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效率:基于《資本論》視角的分析*

2017-03-09 10:50劉新剛裴振磊
關鍵詞:資本論資本主義經濟學

劉新剛,裴振磊

(北京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效率:基于《資本論》視角的分析*

劉新剛,裴振磊

(北京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古典主義經濟學將人抽象為理性人,在這一假設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效率具有“三位一體”式的內在統一關系。但在現實中,人的非理性心理機制、市場的壟斷性、社會信息的不對稱性、社會的利益集團性等,使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經常呈現無效率甚至反效率狀態?!顿Y本論》給出了抽象經濟學的批判進路和現實經濟學的拓展進路,它啟示我們:在學術上,我們應該對抽象經濟學和現實經濟學進行學理區分性探討;在現實中,我們應該以《資本論》為基礎理論資源凝練中國具體經濟改革道路。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效率;資本論

目前無論是在經濟理論探討中還是在經濟實踐操作中,都在某種程度上彌漫著一種成見,即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效率。這既表現在一些學者對西方模式、絕對私有化改革的推崇上;也表現在學術界對私有化、自由化的指責大都集中在社會公平上。毋庸諱言,這種傾向對我國市場化改革的社會主義導向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戰。當前,任何對于這一問題的回避或者不徹底的批駁都將造成我國在下一步改革中的障礙或挫敗。本文以《資本論》為基礎分析視角,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必然帶來效率”這一命題進行實質反思,以期待在觀念上正本清源,同時在實踐中我們能自覺堅持中國經濟改革道路的自主創新。

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效率:抽象層面的成立

只要我們檢討一下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尤其是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效率相關的敘述命題,不難發現,長期以來,眾多經濟學者認為資本主義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必然帶來效率。近一個世紀前,米瑟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就提出:“市場…是資本主義的實質。這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才是可能的;社會主義不可能對它進行‘人為的’模仿?!盵1]他認為市場經濟天生地根植于資本主義。時至今日,曼昆(N. Gregory Mankiw,1958-)在其暢銷全球的經濟學教科書中指出:“這只看不見的手考慮到了有關買者與賣者的所有信息,引導市場上每一個人達到按經濟效率標準判斷的最好結果?!杂墒袌鍪墙M織經濟活動的最好方法?!盵2]159他認為自由市場可以實現效率。西方經濟學為什么會秉持這種信念·這需要從亞當·斯密的人性假設開始加以說明。亞當·斯密認為人有利己傾向,與此同時,“人天生具有一種對社會的熱愛”,因為“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利益與社會的繁榮休戚相關,他的幸?;蛘呱木S持,都取決于這個社會的秩序和繁榮能否保持?!盵3]109也就是說,個人必然會意識到,自己的私利從長遠來說要以社會整體福利的好壞為基礎,從而,個人私利和社會公共利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于是,利己心升華為一種廣義的理性精神,單純自利的人成為理性人,而理性人則構成市場經濟的最深刻前提?!氨M管他們的天性是自私的和貪婪的,雖然他們只圖自己方便”[3]231但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們…不知不覺地增進了社會利益”[3]232。這只“看不見的手”正是自由市場。如果說“理性人”假說為個人追求私利和社會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間的一致提供了可能性,那么,自由市場便使得這種可能性得以實現。

