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017-02-06 00:58李杰蘇丹丹李忠斌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體系

李杰+蘇丹丹+李忠斌

【摘 要】本文在總結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內涵的基礎上,借鑒一般項目建設過程評價體系,并依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主要任務,對特色村寨建設實施過程階段和建設完成階段進行指標設計,構建了包括投入水平、產業選擇、建設進度、建設達標率、投資效率5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76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旨在準確識別實際建設狀況與預期目標的偏差,制定合理的糾偏策略,以達成建設目標。

【關鍵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建設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作 者】李杰,湖北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蘇丹丹,湖北民族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湖北恩施,445000;李忠斌,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430074

【中圖分類號】C9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6)05 - 0023 - 009

一、前 言

我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民族風情濃郁、建筑風格獨特、布局奇巧的特色村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無論是居住式樣、村寨風貌、風俗習慣還是村落布局、產業結構都具有其獨特的風格,是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少數民族村寨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少數民族村落出現特色村寨極速消解與村寨文化過度開發并存的現狀,因此,合理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對傳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和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從2009年開始施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以來,我國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特色村寨建設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可操作的理論工具,當前特色村寨建設存在建設模式單一、考核機制不健全、急功近利、社會參與不足等問題。鑒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建設現狀,在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如何評價其建設過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成為我國特色村寨建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自從國家民委和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以來,國內學者從民族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對特色村寨建設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從研究層次來看,包括了宏、中、微觀層面:(1)宏觀層面主要是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的主要成效、存在問題和發展思路方面展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示范帶頭作用、農民增收、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推廣等成效顯著 [1 ],但是也存在發展規劃不科學、部門協作不密切、公眾參與性不高和發展模式不健全等問題 [2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應該堅持依法、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積極、人本、完整、保護與發展、尊重習慣等基本原則;[3 ](2)不少學者從湖北省、云南省、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等中觀層面分析了經驗、問題和對策:姜愛(2012)總結了湖北省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經驗, [4 ]田敏(2016)在介紹朗德特色村寨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建設中存在缺乏地區間的戰略協作,資源的低級運用,旅游開發品位不高,定位不明等問題,并提出注重區域間的合作,貫徹民族生態博物館理念,定位旅游形態和旅游品牌等對策;[5 ](3)更多的學者從微觀層面考察了部分特色村寨的發展現狀,提出有較強操作性的對策。比如,曹大明等(2011)、唐胡浩(2013)和李忠斌等(2016)分別對宜昌車溪、神龍架下谷坪鄉和利川夾壁村的特色村寨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在總結發展成就的同時重點分析了其發展瓶頸,并以全新視角提出未來發展思路和針對性措施。 [6 ] [7 ] [8 ]

從研究內容來看,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意義、經驗做法、模式、現狀、對策思考等。部分學者從城鎮化、生態文明、旅游扶貧、體育文化旅游等角度對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還有一些學者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特色村寨遴選(李忠斌等,2015)、外部環境(李忠斌等,2014)、文化變遷(鐘溢穎,2014)進行了評價。 [9 ] [10 ] [11 ]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從不同研究視角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豐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內學者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分析方法,較少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目前,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對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評價體系研究,但是在這些指標體系研究中較少涉及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研究。因此,本文對特色村寨建設過程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是對特色村寨研究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內涵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在民族文化保護、基礎設施改善和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目前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存在建設混亂、特色不鮮明、開發層次低、村民參與度低等問題,其中最本質的問題是對民族文化內涵的挖掘深度不夠,重形式建設,輕文化保護。

(一)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的偽文化現象

在“政績”和“金錢”的驅使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形式,輕文化”的偽文化現象。 ①

1.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干部對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認知不足和急于求成的片面政績觀的指導思想, [2 ]選擇了“短平快”的特色村寨建設模式,缺乏對特色村寨文化內涵的挖掘,出現“文化復制多,特色創新少”、規劃設計單調、脫離村寨實際等問題;

