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語語音習得的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型擬構

2017-03-07 05:44
關鍵詞:三語二語相似性

王 勝

?

三語語音習得的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型擬構

王 勝

(銅陵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銅陵 244000)

三語習得研究表明,三語習得受到來自母語和二語的跨語言影響,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語言新近和語言水平,是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主要動因。但對于這四因子在三語語音中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主導作用,且四因子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論證較少。本文主要是評述三語習得詞匯、句法和語音等已有研究和模型的基礎上,假定了四因子在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相互制約關系,以構建出跨語言影響的觸發模型。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型的擬構可以有助于洞悉三語語音習得過程的三種語言之間的跨語言影響以及觸發因子之間復雜的制約關系,從而對三語語音習得的進一步研究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同時對三語其他層面的研究具有理論借鑒意義,并且對外語語音教學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三語語音;跨語言影響;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語言新近

一、引言

三語習得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現已發展成獨立的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在此之前一直歸于二語習得研究范疇。Angelis認為三語或多語習得機制與二語習得有不同的獨特之處[1]16-39。Herdian、Jessner概括出三語習得五個特點:非線性(non-linearity)、語言維持(language maintenance)、個體變異(individual variation)、依存性(interdependence)、內質變化(quality change)[2]84-98。Herdian、Jessner進一步指出,與只受到母語影響的二語習得相比,三語除了受到母語影響,還受到二語習得本身的影響[2]84-98。這不僅包括二語語言表征,還包括二語習得的學習經驗和策略。三語習得研究涉及語言社會性、語言心理認知和語言教學等多個層面,其研究核心領域包括語言背景知識對三語習得的影響、跨語言影響以及三語習得的教育模式。語言心理認知層面的跨語言影響是三語習得研究中最重要的核心領域之一[3-4]19-38,。三語語音習得研究是三語習得研究的子集,其跨語言影響多因子相互關系的研究處于初始階段,多數研究論證單個或兩個影響因子對三語語音習得的影響。本文在評述國內外三語習得及語音習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并構建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多因子觸發模型的假設,以期有助于了解三語語音習得過程的三種語言之間的跨語言影響以及觸發因子之間復雜的制約關系,從而對三語語音習得的進一步研究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且對外語語音教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二、理論背景

(一)三語習得跨語言影響因子

Sharwood-Smith&Kellerman首次在二語習得中提出跨語言影響(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這個概念,指二語習得中母語對目標語的遷移影響[5]。Cenoz認為,三語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顯然要更加復雜,涉及到母語及二語對三語的遷移影響[6]8-20??缯Z言影響觸發的重要因子包括: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psychotypology)、語言水平(proficiency)、二語身份(L2 status)和語言新近 (recency)等。

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是指習得者所感知的語言類型相似性(typological proximity) 或語言距離 (language distance)[1,7]16-39,73-93。三語習得者更易受到在語言類型上與目標語相似的語言影響。多數研究已經證明了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確定跨語言影響源語中的重要作用[6,8]8-20,21-31。不過也有研究表明,在語言類型上與三語較遠的語言對三語習得也產生了影響[9-10]379-414,295-333。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跨語言影響中呈現其復雜性。

語言水平是另一個觸發跨語言影響的重要誘因,這既包括目標語語言水平,也包括源語語言水平。研究表明,三語習得初始階段,跨語言影響最容易觸發且通常是負遷移;三語水平低,語言水平低的二語易于激活,但有水平門檻效應(threshold of proficiency level);三語水平高,語言水平高的二語或母語易于激活[1,11]16-39。

二語身份是指語言的非母語身份。二語的非母語身份使二語在三語習得中更容易被激活從而觸發跨語言影響[1,6,8]16-39,8-20,21-31。語言新近是指語言新近使用。研究發現,新近使用的二語易被激活,從而易對三語習得產生影響[8,10]21-31,295-333。但研究也發現長時間沒有使用的語言同樣被激活[9,12]379-414,42-58。語言新近的影響也同樣呈現出復雜性。