不用說,只要我們接受理性人假設,不管愿不愿意,我們也將接受以下兩點:第一,市場能夠自發調節,達到均衡狀態。在自由市場中,每個參與者都是理性人,他們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而且能夠通過成本收益分析來作出效益最大化的決策,這要通過最基本的市場活動——買賣商品來實現。如果某種商品供不應求,眾多買者就會爭購。為獲取更大利益,賣者會提高售價,價格上漲使得供給此商品的利潤抬升,于是更多的生產者生產該商品。隨著供給增多及漲價造成的需求減少,供需差距逐漸縮小,直至消失,這時該商品市場就實現了均衡。反之,如果某種商品過剩,賣者只能降價出售,這使得供給該商品利潤下滑,經過理性考量,供給方會減少該商品的生產。供給的減少、降價帶來的需求增多,會使該商品復歸到供需平衡狀態。這種運動表明市場具有向均衡狀態收斂的自我調節能力。第二,這種均衡狀態正是效率狀態。社會總體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社會總效益也就等于個體效益之和。個體無非分為供給方和需求方,所以問題就落腳到對于供需雙方的效益的考察上來了。對于買者來說,他們對商品存在效用評價——這種效用評價用貨幣表示即買者愿為商品支付的最高價格——不同買者對同一商品的效用評價不同,如果買者對一商品的效用評價高于其價格,則有消費者剩余,買者就會購買這一商品;反之,則不會購買。在均衡狀態下,購買商品的正是對商品評價最高的那部分買者,而市場把商品賣給這部分支付意愿最高、消費者剩余最大的買者,正好實現了總體消費者剩余的最大化。對于賣者而言,生產商品有機會成本,且不同生產者的機會成本不一樣。如果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于賣者生產此商品的機會成本,則有生產者剩余,賣者就會生產該商品;反之,則不生產。同樣,在均衡狀態下,供給商品的是生產此商品的機會成本最低的那部分生產者,市場把商品交由生產成本最低,即生產者剩余最大的賣者來生產,實現了總體生產者剩余最大。曼昆指出,“在生產量和銷售量達到市場均衡時,社會計劃者不能通過改善買者之間的消費配置或賣者之間的生產配置來增加社會福利?!盵2]158因此,其認為“自由市場生產出使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總和最大化的物品量”,[2]158這就推出了“計劃者不必加以干預,社會就是幸運的”這個結論[2]159。

這個推論中,還包含著關于產權的基本要求,理性人追逐自己的利益,把資源配置好,這樣就需要理性人明確自己的利益是什么,這也就需要產權清晰,其認為也就是私有產權,而完全的產權私有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問題推論到這里,我們發現,在抽象層面,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效率這三個詞在意思上已經完全同構,無法分割。其實道理很簡單,在理性人前提下,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市場經濟實現效率的本質關聯有兩點:其一,自由市場得以實現經濟效率,正是在于它把個體充分調動起來,讓個體基于利己心,進行成本收益分析,作出效益最大化的決策,進而實現基于每個個體最優而達到的社會整體最優的結果。激發個體利己心的前提則是產權私有,因為理性人沒有動機為不屬自己私有的產權進行最優決策。正如科斯定理所表明的,只要私人經濟主體產權清晰,無論初始權利如何分配,利益相關者總可以達成某種協議,使得每個人的狀況都得到改善,且結果有效率。其二,自由市場實現經濟效率要依賴市場的自動調節功能,借此達到均衡狀態。任何對市場的干預都將使經濟偏離均衡狀態,造成效率損失,而抽象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就是要抹煞任何計劃色彩,防止其對自由市場的干預。所以,只要我們承認人是理性人,我們也就必須承認,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自由市場會達到均衡、實現效率;而市場經濟要實現效率,也必須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前提。當然以上這些問題的成立都是在抽象層面的,其將人的社會性全部抽掉了,嬗變為純粹的理性人。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效率:現實層面的不成立

按照上述基于理性人的抽象理論進行經濟安排,在現實中是否實現了該理論所預言的效率狀態呢?我們不妨以極端無效的狀態——經濟危機為例子來加以考察。15-18世紀是資本主義的積累階段,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在1637年,荷蘭發生了一次投機泡沫——郁金香狂熱,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倒閉,南海泡沫破裂,資本主義市場的不穩定性初現端倪。19世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如影隨形的是,1825年,英國發生經濟危機;隨后1847年和1857年英國又相繼發生危機;其后近60年內,資本主義國家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危機。直到 1929年,美國爆發了嚴重的大蕭條,并肆虐全世界,直接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后,資本主義市場進入多元化階段,危機也開始以多種新面目出場。1987年,華爾街崩潰;1990年,美國爆發儲蓄和貸款危機;1996年,日本發生樓市泡沫及整體性危機;2001年,美國發生互聯網泡沫引發的危機;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并大肆蔓延,直至今日,美國乃至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能走出此次危機的泥淖。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這種頻繁爆發,顯然不能歸結為偶然和意外。各國的經濟實踐也屢次印證了這一點,不論是搞私有化的拉丁美洲,還是本著“私有產權神話”祭出“休克療法”的俄羅斯,都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挫折。這都充分表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效率的一致在現實層面并不成立,在現實社會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先天性的內在對抗性。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馬克思作為反思抽象經濟學①的最著名學者,為剖析抽象經濟學在現實中無效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在《資本論》中他給出了抽象經濟學現實運行批判的如下重要學術視角。

