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的產生

2017-03-11 10:32黃德鋒
關鍵詞:思潮教育

黃德鋒

論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的產生

黃德鋒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社會的轉折點。它在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在這種復雜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孕育而生。它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職業教育

一、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產生的背景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先的封建社會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由此開啟了近代化歷程。在這個歷程中,中國人民面臨著時代賦予的兩大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要完成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變。因此,反帝反封建和近代化也相應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題。教育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著由傳統舊式教育向近代教育轉變的問題。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由此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何為近代化?一般來說,近代化是指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的歷史過程。近代化是以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為推動力,使整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各個領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近代化有著與西方不同的過程,它是伴隨著西方的侵略而逐步進行的。腐敗的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中一敗涂地,一夜之間便由“天朝上國”淪為“階下囚”,國家遭掠奪,人民受奴役。鴉片戰爭雖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但西方的大炮也驚醒了中國人民,同時也傳來了西方先進的制度和文化。覺醒了的仁人志士不斷探索國家、民族命運,突破舊有的“夷夏之防”的陋見,開始向西方學習,中國就這樣一步步走向近代化。

同樣,教育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大變動相適應,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在中國教育思想領域內部涌動著一股沖擊儒學教育的大變革潮流。當時,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封建專制教育日漸腐敗,已不可能完成歷史所賦予的使命,于是,變革呼聲日高。在鴉片戰爭失敗的打擊下,固有的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新的矛盾又不斷產生,時代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歐風美雨的日益浸潤,在不同層面對中國教育產生著影響。這些來自內部與外部的雙力作用,促使中國傳統教育向近代化轉變。在這種時代條件下,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逐漸形成,推動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二、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形成的歷史過程

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產生的前奏是經世致用的教育思潮。自乾嘉以來,清代教育基本為理學所左右,清朝統治者以理學為正宗,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以理學為準,迫使知識階層沉溺于儒經章句,喪失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在清朝文字獄的壓迫下,學者們不問政事,沉湎于考據之學,埋首于故紙堆,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封建教育日漸空疏。以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內承乾嘉以來對傳統教育的批判,外應世界發展潮流,促使經世致用教育思潮的產生與發展。

經世致用教育思潮的主要內容有:一是要求人才,變革科學;二是要真知、講求實學;三是要棄偏見,師夷長技。[1]19-26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等人認識到只有更法變革才能匡時救世,認識到培養經世致用人才的重要性,且進一步認識到變革行之已久、弊端叢生的科舉制度的必要性。他們對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開啟了學習西方的先聲,推動了中國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轉變的進程,拉開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帷幕。

19世紀60年代興起的洋務教育是中國教育近代化歷程中的又一重要環節,洋務教育思潮也隨之而起。這一時期,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失敗后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外國侵略者用大炮打開了中國長期閉關鎖國的大門,西方的學說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與此同時,地方實力派也認識到學習西方的緊迫性,發起了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程。洋務教育思想家們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中國之輿地不知,外國之名形不識”[2]78的狀況,主張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以求富國強兵。由于受認識所限,他們學習西方僅限于西文與西藝器物層次,主張改革科舉制度?!爸袑W為體,西學為用”從理論上正式確立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如何處理中西關系的問題,促進了中國人進一步睜眼看世界,也進一步解放了幾千年以來長期禁錮的思想。他們以“中體西用”為旗幟,創辦新式學校,培養懂西方科技的新式人才,同時積極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這些措施為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實用人才,開創了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先河。

洋務運動將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當歷史循著時代的趨向繼續發展時,洋務教育的核心思想“中體西用”就成了教育發展的障礙。甲午戰爭的慘敗和19世紀后期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在國內形成了資產階級改良教育思潮。隨著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開展,維新教育就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場教育觀念及教育制度徹底改革的新型教育形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設置近代新型學校,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用西方政治學說來啟蒙人們的思想;認為“治天下決定于教學”,國家強弱以教育為轉移,因此要重視教育事業;“派游學以養有用之才”,大力發展留學教育;“師范為群學之基”,重視師范教育,培育師資;改革舊教育,要求變科舉;重視女子教育,大興女學等。[1]72-80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的重要貢獻在于提出了廢除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校的主張。他們認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3]10,科舉制度“為中國錮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覆中國、亡中國必自科舉愚民不學始也”[4]19。 這正如康有為所說:“今變法之道萬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舉,今學校未成,科舉之法,未能驟變,則莫先于廢棄八股矣?!盵4]37