相比較國外研究,國內三語習得研究處在開始階段。除了三語習得理論介紹外,多數研究論證了雙語背景對三語習得影響且側重于少數民族學生英語三語的習得。此類研究多數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受試對象主要選自新疆少數民族、西藏少數民族以及貴州苗族和景頗族等,少數民族語言為第一語言,漢語為第二語言,英語為第三語言。曾麗研究了語言類型相似性的影響,發現語言類型越近,越容易促成遷移[13]748-755。何曉軍的研究得出同樣的結論:母語藏語或二語漢語,與英語越相似,其遷移影響越明顯[14]。蔡鳳珍、楊忠的研究發現,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學生漢語水平對三語英語習得有顯著性影響:漢語水平高,則英語水平高;漢語水平低,則英語水平低[15]。這一結論在其他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論證[13,16]748-755。

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語言水平、二語身份及語言新近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表現出復雜性和交互性。上述研究論證了四因子分別在三語習得中的影響,但并沒有論證這四因子在觸發跨語言影響中的相互依存和制約關系,且這些研究側重于三語習得的詞匯和句法等非語音層面。

(二)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因子

上述對前人研究的評述表明,語言心里類型相似性、語言水平、二語身份及語言新近是三語習得非語音層面的跨語言影響重要因子。但對于這些因子是否也在三語語音習得觸發跨語言影響,相關學者對此展開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的源語主要為母語,母語語音是三語語音習得的重要遷移來源,且是負遷移[3,17]19-38,。但另有少量研究表明,二語是三語語音習得中的遷移源語,且只在三語語音習得初始階段起作用,其原因是二語的非母語身份以及三語習得者極力避免三語產出中出現母語口音[3,18]19-38,75-90。研究表明,三語習得初始階段,三語產出帶有明顯的二語口音,但二語口音隨著三語水平接近目標語,而最終消失[6,18]8-20,75-90。不過,正如Llama et al指出,這些少量研究主要采用個案研究,并沒有進行語音分析,因此,其結論有待于進一步考證[19]39-57。關于二語身份在三語語音習得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關于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中的觸發作用及與其他因子的相互關系,相關研究較少。Llama et al.的研究發現,二語身份比語言心里類型相似性更能觸發三語語音習得的跨語言影響[19]39-57。國內相關學者也對此展開了初步研究。歐亞麗和劉承宇以蒙古族學生為受試對象論證英語語音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發現,二語漢語對三語英語語音習得影響大于母語蒙古語,盡管蒙古語與英語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最近,他們認為是二語漢語的二語身份起著重要作用[20]。夏全勝的研究則得出相反結論:中國法語學習者其法語語音習得更多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而并非是與法語類型更加相似的二語英語的影響,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母語穩定、二語易變的本質造成的[21]。孫莉以相同母語(漢語)、不同二語(日語、德語、法語)背景的三語英語學習者為受試,實證研究了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對三語英語語音解碼的影響,發現二語與三語心理類型相似性程度越高,二語的語音知識越能促進三語語音解碼[22]。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三語語音習得中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作用及與二語身份的互動關系出現復雜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三語語音習得表現出與三語詞匯和句法習得相似的跨語言影響構式,受到二語身份及語言心里類型相似性等的影響。但對于語言水平及語言新近等因子在三語語音習得中的觸發跨語言影響作用知之甚少,需進一步研究。另外,各影響因子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理清。正如Gut指出,我們對三語語音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觸發以及觸發因子之間的關系知之甚少,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多數研究是個案研究且研究結論都是基于觀察數據 (observational data),研究設計中的語言組合有限[3]19-38。仍需要大量研究[3,19]19-38,39-57。為此,有必要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礎之上,對三語語音習得的跨語言影響的觸發模型進行假定和擬構,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三、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式的假定

前人研究表明,三語習得的跨語言影響觸發因子涉及社會語言學、認知/心理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等多個層面,母語、二語與三語在三語習得中的相互影響呈現出復雜關系,心理類型相似性、語言水平、二語身份和語言新近等在觸發跨語言影響中的相互制約關系。三語語音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式假設基于三語習得研究的已有研究以及模型。

