素心錄》中皆指出的書畫文物不宜多次“裝褙”或“重褙”[5],都體現了對于保存書畫文物原真性的要求。而現代文物保護理論和方法論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原真性”概念;西方現代保護修復所遵循的修復原則,也全部基于此[6]。

意大利的切薩萊·布蘭迪(Cesare Brandi)提出的現代修復理論,主要是從三條原則出發,即“可逆性修復原則”、“可識別修復原則”、“最小干預修復原則”[7]。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遵循的部分措施,如使用可重復揭裱的漿糊為主要的黏合劑,強調“還舊”等操作工序,在一定程度上與現行西方修復理論提出的“可逆性”、“可識別”和“最小干預”等相吻合。但另一方面,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一直未有明確的規范、要求以及系統的歸納與總結;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中諸多關鍵步驟的實施,通常依靠從業人員的經驗進行判斷,缺乏相對科學的依據。毋庸置疑,今天的裝裱修復技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但是這種新水平是在歷史經驗、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提高起來的??梢哉f,歷代的裝裱有其時代的風格、特點,裝裱形式是不斷發展和更新的[8]。

因此,在現代科技不斷融入文物保護修復行業的今天,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在保留其本質的同時,也需要對不利于書畫文物長期保存的不合理之處進行科學化處理,從而使得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讓現代科技更好地服務于傳統工藝[9]。

(二)西方現代修復理念的引入

西方的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和理念在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之后,已然形成了科學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原則,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Authenticity)和完整性(Integrity)原則的表述[10],也越來越深地影響著我國現今的文物修復保護實踐工作。如在2007年“第二期中意合作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班”期間,上海博物館的徐文娟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王春紅在系統學習布蘭迪現代修復理論的基礎上,嘗試了用西方的保護方法(如毛細作用清洗、脫酸還原、采用纖維素作為粘結劑等)對中國紙質的書畫文物進行保護和修復。經過保護修復后的書法作品污漬基本祛除,紙張載體得到了加固;修復材料的合理選擇,保證了修復的可逆性[11]。故宮博物院的郭文林則認為在修復書畫文物時如何理解、執行“最小干預原則”,需要區別對待;在引進國外好的經驗和理念時,不能妄自菲薄、拋棄自己的優勢,一切應以保持文物原貌和最大信息為準[12]。

具體到中國書畫文物的裝裱修復,業內普遍認同的觀點是以保護并體現文物完整的價值為最高準則,遵循不改變文物內包含的一切原始信息的“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有利于文物長久保存的“最小干預原則”、有利于文物價值完整體現的“可識別原則”[13],遵循有利于日后再次保護修復的“可逆性原則”。原先較為忽視的書畫文物的原有裝裱部分、前期分析檢測與修復檔案等,在前述原則的指導下,已然成為書畫文物裝裱修復不可或缺的對象與環節,對其承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將更有利于對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中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所以說,我國書畫文物的保護修復從早先一直堅持以傳統的書畫裝裱修復理念與技藝為主導,開始逐漸引入西方現代修復理論作為有益的補充與參考,后者已逐步融入我國傳統書畫文物裝裱修復之中。

二、我國書畫裝裱修復理念的轉變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指導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修復理念有了相應的轉變。特別是書畫文物裝裱修復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以技術路線、修復材料的選擇和工藝的應用,直接影響裝裱修復的效果與書畫文物的價值。如果技術路線、修復材料與工藝選擇不當,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保護目的,甚至有可能會對書畫文物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因此,依照我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實際工作,筆者將現階段書畫文物的裝裱修復理念歸納為以下四個原則[14]。

(一)最小干預原則

“最小干預”是指在書畫文物修復過程中,應以減少干預、緩解病害、延長保存壽命為主要目標,所采取的行為應根據實際需要控制在最小限度,不應過度修復。凡是近期沒有重大損毀危險的部分或在沒有充分依據的情況下,不應進行更多的干預。必須干預時,應盡可能少地對文物本體進行干預,附加的手段應只用在最必要的部分,避免過度干預造成對書畫文物價值和信息的改變。

此外,在綜合考慮書畫文物的價值、重要性、破損程度、原有裝裱存續性的基礎上,科學確定“保留原裱”、“還舊裝裱”、“重新裝裱”的可行性,優先利用能夠延續書畫文物價值的原有裝裱形制。通過控制和改善書畫文物的保管環境,創造適宜的保存環境,達到長期保護和最小干預的目的。

