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認識“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

2017-02-06 01:00陳懷川甘文秀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辨析

陳懷川+甘文秀

【摘 要】概覽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利益保障和維護相關研究領域,筆者發現,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區利益”的觀點。鑒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區利益”等相關問題往往是引發民族矛盾沖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國內外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分子進行蠱惑煽動、制造民族沖突、實施民族分裂的切入點,因此,在切實保障和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的同時,明確認識“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正確引導社會民眾思想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族利益;民族地區利益;辨析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6)05 - 0032 - 005

保障和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消弭歷史遺留的發展差距,既是黨和政府不懈努力的建設目標,也是學界積極關注的研究話題。概覽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利益相關問題的研究,筆者發現,在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區利益”的學術觀點。鑒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區利益”等相關問題往往是引發民族矛盾沖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國內外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分子進行蠱惑煽動,制造民族沖突,實施民族分裂的切入點,因此,在切實保障和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大力發展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建設的同時,明確認識“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正確引導社會民眾思想認識,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少數民族利益及其分析視角

“利益”既是人類追求的核心目標之一,亦是人類社會始終無法規避的話題。無論司馬遷所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1 ]3256還是亞當·斯密“利己心”為基點的經濟理論體系,以及馬克思所言“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2 ]82這些理論都充分表明,利益追求乃是人類必然的本能選擇。

從一、二次世界大戰,亞非拉民族國家的獨立運動,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到當前中東北非的民族沖突,以及加拿大魁北克、英國北愛爾蘭、烏克蘭克里米亞、俄羅斯車臣等問題,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國家之間還是多民族國家內部,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始終是困擾人類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民族沖突的產生根源,雖然和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化差異、歷史記憶、突發事件等,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其根本的原因都在于對“利益”的追逐,無論政治的、經濟的還是其他的。當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最終熄滅,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落下帷幕,多民族國家內部族際沖突便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協調民族利益,尤其是對少數民族或者少數族群利益的保障和維護,更是學界熱議的話題。無論是自由主義思想家和理論家所堅持的賦予個體基本的公民政治權利而不是少數民族特定的群體權利,[3 ]還是族群政治的維護者所主張的少數民族或者少數族群整體權利更應該受到尊重和承認,[4 ]22以及多元文化主義理論的追求的既要承認和尊重少數群體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也要賦予少數群體“差異的公民身份”,[5 ]等等,都無不指向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如何看待和維護少數民族或者少數族群的利益。

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利益既是人類社會應有之義,亦是多民族國家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多民族國家歷史與現實表明,民族“和”則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亂”則社會動蕩,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對于我國而言,情況同樣如此,而民族關系不僅關乎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關系到我國政治穩定和國土安全,民族關系的所有影響因素中,少數民族利益的保障和維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有研究者指出,(少數)民族利益易于引發民族事件和民族沖突 [6 ],乃是民族矛盾沖突的根本誘發因素 [7 ];重視少數民族利益,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少數民族的自信心,有利于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邊防穩固。[8 ]基于這種明確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也一貫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利益的保障和維護。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保障和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實現各族人民當家做主、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建設目標,我國制定了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為核心的民族政策,明確了少數民族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政治事務的平等權、語言文字使用權以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等公民權利,這為我國少數民族實現當家做主、平等分享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此外,針對我國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對落后的狀況,黨和政府還就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利益,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消弭區域發展差距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照顧性政策法規。

概覽相關政策法規,我們會發現,我國照顧性政策法規所指獲益對象主要為我國少數民族群體和少數民族地區,照顧性政策法規的制定既是為了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權益,也是為了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一方面確保了我國少數民族在整個國家和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政治發展、經濟建設的參與管理權,少數民族自身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權;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谖覈疹櫺哉叻ㄒ幩甘找鎸ο鬄槲覈贁得褡迦后w和少數民族地區,在相關領域,談及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利益、少數民族地區利益時,研究者多采用“民族利益”和“民族地區利益”的概念和分析視角。問題在于,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

二、“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

一般說來,民族利益是指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需求和權利。[7 ]在其概念理解上,民族利益有兩種定義指向,一是國家層面的民族利益;二是多民族國家內部不同民族的利益。按照慣常,我國學者在討論少數民族利益時,一般將之稱為“民族利益”。① 因此,本文中所探討“民族利益”即指我國少數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權益,包括了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權益。民族地區利益則是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相關權益。根據學界和民間習慣性稱謂,我們一般也將少數民族聚居并實施區域自治的地方稱之為民族地區,因此,民族地區利益就是事關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的各項權益。

我們知道,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惠及聚居于此的少數民族,會促使少數民族民眾經濟收入的增加、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的豐富,同時,少數民族群體的發展又可以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因此,“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那么,“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又有怎樣的區別?