Rothman在論證三語句法跨語言影響時提出了“類型優先模型(typological primacy model)”,并通過實驗驗證了這個模型[23]。類型優先模型認為:三語習得者會在已知的語言中選擇最恰當的跨語言影響源語;跨語言影響或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如果心理類型相似性與二語身份直接競爭,心理類型相似性更能觸發跨語言影響。與類型優先模型相對,二語身份模型(L2 status model)認為二語身份阻礙了母語的影響,比心理類型相似性更能觸發跨語言影響[24]。上述研究只分別論證了這兩種模型在三語形態句法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他們在三語語音習得中的相互關系有待于研究論證。

Barkley的研究已經表明,盡管二語身份的作用也存在,但相比較而言,心里類型相似性比二語身份更能觸發三語語音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25]。Llama et al.的研究卻相反,證明相比較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更能觸發跨語言影響[19]39-57。研究證明,當三語語言水平低,二語語言水平高時,二語身份在在觸發跨語言影響中起主導作用,且隨著三語語言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降低[18]75-90。但這些研究中二語與三語具有更多的心里類型相似性,所以無法確定這種主導性作用是二語身份導致還是心里類型相似性導致的。兩種模型結論相反,分別強調心理類型相似性和二語身份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主導性作用。Barkley的研究表明,造成這種形象的原因可能是二語與三語的語言水平[25]。Barkley在研究中加入了語言水平這個變量,兩組受試的二語,其中一個與三語具有心理類型相似性,另一個則不具有心理類型相似性,且兩組二語語言水平高,結果表明,具有與三語心理類型相似性的二語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起主導作用[25]。

基于上述的模型和研究,本文就三語語音習得跨語言觸發模型可以做如下假定:

A. 對于三語語言水平為初級,當二語語言水平為常量時,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作用大于二語身份,二語身份大于語言新近(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語言新近);

B. 某一因子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主導作用并不否認其他因子作用;

C. 單就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本身而言,語言水平高比語言水平低更能觸發跨語言影響,二語身份和語言新近同理;

D. 隨著三語語言水平不斷提高,或是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或是二語身份或是語言新近,其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作用隨之不斷降低,并隨著三語語言水平越來越接近其母語水平而最終消失。

三語語音習得伴隨三語習得的整個過程,觸發跨語言影響的四個因子——語言水平、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和語言新近,呈現出動態的相互制約關系。四個假定是對這種制約關系在三語習得不同階段觸發跨語言影響中的表現進行了描述。假定A是針對三語習得初學者;假定B與C是針對三語習得中間階段;假定D是針對三語習得最后高級階段。

(一)跨語言影響觸發因子優先度

假定A認為,三語初學者的語言知識遠少于已習得的母語及二語語言知識。在此情況下,三語初學者不得不借助于已有的語言知識來促進三語語音學得。Ringbom認為,越是三語習得初級階段,初學者越易于借助于已習得的語言[26]44-69。為了填補三語習得初始階段的知識空白,習得者不得不借助于已有的背景語言相關知識,因而來自母語或二語的負遷移發生的概率較高。一般認為,母語對三語語音習得產生巨大影響,且表現為負遷移[26]44-69。二語對三語語音習得的影響鮮有發現,且只限于三語語音習得的最初階段[18]75-90。在最初階段,三語語音習得者對三語語音不熟悉,沒有掌握,所以,二語身份遏制了母語的遷移影響,而成為主要觸發因子,二語成為遷移的主要來源,但其過程是短暫的[18]75-90。不過,最初階段的二語身份主導作用受制于二語語言水平,研究發現二語水平應處于中等水平。