維新改良教育思潮對中國近代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促使了各類近代學堂的建立,特別是師范教育和女學教育的建立,傳播了近代西學科學,培養和影響了大批知識分子,逐漸形成了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體。廢八股,變科舉,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潮流,傳播了進化論、平等思想,是“我中國由衰而盛,由弱而強之一大轉機”[5]。

變法失敗后,改良教育思潮隨之被新的民主革命的教育思潮所取代,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繼承了改良教育思潮的教育救國的思想,進一步主張以暴力革命方式推翻舊政權,以政治近代化開辟教育近代化的新途徑。民主革命教育思潮內容極其豐富,主要表現在:一是抨擊封建專制教育,批判改良主義教育;二是宣傳民主平等教育;三是倡導和諧發展教育。[1]96-101孫中山作為民主革命派的代表人物,為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的形成做出了最大貢獻。他指出,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在于“以養成其盲目之性”[6]51,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是封建教育的重大弊端。在批判改良教育思潮和宣傳民主平等教育思想時,革命派主張用革命手段去改變中國落后面貌,主張“現既合五大民族為一國,應使五族人民均受同等教育”[7]615。革命派還倡導和諧發展教育,例如,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方針,否定了以培養科名宦仕之才的精英主義封建教育,主張向造就知識素質型人才的義務教育體制轉變,開辟了資產階級教育的新時代,為中國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礎。[8]234

三、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影響

明清之際,實學教育思潮的復蘇是中國近代化教育思潮產生的內部思想淵源。清朝封建教育的日漸空疏與社會現實的需要嚴重脫節,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成長,再加上當時統治腐敗,文化沉淪,促使一部分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敢于面對實際問題,批判學不致用的社會現狀,使得湮沒了二百余年的經世致用的實學教育思潮在新的歷史條件復蘇過來,成了鴉片戰爭時期經世致用教育思潮產生的源泉。

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過程也是西學東漸的過程,它是受外來挑戰而被迫啟動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目睹了西方的堅船利炮,發誓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中國近代化的過程。教育思潮的不斷演進,實際上也是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漸深入的歷史進程。

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始終與反帝反封建相伴隨,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歷程是與當時中國人救亡圖存密切聯系著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制度形成,學校的創立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富強?!爸挥懈锩?,才能近代化”[9]4-5,沒有政治上的革命,就沒有中國教育的近代化。

中國教育近代化的發展促使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興起。職業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它始終與經濟生產和社會需要相聯系,以培育實用技術為其主要內容,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也促進了人的個性發展。1917年黃炎培在《職業教育談》一文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之旨三: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一也;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二也;為世界、國家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三也?!盵10]1781934年黃炎培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中重新論述了職業教育的目的:“一、謀個性之發展;二、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其分類則有農業教育、工業教育、商業教育、家事教育、公職教育、專業教育等六項?!盵11]216鴉片戰爭以來,教育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革。洋務運動時期,為適應正在興起的洋務事業對近代技術人才、實用人才的需求,洋務派創辦了近代學堂,培養技術人才。甲午戰爭后,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致力于農工商等實學開設。辛亥革命后,實業救國成為社會兩大潮流之一,實業迅速發展促使實業學校大量創建,職業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中國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實際上也是人的近代化。應該說,人類的教育史,就是一部使人不斷超越自身局限,逐步走向自覺的歷史,教育的全面性正基于人的需求和發展的全面性。[12]567-568

[1] 董寶良,周洪宇.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潮與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朱有獻.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一輯):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3]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M].上海:中華書局,1936.

[4] 湯志鈞,陳祖恩.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戊戌時期教育[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 恭讀五月初六日上諭謹注[N].申報,1898-06-30.

[6]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 唐良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8] 李華興.民國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9] 愛潑斯坦.中國現代化的先驅[M].孟勝德,譯.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7.

[10] 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

[11] 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4.

[12] 張惠芬,金惠明.中國教育簡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孟俊紅)

1006-2920(2017)04-0064-03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4.013

黃德鋒,歷史學博士,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南昌 330003)。

猜你喜歡
思潮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民國時期重構“中華法系”思潮研究回顧與展望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美國金融改革思潮發生重大轉變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