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2017-02-08 05:45
中國書畫 2017年11期
關鍵詞:臨帖中國書畫書法

展 覽

書齋翰墨—黃惇書房對聯展

開幕時間:9月24日

展覽地點:南京市聚賢畫館

主辦單位:江蘇聚賢堂藝術品有限公司

展覽展出了黃惇先生新近創作的書房對聯,以隸書和行草書為主。展廳的雅致和書作相得益彰,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祁小春評價道:黃老師書法以行草見長,走的是帖學之路,是由米芾而上溯大小“二王”,旁及蘇東坡、董其昌、王鐸等帖學名家,而其書法遵循最為經典的“二王”“遒媚”風格,是沉靜與飄逸的完美結合,呈現出一種“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的姿態。黃惇,號風齋、風來堂,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又為西泠印社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滄浪書社社員、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鑒定顧問;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西南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戲劇學院、河北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兼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篆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煙霞相許—柳青凱詩書畫印展

開幕時間:9月26日

展覽地點:鳳凰美術館

主辦單位:鳳凰畫館、鳳凰書畫網、鳳凰美術館

展覽展出了柳青凱近年創作的書法、繪畫、篆刻精品百余件。展覽沒設開幕式,柳青凱的老師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鮑賢倫,中國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分黨組書記陳洪武,著名書法家石開等先后在座談會上發言,座談會由書畫家何國門主持。談及此次展覽的主題,柳青凱表示:“我讀到‘煙霞相許’這個詞,品一品其中的美妙,就定為自己詩書畫印的展名了,這么些年我能認真地做藝術,做藝術事業,包括愛情,不也是一生的相許嗎?這相許的美好和幸福不正是所有藝術創作的源泉嗎?”展覽同時首發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煙霞相許柳青凱詩書畫印集》。

靜自出塵—張愛玲繪畫展(第一回)

開幕時間:9月28日

展覽地點:恭王府博物館安善堂主辦單位:文化部恭王府、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院

畫展展出青年畫家張愛玲的工筆畫精品三十余幅。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院美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楊華山主持。在開幕式上,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文章、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研究會會長蔣采蘋、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中心主任丁杰等領導和藝術家對張愛玲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張愛玲是蔣采蘋先生的高足,其博士導師為工筆重彩畫名家林若熹先生。張愛玲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院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專職畫家,是第九屆中國工筆畫大展學術提名藝術家。曾出版作品集《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張愛玲》等,多次參加全國性重要展覽。

素月映丹青—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精作展暨國慶、中秋雅集活動

開幕時間:9月29日

展覽地點:《中國書畫》雜志社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書畫》雜志社

本次活動由我社主辦、港澳傳媒華語國際臺協辦?;顒颖止潈€慶雙節的理念,以別具一格的聯誼茶話會方式代替開幕式,特別邀請了趙國祝、宋德全、甄奇等十余位青年相聲、曲藝演員為到場朋友表演了兩小時的曲藝節目,旨在用傳統的方式,為畫展助興、為“雙節”營造歡樂氛圍。我社社長兼總編輯康守永,《榮寶齋》雜志主編徐鼎一,中國國際衛星傳媒集團及港澳國際傳媒集團董事長冉多文,《中國書畫》雜志副總編輯、北京大學博士后任軍偉,文銀集團董事長魏琳星,北京天心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再枝,以及到場參展畫家周鶴齡、李連志、蕭麗、侯廷鋒、鮑鐵雷、張建華、馬良書、李曉松、張合紅、陸虹、成軍、何先球、蓋齊等,同在場的社會各界嘉賓歡聚一堂,共慶佳節。雅昌藝術網、國學頻道、書畫頻道等三十多家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專門報道。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適逢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作為具有“中國文化標志性刊物”的《中國書畫》雜志社,積極響應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精神,積極發揮自身陣地平臺作用,擔負起守護、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因此特舉辦慶國慶、中秋雅集活動,一來是對習主席弘揚傳統文化講話精神及《意見》的具體踐行與響應;二來是對祖國華誕的一種祝福和對傳統節日喜慶氛圍的一種裝點;同時也是以此為契機借以感謝書畫家及讀者朋友們對《中國書畫》的關心和厚愛。