其一,人的非理性心理機制。與抽象經濟學偏重把人性抽象成為理性人不同,馬克思自始至終都十分重視經濟活動中人的現實心理機制,認為人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出明顯的非理性的心理。在《資本論》中,這種非理性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可能的高收益而產生非理性亢奮。這集中體現在市場繁榮及過熱時期,在這樣的時期,信用發達,大部分投資都能獲得可觀的收益,于是,大部分人會認為,“為什么要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呢?為什么不大干一番呢?”[4]459。很顯然,這種非理性亢奮會使市場參與者對客觀存在的市場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放棄對投資進行價值判斷而鋌而走險。第二,由于產權結構和委托代理關系的復雜化而出現的盲目追求個人短期利益的非理性心理。其實道理很簡單,隨著資產股份化的擴展,社會資產呈現為一種不斷集中的趨勢,這既表現為資產在不同市場的集中(如大量資產在金融市場的集中),也表現為社會資本在大的公司企業的集中。這種集中帶來的是分散的所有權和集中的實際管理權之間的對立,廣大的分散的所有者(如持股的散戶)沒有實際的管理權,而實際操作管理的人(如公司經理)對自己管理的資產又沒有所有權。于是,很多管理者就會從個人私利的角度出發進行決策,例如在任期內盡可能增加投資量以提高個人績效而對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熟視無睹,這些決策極易和所有者的利益、市場整體運行相悖。如馬克思所說,“進行投機的批發商人是拿社會的財產,而不是拿自己的財產來進行冒險的?!鐣敭a為少數人所占有;而信用使這少數人越來越具有純粹冒險家的性質。因為財產在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運動和轉移就純粹變成了交易所賭博的結果”。[4]498

其二,社會信息的不對稱性。抽象經濟學把信息對稱作為一個基本的理論預設,在其上筑建大廈,就這一點來說,馬克思迥異于抽象經濟學,他承認社會信息的不對稱性并將其作為現實經濟研究的重要前提。在《資本論》中,信息不對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由于交通、通訊等造成信息傳遞的時滯帶來的信息不對稱。舉例來說,在19世紀中葉東印度貿易欺詐中,很多投機者為了能夠簽發可供貼現、變現的匯票而購買商品,這一投機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這些投機者可以利用來往印度的商品所需繞過好望角用帆船運送的時差謊稱商品銷售通暢(實際情況往往是那些商品已經滯銷)。但是,“自從商品通過蘇伊士運河并用汽船運送以來,這種制造虛擬資本的方法就喪失了基礎:漫長的商品運輸時間。而自從英國商人對印度市場的狀況,印度商人對英國市場的狀況能夠在當日由電報得知以來,這個辦法就完全行不通了?!盵4]462也就是說,這種信息不對稱可以由交通和通訊技術的改進得到改善(而無法絕對消除)。第二,是由于人自身的信息收集和認知能力的局限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例如,鴉片戰爭后,面對中國市場,棉紡織業者認為這是瘋狂擴張生產的絕佳時機,“我們怎么會有生產過多的時候呢?我們要為三億人提供衣服?!盵4]458顯然,這是由于對中國市場的信息收集和主觀判斷的偏差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第三,是由于人的主動的賭博欺詐。賭博是明知信息不對稱,卻仍然在不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進行決策;欺詐則是通過市場勢力或策略主動陷他人于信息不對稱的境地。這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愈發明顯,“信用制度…把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用剝削他人勞動的辦法來發財致富——發展成為最純粹最巨大的賭博欺詐制度,并且使剝削社會財富的少數人的人數越來越減少”[4]500,“由這種所有權證書的價格變動而造成的盈虧,以及這種證書在鐵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就其本質來說,越來越成為賭博的結果。賭博已經取代勞動,表現為奪取資本財產的本來的方法,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4]541。

