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家國一體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推進體系

2017-02-21 17:35王永智哈克木·阿里甫汗
道德與文明 2016年6期
關鍵詞:一體家國中華民族

王永智 哈克木·阿里甫汗

[摘要]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眾的現實結合,承繼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使價值皈依本根、皈依文明、皈依民族的道德文化基因尤為重要。當前,要努力弘揚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孝、公、忠的價值理念,積極構筑起家國一體的價值培育及實踐推進體系。

[關鍵詞]孝 公 忠 家國一體 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B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539(2016)06-0120-05

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眾結合的深層次問題上,承繼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使價值皈依本根、皈依文明、皈依民族的道德文化基因,皈依個人一家庭

國家一體的價值認同情懷與境界追求是尤為重要的,它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之基。那么,當前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核心價值理念進行有效對接,并積極傳承與創新,使核心價值理念進入家家戶戶、進入每一個公民的精神世界?我們認為,弘揚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孝、公、忠的價值理念,積極構筑起家國一體的價值培育及實踐推進體系是當務之急。

一、中國傳統家國一體價值觀體系的內涵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古代社會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社會形式。分散經營、以家及家族為基本經濟單位是主要的生產運行方式,“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客觀真實的存在。如何使中華民族這一多民族聚居、多文化融合、多層社會結構并存、分散的像束捆狀的家庭及家族聚集起來,形成基本的行之有效的社會規范系統,根本上要靠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核心價值理念。

進入文明社會后,從夏至清,延續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家天下的國家結構形態。在皇權至上、君臣等級制森嚴,王朝更迭頻繁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如何締造、構筑、推進、固化、實踐同私有制、等級制緊密結合的“三綱”式的尊卑有別的依附式,甚至奴化式的原則規范體系,這構成了中國傳統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今天要堅決剔除的傳統糟粕性價值理念。

但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社會發展的另一價值理念也一直在民族基因中奠基、實踐,其中的核心方面是堅持公眾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為上。這一核心價值理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內化及其實踐,根本在家國一體,在“孝”“公”“忠”的培育及養成。

中華文化是帶著原始氏族文化的遺風進入文明社會的,其中堯舜禹的禪讓及其為民眾盡心竭力的事跡(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總是為后世所頌揚,其中發揮及內化的價值觀的核心是“天下為公”的公心及為民眾利益的不遺余力。這種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一直沒有根本中斷?!对娊洝分械摹百硪乖诠?,《尚書》中的“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就是告誡統治者只有以公眾利益為根本,老百姓才能誠意歸順。

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奠基民族價值觀的“軸心”時代,以“公”利為核心是其中的一大理念。老子言:“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边@是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無為而治”式的公心?!豆茏印费裕骸笆枪室鈿舛ㄈ缓蠓凑?,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充不美則心不得,行不正則民不服。是故圣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私者,亂天下者也?!边@是心正、行正、政正與公行天下的闡述。墨翟言:“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边@是選官、為官之“公”??鬃友裕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又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是言為政者“身正”的核心是公心和公義。商鞅言:“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疾賢而不肖者不妒功”;“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這是從律法方面言及的“公”?!拔粝仁ネ踔翁煜乱脖叵裙?,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霖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边@是從根本上言天下乃公之天下,非私之天下?!按蟮乐幸?,天下為公?!边@是“公”的價值理念的核心表達。

道、儒、墨、法等諸子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奠基時期,一方面,闡述的是如何加強君權,加強社會等級制的奠基與維護;但另一方面,卻倡導將“公”作為管理運行層面、價值推進層面的重要理念。特別是以商鞅、韓非等為代表的法家在漢以前的強力實踐推動,使“公”不徇私,上升到立法層面,對后世影響較大。同時,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將“公”化為“義”的道德規范,變成了個人及社會群體的基本道德精神。在漢朝儒家定于一尊后,更是上升為價值觀第一要義的層面。自漢以后,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在“公”“義”方面也有重要奠基,其中的道德價值觀、律法價值觀、制度價值觀、文明價值觀等均有所融入,形成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核之一。

