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2017-02-20 19:47楊順梅
文學教育 2017年2期
關鍵詞:心理教育

楊順梅

內容摘要:眾所周知,由于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受到極大的傷害,極易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探索研究對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小學教育中最突出最特殊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離異家庭子女 心理 教育

一.離異家庭子女表現突出的心理問題

1.情感障礙,適應性差。由于離異家庭子女大多3至5年內很難適應家庭的這種突變,對父母離婚的不理解和長期郁結在內心的對一方父母的怨恨使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心理會處在一種嚴重的失衡狀態,表現出極度的憤恨和絕望。

2.教育失衡,性格缺陷。離異家庭子女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經常沉浸在不安、內疚、膽怯、害羞、失望等自卑情結的痛苦之中。強烈的自卑感使他們不能自如地與他人交往,唯恐被人輕視。如果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或已重建家庭而放棄教育責任,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顧,孩子將會形成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由于家庭成員之間經常吵鬧,特別是那些父母另有新歡后更容易形成粗暴的性格,即所謂“暴力的結果必然產生暴力”。

3.缺乏興趣,學習困難。父母離異的孩子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缺乏學習興趣和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由于無人管教,致使他們經常無故曠課、擾亂課堂秩序、作業馬虎、甚至抄襲、不完成作業。

4.人際關系被動,社會性發展不良。他們時時處處反應較為被動,總是期待他人接近自己,對自己表示親密,特別是當他們產生消極情緒時這種傾向就會表現得更為強烈。當這種被動需求只是局限在意向上而不是強烈地表現在行動上。

二.離異家庭子女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好多父母雖然在離婚時力爭對子女的撫養權,但卻往往是為了不讓對方得逞或將孩子視為“人質”,通過控制孩子來報復對方。因此父親或母親常常對孩子過于嚴厲,百般挑剔。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不可能獲得積極的成長動力,也不可能正確地看待和應對自己的處境,思想感情和道德認知會產生嚴重缺陷。

2.教育方式極端化。一是過分溺愛。有的父母覺得有愧于子女,就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生活上包辦代替有求必應;犯錯誤舍不得批評;不肯上進時總有借口。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對錯的心理狀態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無法成為一個明辨是非的人。二是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對孩子缺乏責任感,漠不關心,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孩子會自己克服困難,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3.不正確的教育心理。離異的父母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成才上。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態往往會導致態度簡單、粗暴和生硬,進而導致孩子出現情感障礙及逆反和恐懼,甚至拒絕父母任何合理的要求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成長。

4.彼此的仇恨詆毀。很多離婚的都是以夫妻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傷害的一方難免會鄙視、憎恨對方。父母之間往往會相互攻擊,丑化對方,美化自己,力圖取得子女在情感上對自己的支持。這種仇恨情緒影響孩子,使他們變得自暴自棄、充滿仇恨。

三.改善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途徑和措施

1.家庭教育注重情感交流,增強子女的自信心,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品質。離婚往往阻斷了子女與父母一方的親情聯系,因此需要倍加關心和愛護。過分責備只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提防、疏遠他人與社會的心理。明智的父母在對子女撫養和教育問題上仍然保持著較密切的合作,使子女自由地與父母見面、溝通,營造比較濃厚的親情氛圍。即使由于某種特殊原因,子女無法見到一方父母,他們也會培養子女的興趣,激勵子女成長、成才,盡量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子女的自信心大增。他們常安慰、開導孩子消除心中的疑慮,讓他們以堅強的意志去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學校教育形式多樣,突出心育,彌補失去的愛。小學階段的離異家庭子女渴望愛,超過對知識的追求。為此,老師要以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目光、親切的話語,讓孩子懂得老師的愛;還可通過同類互動、群體關愛等方式使他們感受到同伴、學校、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老師要有意識地為離異家庭子女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如生日會慶祝等,用集體的力量去激勵,集體的關愛去溫暖,集體的輿論去支持,從而彌補因父母離異而失去的愛,激發他們對生活的愛,對學校的愛。

3.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增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許多父母在離異后與孩子相依為命,把孩子當作生活中的唯一希望,生活上包辦代替,活動上有意無意地限制,孩子沒有機會親自去體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風險”。造成兒童缺乏獨立意識,更談不上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我們要提供一些實踐性教育活動,如夏令營、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等,讓離異家庭子女在活動中學會正確處理與家庭、學校、社會的關系。讓他們懂得面對現實生活,承受重大的挫折,培養和發展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增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總之,我們要從多方面下手,把力量集合起來,綜合發揮它們的作用,真正地關心和保護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BY[2014]G052)。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東關小學)

猜你喜歡
心理教育
心理小測試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心理小測試
教育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