其三,市場的壟斷性。首先,我們不妨假設在相同時間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由于資本是以幾何級數的速度積累的,那么,資本的量越大,增殖速度就越快,且小資本與大資本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樣,市場演變的必然趨勢就是資本越來越集中,最終形成少數的巨額資本。其次,隨著生產集中度的提高,一定規模的固定資本成為生產的基本條件,對于大資本來說,這不難滿足,而這對于小資本卻構成一個隱形的“市場準入門檻”,從而剝奪了一大部分中小資本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最后,資本規模越大,可抵押的資產額就越大,所享有的信用也就越高,信用同樣作為一筆“隱形資本”使得大資本能夠以更低的門檻,更小的成本獲得信用支持,節約流動性,擴張產業規模。就上述三方面,不難給出資本積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運動規律:“小魚為鯊魚所吞掉”[4]498。并且,在資本向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積聚的過程中,往往會伴隨以下的變動:第一,很大一部分中小資本由于資本量門檻而直接被排除在市場競爭之外。第二,已經參與到市場競爭中的一些中小資本,和大資本形成競爭的對立關系,大資本依靠規模經濟,能夠以比中小資本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即使這樣,“一個擁有巨額資本的資本家所賺得的利潤量,大于一個表面上賺得高額利潤的小資本家所賺得的利潤量”,甚至,“有意識地壓低自己的利潤率,以便把小資本家擠垮”[4]250。最終,資本的集聚使競爭性市場變成壟斷市場。

其四,利益集團的聯合和斗爭。在抽象經濟學視域內,經濟運動過程本質上也就是物(或者說各種要素)的配置的過程,只要由市場來調節,這一配置就能實現最優結果。但是,現實經濟中,要素的價格并非由要素本身的市場運動決定,而是關乎于要素背后的所有者形成的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和斗爭。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著重分析了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的斗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機器和自動化生產技術的推廣,勞動力越發相對過剩,而且,相對于勞動者的數量,資本家的數量更少,更容易聯合一致,此外,在對峙過程中,資本家依靠自己的巨大財富積累,可以有恃無恐地對峙下去,這些因素都導致工人在和資本家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必然處于劣勢,資本家就據有了對勞動力的定價權,可以直接對勞動力進行剝削。自始至終,抽象經濟學口中的自由市場的“自然神”并沒有給具有定價權的資本家以懲罰,也沒能給渴望得到“市場均衡價格”的勞動者以庇佑,相反,勞動者只有“把他們的頭聚在一起,作為一個階級來強行爭得一項國家法律”[5]才有可能爭得基本的生存權利。資本家內部同樣存在利益集團的斗爭,《資本論》第三卷就談到了資本家內部的傾軋,例如1844年銀行法的施行,就得到了金融資本家的竭力推行,因為這一經濟制度“周期地把產業利潤放到高利貸者的錢袋中去”[4]636。這足以透顯出刻印于現實經濟基因中的利益集團性。

要言之,通過上述四個基本視角,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現實市場的無效性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有趣的是,其后所謂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內部進行一定的自我反思的學者也“不謀而合”地以人的非理性心理機制、信息不對稱和市場的壟斷性為基本視角,對資本主義私有市場的失效進行了分析。無論這種“不謀而合”是否是由于這些“主流經濟學”學者受到《資本論》的影響,無可置疑的是,馬克思開辟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基本進路。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對利益集團的識別和分析構成了馬克思分析市場無效和現實經濟運行的重要內容,最充分地展示了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獨創性,最有力地證明了:在現實經濟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難以實現均衡并達到效率,相反,它更多地呈現出無效率甚至反效率狀態。

