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兒童立場”落地生根—以“認識人民幣”教學為例

2017-02-26 03:22葉玲
河北教育(教學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兒童立場立場經驗

○葉玲

讓“兒童立場”落地生根—以“認識人民幣”教學為例

○葉玲

●小學數學課堂的本原是作為主體的兒童,教學行為應建立在對兒童及其學習心理的認知和把握上,才是有效的。本文以“認識人民幣”教學為例,從“兒童立場”出發,結合學生、教材和教學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一、困惑與思考

“認識人民幣”一課常被教師們戲稱為“神”課。說其“神”,實際上有嘲諷意味。這個看起來“很生活”“很家?!钡膬热萁虒W時一點也不輕松。師生很忙,從課始到課末,教師講解、學生活動輪番上陣;疏導兩難,會的不學就懂,不會的學了還理不清頭緒,照顧了這、為難了那,很難拿捏尺度;效果不佳,單位間的換算,靈活性的運用等準確率遠低于其他單元,僅70%左右。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1.學生方面。

一年級學生對于錢的經驗并不豐富,學習用品由家長包辦,購買食品衣物等也由家長陪同,單獨帶錢、付錢、找零的經驗實在匱乏,使用大額人民幣的經驗更少之又少。刷卡機和條碼掃描器更讓豐富的計算過程不復存在,加上平時無意注意多、有意觀察少,不少學生幾乎就是零起點學習。

同時,學生的思維發展也值得關注。筆者在一年級上學期賽課上過這一內容,雖然僅僅相隔半年,學生的思維卻有天壤之別?!?元最多可以買幾支3角的鉛筆?”此問題放到一年級下學期幾乎不算難題。但上學期,能夠答出的學生聊聊無幾。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生心智水平的成熟,這一內容的學習難度會逐漸降低。

2.教材方面。

人教版將“認識人民幣”安排在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先學習面額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后學習面額1元以上的人民幣。筆者調查發現,1元以下的小額人民幣流通越來越少,逢年過節豐厚的壓歲錢讓學生對大額人民幣的印象比小額人民幣更深刻,很多學生先認識的是“100元”“50元”。

此外,“2元”和“2角”的人民幣已退出流通不再發行,教材中也沒有介紹。但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1元(或10元)有多少種不同的拿法”這樣的開放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內學習與課外生活的脫節,對學生思維擴散性的訓練也就遜色多了。

3.教學方面。

從教學來看,既有高估學生經驗的問題,教學環節跳躍太快;也有課堂邏輯不夠嚴密的問題,致使知識都“平鋪”著,沒有立起來;還有恣意拔高要求的問題,如“玩具汽車56元,全用10元一張的來付款,最少要( )張;媽媽的錢正好可以買玩具汽車,媽媽最多有( )張10元”。

此外像“1厘米=10毫米”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學生尺直觀感知,而“1角=10分”的進率只能依照學生的經驗去構建,過程過于濃縮,增加了理解難度。

以上思考綜合起來可以歸結為缺失“兒童立場”。當教學遠離了兒童,出現諸多問題也就在所難免。

二、實踐與解讀

如何讓“兒童立場”在教學中落地生根,我做了以下調整:一是從整體入手,所有面值人民幣同時教學;二是填補空缺,“召回”新教材刪減的“2元”和“2角”;三是著力自主建構合情推理,做到多樣性與統一性結合,數學味與文化味交融。

1.激趣導入,認識錢幣。

課前猜謎引入“錢”,課始創設購物情境,從數字、文字、圖案等方面認識100元人民幣,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

從猜謎、購物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先認識“100元”,尊重學生常見、常用“100元”的經驗,從熟悉的地方看風景,打破教材把小額人民幣和大額人民幣分開學習的弊端。

2.構建新知,類推進率。

(1)在自由發現中加深認識。

認識100元后,引導學生運用習得經驗認識50元、2元、2角、5角、5分、2分……

提問:1元、1角、1分相比,誰多一些?誰少一些?