(二)最大信息保留原則

“最大信息保留”是指對能夠體現書畫文物價值的所有要素進行保留,包括書畫本體相關的制作信息、流傳過程中的信息等。書畫文物修復檔案作為文物價值的載體,與實物遺存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應得到保留。

書畫文物應保存的要素包括:書畫文物的本體;作者與非作者的題跋、鈐印等;有價值的裝裱部件及裝具;有特殊價值的痕跡留存或附著物。具體而言,在修復過程中,修復人員不可隨意改變書畫文物畫芯的尺寸,應尊重有價值的原有裝裱和前人的修復。其中有重要價值但無法在原位保存的信息部分,可做好文字記錄和圖像采集,并在修復措施實施后,作為文物和檔案資料保存。

書畫文物修復檔案不僅包括了原始狀況信息的提取與存儲,而且包含修復過程中涉及的材料、工藝、流程和人員等,應妥善建立書畫文物的修復檔案。在修復過程中,如需取樣進行分析檢測的樣品,應視為修復檔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加以妥善保存。

(三)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指在書畫文物具體修復實施與運輸中,應按照相關規范制度確保文物修復環境、修復措施和修復材料的安全。

首先,應保證書畫文物的修復和存放場所是安全的,選擇與文物同等級的風險防范場地。場所內應安裝溫濕度控制系統,采用無紫外線的燈具,并配備相應的安防設備,具體標準可參見有關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與安全防范等的行業標準。其次,應保證書畫文物在修復過程中所采用的修復技術、修復方法等是安全的,優先采用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的技術。新技術的應用必須建立在反復試驗和實踐檢驗的基礎上,確定其安全性后方可使用。最后,應保證書畫文物在修復過程中選用的修復材料是安全的,優先選擇經過實踐證明的效果良好的傳統修復材料,慎用化學材料。如果必須選用化學材料,也要控制使用量,去除殘留。修復用的紙、絹的性能要與原書畫本體材料相仿或接近。

(四)可再處理性原則

“可再處理性”是指書畫文物作為歷史遺存,隨著時間的流逝,需要得到不斷的修復和保養。任何修復所采取的措施都應為以后的修復和研究留有余地,為今后彌補、改善甚至替代當今技術的不足提供可能。

從修復的角度而言,任何一次修復都是建立在一定歷史階段上的認知基礎上,所采取的材料、技術和手段都具有時代的局限性。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和新材料的出現,今后會有更適宜的技術和材料應用到文物的修復中。因此,任何修復行為都應為以后的修復、保養留有余地,并可根據需要盡可能恢復到修復前的狀態,至少不影響以后使用更適宜的技術,對現有技術的不足進行彌補和改善。從研究的角度而言,“可再處理”的意義在于保證研究的原真性。當后人需要對書畫文物進行研究時,應保證后人得到的信息是書畫文物最原始的信息。

由上可知,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轉變前后的主要差異在于:以“最小干預”和“最大信息保留”等為原則選擇修復技術路線,修復時不再只關注書畫文物的畫芯部分,有歷史、文化和藝術等價值的原裱材料也應盡量保留;同時要求視原有裝裱為書畫文物整體內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對原裝裱材料和畫芯的保存情況、損壞程度和固有價值,進行認真、全面、有效的調查和評估;然后再以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法為基礎,參照國內外常見的分析檢測與保護修復方法,遵循“安全性”與“可再處理性”等提出有明確針對性的裝裱修復措施,進而采用適合書畫文物自身狀況和裝幀特點的修復工藝。

三、新理念下的書畫裝裱實踐

書畫裝裱修復理念轉變帶來的變化主要集中于修復前的調查工作、修復技術路線與修復效果評估三方面。其中裝裱修復之前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和不可忽視,因為只有以科學有效的前期評估和分析檢測為基礎,方可形成對應的修復方案,從而實施與應用規范的修復流程與措施。

(一)修復前的調查工作

修復前的調查工作以包含四方面內容為宜,即書畫文物整體的價值評估、基本信息調查、原裱信息調查和病害調查。

書畫文物整體的價值評估一般需從歷史、藝術、科學、社會和文化五方面說明;基本信息調查則主要包括名稱、年代、類別、尺寸、質地、來源等,保存現狀、保護修復歷史資料調查等,同時按要求做好影像資料的采集和記錄工作;原裱信息調查主要指原裱所用材料信息和相關的分析檢測,裝幀形制需從裝幀年代、形式、特點等方面予以說明,如有特殊之處和有價值之處,需著重指出;病害調查則應有原保存環境的記錄(可用于探討環境可能導致的病害),常見病害如酸化、水漬、折痕、斷裂、殘缺、微生物損害、動物損害等的規范化影像記錄,以及病害圖的繪制,還應包括與本體、病害對應的分析檢測和情況說明。