三、《資本論》研究的當代啟示

以上關于《資本論》的研究對于中國經濟學理論和經濟改革實踐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其在理論方面的啟示主要表現為:其開發出了抽象經濟學的批判進路和現實經濟學的拓展進路;其在實踐方面的啟示主要表現為:其告誡我們應該以現實經濟學為指導,根據中國的具體實踐,開辟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改革道路。下面,我們就對這兩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實質性分析。

理論上的啟示包括抽象經濟學的批判進路和現實經濟學的拓展進路。這兩個問題是相伴相生的,正如馬克思是在批判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我們也按照先批判后確立的邏輯來展開本部分的敘述。

首先,我們嘗試開發一條從學理深處而不是從經驗層面的抽象經濟學的批判進路。由于西方經濟學以“原子式”理性人為基礎,在其上建立高度抽象的理論大廈,加之高等數學的引入乃至過度應用,它與現實經濟生活的聯系就變得越來越模糊,同時極容易使接觸它的人產生如下幻覺,即抽象經濟學完全地擁有自己的獨立性和無可置疑的唯一正確性,也因此諸多國家的經濟操盤手均不可思議而又理所當然地無視歷史和現實實踐中完全私有化、自由化之殤,執信只要對這條公理足夠虔誠就能得到“科學”的庇佑,從而打破實踐經驗籠罩在頭上的魔咒。因此,從學理深處闡明抽象經濟學的成立前提和局限,證成其在現實經濟中的不成立,就成為關乎經濟理論建設和社會現實福利的重大學術任務。這一問題是如此之迫切,學術界已經出現了大量批判抽象經濟學的文章,但是,這些批判工作主要是從抽象經濟理論下市場運行出現的局部性現象問題、抽象經濟學下進行變革帶來的發展中國家不發展以及抽象經濟學下發生的經濟危機等方面入手。盡管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不得不說,這些研究仍然是停留在經驗現象層面,而沒有進入學理深處,其由于沒能真正突圍抽象經濟學的邏輯閉環而無法完成徹底駁倒抽象經濟學的使命。我們在本文中倡導一種致力于對抽象經濟學進行學理深處的學術批判。這一研究進路才能真正地將抽象經濟學駁倒,但是限于篇幅,本文在此無法展開。接下來,還有諸多問題亟待我們展開研究:第一,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于古典經濟學所賴以為基礎的“單個人”和“市民社會”[6]的舊唯物主義哲學進行了徹底批判,通過對該文本的研究可以對抽象經濟學的哲學地基進行清理。第二,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導言中,馬克思對抽象經濟學以“單個的孤立的獵人和漁夫”[7]5為出發點的方法論進行了直接批判,提出“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7]6,亦即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從而也是研究現實經濟運行的起點和前提,把握這一起點,我們可以深入領悟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變革。第三,這一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革命在《資本論》中的具體運用,在這一鴻篇巨著中,馬克思對于抽象經濟學在現實世界中的具體無效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

其次,我們嘗試開辟現實經濟學拓展進路。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經濟理論必須要考慮到市場主體的實踐特性,這就要求我們基于“現實人”而非“理性人”來建立和拓展現實經濟學。而“現實人”的本質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現實人”是現實的,顧名思義,“現實人”就是從現實而非抽象假設出發,以現實中人的思考和行為特征為前提來進行進一步的經濟研究。其二,“現實人”是差異化的,現實人不像理性人那樣,把某種抽象的、同一的性質作為所有人的共同假設,而是承認不同的人的差異性,包括不同領域的人的差別。其三,“現實人”是生成的,與抽象經濟學把理性人作為人性的本質和收斂方向不同,馬克思認為現實人是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中不斷變化和生成的?;谝陨系摹艾F實人”,我們可以深入定位和清理抽象經濟學的大廈,在甄別和利用其合理部分的基礎上,逐步拓展現實經濟學進路。這里面有眾多學術問題,值得我們去進一步展開研究。

學理上的變動,進一步會帶來認識上的變動,并最終體現在人類經濟社會生活上的變動。幾十年來中國正進行著一場舉世矚目的改革實踐。這一改革實踐在當前進入了深水區,需要我們詳加考察。