價值實現的核心在實踐。當中華民族在奠基“公”價值觀的基本理念時,“公”的實踐行為即在社會生活中得以倡行。由上古先賢及堯舜禹等的實踐構成的為公、為民的行為楷模,演化為“忠”的行事為民的行為方式。其蘊含的一個重要精神是為民族、為國家的社會責任感與個人責任感的合一。

在先秦時期,“忠”的行為表現在:“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敝袊嗽趹饑鴷r代就主動紀念為國分憂卻被迫害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就是中華民族“忠”的共同價值觀的集中反映。

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庭為核心單位構成的。中國傳統道德認為維系家的核心在孝?!稘h書·藝文志》言:“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钡谝?,孝是熱愛自己的生命。第二,孝是對父母、先祖的愛、養、畏、敬。第三,孝的終極關懷在慎終追遠。第四,孝的最高價值追求是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即“三不朽”。中國以家為本的孝文化有其特殊性的方面:孝與“忠”的實踐行為緊密相連,與個人在社會上的作為成就相聯系,與忠君愛國相聯系?!抖Y記》言:“忠君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边@是孝與忠內在合一的體現。

漢以后,中華民族形成了追求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大一統”意識。在價值理念及實踐中將“忠”的觀念深入推進,形成了家國一體,“孝”“忠”合一的國家-家庭-個人一致追求的共同價值觀體系。董仲舒將以忠、孝為代表的綱常倫理上升到天之道的宇宙論層面。東漢馬援的《忠經》提出了天人一體、古今一致的“至理”即忠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覆,莫大乎忠?!薄爸摇钡暮诵睦砟钍恰爸凉珶o私”,“忠”的價值追求是“一其心之謂矣”?!爸摇钡淖饔迷谟凇肮叹?,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爸摇钡膶嵺`推進是將至公無私“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國,忠之終也”,實現個人、家庭、國家“合其一”的價值觀實踐。后來的宋明理學諸家更是將“忠”“孝”一體作為中國人的道德規范和價值依據,對中國傳統價值觀融入社會、家庭、個人起到了全方位的推動作用。

應該指出,中國傳統“忠”“孝”價值觀培養的立足點及目標導向是等級制的社會綱常倫理。在實踐運行的過程中,中國傳統的封建專制體制和宗法家族制度使得“孝”“忠”的本質內涵常常發生變化,特別是隨著中國封建社會日益走向沒落,出現了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帶有根本人身等級性、依附性甚至奴性化特征的綱常倫理。這是中華民族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必須堅決剔除的糟粕。

但還需要指出的是,對中華民族而言,“忠”“孝”還有其重要的價值觀鑄造與奠基的另一層意義。首先,以“忠”“孝”為根本的價值觀構筑了中國人的責任意識及奉獻精神?!爸摇笔菄颐恳晃怀蓡T對邦、國、集體責任承擔的內化,不論是邦、國的公職人員,還是在家務農的平民,其為國家盡職盡責的要求及義務是一致的。特別是在民族存亡之際,其“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顧炎武:《日知錄·正始》)。這種責任感的內化及全方位倡導積淀下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更為本質的是,這種為國盡忠的責任與奉獻與在家盡孝的道德實踐行為在價值實現上是一致的,在全社會民眾的價值認定、家族的價值認定及個人的價值認定上是合一的?!缎⒔洝ら_宗明義章第一》言:“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比绻f孝是忠的個人品德準備,在家盡孝是家庭為國盡忠的人才準備,那么,為國盡忠就是個人、家庭為國家實現全然道德價值的價值標的。當全民族將為國盡忠作為自覺追求及內外合一的價值肯定時,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就成為民族精神的必然追求,成為這個民族永恒的精神信仰。

其次,忠的價值實現的核心在于家國一體,小大一致。但在運行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孰先孰后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公義”,即群體的利益、應然的追求及合于事宜的現實關切。在中華民族的價值實踐中,公義與私利的對立始終貫穿其中。中華民族價值觀的根本是“義以為上”。在私利與公利、家庭與國家、個人與群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舍小我而就大我,舍私利而就公義。即使在封建家天下的專制主義及等級制全然實現的現實環境中,這種民族大義及民族正氣的教誨及實踐仍在進行。這導致了中華民族在價值追求的理想性與價值實踐的屈從性之間的深刻矛盾。但無論如何,追求以公為本、以正義為本的價值觀教誨與啟迪,特別是以此為標準而為民族作出奉獻與犧牲的人物的被肯定、被千古傳誦,又為中華民族注入了正義、愛國的主流價值觀。