(二)修復技術路線

在細化到實際操作之中時,原先的傳統書畫裝裱修復在技術路線上也開始產生差異性,依據對書畫文物保存現狀的調查和評估結果,需要有針對性地區別對待,應該明確“保留原裱”、“還舊裝裱”、“重新裝裱”三種修復技術路線。這不僅僅是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轉變的結果,更是近年來我國對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再認識的實踐總結。

1、保留原裱:對于原裝裱材料和畫芯保存較好、現有病害基本屬于穩定病害或在可消除和可控制范圍內的書畫文物,如果只是畫芯和鑲料局部有污漬、斷裂及與天地桿分離脫落等,后續僅需做簡單的清洗、修補、加固等工作,可以保留其原裱形制,暫不需要做揭裱等處理,以保留其整體最大價值。

2、還舊裝裱:畫芯和原裝裱材料保存狀況一般,存在的病害多為活動病害和可誘發病害,但原鑲料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工藝價值的一類書畫文物,可采用傳統修復裝裱中的“還舊”方式處理,即不揭取畫芯的托紙,只揭換覆褙??筛鶕煌闆r,將原鑲料(包含鑲料托紙)與畫芯不拆分或拆分進行清洗;拆分清洗后需再次利用原鑲料(包含鑲料托紙),還原書畫文物原先的裝幀形制。

3、重新裝裱:書畫文物如果原鑲料、覆褙和命紙等用料不當、破損嚴重、價值較低、無法再次利用,或經過技術處理也不能對畫芯起到良好的保護支撐作用,并會導致活動病害和可誘發病害,同時畫芯有不同程度的活動病害,與原鑲料和覆褙等分離嚴重的,才可進行重新裝裱。對于拆解后無法再利用的原有材料,需建檔保存。

(三)修復效果評估

傳統書畫裝裱修復的意義在于既能對書畫本體起到保護與加固作用,又能烘托和顯現書畫的藝術效果,同時使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書畫修復工藝技術得以繼承和發展,保護彌足珍貴的書畫文化遺產和傳統書畫修復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依照現行的書畫文物修復理念,裝裱修復后書畫文物的效果評估也必然由技術評估和專家評估兩部分組成。

技術評估是采用可行的現代科學無損分析技術,如XRF(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pH(氫離子濃度指數)、色度和厚度等的測定,綜合比對與衡量書畫文物裝裱修復前后的分析檢測數據,同時對書畫文物裝裱修復后原有病害的消除情況、裝裱修復后取得的效果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具體評估。

專家評估主要是從傳統文化和審美習慣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適當借鑒與參考西方修復理論,兼顧書畫文物內在的文化屬性、特點與內涵。評估的要求大致可概括為“細”、“凈”、“軟”、“平”、“美”、“雅”,即以符合下列六項要求為佳:(1)工藝精細嚴格,所用材料優良;(2)畫面整體潔凈,體現最佳效果;(3)厚薄柔軟適度,易于存放收卷;(4)展掛平整如初,裝配整齊規范;(5)色彩搭配協調,鑲料比例合理;(6)符合觀賞習慣,適合陳列收藏。

四、新理念下實踐工作的新挑戰

傳統書畫裝裱修復的實施過程大致可分為備料、拆解、清洗、揭舊、補缺、托芯、貼條、全色、鑲覆、上墻、砑光、裝配等多道工序,但一般意義上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步驟的實施往往是在揭裱基礎上進行的。因為通常古舊書畫大多帶有原裝裱,對于這些殘損的作品,必須揭除其裝裱材料,揭去褙紙及托紙,并進行洗滌去污、修補殘缺,再按照要求裝成適宜的品式[15]。但在“最小干預原則”等理念的指導下,書畫文物修復不再以“揭舊”為前提,這勢必會導致側重點不同,并帶來一些新的變化與要求,特別是在采用“保留原裱”和“還舊裝裱”修復技術路線時。