2. 由于村民對短期經濟利益的追逐,選擇了“流量大、收益高”的非本村寨文化產品和一般產品,對民族文化特色產品的支持度較低。因此,在急功近利和短期利益的驅使下,偽村寨文化當道勢必扼殺真村寨文化,出現“偽文化驅逐真文化”的現象。 [12 ]

(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內涵

鑒于上述問題,要科學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堅持傳承民族文化,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初衷,必須要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內涵有深刻理解。

根據國家民委印發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的發展目標,筆者認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是核心。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數民族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現,特色村寨是少數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因此,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為核心,村寨文化要具有民族獨有性、排他性。在環境整治、民居保護、產業發展、風俗習慣傳承和民族團結等各方面的建設都要體現出民族文化內核,不能只注重形式建設,而輕視民族文化,不能復制他民族文化,而忽略本民族文化元素。

2. 村民福利增加是落腳點。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初衷在于傳承少數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保護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最終的落腳點在于民族文化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不僅是對特色村寨建筑、傳統器物和風俗習慣等民族文化外在表象形式的保護,而且是深層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內涵的時代價值,不僅使民族文化保值,更要使民族文化增值,讓民族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獲利益,得實惠。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意愿,讓群眾得實惠。這是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是否成功的關鍵,村民福利增加,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才具有持續性。在特色村寨建設相關具體工作中必須圍繞“為村民謀福利”這一目標展開,在民族文化保護過程中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實現文化保護與村民利益相協同。

3. 改善民生、產業發展、文化保護和民族團結是主要內容。由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產業結構、民居式樣、村寨風貌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都集中體現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特點、文化特色及其民族聚落的演變過程,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主要從人居環境整治、民居保護與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文化傳承與創新、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著手,以文化保護、產業發展和民族團結為建設重點。不同村寨根據其地域環境、民族特點、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市場環境等具體情況確定特色村寨建設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但是,無論村寨選擇什么建設內容,都必須堅持以文化保護為中心,以改善民生為主旨,以民族團結和諧為主題,提高村民保護本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保障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的持續性。

4. 經濟、文化和生態協同發展是目標。文化保護與傳承是特色村寨建設的本質和主要目標。但是,由于自然和歷史等多種原因,民族聚集地多處于邊遠落后地區,貧困問題突出,生態環境脆弱,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以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為主線的同時,要兼顧地區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地區經濟發展、民族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步協調發展。

由于經濟發展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因此,從理性角度來說,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是地方政府和村民亟待解決的首要任務。在特色村寨建設中經濟發展和收入提高是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可持續的動力,離開經濟發展談文化保護是紙上談兵,不能為了民族文化保護而舍棄村民利益,否則將失去保護文化的持續動力。當然,更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忽略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

生態環境是民族文化產生的母體,文化傳承是在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實現的。[13 ]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設中離開生態保護談文化保護是竭澤而漁,不能為了保護民族文化而破壞生態環境,民族文化必須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在不斷調和過程中尋找最佳的傳承路徑。

因此,特色村寨建設中的各項具體工作都要圍繞經濟、文化和生態協同發展的目標,特色村寨保護必須要體現出民族文化的內涵,必須要與民族文化保護、產業發展、村民增收、生態和諧相結合,走生態、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道路。

三、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的評價,是對特色村寨建設的各主要階段進行的系統總結和回顧。由于特色村寨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難以量化,無法對工作成果進行精確的評價,更適合從宏觀層面進行定性分析。因此,本研究的指標體系是狹義的過程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對前期準備過程進行評價,其主要評價內容包括建設實施過程和建設完成階段的評價。有鑒于此,構建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任務是實施過程階段和建設完成階段的指標設計和變量選擇。

(一)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

在參考現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特色村寨建設的內涵、村寨文化的特點,綜合考慮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的指標需要,提出以下選取原則:

1. 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是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中應首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所選指標應該是特色村寨建設相關性較大的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建設的過程,應滿足有關各方面了解建設進度和建設效率的需要。

2. 主導性原則。特色村寨建設過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指標選擇范圍廣。為了避免評價指標的過于龐雜,有側重地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關鍵指標。這些評價指標能夠反映特色村寨建設過程的特征以及建設效率和建設進度變化。

