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本開新:第三屆“藝術市場·北京論壇”綜述

2017-02-08 05:45戴婷婷徐菁菁
中國書畫 2017年11期
關鍵詞: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藝術品

◇ 戴婷婷 徐菁菁

2017年10月15日,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承辦,《藝術市場》雜志社、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在藝APP協辦的第三屆“藝術市場·北京論壇”在北京市金龍潭大飯店舉行。

本次論壇主題為“尋變而發的中國藝術市場”,邀請了業界、學界50余位精英人士參加。論壇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從藝術品拍賣、美術館與展覽、藝術市場人才培養、藝術市場新業態等方面進行探討。其中如拍賣、人才培養單元,在前兩屆論壇中也有設置,此次著重探討其于當下市場中的新趨勢。新增設的美術館與新業態單元,則反映出論壇對市場熱點、焦點問題的把握。

第一單元以“藝術品拍賣”為中心。該單元由趙力(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擔任主持與評議人。甘學軍(中拍協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余錦生(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兩位發言人分別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現狀進行評析。甘學軍指出當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真實處境不容樂觀,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的提升與其實際發展狀況存在反差,中國藝術品拍賣的行業環境、政策環境與法律環境都亟待改善。而余錦生則認為經過調整期的凈化與提升,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從“拼規?!鞭D向“提質量”,呈現出“運營標準化、拍品質量化、模式創新化、競爭國際化、業務特色化、財務健康化、產業體系化”的趨勢。兩位發言人的態度雖然存在差異,但卻將近幾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轉變與存在的不足呈現出來,使得這一方面的思考更為深入。

面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新趨勢,賈云濤(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助理總裁)、賈晉華(北京銀座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分別對企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賈云濤從中國嘉德的經營理念、運營方式出發,提出“調整拍賣結構、整合資源、拓展新型拍賣品類與新項目”“開拓海外市場,借鑒先進經驗”“緊密與互聯網經濟結合”三項舉措,同時還指出未來的藝術品拍賣業將在相關藝術行業(藝術金融、藝術銀行、基金會、贊助人等)進一步拓展,形成完整的“藝術鏈條”。賈晉華也贊同互聯網對藝術品拍賣的推動作用,同時他還認為品牌的公信力已成為拍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不僅要“減量增質”,挖掘精品、“生貨”,還應注重拍品的內涵,避免單一化、模式化。兩位發言人作為國內大型與中型藝術品拍賣企業的代表,提出的各項應對措施為不同類別拍賣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除上述幾方面探討外,李雪松(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以北京保利為例,就中國古代書畫這一具體門類的拍賣市場進行闡述。

論壇現場

第二單元的中心議題為“美術館與展覽運行”。當前,中國迎來了“美術館時代”,公立與私立美術館先后在各地建立,但美術館實際的功能、定位及其對藝術市場的影響卻未能得到充分認識?!睹佬g》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尚輝在此次論壇伊始也提出“中國美術館的發展和藝術市場的關系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話題……美術館的收藏對藝術市場的影響我們原來沒有關注,卻是今天要探討的重要話題”。

晏燕(今日美術館副館長)以今日美術館為例,通過對今日美術館的發展歷程、展覽設置、資金來源等方面的梳理,從宏觀上論述民營美術館的運營。另外三位發言人則主要圍繞展覽,從具體層面分別闡述。謝曉冬(在藝App創始人、龍美術館策展人)介紹了其在龍美術館策劃的三個較具影響力的展覽—“成化斗彩雞缸杯特展”“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特展”“永樂大帝的世界御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并指出“藝術品的價格不僅取決于(藝術家的)藝術造詣,更是由藝術品所承載的綜合的文化內涵決定?!毖α迹ū本┊嬙好佬g館展覽部主任)則就北京畫院近幾年策劃的展覽,進一步說明了“如何建立美術館展覽體系”。在展覽內容上,薛良認為不僅要關注古代美術史,也應觀照當代美術界的發展。另外,可選取個案,通過個案來勾勒全景。在展陳形式上,應突出美術館研究與公共教育的雙重職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美術作品呈現出來。張鵬(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就《美術展覽與藝術史研究中的“作品”本位 》進行了探討,通過論述當前展覽中的兩種“弊病”—“為展而展”(“無目的”的展覽)與“概念游戲”,指出美術展覽的核心問題—回歸“作品”本位。同時薛良與張鵬還強調,不僅要注重美術館的硬件設施,對其中的“軟件”—人才的培養也不可或缺,應提升策展人、美術史研究者的綜合素養。