(一)利益相關主體、利益受損性質決定“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之別

談及利益,必然不能繞過利益的相關主體。從利益的相關主體來看,民族利益的相關主體是指特定的、具有排他性的、某一民族的構成成員,呈現民族單一性特點。當我們談及苗、滿、壯等民族的利益時,其利益主體無一例外地涵蓋了所有從族別上歸屬于苗、滿、壯等民族的社會成員;但民族地區利益的相關主體不是某個特定民族,而是居住和生活在某一民族地區的所有社會成員,具有民族多元性特征。我們知道,雖在稱謂上我們將少數民族聚居區稱之為少數民族地區或者民族地區,但在我國三級共154個民族自治區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由單一民族構成。作為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之一,新疆雖被命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但從域內居民構成來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并非只有一個民族存在,除了數量眾多的維吾爾族民眾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回、漢、錫伯、朝鮮、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等其他民族群眾居住生活于此。因此,論及新疆“民族地區利益”的相關主體,我們所指并非某個特定民族,而是繁衍生息于新疆這片土地上所有的民眾。

相關主體不同,利益受損性質及其社會后果也必然不同?!懊褡謇妗钡闹黧w是某個特定民族,利益主體的民族單一性決定了利益受損的只是某個民族及其社會成員,這種利益受損有著明顯的民族身份特征,與民族歧視、民族排斥和民族不平等存在密切的關系,由此而引發的矛盾沖突必然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沖突?!懊褡宓貐^利益”的主體是民族地區所有民族及其社會成員,利益主體的民族多元性決定了利益受損的不是某個特定民族而是所有居住和生活在民族地區的各族群眾,這與民族身份、民族排斥和民族不平等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因此,從理論上來講,民族地區利益受損所引發的矛盾沖突在于地區之間而非民族之間。

(二)我國民族政策決定“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之別

為了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傾斜的照顧性政策法規。仔細研讀相關法律規定,我們會發現,“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同樣存在區別。

“民族利益”的實現并不局限于民族地區,這一社會事實和法律規定決定了“民族利益”并不吻合于“民族地區利益”。為了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利益,我國制定了各族人民當家做主、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建設目標。對于“當家做主”的實質,有學者指出,少數民族的“當家做主”不僅是指少數民族在區域自治地方“當家做主”,更主要的是在整個國家事務的管理中“當家做主”,[9 ]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體現我國各民族在國家政治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平等地位。相關法律規定,我國各少數民族在自主參與、自主管理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務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列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非區域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任職國務院相關機構、非區域自治地方政府的公務人員,來行使當家做主、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 ① 同樣,對于我國少數民族經濟、文化教育權益的實現,情況亦是如此,我國少數民族既可以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實現其經濟、文化教育權益,亦可以在非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實現其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利益。[10 ]

“民族地區利益”不是某個特定民族的利益,而是生活在民族地區各個民族的利益。根據我國法律,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這一法律規定的實質在于,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通過“自治機關”來行使“自治權”,“自治權”是法律賦予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權力,而不是賦予哪個特定民族的權力。我國法律中雖然有“自治民族”的說法,但法律所指“自治民族”實質上是指某個民族或某些民族的一部分(不是整體)在某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主導地位,[11 ]既不是對民族地區的獨立管理,也不是對其整個民族自身的自我管理。我國法律與現實表明,自治區域的各級權力機關中,既有自治區域冠名少數民族的代表,亦有非冠名民族的代表,因此,“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含義是指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各民族通過“自治機關”自主地、平等地、共同參與和管理自治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因此,混淆“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既有悖于我國現實,也有違于我國法律規定。

三、相關論點之辨析

在探討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關系等問題時,有研究者認為,根據國家統計年鑒數據,西部12個?。▍^、市)GDP、地方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等各項指標均遠遠低于東部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導致民族地區部分群眾的心理失衡,也是現階段民族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12 ]地區(發展)差距會引發民族矛盾; [13 ]邊疆民族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差距的繼續擴大將加深民族間固有的隔閡和猜忌,使民族矛盾由此深化,分布在西部邊疆不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在東西部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和“相對剝奪感”。[14 ]

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為,與民族利益相關的矛盾沖突主要源于不同地區之間由于區位優勢和自然差別而導致的不平等利益轉移和交換,“西氣東輸”“西電東運”和“西煤東運”并沒有體現民族利益共享……這不利于少數民族利益的維護;[15 ]民族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及經濟資源爭奪是導致民族利益矛盾的經濟原因,而通過資源輸送造成民族地區環境生態惡化則是加劇這種利益矛盾的問題。[16 ]