3. 獲得性原則。評價指標的選取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應該充分考慮數據資料的可獲得性。如果無法獲取數據,即使是再好的評價指標,也只能摒棄。比如,民族團結進步建設評價指標主要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和民族關系和諧度兩個方面選擇具有可獲得性的表征變量。

4. 可測性原則。準確、無偏頗的數據量化是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的基礎,因此,指標選取要注意可度量性,方便進行量化處理,無法進行數據量化的變量,即使對過程評價分析很重要,也只能摒棄。比如,領導機構組建與成員分工、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發展規劃的有效性和民族政策法規的落實是特色村寨建設的重要環節,但是,這些指標卻具有難以量化的缺點,因此,暫不作為評價指標。

5. 一致性原則。為了保證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分析的準確性和變量處理的便利性,在數據預處理時需要保持數據的一致性。指標數據的一致性原則主要體現在每組數據資料在計量單位、時間和空間上的一致性。

6. 常用性原則。表征民族文化保護、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產業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等建設的變量指標多種多樣,選取所有的變量指標進入指標體系既不可能,也無必要。因此,本研究采用常用性原則,即主要側重于選取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變量指標且國內學者常用的指標。

7. 靈活性原則。為了既能全面反映特色村寨建設過程,又要便于計算,指標數量要適中。指標太多,評價難度大;指標過少,評價不穩定。所選指標以數據的可得性和可靠性靈活選擇表征變量。此外,本文注重運用不同變量之間的“比率”形式來反映變量之間的對比關系,這不僅避免不同數量級和量綱對指標絕對數的影響,也有利于準確衡量評價指標的變化狀態。

8. 可靠性原則。數據的可靠性是確保過程評價分析結果真實可信的根本保證。因此,在評價指標的選取中,應考慮指標數據統計口徑的一致性、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等,所選指標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盡量避免憑借主觀臆斷選取指標變量,必須真實反映實際的特色村寨建設活動和結果,具有客觀真實性和主觀可信性。

(二)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指標選取原則,參考國內研究成果,最終選取投入水平、產業選擇、建設進度、建設達標率、投資效率五大類別,共76個評價指標。本指標體系為四級評價體系,分為建設過程評價和建設完成階段評價這兩個階段,包括5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76個三級指標(見表1)。

(三)評價指標說明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和持續的文化保護與發展項目,其建設過程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在一般項目建設過程評價的基礎上對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是一次新的嘗試,可對后續研究和實際建設工作提供有益參考。為了提高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本部分根據表1對評價指標進行詳細說明。

1. 實施過程階段。實施過程評價是對特色村寨建設過程進行監測與控制,及時發現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確保實現預期建設目標,這是過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過程評價包括投入水平評價和產業選擇評價兩個一級指標。投入水平指標包括人力投入、土地投入和財力投入,其中,人力投入包括勞動力投入和智力投入,本文采用大學學歷就業人口占鄉村就業人口比重作為智力投入的表征變量。

產業發展是特色村寨建設的重要內容,產業選擇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本指標是一個綜合指標,包括產業貢獻和產業區域競爭力兩個方面。 ① 產業貢獻由產業增長潛力、產業盈利能力和產業關聯效應等指標變量進行加權計算;產業區域競爭力由產業比較優勢、培育環境和技術資源進行加權計算(見表2)。[14 ]

2. 建設完成階段

建設完成階段評價是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過程、建設效率、建設管理進行綜合評價,衡量實際建設效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分析未達成預期目標的原因,吸取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建設工作提供改進措施。本研究采用建設進度、建設達標率和投資效率3個一級指標分別對特色村寨建設的建設進度、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率進行評價。