二、實現家國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及踐行中的一致性

當前,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中,要特別注重汲取中華民族的“公”“忠”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天下為公”一直是民族價值觀的最高實現目標,而這一目標被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于制度層面徹底實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中國夢實現的進程中,追求以人民利益為利益、以人民權利為權利、以人民奮斗目標為目標的事業需要核心價值觀的強力推動,需要從個人一家庭社會一國家層面,需要從歷史、現實、未來方面進行總結、汲取及傳承。

“公”“忠”價值觀的核心是追求集體主義價值目標的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當家做主是這一價值目標實現的根本保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的核心是人民為本、公平正義及共同富裕。社會在價值導引上要將這三條作為人民大眾的共同追求。人民為本是價值之源,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為的是人民能坐江山,能實現“天下為公”的千古夢想。在社會主義社會,公平應該是社會制度層面、社會運行保障層面及收入分配層面共同的價值理念及實踐追求。而正義是追求每一個人正當權益的保障及社會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的實現及保障的有機統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在物質生活上的基本追求及保障。民眾的現實物質價值追求,就是能過上小康生活。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實現人民對物質生活需求的滿足。在價值觀的引領上,實現共同富裕是基礎性、固本性目標。共同富裕的關鍵和難點在“共同”二字。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之后,富裕是少數人、特別是特權階層的專利,廣大勞動人民往往被排除在外,追求“共同富?!睍蛔鳛榉磩拥膬r值觀和價值實踐被打倒的。社會主義條件下,這種人類千百年運行的規則被徹底打碎,實現共同富裕成為社會主義價值追求的重要目標。在當前及今后,社會在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上要將“公”的價值理念高高舉起,將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性旗幟高高舉起,堅定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這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才是具有先進性及超越性的價值觀,才能引領廣大民眾實現千百年來的夢想。

“公”“忠”價值觀的實踐層面在“忠”。在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下,忠的核心不再具有任何人身依附及等級制下的不分是非的絕對忠誠的含義,而是一種將責任和義務合為一體的倫理、社會、職業的投入感和擔當感的要求,它包括三層意思。一是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忠”。這種“忠”的情感內化及升華就是愛國主義的精神情懷。在當前,如何從青少年抓起,繼續培養忠于國家、民族、人民的道德意識及信仰追求是當務之急。要堅決消除歷史虛無主義、道德虛無主義、價值虛無主義對青少年的毒害,要防止犬儒主義、痞子風氣、消極享樂主義對青少年的影響,培養乾坤正氣的風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動追求,少年強則國強的意志等,將忠于國家與人民變成每一位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無比高尚與榮耀的價值追求。二是對職業的忠。盡職盡責完成好工作,對職業服務對象負責,不懶政瀆職,不消極無為,不敷衍塞責,不貪贓枉法。培養全社會的敬業、責任及奉獻意識。如此,個人“忠”的行為才可能變成國家“強”的標志。三是對民族精神與個人良知“忠”。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忠”的實踐無一不是在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良知的價值及情感維護中進行的。對得起祖先實際上是對得起民族精神及延續民族精神。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值得維系的精神血脈,如果一個民族斷了其民族之魂,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為之獻身的價值理念,那么,這個民族就不會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從遠古走來,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核心就是鑄造起了一座足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之甘灑熱血的精神、信仰豐碑。我們這個時代如何使這座豐碑屹立、長存不倒,使民族核心價值觀常在,重要的是我們要能使每一位現代中國人均敬仰這座豐碑,并能主動追求將自己的名字也篆刻在這座豐碑之上,使民族精神的長城更堅固、更牢靠。