至于三語語音習得最初階段的二語身份主導模式,有學者假定認為,由于母語的習得機理與外語習得機理不同,同屬于外語的二語及三語他們的習得機理相似,因而在三語語音習得的最初階段,由于三語語言知識處于空白狀態,習得者不得不借助于相似的二語習得機理[3,12,18]19-38,42-58,75-90。此外,有研究發現,習得者心里情感因素也制約了三語語音習得最初階段的母語遷移影響,尤其是習得者的語言態度。因此,三語語音習得最初階段的二語身份模式是二語和三語相似習得機理及習得者心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語身份在三語語音習得最初階段的主導觸發作用是短暫的,隨之三語語音習得進入高級階段、三語語言水平的提高、習得者的三語語言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二語影響逐漸消失,母語成為遷移的主要源語[18]75-90。二語身份作為觸發跨語言影響主導地位的消失,意味著其他因子地位的上升,鑒于前人研究沒有發現語言新近的主導作用,可以推定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或二語語言水平成為主導觸發因子[19]39-57。Ringbom認為,語言習得總是在搜尋語言之間的相似性,因而語言相似性在語言習得的最初階段發揮重要作用[26]44-69。而Barkley的研究表明,在二語語言水平一定的情況下,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為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主導因子[25]。因此,可以假定,在二語語言水平為常量的情況下,三語語音習得初級階段中,各影響因子在觸發跨語言影響中的主導優先度,即,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作用大于二語身份,二語身份大于語言新近(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語言新近)

(二)中高階段的各觸發因子相互關系

在三語語音習得過程中,最初階段,二語身份成為跨語言影響主導觸發因子。盡管前人研究發現二語是三語語音習得最初階段的主要遷移源語,但同時發現習得者二語水平較高且最近仍在使用二語[7,10]73-93,295-333。Llama等的研究發現進一步證明二語身份的主導作用,但也發現心理類型相似性在三語語音習得中的作用不可忽略[19]39-57。Wrembel的研究發現同樣證明了,除了二語身份的主導作用,習得者具有很高二語水平且二語與三語具有更強的心理類型相似性[18]75-90。因此,基于已有研究發現,可以假定,在三語語音習得的各階段,某一因子的主導作用并不否認其他因子的跨語言影響觸發作用。

研究表明,在三語語音習得的最初階段,二語水平高的習得者得分高于二語水平低的習得者,這說明二語水平高的習得者表現好于二語水平低的習得者[3,27]19-38,。Garcia認為,隨著二語水平的提高,習得者越來越接近二語者,即二語者而非單語者習得三語,因而習得者的元語言意識(metalinguistic awareness)不斷提高,這有助于促進三語或更多語言的習得。這表明二語身份在跨語言影響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受到二語水平的影響。Garcia的研究中的二語與三語同時具有心理類型相似性。Gallardo的研究證明,對于二語者,其母語水平越高,越能成為三語語音習得中跨語言影響的源語[28]。因此可以假定,心理類型相似性、二語身份、語言新近等在跨語言影響觸發中的主導作用受其語言水平影響,語言水平高的表現好于語言水平低的表現,這說明語言水平高比語言水平低更能觸發跨語言影響。

多數學者認為,隨著三語水平接近其母語水平時,由于三語語言知識并不少于二語或母語,所以語言心理類型相似性或二語身份或語言新近在觸發跨語言中的作用降到最低,并最終消失[2,18-19]84-98,75-90,39-57。Ringbom認為,目標語水平越低,已習得的背景語言越容易成為跨語言影響的源語,隨著目標語的水平提高,其背景語言的影響不斷減少,直至最終消失[26]44-69。

四、結語

本文在述評已有研究的基礎之上,對語言心里類型相似性、語言身份、語言水平及語言新近等在三語語音習得中觸發跨語言影響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進行了假定,并構建了反映這些因子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模型。這種三語語音習得中的跨語言影響觸發模式的構建重要意義在于,有助于更清楚了解三種語言之間的復雜影響關系,這對三語語音習得的進一步研究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且對三語其他層面的研究具有理論借鑒意義。同時,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外語語音教學中的制約因素和積極因素,從而有效的促進外語語音教學。

[1] Angelis G De. 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ion[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7.