建設進度評價根據實際建設情況與計劃建設進度進行比較,從而評價目前建設進度是否合理。由于特色村寨建設中具體建設項目眾多,影響建設進度的因素也很多且難以使用統一的衡量標準,為了保證評價體系的可操作性和簡潔性,本研究采用實際建設周期變化率作為建設進度的表征變量,具體計算公式為:實際建設期變化率=(實際建設期-計劃建設期)/計劃建設期。若該變量值為正值,則表示實際建設周期大于計劃建設周期,建設項目沒有按照目標計劃完成。本指標包括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旅游設施古建筑保護等建設周期變化率。

質量控制是對建設項目質量合格頻率和優良品率的評價,以確保建設項目質量達到預期質量標準。本研究使用建設達標率指標來評價其建設質量是否達到預期要求。該指標變量主要是采用建設項目的實際完成率與預期建設目標進行比較,該比值越大,則說明建設達標率越高,建設質量較好。本指標包括人居環境、社會發展、產業發展、文化保護和民族團結創建等建設達標率。

投資效率是各類產出效益與要素投入之間的比率關系,是評價特色村寨建設投資行為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本指標的設計同時兼顧了經濟效率、社會效率和生態效率,由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計算。投入指標包括人力、財力和土地三大要素投入;產出指標是從上述三類產出效率以及主要建設內容出發選取特色產業貢獻率、貧困人口變化率、特色建筑保護比例和民族關系和諧度等19個表征變量。其中,民族關系和諧度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產出成果,是綜合評價指標,由村寨經濟、村寨管理、村寨公平和村寨參與等9個四級指標變量加權計算得到(見表3)。

(四)評價指標體系應用說明

目前國內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指標體系研究的相關成果較少,更沒有對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的研究成果。由于少數特色村寨建設不同于一般項目建設,因此,對特色村寨建設過程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有一定的難度,本文在借鑒一般項目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特色村寨建設的特殊性進行重新設計。

根據指標評價方法的分類,評價方法分為單指標評價方法和多指標評價方法,后者較之前者更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的質量和效益。目前,常用的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等多種方法,各種評價方法的特點不同,根據評價對象的客觀屬性和實際需要,選擇一種或者多種方法聯用進行綜合評價。由于各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將導致特色村寨建設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在應用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實際需要,對指標體系內容和表征變量進行相應的增刪和修改。

特色村寨建設過程評價主要是對特色村寨建設的實施過程和建設效率進行評價,其目的是準確識別實際建設狀況與預期目標的偏差,制定合理的糾偏策略,以達成建設目標。因此,對特色村寨建設的過程評價不僅要準確識別偏差,更不能忽視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避免在后續的特色村寨建設中出現類似問題,提高建設效率。

參考文獻:

[1] 房亞明.關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思考[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1(3).

[2] 段超.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9).

[3] 張顯偉.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基本原則[J].廣西民族研究,2014(5).

[4] 姜愛.湖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經驗解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2(9).

[5] 田敏.論民族旅游開發與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以黔東南郎德苗寨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

[6] 曹大明,黃柏權,葛政委.宜昌車溪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特色建構及其社會變遷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4).

[7] 唐胡浩.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契機下的城鎮化建設研究——下谷坪土家族鄉的社會學考察[J].三峽大學學報,2013(2).

[8] 李忠斌,李軍,文曉國.武陵山區特色村寨建設新思路:基于夾壁村的調研[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2).

[9] 李忠斌,李軍,文曉國.以文化為內核的特色村寨遴選指標體系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5(5).

[10] 李忠斌,肖博華.特色村寨的外部環境評估體系探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2).

[11] 鐘溢穎,王林.旅游場域下民族特色村寨文化變遷評價[J].旅游論壇,2014(5).

[12] 李忠斌,鄭甘甜.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中的文化保護與發展[J].廣西社會科學,2014(11).

[13] 魏美仙.文化生態: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的一個視角[J].學術探索,2002(2).

[14] 喬芳麗,楊軍,侯強,徐偉.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評價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學生信息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獨立學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訓練方案及評價指標體系
關于AI上市公司發展水平評價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企業品牌競爭力研究
市場營銷競爭力評價指標及其體系建立分析
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評價體系研究
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構建探討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工程咨詢企業可持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新常態下大型煤炭企業生態競爭力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