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全形拓名品鑒賞

2017-03-14 17:06張祖偉
文物天地 2017年1期
關鍵詞:拓本金石銘文

張祖偉

全形拓是一種清代中期才出現的力求表現器物立體圖形的最高難度傳拓技法,經歷了一個由釋六舟等創始,陳介祺繼承發展,民國周希丁、馬子云等融合西方繪畫理念將其推向極致,同時又因西方復制技術的傳入而急劇走向沒落的發展過程。如今這門技法鮮為民眾所知,僅文博單位及極少數民間愛好者依然在堅持,雖未失傳,但也處境堪憂。有清一代金石學繁榮,山東籍及宦游山東的金石學家名家輩出,在中國金石學史上抒寫了濃重一筆。因地理之便,山東博物館收藏有全形拓百余件,原器多樣,簋、鼎、壺、鐘、爵、弩機等不一而足,更難得的是多系名器原拓、名工手拓、名家監拓及題跋本,為難得一見的精品。

一、阮元藏器并監拓本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怡性老人等,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歷任多地巡撫、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太傅等。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嗜好古物,收藏豐富。

阮氏藏器多名品,其中虢叔旅鐘、格伯簋、寰盤、漢雙魚洗并稱家廟四器。周格伯簋,傳世四件,阮氏得其一,銘文七十一字,現藏于國家博物館。拓本(圖一)出自僧達受(1791-1858)之手。其號六舟,今浙江海寧人,嗜金石,擅全形拓,是早期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與阮氏等金石家關系密切,阮氏更以“金石僧”相稱。拓本上銘下圖,俯視構圖,比例合理協調,尤其是橢圓形器口兩端過渡自然,無偏尖失真的通病。通幅以六舟擅長的淡墨施拓,立體感強,花紋等細節清晰自然,最出彩之處是獸耳栩栩如生的動態得到極好體現,是難得的早期佳品。

周虢叔旅鐘,長安出土,共七件,阮氏得其一,銘文八十六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拓本(圖二)平視構圖,雖圖銘合一,字口卻非常清晰,勝過諸多傳世拓本。更珍貴的是有阮氏、張廷濟手跋?!半绞宕罅昼姾扔腥?,元所藏者鑄工最精,審當家廟初造時于后東壁留空留石板于版內,鑿二孔用銅索穿鐘系于石上,工畢加磚楣。凡多器皆如此,不可挪移一寸。精于拓者始能拓,或撞之,其聲鏗鏘可聽,不多撞之也。女婿吳修梅昔館廟口時拓此本,今多年矣。道光丙午秋,怡性老人六十三?!保ㄢj印“太傅”)“嘉慶八年癸亥,淮南公得此鐘,招廷濟觀于浙江節署,維時正纂《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蓋研究吉金文字時為最盛。吳鐵琴州守為公之婿,丙戌之春甥館時拓得,屬為記之。道光丙午六月六日。嘉興七十九歲老者張廷濟?!保ㄢj“張廷濟印”等)張氏(1768-1848),字順安,號叔未等,浙江嘉興人,精金石考據之學。阮氏任職浙江時,二人交往密切。吳氏,字擬丁,號鐵琴,浙江平湖人,阮氏佳婿,與張氏、何紹基等來往密切。鑒賞印“筱麓眼?!庇≈鞫┏迹?829-1873),浙江歸安人,宦游山東十余年。精鑒賞,富收藏。此拓本或即其任職時攜來山東。

周寰盤,有銘一百零一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漢君宜子孫洗,底部銘文飾有寓意吉祥的雙魚,為漢洗精品。拓本對屏(圖三)有趙世駿手書,一為錄阮氏《鐘鼎彝器款識》銘文釋文,一曰“君宜子孫洗。去歲項君季雯自揚州來,遺余阮氏四器拓本,余既付工裝池訖,乃考《積古齋鐘鼎彝器》錄釋文于上端,獨不得此洗,意者其成書后所得輿。余與鐘鼎款識文字多不錯意,竊以為漢魏晉唐出者絕少,宋明后出者何多也。又常見釋其文者宛轉求通,仍不可曉,故不敢強不知以為知,所謂素弁陋行乎弁陋耳。辛酉四月山木庵記?!保ㄢj“趙世駿印”等)趙氏(?1927),字聲伯等,江西南豐人,官內閣中書,喜金石,擅書法。得于項氏時當是整套拓本,惜館藏僅半璧。其構圖一致,比例協調,用墨濃淡結合,立體感強,不失佳作。但在器形細節上,寰盤拓本不及漢洗拓本細膩生動。拓工蕭子飛,失載,據傳世拓本來看當與亦佚傳的麗生等同為阮氏常用良工。