(一)保留原裱的挑戰

“保留原裱”的側重點在于清洗、補缺、固色和貼條等環節,傳統方法基本是利用水、膠水(動物膠)和漿水來完成,現階段卻需要盡量減少水的使用或控制用水量。因為過多的水會導致畫件局部潤濕過度,易產生分離和脫殼現象,也會影響書畫整體干燥后的平整度,甚至可能發生霉變等病害。所以在保留原裱清洗時,基本不能采用傳統的淋洗法,需轉而考慮采用溶劑型的清洗劑。用于固色的黃明膠水(或膠礬水)一般也需嚴格控制用量,必須使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全色環節也同樣如此。

傳統的補缺和貼條環節也會使用到漿水,現行方法是處理后采取冷壓法使之平整,但此法往往費時長,效果也不佳。典型的例子如貼折條,原是為彌補畫面上的斷折而采用的傳統修復方法,可是在不揭覆褙的情況下,折條只能貼于覆褙后,而不是貼在托紙后,因此貼好后保持書畫整體平整的難度也隨之提高。如南京博物院舊藏《周宗建四代像軸》,是清代肖像畫代表作品之一。畫件整體保存較完整,紅外照相分析和拷貝臺觀察可見畫芯、覆褙存在少量折痕和斷印,但整體結合緊密,沒有脫殼現象存在。其主要病害是天桿處撕裂、寫印色料脫落、畫芯有折斷痕若干,導致無法展陳懸掛。分析檢測表明,現存病害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基本可以得到消除,所以筆者采用了“保留原裱”的技術路線進行修復處理??墒怯捎诋嬓据^大,貼在覆褙后的折條分布較分散,為保持整體平整,筆者在修復過程中多次用近三十塊的壓鐵塊(寬15、長20厘米)在背面同時壓平,又經過了二次砑光處理,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可采用保留原裱方式處理的書畫文物中,總的來看以天地頭(手卷為引首、拖尾)的開裂和破損較為普遍,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修補后如何與本體協調一致。至于怎樣有效解決覆褙與命紙已經產生的輕微、少量的空鼓與分離現象,單純以稀漿水滲透或開微孔注入稀漿水處理是否妥當等,也都需要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探索。

(二)還舊裝裱的挑戰

在“最小干預”原則下提出的“還舊裝裱”,首先厘清了“還舊”的概念。傳統書畫裝裱修復中提及的“還舊”,通常是指除保留書畫文物的畫芯外,將相對有價值的鑲料、引首、詩堂和題簽等留存下來,還原到修復裝裱之后的書畫文物上。至于除畫芯之外保留什么、保留多少,則由裝裱修復人員自行決定,并無統一的認識和清晰的概念。

“還舊裝裱”是指盡可能利用書畫文物原有的所有組成部分,盡量在只揭取和更換覆褙的情況下完成修復裝裱工作。除消除原有病害之外,現階段還舊裝裱與保留原裱遇到的類似的問題是,怎樣解決畫芯與命紙可能存在的空鼓與分離現象。此外,如何保證鑲料、畫芯和命紙在清洗潤濕后,可以保持相對一致的收縮率,維持書畫文物整體原有的平整度,以及鑲料鑲邊或卷邊后的直線,均是還舊裝裱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也是裝裱修復時務必克服的難點。如筆者在參與修復南京博物院藏清代《丁墨仙人物圖軸》時,利用虹吸清洗法整體清洗畫芯與鑲料,并配合蒸汽、泡沫法對局部污斑進行針對性清洗。這樣不僅解決了清洗整體、保留命紙、再現題款等技術難點,而且在修復裝裱后,原有病害得到消除,完整保留了原有鑲料和原裱形制,有利于更好地收藏、展示與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還舊裝裱內包含的操作流程并非只限于更換覆褙的情況,有時不得不對書畫文物的命紙與鑲料等進行局部更換,甚至必須全部更換命紙和鑲料托紙。但是,這些都應統一在“最小干預”和“最大信息保留”原則的前提之下,即在盡可能保留書畫文物原有組成部分及其所承載的歷史信息的前提下實施,這與“還舊裝裱”的根本宗旨并不矛盾。

(三)重新裝裱的挑戰

相對于保留原裱而言,重新裝裱在現階段的變化較小。如前所述,重新裝裱為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最為常用的修復處理方法;現階段的重新裝裱則在基本消除病害的同時,愈發尊重和參照原有裝裱形制進行修復裝裱,也更為重視拆解后材料留檔的重要性,尤其重視將搶救性保護修復工作和日后的預防性保護較好地銜接。不過,雖然如今的重新裝裱格外重視選擇修復材料,但其實傳統書畫裝裱修復也一直本著“安全性”與“可再處理性”的原則,比如選擇稠稀不一的漿糊與品種繁多的紙張、綾絹相結合,作為古舊書畫最為主要的修復材料。