山高為屹—《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書法名家邀請展暨中國書畫大講堂

開幕時間:10月17日

展覽地點:《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

作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三周年的具體行動,由我社主辦,港澳傳媒華語國際臺、北京天心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山高為屹—《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書法名家邀請展”,以及由《中國書畫》雜志社、北京市錫純藝術教育公益基金會主辦的系列公益講座“中國書畫大講堂”在《中國書畫》美術館同時舉行。我社社長兼總編輯康守永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說,在文藝藝術界紀念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三周年之際,在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雜志社和有關單位主辦這樣的有高度和品質的活動具有特別的意義,是書法家們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在書法創作中的不懈探索并不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展示和體現。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天曙,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洪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才楨,《中國書畫》雜志社副總編輯、北京大學博士后任軍偉,以及參展書法家呂書慶、黃勝凡、馬嘯、張德林、周祥林、李強、張勝偉、王春山、張智重、楊頻及社會各界嘉賓出席了當日活動。展出的六十余件作品各具特色,氣質鮮明,也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近年來《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書法家們的藝術成就。開幕的同時,推出系列公益講座“中國書畫大講堂”之第一講《靜寂高雅—中國書法不可或缺的氣質》(相關內容見本期P106)。講座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周祥林主講,內容基于對書法的傳承和社會屬性的分析,引領讀者感知“高書”的“靜寂”之美。據悉,“中國書畫大講堂”每年度推出二十四講,目標指向廣大讀者、書畫愛好者及傳統文化愛好者,普及書畫知識,提高公眾審美,彰顯《中國書畫》雜志包容的文化藝術追求,傳達北京錫純藝術教育公益基金會真誠公益的服務理念。正如北京錫純藝術教育公益基金會秘書黎正豪先生書面致辭所表達的,該基金會以資助藝術教育,培養藝術人才,促進藝術教育發展為宗旨,為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而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查律書畫篆刻展暨南湖書法教育論壇

開幕時間:10月21日

展覽地點:嘉興市圖書館

主辦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嘉興市書法家協會、嘉興市美術家協會、嘉興市文化館等

本次書畫篆刻展共展出書畫篆刻作品71件,其中8件為篆刻作品。這些作品囊括真草篆隸行,山水、人物,章法多樣,是查律近年的精心之作。當天,南湖書法教育論壇也同時舉行。該論壇是關于書法教育的一個宣傳活動,其主辦單位是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校。在展覽開幕的前一天,查律已經在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校做了一個關于書法教育的講座和作品點評。在展覽現場,南湖區各中小學的美術老師也前來交流經驗。查律,嘉興海寧人,現任職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主編國家綱要課程教材《小學書法》《中學書法》,以及執行主編《義務教育三至六年級書法練習指導(實驗)》(教育部審定)。

玉山高會—昆曲小鎮·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

開幕時間:10月22日

展覽地點:江蘇昆山巴城鎮文體活動中心

主辦單位:《中華書畫家》雜志社、昆山市巴城鎮人民政府

本次活動延續了元代顧阿瑛“玉山雅集”活動?!坝裆窖偶痹从谠纠ド矫款櫚㈢?。他營建玉山草堂,倡導“玉山雅集”十二年,前后達五十余次,尤以元至正八年(1348)二月十九日的雅集為諸集之冠。此次邀請展共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名家72位(暗合七十二賢人之數),皆為活躍在當代書壇的書法名家,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理事、專業委員會委員,或是各省市書法界的領軍人物,可謂大家云集,佳作紛呈。參展作品共計144件,不僅作品風格明顯、個性顯著,而且藝術形式靈活多樣,涵蓋篆、隸、行、草、楷等不同書體,是當代書法風貌的集中展現,代表了當代書壇的最高水準。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翟萬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包俊宜出席。蒞臨現場的受邀參展作者有朱培爾、張公者、許雄志、洪厚甜、劉新德、于明詮、李嘯、王偉林、謝少承、劉燦銘、張六弢、陸家衡,昆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玉連,昆山市政協副主席吳衛東,昆山市巴城鎮黨委書記谷文華,昆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欒根玉,昆山市巴城鎮鎮長王曄等出席了本次活動。展覽會上,還舉行了筆會和昆曲品鑒活動,勝友如云,把筆切磋,堪稱昔日“玉山雅集”盛況的當代呈現。

自在隨心—劉燦銘書法作品展

開幕時間:10月25日

展覽地點:丁山國際大酒店壺樂匯藝術館

主辦單位:第九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組委會

展覽展出了劉燦銘近期創作的金文、隸書以及行草書作品,有對聯、扇面、中堂等形式。特別是他的寫經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曉云評價道:“他勤勉用功掌握了熟練的書法技巧,選擇了一種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心境才能完成的書寫方式—寫經。他的心在面對榮耀和成就時很靜,沒有任何浮躁的沉淀了下去,用大自在的生活態度去寫他自己的內心?!眲N銘,江蘇靖江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師從王冬齡教授。原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現任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現代書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