早在民國時,家廟四器全形拓真跡已經非常稀見。此四件雖分屬三家,但皆阮氏監拓。且或名家手拓或名家題跋,也可謂珍貴。

二、劉喜海藏器并監拓本

劉喜海(1793-1852),字燕庭、吉甫等,今山東諸城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舉人,嗜金石,宦游陜西、四川等地時所獲頗豐,著有《清愛堂家藏鐘鼎器款識法帖》、《長安獲古編》等。

1、周毛公鼎全形拓

毛公鼎,陜西岐山出土,銘文長達四百七十九字,為已知青銅器之最,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出土后輾轉歸陳氏,又為端方、葉恭綽、陳詠仁遞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簠齋得此重器后,“秘不示人,有以五十金購其打本,亦不能得”。吳大瀲也頗感慨地稱,拓本“至不易得,尤為可寶?!蓖鯂S評毛公鼎諸家拓本時評,“余見秦中舊拓與端氏新拓此鼎皆不佳,惟陳氏拓最精?!薄吧霞堄袠O難者,鼎腹為甚,必須使摺皺不在字”,器小空間小文多的毛公鼎更是如此。為此,簋齋分邊單側上紙且在拓紙四周剪口。初時他單側也需要將拓紙分成兩段,隨著技藝的提高,后來易為整紙棰拓,即后世所稱的“四塊本”、“二塊本”(俗稱“靴子式”),后者尤精。館藏本(圖六)即靴子式,銘文墨蛻平整無褶,用墨均勻,字口清晰,良工精拓。器形構圖合理,比例協調,通幅施以能恰當表現歷史厚重感的適度厚墨,最精彩的是鼎腹、花紋、口、耳、耳穿、足部等處陰陽濃淡墨的綜合運用,使腹、耳、足等部立體感強烈,技法可謂爐火純青,基本可以代表簠齋全形拓的最高水準。

2、青銅鐘全形拓

簋齋“所藏鐘鼎彝器,金石為近代之冠”,其最看重的若論單器當是毛公鼎,若論類別則必是青銅鐘無疑。這點可以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簠齋白用印“十鐘山房藏鐘”的自題邊款看出,“古器以鐘鼎為重,而鐘尤難得于鼎。余年五十有六,乃競獲十,諸家未有也。因名山房曰‘十鐘,而屬西泉刻印記之。退修居士?!睋逗咠S藏古目》等載,簠齋藏鐘共十一件,皆名品,多迭經名家收藏,為眾多金石著述記載。

館藏有其監拓的一組已侯鐘等全形拓四條屏(圖七)。己侯(忄+虎)鐘,山東壽光紀侯臺出土,甬有環,背面有銘,劉喜海等舊藏。者滬鐘,河南洛陽出土,共十三件,籃齋得其一,正背雙面皆有銘,字體奇特,簠齋以“奇字鐘”稱之。厘伯鐘,五件(虘+又)鐘之一,甬鉦鼓三處有銘,銘文、花紋與其余四件大不相同。余購速兒鐘,共四件,簠齋得其一,是簠齋藏鐘中唯一一件鈕鐘。四器雙面入拓,平視構圖,用墨均勻,銘文清晰,舞部僅表現成外輪廓線條,枚部或留空不拓或以墨點代替,再加上占主體的鼓部運墨不注重濃淡變化,總體呈現出立體感較弱的簡約古樸之風。從諸多傳世實物來看,如此風格是籃齋拓鐘力求“前人佳式”的結果,這與其俯視構圖、墨色濃淡運用非常成功的鼎類器物全形拓形成鮮明對比。簋齋藏品散出后,除余購速兒鐘現遺存于上海博物館外,其余十件皆流失海外,均收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欲再棰拓一過已不太可能,故籃齋監拓本更顯可貴。

四、王懿榮藏器并監拓本

王懿榮(1845-1900),字蓮生等,今山東煙臺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國子監祭酒,好金石,最大貢獻是首先發現和鑒藏甲骨文。著有《古泉選》等。