針對上述發言,評議人尚輝總結道:“美術館既是藝術品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發散器’,又是社會價值實現和市場價值的‘聚合體’……我國美術館的運營及從業人員水平仍處于初始階段,對美術館人才培養尤為重要?!?/p>

通過前兩個單元可以看出,無論是藝術品拍賣企業還是美術館,人才短缺都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因而論壇的第三個單元即圍繞“藝術市場人才培養”展開討論。該單元由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吳明娣教授擔任主持與評議人。

孫志中(正觀美術館館長)認為,應思考如何發現和發展藝術的商業性,并提出專業人才、藝術家、購藏者、藝術金融體系等力量對藝術市場發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李振(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指出目前高校培養藝術市場人才存在“藝術市場教學脫離社會實際、定位不準阻礙學科發展、學科建設創新性不足”等問題,需要構建符合國情的教育教學體系。吳楊波(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系副教授)以廣州美院藝術鑒賞類培訓班為中心展開論述,提出會像拍賣企業“找故事、尋線索”的拍品挖掘方式一樣,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其發言內容也反映了珠三角地區藝術市場的整體面貌。吳明娣教授與其博士生戴婷婷合作的“藝術市場研究及其人才培養—高校培養藝術市場研究型人才的探索”一題則將關注點聚焦到研究型人才,從培養現狀、培養措施及成效、存在問題及對策三方面進行闡述,尤其在培養措施中提出“學科融通、資源整合、學研聯動”三項,較好地總結了高校藝術市場研究型人才培養現狀,也反映出首都師范大學在藝術市場人才培養上的探索與思考。此外,馮朝輝(魯迅美術學院副教授)也從個人實踐經驗出發,以《筆墨經驗中的書畫鑒定課程深思》為題做了發言。

第四單元圍繞中國藝術品市場新業態進行探究。中歐證券交易所籌備委員會主席于波擔任該單元的主持及評議人。幾位嘉賓從藝術品財富、藝術品金融、藝術銀行等不同角度剖析當前中國藝術市場的新業態。黃雋(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的議題《藝術品財富管理》探討在中國財富人群激增的背景下,藝術品收藏應注意家族財富管理問題。她提出藝術消費除了與家族收入有關外,還與藏家的生活方式、審美喜好等直接相關,家族藝術品財富管理除客戶和金融機構,還需藝術品專業咨詢機構、藝術銀行等參與,中國藝術市場中的家族財富管理亟待完善。張正霖(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臺灣藝術銀行負責人)也以藝術品財富為中心,具體論述財富管理的“機構化趨勢”。他指出,資產化階段的來臨造成了藝術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成長,并逐漸形成了機構化趨勢,機構化效益將帶動資產升級、創收增值、財富活化最大化等。劉曉丹(《中國藝術金融》副主編)圍繞“藝術金融的邊界”,分別從藝術金融的現狀與核心問題、藝術金融的基本邏輯、劃定藝術金融邊界的基本依據,以及藝術金融邊界的獨特性四方面闡述。陳國輝(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基礎理論系主任)和陳都(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員)兩位發言人也分別就《體驗經濟下藝術衍生品開發設計的共享模式》與《不能讓偽史助長藝術市場的價格泡沫—以黃賓虹熱為例》展開論述。

“藝術市場·北京論壇”依托首都師范大學藝術市場專業發展而形成。自2013年舉辦以來,逐漸成為學界與業界探討中國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平臺。得益于前兩屆論壇的積淀,第三屆論壇在廣度與深度上更進一步,展現出固本開新、多元并進的特點。學科的交流與互滲、思想的碰撞與交融也使其具有更為鮮明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館藝術品
鋼·美術館展覽現場
鋼·美術館二層展廳 鋼·美術館一層展廳
藝術品鑒,2021年征訂中…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A Foregrounding Analysis of E. E. Cumming’s “Buffalo Bill’s”
《藝術品鑒》常年征訂中…
藝術品鑒,2020年征訂中…
藝術品鑒,2020年征訂中……
去美術館游蕩
美術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