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養成教育工作培養社會合格公民

2017-03-18 10:31崔春明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行為習慣

崔春明

摘 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成才的前提條件。在小學階段進行養成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學校應開展養成教育,使學生通過系列活動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行為習慣;文明學生;活動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2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31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誠實守信、友愛互助、互相尊重等美德應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然而,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老人跌倒不敢扶、孩子受傷不敢救、做好事被冤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到了挑戰。那么,學校尤其是小學,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呢?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進行養成教育尤為迫切和重要。我校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為載體,以“十佳文明學生”評選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進行“滾雪球”式養成教育的培養,在學生之間進行良好行為的“傳、幫、帶”,以點帶面,形成接力和合力,促進學生共同成長,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成立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責任

學校成立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三個層次的會議,先后在校領導層面達成共識,得到全體教師的認可,并讓活動深入到全體學生。由校長召開中層和班主任會議,傳達落實方案要求,班主任給學生講解“十佳文明學生”的具體要求,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讓學生人人明確養成教育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為活動的開展做好組織和心理準備,為學生的自覺參與創設良好的情境。校長對活動全面負責;政教處負責活動方案制定與具體調度活動的實施;班主任負責發動學生,檢查細則的制定、落實;學生檢查員負責日常檢查、學生等級評定及授牌、摘牌名單的考評等;年級部主任和班主任配合實施,專人負責對“十佳文明學生”的具體內容培訓、考試、驗收,對班級所有學生發動、學習情況進行抽查,對摘牌的學生實施心理輔導等。

二、制定養成規范,實施等級評價

在養成教育過程中,分別給學生制定出具體的養成規范,是使認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保證。圍繞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結合我校的實際,制定了一套可操作的行為規范。根據《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等要求,制定了《十佳文明學生等級評價表》,評價表包括十佳文明學生的項目及各項基本要求,制定了細化要求和標準,進行等級評價。

三、形成檢查制度,嚴格督促落實

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養成教育的內涵是通過長期的活動,使學生言行舉止得體、道德修養提升,重要的是貫穿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因此,建立一套嚴格的檢查制度,長期督促、檢查學生遵守規范的情況,是保障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因素。使學生最終達到養成目標的手段,就是長期的檢查、督促訓練。我校結合實際,建立了一整套有特色的檢查制度,形成了“德育處—級部主任—班主任—學生檢查員—學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層層檢查,逐級落實。執勤學生每天提前半小時上崗,巡查學生的行為規范執行情況,各年級、各班的檢查員交叉檢查,杜絕徇私舞弊,課間在校園巡視,檢查學生的違紀現象。有定點的檢查員和流動的巡查員,各負其責,做到處處有人查,時時有人查,經常有抽查,檢查有密度,有力度,久而久之,才能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督促,應突出“嚴”“勤”“恒”字,保障規范的貫徹,使養成教育落到實處,提高學生遵守規范的自覺性。

四、嚴明程序規則,評選“十佳學生”

參照“十佳文明學生”等級評價表,首先由學生申報,各班嚴格按照評選機制,公平公正按照評選程序,進行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評出第一期校級“十佳文明學生”名單。然后由學校組織對第一期“十佳文明學生”進行培訓、考核,符合條件的授予“十佳文明學生”標志。新評選的“十佳文明學生”再按照要求發展三名新的“十佳文明學生”,依次類推。在評選過程中,授標志和摘標志同步進行,實行動態管理,評上“十佳文明學生”的同學充分發揮“輻射效應”和“滾雪球效應”,對將要發展的同學進行幫助和指導,經過一個階段的考察,認為這三名同學已經具備“十佳文明學生”的標準,可以提請班主任啟動評選程序,學校統一組織各班同步實施評選。學校對評選出的“十佳文明學生”進行宣傳,將其照片張貼在專欄里進行展覽,給予榮譽,激勵全體學生。

五、實行動態調控,發揮激勵作用

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與對學生的評價、班集體評價、班主任評價掛鉤,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養成教育也能得到廣大師生的支持。在養成教育中,注意發揮榜樣的作用,表彰先進,激勵后進。對評選出的“十佳文明學生”,制作專門的佩戴標志,在周一升旗時由校領導授予“十佳文明學生”標志,進行隆重的表彰獎勵,前三批評選出的“十佳文明學生”分別進入學校少先隊的大隊委、中隊委和小隊委,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讓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在評先樹優中優先考慮。對已被授予“十佳文明學生”標志的同學,由德育處、班主任和學生檢查員進行跟蹤考核和檢查,如果在周期內有違反要求的行為,學校將在升旗時公開摘去標志,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對摘去標志的學生,班主任和心理輔導教師要適當進行心理疏導,確保被摘牌學生的心理健康,摘去標志的學生如果表現好了,達到要求仍可重新入選“十佳文明學生”。這一評選結果不是養成教育的終點,其終極目標是實現每個學生的道德水準和行為習慣全面提升。

我校創新養成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滾雪球”效應,使符合“十佳文明學生”的同學比例不斷擴大,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桂恒.開展養成教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教育導刊,1998(7):

16-18.

[2] 程艷華.深化責任教育 培養合格公民[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校長),2007(1):73.

[責任編輯 齊真]

猜你喜歡
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初中生行為習慣養成策略新論*——以禮樂文化涵養初中生行為習慣
行為轉變理論在培養中職護生衛生行為習慣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