館藏其監拓的一軸漢永始元年弩機全形拓(圖八)。拓工程謙吉,字六皆,江西德興人,咸豐同治年間著名的吉金拓家。弩機面多且縱橫交錯,銘文也淺顯纖細,一般精拓不易,若再銹跡斑斑甚至磨勒剝蝕,更具挑戰,本館即藏有簠齋避其難而翻刻的拓本。王氏堅持原器施拓,構圖協調,用墨虛實濃淡結合嫻熟,立體感強。雖器銘合一,字口卻清晰,甚至可以輕易辨識出造器紀年,是難得的佳品,不愧良工精拓。邊跋贊曰:“古弩機最多,然全美者不甚見。桉此器為福山廉生太史視學陜西時所得,字跡略有剝蝕,尚不為害,宜其寶之。光緒甲午(1894)新春吳道芬識”。

五、王懿榮、王獻唐題跋本

王獻唐(1896-1960),號鳳生等,今山東日照人。民國時,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監理山東金石保存所(清末設立,集文物收藏、展覽及文物事業管理于一身的機構,是本館前身之一)。在他的努力下,館所逐漸成為當時收藏最豐富的文化機構之一。齊侯四器拓本便是當時入藏的全形拓珍品。

齊侯四器,光緒十九年(1893)河北易縣燕下都故城出土,齊侯嫁女于燕的媵器,鼎、敦、盤、匜各一,具有極高史料價值。其銘文字體端正,筆畫秀麗,也為金石學家稱道。先歸盛昱、李盛鐸,惜民國間轉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流失海外的著名青銅禮器之一。館藏拓本四器齊全(圖九),銘文墨蛻清晰,器形俯視構圖,古樸未失協調,注意通過墨色濃淡表現陰陽遠近關系,手法略顯粗獷卻極好地體現了銹跡斑斑的滄桑。王懿榮跋曰,“此四器近年直隸完縣所出,與同治間山西榮河所出齊侯鑄字形相同,即此五器文亦與宋人著錄各齊器之文相出入,俱似姜齊之器,形制與秦漢之際各器相類,吾固疑其為宋人所仿,為后又入于土者,世有真鑒,請視此語。君錫先生屬題。懿榮記?!保ㄢj“王懿榮印”)1937年,王獻唐將此收入公藏,并對偽器說提出異議?!褒R侯四器。齊侯媵器四,鼎一、敦一、匝一、盤一,清末易州出土,歸盛氏郁華閣,今已流入美國博物院矣,墨本傳世絕尟,全器拓形尤難獲,此出原君錫手,且為山左東周文物,亟為本館收之,廉生先生跋,疑宋人仿造,非也。二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大風雨中記于山東圖書館虹月軒,獻唐?!保ㄢj印“獻唐”等)拓者原氏,生平不詳,今有王懿榮邀其傳拓所藏的秦漢瓦當拓本冊及吳大瀲邀其傳拓的商父甲卣全形拓(現藏本館)傳世。從此可見,系當時與金石大家多有來往的善拓之人。因出土后很快就流失海外,四器全形拓數量定然稀少,館藏本系名工手拓,又經兩位金石家題跋,更顯珍貴。

此外,館藏精品尚有吳慈跋阮氏監制周齊侯壺拓本、張廷濟父子制商亞醌方爵拓本、丁彥臣跋漢右丞官鼎拓本、許褳跋董武鐘拓本、吳隱跋周師望鼎拓本、簋齋制秦二世詔權及始皇詔瓦量拓本等原器拓本及籃齋跋李錦鴻制漢衛少主營邑家鼎承安官鼎拓本對屏、海豐吳式芬制商周彝器四條屏等翻刻拓本,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早在唐代,中國傳統傳拓技術就已經非常成熟。在自宋代以來就渴望能夠表現器物立體圖形的金石學家的推動下,其厚積薄發,終于孕育出全形拓這一奇技。但受困于實用功能日漸式微,一達到高潮即急劇走向衰落,存在僅百年,讓人惋惜。雖是如此,其也以獨特內涵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驚鴻一瞥,值得我們繼承與探究。館藏此批拓本精品多,類型全,必對我們研究全形拓發展歷程,了解題跋者學術思想多有裨益,也能為當下的傳承者提供借鑒,走出刻意追求逼真而失之呆板的誤區。

猜你喜歡
拓本金石銘文
馬衡《凡將齋甲骨刻辭拓本》選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漢皎光鏡銘文釋考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對讀的新發現
明刻《綠筠窩帖》及傳世拓本考
冷熱
君有遠行鏡銘文釋解
《賈養材墓志》拓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