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座談會暨2016年度優秀論文頒獎會紀要

2017-03-22 14:45
南方文壇 2017年1期
關鍵詞:批評家文壇刊物

石才夫(廣西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歡迎大家前來參加《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座談會以及《南方文壇》年度優秀論文頒獎?,F在請允許我介紹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略)。

首先請《南方文壇》主編、著名評論家張燕玲主持頒獎儀式。

張燕玲(《南方文壇》主編):各位領導,各位師友,感謝各位前來參加我們的盛會?!赌戏轿膲纺甓泉劸壠鹩?000年10月南京書市上,當時《南方文壇》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簽約合作辦刊。簽約時,包括在座的南帆兄,以及錢中文、陳曉明、王彬彬、蘇童、畢飛宇等二十多位專家見證了簽約儀式和評選年度優秀論文獎的倡議。2001年度首屆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首屆評委謝冕、陳思和、白燁三位先生,以及國內近五十位著名評論家出席,一時堪稱批評界的盛事。從此,我們一直堅持這樣的評選程序:首先由編輯部初選若干篇目,提交評委獨立審讀終評,以郵寄投票方式評出六篇獲獎論文,并以得票多少排序。同票,取年輕作者。年輕者同票,取女作者。此評獎方式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十余位國內名家以獨立和認真的評委工作,支持了這個評獎;先后有九十六篇優秀論文支撐了這個獎項,多是些被轉載的有影響的文章,其中2011年度張新穎的獲獎論文,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因為評委們的公正公開,尤其扶掖青年新銳,被業內譽為“中國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獎項”。2010年結集出版《能不憶南方——〈南方文壇〉年度優秀論文獎文集(2001—2009)》之后,昨天才趕出這本《依然憶南方》把2010—2016年,包括剛剛評選出來的,以最快的速度印出來的。兩書完整收錄了本刊從2001年開啟的年度優秀論文獎的獲獎論文、評語和每年的評委名單;也完整記錄了這個獎項的成長過程。

文集的出版要感謝廣西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廣西文聯,更感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堅實支持。

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總編湯文輝介紹該書的出版情況。

湯文輝(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總編):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首先我代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感謝在座的各位參加今天的新書首發以及優秀論文的頒獎。今年正好也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成立30周年,我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在南方有兩家單位一路走來相互扶持,這就是《南方文壇》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我們雖然分工有所不同,但是氣質相近,理念接近,所以一路走來的確是相互扶持。

剛才張主編也介紹了年度優秀論文的評獎,從2000年開始,實際上《南方文壇》對廣西師大出版社的支持還不只是從2000年優秀論文的評獎,既包括專著的出版,也包括圖書的策劃出版、作者共享,南寧分公司的建立,也包括今天擺在中間桌上的優秀年度論文的結集出版?!赌戏轿膲穾资陙?,特別是改版二十年來,在編輯部的努力之下,成為中國文學批評的重鎮,聚集也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批評家,這一批批評家既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支持者和關注者,而且很多直接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作者。

今年優秀論文《依然憶南方》的確是剛從印刷廠,還帶著印刷的墨香,前天夜里從桂林趕到南寧,趕到我們的會場,某種意義上也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這三十年來踏實工作的一種體現。我剛才看到我們天花板上的投影,我想在南方的碧天白云下,至少有兩家單位在踏實又高遠的做著我們喜歡的事情,記錄歷史,同時也在書寫歷史。上一次的書名是《能不憶南方》,這次的書名叫《依然憶南方》,我覺得這可以作為我簡短的結語,如此,我們能不憶南方?我們依然憶南方。

張燕玲:謝謝廣西師大出版社,感謝他們在《南方文壇》最困難之時支持了我們七年之久。與廣西師大出版社同道十六年,那真是我的一筆精神財富,包括他們的敬業精神。10月中旬(第六期拿校樣評選)評出2016年度優秀論文,二十天五十多萬字便成書了。剛才幾位獲獎者都很感慨,這么快就把2016年的收進去了。謝謝文輝!謝謝責編伍麗云!

白燁老師作為《南方文壇》獎項的見證人,是他與謝冕、陳思和兩位先生為南方文壇評出首屆年度獎,十六年后的今天,請他為我們開獎。

頒獎儀式,贈書儀式。

張燕玲:祝賀他們,也謝謝大家對《南方文壇》的支持,今天是《南方文壇》的時間節點,既充滿儀式感,又意味二十年的回望,也意味重新出發,更意味著光榮與夢想、感恩與致遠。謝謝大家!謝謝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

石才夫:祝賀他們!現在我們進入第二節,請廣西文聯黨組書記洪波主席致辭,大家歡迎!