通過歷史的考察,我們發現抽象經濟學和現實經濟學關于中國改革的觀點,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經歷了由基本一致到嚴重分歧的過程。中國改革開放伊始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抽象經濟學和現實經濟學的分歧較小。在這個階段,中國的改革集中在農業、工業領域,這些領域以一般勞動為主,靠市場化就能較好地解決相關資源的配置問題。而隨后,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到地產、金融和核心技術等社會性因素密度極大的領域。處在新的歷史關口,中國之改革何去何從?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此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論爭。抽象經濟學基于理性人假設,論證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會帶來效率,自然也就應該以完全市場化的方式來推行改革。更有甚者,新自由主義已經不滿足于把理性人作為一項假設,而是將其提升為公理。這樣,改革的唯一方向就是向私有化、自由化歸集,而不存在任何其他道路。由于其邏輯的自洽,導致很多人執迷其“科學性”?;诒疚闹嘘P于現實經濟學的研究進路,對于我國的改革,我們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市場經濟改革不是向完全市場化狀態收斂,堅持社會主義的整體性安排才能克服市場在現實中的諸多無效率和反效率問題?,F實經濟不像抽象經濟學所描繪的那樣,純粹是一個不存在主體性的尋找資源配置最優解的單一過程,相反,社會性是其基本屬性,社會性的復雜運動使得市場必然出現各種失靈。在現實科學的語境中,破解這一經濟領域現代性困局的基本立腳點就是堅持個人和社會的辯證平衡,也就是自由市場和社會主義引導的張力協調。

第二,市場化改革不是“漫灌”所有領域,而是針對不同領域進行差異化思考。與抽象經濟學的結論相反,按照現實經濟學來分析,當下我國改革領域與之前的改革領域相比有極大差異性。地產和金融領域普遍存在高利潤,且信息容易不對稱,極易引發人的非理性心理,造成對該領域的壟斷、賭博與欺詐。而核心技術領域涉及到國家間的重大或戰略性利益競爭,而且相比地產和金融領域收益低、風險大,用自由市場來調節極易造成核心技術發展的停滯。對于這些現實中與抽象中差異顯著的領域,要求市場化改革中始終要保持豐富的社會干預性和引導性。

在“原子式”理性人的基礎上,我們發現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效率具有內在一致性。但以馬克思的《資本論》為分析視角,在清理整個抽象經濟學地基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現實經濟中的社會性是難以抹煞的,這就決定了這一命題在現實經濟中必然嬗變為幻美的空想,同時充分地解釋了現實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無效率的原因。進一步,我們闡述了抽象經濟學批判和現實經濟學拓展的進路,為這兩個重大學術任務的后續開展指出了方向,同時我們也指出了上述研究具體化到中國當下改革的實踐方案。

注釋:

①古典經濟學以抽象的理性人作為基礎來論證市場有效,其后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或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繼承了這一基礎和內核,都以堅信市場有效為根本立場。我們把這些一脈相承具有相同抽象基礎的經濟學統稱抽象經濟學。

[1]路德維?!ゑT·米瑟斯.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學的分析[M].王建民,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04.

[2]曼昆.經濟學原理(第5版):微觀經濟學分冊[M].梁小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4]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49.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文 格)

Capitalism, Market Economy and Efficiency: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apital

LIU Xin-Gang, PEI Zhen-Lei

(SchoolofMarxism,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 put forward by the classical economists, capitalism is the same as market economy and efficiency. But in reality, many factors make the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inefficient, including irrational mental mechanism, market monopoly,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terest groups and so on. InCapital, there is an approach of criticizing the abstract economics and expanding the realistic economics, which enlightens us that the abstract economics and realistic economic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research, and we should condense the concrete economic reform road of China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inCapital.

capitalism; market economy; efficiency;Capital

2016-11-12

劉新剛(1978-),男,山東省文登市人,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資本論》研究; 裴振磊(1992-),男,河北省邯鄲市人,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資本論》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3CKS007)

A1;F0-0;F120.2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3.0003

猜你喜歡
資本論資本主義經濟學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簡明經濟學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經濟學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