對于上述學者的觀點,雖然其出發點無可厚非,目的都在于保障和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但不容忽視的是,此類論點正好模糊了“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的實質性區別。就地區發展差距而言,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較,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十分落后,影響了我國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但我們也應該清楚,這種發展滯后的現狀不只是影響著某個民族或者某些民族的社會成員,也影響著所有居住和生活在民族地區的各族人民,毫無疑問也包括為數眾多的漢族群眾。如果說地區發展差距導致民族矛盾沖突這一論點成立,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解釋,同樣生活在貧困落后的甘肅河西地區的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為什么能夠與其他民族和諧共生而鮮有矛盾沖突發生?因此,從理論上講,地區發展差距導致的矛盾沖突應該在于地區之間而非民族之間。那么,為什么地區發展差異會成為民族矛盾沖突的誘因?為什么會有人將地區發展差距導致的不滿指向其他民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人錯誤地或者蓄意地認為民族地區貧困落后的受害者只是少數民族或者某個少數民族,從而牽強附會地將之與“民族”相掛鉤,將貧困落后導致的不滿情緒強加于其他民族之上。其原因就在于混淆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地區利益”,擴大了 “民族利益”的涵蓋范疇,縮小了“民族地區利益”的相關主體,是地方民族主義的直觀體現。

筆者對于“西氣東輸”“西電東運”和“西煤東運”是否存在地區交換不平等尚不清楚。但是,縱使“西氣東輸”“西電東運”和“西煤東運”確系地區之間不平等交換,這種不平等交換也是“民族地區利益”受損而不是哪個特定民族的“民族利益”受損,利益受損主體不是某個民族社會成員而是民族地區的所有民眾。如果將“民族地區利益”受損直接認定為某個民族的“民族利益”受損,或者僅僅強調或者直接認定地區之間的利益轉移和不平等交換就是對少數民族利益的損害,并將民族矛盾沖突的根源歸咎于此,這種錯誤的思想認知容易使人產生國家政府在制度層面有意損害少數民族利益的錯覺,這不僅不利于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還有可能危及國家政治穩定和國土安全,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益。況且,就民族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與民族地區獲益的問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庫熱西·買合蘇提曾指出,“新疆不僅僅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新疆,更是中華民族的新疆……,新疆的財政收入,整個稅收的60%是來自于石油、石化的稅收?!盵17 ]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在西部民族地區資源開發的同時,內地省市也確實給予了我們邊疆民族地區長期的、不遺余力的支持和幫助,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混淆“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尤其是將“民族地區利益”視為“民族利益”,既不符合我國民族地區的現實情況,也有悖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其實質是縮小了民族地區利益主體的涵蓋范疇,是對民族地區其他民族利益的漠視和否認,是“地方民族主義”思想的直觀體現,認為民族地區所有一切都屬于某個特定民族,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必然會導致對民族地區其他民族的排斥,也必然會引發民族矛盾和民族沖突。實質上,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在某種程度上正好符合了“疆獨”分子所謂的“內地掠奪新疆資源”的荒謬言論和“藏獨”分子關于建立“大藏區”的虛妄設想,無助于我國和諧民族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也無益于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四、結 語

關注并積極維護我國少數民族利益,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消弭民族發展差異,改善少數民族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既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也是社會科學研究者應盡的職責。但在我們的學術研究中,對普通民眾加以思想認識引導,為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認知環境更是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所在。因此,在探討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地區資源開發、民族關系等問題時,我們務必要做到厘清事實,明確觀點,斷不可在我們的學術研究中忽視“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的實質性區別而混淆“民族利益”與“民族地區利益”,更不可產生“民族地區”就是“少數民族”,“民族地區利益”就等同于“民族利益”的錯誤認識。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 馬克思.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Inis Claude.National Minorities:An International Problem[M].Cambridge Mass:Harve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 威爾·金里卡.少數人的權利[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5] 威爾·金利卡.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一種自由主義的少數群體權利理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6] 雷振揚.民族利益與民族關系初探[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7] 羅樹杰.民族利益: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3).

[8] 馬平.少數民族利益論[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

[9] 朱倫.論民族共治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J].民族研究,2002(2).

[10] 保定召. 國家保障散雜居少數民族的權益(一)[J].今日民族,2003(6).

[11] 朱倫.自治與共治:民族政治理論新思考[J].民族研究2003(2).

[12] 馬尚云,李婧.從利益集團理論看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利益的特殊性[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3).

[13] 烏仁琪琪格.地區差距和民族矛盾[J].前沿,1999(3).

[14] 方盛舉,陳立春.影響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政治穩定的主要因素分析[J].思想戰線,1999(5).

[15] 張冬梅.民族地區實現民族利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16] 常開霞,賀金瑞.“多元一體”:中國民族利益協調綱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17] 中國新聞網.新疆自治區副主席駁斥“漢族人掠奪新疆資源”之說[N/OL]. (2002-08-01)[2016-05-15].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8/08-01/1332694.shtml.

猜你喜歡
辨析
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辨析
中考??嫉母哳l詞語辨析
中考??嫉母哳l詞語辨析
中考??嫉母哳l詞語辨析
中考??嫉母哳l詞語辨析
“論證說理”與“溝通說服”:高考論述類與實用類寫作之異同辨析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正誤辨析一例
同義詞組辨析練習
高中英語第一冊(上)詞語辨析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