另外,無論是保留原裱、還舊裝裱和重新裝裱,全色與接筆均是裝裱修復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叭奔囱a全畫心殘缺、失色處的顏色;“接筆”即用今人筆墨接補古畫畫面殘損之處[16]?,F階段面臨的問題是,在全色與接筆之后,是遵從中國傳統的裝裱修復“還原”其本來面目、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還是借鑒現代西方“可識別”的修復理念、在保證整體藝術效果的前提下有所區別,仍然有待業界形成共識。

五、結語

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術從產生之日起,裝裱修復的技術與理念就呈現相輔相成、相伴發展之態勢,為互相促進、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現階段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下,繼承傳統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念和技藝,借鑒西方的保護修復理念,結合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并在兼容并蓄中去蕪存菁,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發展之需要,進而形成符合中國特色、適宜中國國情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論體系。

[1]楊壘:《裝裱與保護歷史書畫遺產》,《東南文化》2000年第11期。

[2]陸宗潤:《藝術、技藝、科學——中國書畫修復理論的現代重建》,《中國美術》2016年第5期。

[3]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46頁。

[4]杜秉莊、杜子熊:《書畫裝裱技藝輯釋》,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第27頁。

[5]范勝利:《中國古代書畫修復思想概述》,《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年第5期。

[6]沈宏敏、李瑋:《嬗變與思考——兼談中、西方文物保護修復理念方法論》,《博物館研究》2016年第1期。

[7]詹長法:《意大利現代的文物修復理論和修復史(上)》,《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6年第3期。

[8]李祥仁:《傳統書畫裝裱藝術的形成發展與革新》,《東南文化》1999年第1期。

[9]何偉俊、張金萍、陳瀟俐:《傳統書畫裝裱修復工藝的科學化探討——以南京博物院為例》,《東南文化》2014年第2期。

[10]鄭育林:《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發展與啟示》,《文博》2010年第1期。

[11]徐文娟、王春紅:《西方現代保護修復方法在中國紙質文物中的應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8年第3期。

[12]郭文林:《中國古書畫修復如何借鑒“最小干預原則”——以傳統書畫修復中的接筆為例》,《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4期。

[13]陸壽麟:《我國文物保護理念的探索》,《東南文化》2012年第2期。

[14]南京博物院編著:《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譯林出版社2017年(待刊)。

[15]鄧鋒:《中國古代書畫修復中的“修舊如舊”》,《中國美術館》2012年第1期。

[16]沈驊:《中國書畫修復中的全色與接筆》,《中國文物報》2012年10月19日第7版。

Abstract:China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mounting and restoration.By drawing on western conservation theorie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the principles of Minimal Intervention,Maximum Information Retention,Safety,and Reprocessing have been gradually formed,and have improved the work of pre-assessment,restoration methods determination,and evaluation.With transformed ideas and new in?sights into heritage conservation,three working approaches-retaining the original mount,restoring the mount to its original,and re-mounting-are concluded.Thes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have increasingly perfe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mounting and restoration that feature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ies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conditions in China.

Key words:painting and calligraphy;mounting and restoration;conservation ideas;heritage conserva?tion;transformation

(責任編輯:毛 穎;校對:徐秀麗)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and Practices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Mounting and Restoration in China

HE Wei-jun ZHENG Dong-qing CHEN Xiao-li YU Shu-da ZHANG Nuo
(Key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for Paper Conservation,Nanjing Museum,Nanjing,Jiangsu,210016)

G262.1;G264.3

A

2016-11-22

何偉?。?975-),男,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文物保護修復。鄭冬青(1983-),男,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紙質文物保護修復。陳瀟俐(1980-),女,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紙質文物保護修復。于書大(1958-),男,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館員,主要研究方向:書畫文物修復。張 諾(1985-),女,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紙質文物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紙質文物修復導則——書畫文物修復導則(中國篇)》。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書畫病害
早春養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麥常見三種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歷
果樹休眠期咋防病害
博物館與近現代中國文物保護
古建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
名勝古跡
小小書畫廓
救治患病文物的醫院 文物保護實驗室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