揭示:元的單位最大,分的單位最小。

板書:元(寫得大一些)、角、分(寫得小一些)。

(2)在實踐活動中掌握進率。

美工刀1元,怎樣付錢不要找零錢?

自主研究:1張1元、10張1角、2張5角、5張2角。

找出規律:1元=10角。

聯系常識,合情推理:1角=10分。

召回“2元”和“2角”,有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元、角、分的板書由大漸漸變小,暗示單位的大小。元與角的進率依賴于學生的經驗,不像“厘米”和“毫米”可以借助學生尺直觀感知。從1元錢付錢方案的多樣總結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學生自然地掌握人民幣的進率。

3.鞏固提升,分類簡化。

人民幣分類,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交流:按硬幣紙幣分、按單位分、按含有數字幾分。

交流第3種時有學生提問:為什么人民幣只有1、2、5這幾個數?

小游戲:教師當營業員,分別需要1分、2分……9分,學生最簡便地付錢。

游戲后發現:不管要幾分錢,都可以很簡單地用1分、2分、5分付錢。

總結:1、2、5這3個數可以相加組成1~9的任何數,只用這三個數,不僅降低印刷成本,還便于辨認和使用人民幣。

再發行人民幣,猜猜還會出現哪些面值?

學生設計出200元、500元、1000元……

學生從整體入手認識人民幣的品種,在多樣化的分類中化繁為簡。人民幣選用1、2、5這幾個數的課外補充,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神奇有趣,煥發出對數學的興趣與學習熱情。

4.多元總結,拓寬視野。

你學到了什么?表現最棒的是什么?還想知道哪些與錢有關系的問題?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錢幣,人民幣、美元、日元……世界各國還有各種各樣的錢(動畫欣賞各國錢幣)。錢是什么時候創造出來的?這些問題課后可以繼續研究。

新課標強調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課堂總結時我設計了三個有指向的問題,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和贊美別人。最后介紹相關知識,鼓勵學生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價值。

三、建構與超越

兒童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編者和教者應從全方位視角關注教材,兼顧兒童與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并從兒童的角度多一分質疑、深一步思考。課堂的本原是作為主體的兒童。因此,課堂應該是動態的、成長的過程,如何建構與超越,是作為教者的使命。

1.找準起點——尊重兒童現實。

數學學習與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課堂并不強調“過多”的生活化,但不能脫離兒童的實際,不能強行灌輸知識。對于數學課,尋找起點很重要。指導學生預習,在預習中提出疑問;對學生前測,掌握具體學情;課前訪談,了解學生的基礎和困難。這些做法,都是從兒童立場出發找準起點,將兒童現實和即將學習的目標有機統一。

2.定好路徑——優化學習過程。

學習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兒童的興趣,他們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猜測、計算、推理、實驗、驗證等過程。如何到達彼岸?途中經歷什么?路徑至關重要。這樣的路徑應是學生自主探究、自動生成、結伴同行的,教師是參與者、引導者,同學是合作者、共享者。這樣的路徑并不是一帆風順、波瀾不驚的,而是充滿了疑惑、好奇、探究、發現與驚喜。成功的、曲折多變的經歷會讓收獲更大、影響更遠。

3.瞄準目標——促進主體發展。

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他們的情感和態度,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不管怎樣的評價方式,只要課堂是尊重學生發展的、評價目標是多元的,能從群體兒童關注到個體兒童,從尊重兒童走向讀懂兒童,從引領兒童走向發展兒童,真正讓“兒童立場”落地生根。那么,毋庸置疑,學生們定會有開闊的視野和廣闊的心胸。而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

猜你喜歡
兒童立場立場經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設計立場和手工生產關系的辯證認識
武術研究的立場
揚 善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兒童立場”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讓“手中的畫”更美
兒童立場——英語活動課應從這里出發
站穩立場,讓課堂成為“主陣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