馬達加斯加藍寶石和克什米爾藍寶石有些相似,都略帶迷人的紫色調,因此常??梢援a出皇家藍或者矢車菊藍,這是其他產區的藍寶石無法比擬的。另外,馬藍的顏色異常美麗多彩,可以與優質的斯里蘭卡藍寶石相當,而且透明度與凈度也不錯。

[2] Herdina P, Jessner U. The Dynamics of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G]//Cenoz J, JessnerU. English in Europe: The Acquisition of a Third Languag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0.

[3] Gut U. Cross-Linguistic uence in L3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4]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2.

[5] Sharwood-Smith M, Kellerman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G]// Sharwood-Smith M, Kellerman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K: Pergamon,1986:1-9.

[6] Cenoz C. The Effect of Linguistic Distance, L2 Status and Age on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G]//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7] Jaensch C.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ere Are We Now?[J].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 2013, 3(1).

[8] Hammarberg B. Roles of 1 and L2 in L3 Production and Acquisition[G]//In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9] Angelis G De. Interlanguage Transfer of Function Words [J]. Language Learning, 2005, 55(3).

[11] Tremblay M-C.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Role of L2 Proficiency And L2 Exposure[J]. Clo/opl, 2006, 34(1):109-119.

[12] Angelis G De,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Transfer and Competing Linguistic Systems in the Multilingual Mind[G]// 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1.

[13] 曾麗. 兒童三語習得中元語言意識的發展對我國少數民族外語教育政策制定的啟示[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1(5).

[14] 何曉軍. 三語習得中的語言遷移影響——以四川藏族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為例[J]. 外國語文, 2014(1): 140-144.

[15] 蔡鳳珍, 楊忠. L2(漢語)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L3(英語)習得的影響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0(2): 10-13.

[16] 劉懋瓊. 平衡雙語者與非平衡雙語者三語習得對比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 2014(2): 107-108.

[17] Lecumberri M-L-G, Gallardo F. English EFL Sounds in School Learners of Different Ages[G]// Mayo M-P-G, Lecumberri M-L-G. Ag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3: 115-135.

[18] Wrembel M. L2-Accented Speech in L3 Prod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19] Llama R, Cardoso W, Collins L.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Distance and Language Status on the Acquisition of L3 Pho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2010, 7(1).

[20] 歐亞麗, 劉承宇. 語言距離對英語作為第三語言學習的蒙古族學生語音遷移的影響[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9(4): 93-97.

[21] 夏全勝. 中國學生法語元音發音過程中遷移現象的實驗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0(5): 79-88.

[22] 孫莉. 語言相似性對語音解碼的語際影響——中國日語和德/法語L2學習者學習L3 英語單詞的差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3): 28-35.

[23] Rothman J. L3 Syntactic Transfer Selectivity and Typological Determinacy: The Typological Primacy Model[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11, 27(1): 107-127.

[24] Falk Y, Bardel C. Object Pronouns in German L3 Syntax: Evidence for the L2 Status Factor[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11, 27(1): 59-82.

[25] Barkley S. The Acquisition of Orthographic-Phonological Correspondence Rules in L2 and L3 Portuguese: Error Resolution, Interference, and Generalizability[D]. Graduate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10.

[26] Ringbom H.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27] Garcia A. The Effects of L2 Proficiency on L3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A Preliminary Test of the L2 Proficiency Hypothesis[M].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oceedings Project, 2013: 173-186.

[28] Gallardo F. The Languages of the Multilingual: Some Conceptual and Terminological Issues[J]. I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48(2-3), 2010: 91-104.

(責任編校:葉景林)

2016-10-14

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15A535)

王勝(1970-),男,安徽含山人,講師,博士。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3.018

H313

A

1674-327X (2017)03-0063-05

猜你喜歡
三語二語相似性
中國大學EFL班級的二語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一類上三角算子矩陣的相似性與酉相似性
二語習得理論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三語習得研究評述
淺析當代中西方繪畫的相似性
《神經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二語習得》述評
低滲透黏土中氯離子彌散作用離心模擬相似性
國內外三語教育研究對西藏三語教育研究的啟示
哈薩克斯坦“三語政策”及其影響分析
淺議蒙漢雜居地區的三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