洪波(廣西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北國已飄雪,南方未接冬。今天我們在美麗的綠城南寧迎來了《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的座談會,可以說群賢畢至,高朋滿座。我們召開這個座談會既是總結經驗,分享成長與堅守的體會,同時也是匯集大家的建議與意見,為了謀劃文藝理論與批評的陣地建設,這確實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盛事。借此機會,我謹代表自治區文聯向蒞臨座談會指導工作的中國文聯領導、中國作協領導和各位專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長期以來,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在自治區黨委和黨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南方文壇》走過了二十年不平凡的歷程,可以說雜志得到了在座各位和中國文藝界許多朋友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辦刊人懷抱理想與堅守,克服了許多困難,在地處邊遠的地方,逐步把《南方文壇》發展為當下中國文藝批評和理論以及陣地建設頗有影響力的一本刊物,對廣西來說是實在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其中既包括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也包含著辦刊人的許多心血和不懈的追求。

自治區黨委和廣西文聯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文藝理論與批評及隊伍的建設。三十年前,指導和幫助開辦了這樣一本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期刊。二十年前,這本刊物又進行了重大的改版,成為國內文論期刊中率先改版的一本刊物,并在9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成為較有影響力的一本品牌雜志,受到了許多讀者和作者的歡迎。今天我們舉辦這個座談會,正是因為希望借助《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之際,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廣集眾人之策,博采大家之長,搭建一個學習交流提升的平臺,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不吝賜教,多提意見和建議,也為刊物下一個二十年出謀劃策,貢獻智慧和力量。

郭運德(中國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首先要真誠的祝賀《南方文壇》成功改版20周年。二十年說起來長,但是也是一個瞬間。我做過很多年的文藝編輯,我知道二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是所有局外人所不能體會的。二十年,把一個遠在邊疆默默無聞的刊物辦成一個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的文藝期刊,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支持,是宣傳部鼎力指導,文藝界同仁辛苦努力的結果,特別值得我們為之敬佩,也特別值得我們為之祝賀。

借這樣一個機會,我就用三個詞來談談《南方文壇》改版二十年來的特點:

第一,眼界?!赌戏轿膲分愿陌娑曜呦蛄巳珖?,成為品牌刊物,與辦刊人的思想和視野胸懷直接分不開,因為在創刊思想上立足邊疆,立足八桂大地,同時編輯部把目光面向全國,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它是走向廣西,走向全國一個很重要的尺度??镫m然是文聯開辦,但是更多的立足于文學創作的現實,又將視野擴展到文藝的各個領域,既關注創作的現象,關注文藝新人,也關注文藝思潮的發展。堅持二十年之久,辦刊人不懈的傾注,使《南方文壇》成為當下文藝現象的一個聚焦地,也成為我們文藝熱點論爭的平臺。同時,《南方文壇》用了很大心血,把全國知名的評論家慢慢地都成為自己鐵桿作者,還把視角面向青年,特別是面向一線創作的高校學生這樣的文藝青年隊伍,不遺余力地獎勵扶持青年,使得《南方文壇》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各方面評論的力量,成為讓青年茁壯成長的舞臺。從這個意義來說,《南方文壇》有胸懷,有眼光,能走到今天與他們這樣高遠的視角與眼界分不開。

第二,格調。文藝現象十分復雜,在一個變革時期,文藝豐富多彩,但是豐富多彩的時候也容易找不到根基?!赌戏轿膲愤@么多年來堅守著評委的輿論陣地,我們在堅守著正確的創作導向,也堅定不移地貫徹了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特別是自治區黨委對文藝指導性的思想,關注著我們文藝發展的現實,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這一點是特別值得肯定的。在變革時期,社會文化現象繁復,能夠堅定不移地二十年走下來,非常平穩地走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應該說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同時,我覺得這本刊物堅守了傳統,但是不保守,它們立足前沿,關注創新,刊物確實不是死板的,堅持了我們的現實主義的傳統,但是它們對很多新的現象、新的思潮、新的作品給予了全程的關注,這種關注又不嘩眾取寵,而是立足于客觀的、公允的去評論各種創作思潮和各種現象,它們關注和堅守著原則,同時也關注著當前文化整體發展的熱點和流向,整體的格調把握中客觀、公正、公允,同時又不失靈活,文風是鮮活的、生動,充滿著生機和活力,我覺得這對一個刊物來說是非常高難度的動作??镛k出來不難,但是往往會遠離讀者,但是《南方文壇》在堅持傳統的同時,確實是文風清晰,耐讀,難能可貴。這種格調是既腳踏大地,又仰望星空,這使得《南方文壇》在眾多的刊物中脫穎而出,別具一格。