《元明書法談叢》

薛龍春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7年4月版。

史家之眼

◇ 蔡春旭

薛龍春教授在完成《張懷瓘書學著作考論》的博士論文后即轉入明清書法篆刻史研究,十余年來,他已完成鄭簠和王寵兩項個案研究,而關于王鐸的研究已發表論文逾30篇,編纂《王鐸年譜長編》超百萬字。他的研究既得傳統文獻收集、考訂之長,又善于以藝術社會史的方法討論問題,同時勤于學書,得到多位名師指授,以隸書和行草為能事?!对鲿ㄕ剠病肥撬袑W之余所寫小品文字,書分元明兩部,元代17篇,明代25篇,每部各冠以概論一篇。文章以書家、印人或某一問題、現象展開,夾敘夾議,不無學術價值,略舉數端。

國內的書法史研究有個優良傳統,即研究者兼習書法,它訓練了書法史學者對筆墨、章法和書寫工具的感受力。作者多年的書寫經驗使其對書寫的物質性與書寫活動尤為關注,這成為本書的一個焦點。他認為明以前書家多用硬毫筆,但羊毫在明代被部分書家青睞,柔軟筆毫制造的偶然趣味與新鮮感成為歷史的一重推力。晚明以后書家對筆、墨、紙的講究“從一個側面對傳統帖學發出強有力的挑戰”(第148頁),清代碑學的發生與此有內在的聯系。

王鐸是晚明書法的一個重要節點,書中直接談論的就有五六題,呈現了一個鮮活立體的書家。王鐸在詩文書畫上都追求“氣勢雄闊”,于是他嘲笑松江派的繪畫如盆景,只是小情小致,而推崇五代北宋的荊、關、董、巨的“大家體度”。王鐸喜書“奇字”,時常借此炫博,拉著看客講解自己書作中的“奇字”……王鐸的臨作也會照顧接受者的情感與需求,有意避諱書寫“疾、哀、罪、兇”等不吉利的字眼兒,從而造成文本的殘缺、難識(《書作的忌諱》)。這些討論從多方面刷新了我們對書家、書作的認識,得以了解時人的常識與觀念。

書品與人品的關系自北宋以來被文人空前強調。趙孟頫因曾出仕元朝,傅山竟從其書法中看出了“賤態”。倪元璐、黃道周、王鐸是同年進士,人稱“三株樹”,但因倪、黃殉國,論者以為二人書法有忠義之氣,而王鐸后來做了貳臣,王弘撰說他“略無行簡”,其書法亦隨之被貶低。盡管如此,趙孟頫在元明兩朝影響甚巨,“是后代少有的能接續晉唐用筆的大家”(第26頁)。而王鐸在清初的聲譽不容小覷,明清之際的士大夫以家藏王鐸書作為榮(第249頁)。又如董其昌在書寫中追求“淡”與“生趣”,似乎清新恬淡、與世無爭,但其在政治上實屬投機分子,善于經營、包裝自己,又人品低劣,霸凌一方,遂有“民抄董宦”事件(《董其昌的“淡”》)。故作者認為政治人格非同于人品,亦不能與其藝術成就畫等號,“書以人傳”是“北宋以來書法批評的一個誤區”(第21頁)。

本書作者善于從紛繁的史料和作品中發現問題,借助問題展開討論,剖析內理。透過他的“史家之眼”,每個書家、印人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們有喜怒哀樂,有俗事纏身,為了糊口,書家需要寫字應酬,印人則東奔西走,兜售技藝。他們并非終日靜坐書齋、彈琴啜茗的世外高人,盡管傳記文本中的藝術家形象就是如此,但作者試圖以當代的歷史書寫還原其本來面目。而書中所蘊含的歷史關懷,似乎又是針對現實而發,如《鄧文原地位日高,書學益廢》《筆、墨品牌的“樹”與“毀”》,與目下的情形何其相似。