“公”“忠”價值觀的培育、推進的有效開展是家國一體價值體系的構建。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價值實踐中構筑的是一以貫之的價值體系。價值的分裂是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家國分裂的前提。為此,在中華民族“軸心期文明”的奠基時,就將家國一體價值理念的構筑作為價值觀構筑的基礎性工程。實際上,家國一體價值體系的構筑、運行及推進是中華民族價值觀能夠得以世代傳承的根本。在當前,如何使民眾的價值觀不分裂,使民族價值觀的傳承不分裂,關鍵是要構筑起家國一體的價值觀的培育及推進體系。我們知道,家庭價值觀是個體價值觀奠基與維系的根本。要從小培養“公”“忠”的國家、民族價值觀的核心理念,首先必須從家庭抓起。在當前,家庭價值觀培養的核心應該是兒童、青少年的責任感、報恩意識及敬畏感。在中華民族傳統家庭道德培育中,“孝”是其中關鍵的品德。孝與忠是必然聯系與遞進的價值認同與實踐推進系統。這是因為,“孝”與“忠”相連的核心在于責任的內化及實踐,其維系的關鍵在于敬畏感的養成,而升華之樞在于積極追求報恩的意識與情懷。在現代社會,中國家庭教育仍是人的基本價值觀培養的第一場所。孝仍是家庭道德要大力倡導的。不過,現在的孝不再像古代“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而是要建立在尊敬、關心的基礎上,在理性的前提下進行。孝需要從孩童抓起,要將孝意識的建立、孝情感的培育、孝行為的養成與個體對家庭負責、對長輩負責、對自己言行負責的責任感培育結合起來。

三、家國一體價值觀的培育和推進路徑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在全社會構建這種家國一體的價值培育及實踐推進體系是當務之急。要從四個方面抓起。首先,在國家層面,要確立家國一體價值觀培育的理念及實踐內涵并積極加以推進,將青少年在家培育的基本價值觀加以確定,并將在家培育的價值觀同在國培育的價值觀在內涵上實現核心貫通。從家庭教育抓起,一點一滴,積小成大,集善成德,將孝、忠的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當前,在社會生活及民眾的價值導引層面,官德、政風及官員家庭家國一體價值觀的實際表現及其導引是至關重要的?!墩撜Z》載曾子言:“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比绻麌倚姓藛T自己不認同、不實踐孝一公一忠的價值觀,在家庭教育及實踐中只唯我、唯私、唯利,那么,要在社會生活及普通民眾家庭中建立起有效的家國一體的價值觀是非常困難的。季康子曾向孔子請教:“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孔子則認為:“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闭L、為政者的舉止作為,為政者的家風及其現實影響,在現在這個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比任何教科書都能更真切、更直接、更現實地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在這個問題上,當前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家國一體的價值觀培育。其次,在家庭層面,要大力引導長輩、父母在家庭中踐行孝道,要大力彰顯家教、家風、族規、家訓等的現實作用,并制定推廣相應的家庭禮儀,將長幼有序、尊敬關愛等作為家庭道德培育的重點。再次,在學校層面,要將孝道作為小學、初中階段重要的個人品德教育的內容之一,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重點在行為實踐層面進行培育及養成。要彰顯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將孝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文化心理奠基、文化結構構建及文化行為融入、實踐及升華之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將感恩、關愛、人道、尊敬、和諧、奉獻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熔鑄到青少年的生命成長過程之中。在中學及大學階段,將對國家、民族、人民的“忠”,對職業的忠,對民族精神與個人良知的“忠”進行深刻的培育內化與實踐歷練,將孝、忠、公的價值一體化熔鑄在青少年的生命成長過程之中,積淀為他們不變的生命道德情愫。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引導青少年將“孝”與“忠”合一,積極追求在社會上奉公守法、勤勉做事、有所作為、有所奉獻。最后,在社會層面,要從社會輿論、社會價值導向、社會文化導引等多方面、多角度對孝、公、忠者予以肯定、褒揚。要學習中國傳統價值觀在民眾生活中的深刻影響力,以樹碑立傳、影視戲曲、政府褒獎、網絡宣傳等形式,使正氣得以彰顯,正能量得以發揮,為民眾樹立可親、可學、可行的身邊人和事的整體環境范圍,使民眾之中的“孝子”,忠于國家、民族、職守的“忠臣”的榜樣力量能夠感染更多的公民,使更多人自覺、主動地加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責任編輯:楊義芹

猜你喜歡
一體家國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家國兩相依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家國情懷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農旅一體 激情米蘿
傳祺GS4200T手自一體豪華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