如今市面流行的書法鑒賞類讀物多奢談感受而不求書學,空論形式而不明書理。書肆中雖不乏書法史專著,但兼具可讀性與學術價值的普及型讀物卻寡見,似乎學者慣于躲進小樓寫學術文章,近年學術講座的流行或可稍補遺憾,如魏晉南北朝書法史專家劉濤先生的《書法談叢》《字里書外》等書則實為一股清新之風。本書作者有中文系的求學背景,早年做過記者,行文剪裁精當,文筆老練可讀,鋪敘逸事不同于編“故事會”,而能睽察歷史的本相,正如后記所云:“本書讀起來或許比較輕松,但并不代表筆者對于這一時期的世風、環境、書家、書寫活動及其文化沒有深入地思考?!?/p>

《臨帖九講》

方建勛著,中信出版社

2017年9月版。

《字美在何處》

方建勛、楊諤著,中信

出版社2017年9月版。

學書得法貴有方

◇ 劉麗娜

學書重在得法,得法須有高人指路。對于學書者,方建勛博士兩部新著《臨帖九講》和《字美在何處》(與楊諤合著)正是給人指路、教人以法的重要工具。前者重在分析臨帖背后之“理”,后者則是一部簡明書法史。兩書同時參閱,可以感受到作者近三十年在書法道路上的學與思,實為寶貴的學書門徑。在汗牛充棟的圖書市場上,這兩部新著亦如沙中之金。茲以三點略談心得。

一、當頭慧劍。大量學書者,費力多年卻不得其門而入。一個重要原因是方法不對頭。方者,準則、方向也。法者,標準、規范也。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書法是中國人傳承數千年的技藝,臨帖可謂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然而,盡管人皆知臨帖重要,卻不知如何臨帖之理。理者,成物之文(指規律)也?!杜R帖九講》和《字美在何處》析理透徹、判斷獨到,可以說回答了關于臨帖的所有重要問題,好比贈給學書者一把慧劍,教人獲得“正路”的書法審美觀。書中強調,臨帖并非主體完全受制于客體的被動過程,它具有很大自由度。臨帖臨的是“動作”。這打破了通常認為臨的是“形跡”的誤區。如書中說,以形跡為中心目標,最后會越寫越僵,以過程為中心目標,則會越寫越活。臨帖的最終目的是與范本即合即離—不離古法,又有自家神采,即形神兼得。

二、師古而化。學習任何一門技藝,師古是重要門徑,但師古不化卻為大忌。建勛的個人書法藝術實踐、理論總結和書法教學是潛心師古又能化育而出的典范。一是他重視書外功,建勛說:“學習前賢書法,既要在點畫與技法方面下功夫,也要對點畫背后蘊含的生命世界,對宇宙與人生有所感悟。經典的書法作品,一點一畫無不閃耀著生命靈光?!倍撬偨Y出大量簡潔有力的教學口訣。比如,學書不要怕“眼高手低”;讀帖要先抓“大感覺”;臨帖要抓大放??;對于經典法帖要“先結婚后戀愛”;書寫要“沉著痛快”;“臨帖即創作”;寫小楷要“穩準狠”;“書法是戴著鐐銬跳舞”……此類警句與妙喻,在兩本書中俯拾即是,善學者當知這其中的心血與思想結晶。三是強調“通”與“悟”。建勛常把書法與音樂、舞蹈相比。他說,學習書法與學琴相似。他在《字美在何處》中說,藝術也好,人生也好,唯有博,唯有通,才能有大成?!芭c古為徒”的博采,終究還是要“自懷杼軸”。

三、趣味至上。以興趣為入門,以志趣為動力,以得趣為旨歸。學書者若不得一個“趣”字,很難堅持下去,便是累月經年,其書寫恐怕也無法有所成就。建勛曾多次說起,書法是他最感興趣,也是最快樂的事。一旦打開這扇天窗,就會進入一個全新世界?!蹲置涝诤翁帯芬粫姓f,習字的過程是自己的氣質和心靈不斷提升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其實也就量個陶鑄“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生命的過程?!杜R帖九講》書中強調,書法的審美理想是天趣。在“境界”一講中,作者強調從“無古無我”到“有古有我”,從“拘謹”到“自在”,熟后生。這也正是求學者通過書法門徑得“趣”的過程。歸根結底,學書之美在于發現自我與忘卻自我,是從“有待”到“無待”,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

“路子正,寫得好,又善教”,吳志攀教授對建勛新著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杜R帖九講》與《字美在何處》是建勛書法教學的重要階段成果。掩卷之余,對他日后的新著更加期待。

猜你喜歡
臨帖中國書畫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臨帖孫過庭《書譜》
臨帖孫過庭《書譜》
郭彤:中國書畫拍賣將更加精品化
《中國書畫》征訂
減量提質:2019年春拍中國書畫精品導覽
中國書畫大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