第三,情懷。在今天,能夠二十年堅守一塊陣地,能夠樂意地、心甘情愿地坐批評的冷板凳,二十年的堅持,其中的艱辛是別人難以體會的,我覺得這不僅需要一種敬業精神,需要一種理論信念,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我當年是在《人民日報》做了十年的編輯,像在座的南帆、白燁、程光煒們這些著名的評論家,都是各報紙的熱門人物,但是《南方文壇》就把這些人拉成自己鐵桿的作者,不付出努力,不投注感情不可能達到;沒有滿腔的熱情,沒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也是不可能達到的。過去老人家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二十年的堅持,我們能體會到主編內心的甘苦。

同時,這二十年確實是編輯部的同仁用心、用力、盡心盡責,兢兢業業,把一個非常寂寞的事業做得這樣風生水起,把一個邊遠的、小眾讀者的刊物辦成了一個全國知名的重點的文藝期刊,成為一個重要的了解文藝的窗口,成為一個重要的陣地,這真是一種奇跡,二十年的堅守在廣西這片八桂大地上出現的中國的一個文化現象,一個文化奇跡。當年的一株弱弱的幼苗,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理論與評論的重要陣地和平臺,已然成為一棵大樹,值得我們為之敬佩。

最后,希望《南方文壇》能夠咬牙堅持,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夠真正地成為我們文藝理論戰線一棵常青樹。謝謝大家!

黃云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文藝處處長):借此良機,我代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向與會的中國文聯、中國作協領導、各位專家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2015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極大地激發了文藝家們創作的動力和活力。去年中央政治局又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再次體現了黨中央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待。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打造“美麗南方·廣西故事”文化品牌,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廣西深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資源,更需要文藝家們的共同努力?!赌戏轿膲繁闶恰懊利惸戏健V西故事”旗下的一個文化品牌。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一直以來都重視文藝評論及其隊伍的建設,三十年前,直接指導創辦文藝理論與評論期刊《南方文壇》;二十年前,又支持《南方文壇》在國內文論期刊較早改版,使它在1990年代中期迅速在全國文壇崛起,并在大家的幫助下成長為“中國文壇的批評重鎮”,為把廣西文藝創作和批評推向全國作出突出的貢獻,也為中國文藝理論和批評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今天的座談會,正是專門為《南方文壇》搭建的學習與提升的良好平臺,希望他們珍惜良機,虛心向專家請教。也期待與會的廣西文藝家能在此學術活動中,得到鍛煉和學習,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以自己的文藝批評對這個時代對廣西的文藝事業有所創造、有所擔當。

南帆(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文聯主席、社科院院長):很榮幸我能夠獲得《南方文壇》的論文獎,感謝各位評委,同時我也很榮幸能夠來參加座談會并有機會在這里發言。

首先我要代表中國作協理論委員會表示祝賀,因為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書記有公務不能過來,讓我代表中國作協理論委員會表示祝賀。接下來我要代表我個人表示祝賀,我個人的身份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聽說燕玲已經當了二十年《南方文壇》的主編,我非常吃驚,這個事實證明我認識燕玲已經超過二十年,我認識燕玲的時候她還不是主編,但是二十年一轉眼就過去了,真的是令人感嘆。我曾經對一個女同志當主編打問號,我個人覺得理論上還是男同志擔任比較好一點,但我沒想到《南方文壇》辦得有聲有色,迅速地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刊物。省級的刊物真正出色的沒有幾家,《南方文壇》成為中國南方一個理論重鎮,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個事實。

剛才運德兄已經對《南方文壇》的很多理論的特色進行了總結,我非常有同感,也非常贊同,我在這里只想提到一點我自己感受比較深的,《南方文壇》在辦刊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學術性與理論豐滿的結合。近二十年來,眾多評論家都相當完善,大家都是博士,都是教授,寫出來的論文后面都有很強的注釋,學問都非常深和精,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總體而言,我們的評論中間有銳氣的論文相對少一點,有趣的論文也相對少一點,犀利的論文也相對少一點,敢于石破天驚的甚至引起大吵的論文就更少一點。但是《南方文壇》上的許多論文都是兩方面結合得比較好的,這當然得益于在座許多的作者,這些作者有良好的學術訓練,很多人都是智勇雙全的人物,但是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刊物主編的風格,我覺得《南方文壇》始終不懈地堅持這一點,我覺得很好。

另一個特點是二十年來,刊物培養了很多的理論人才。當年開辦的“今日批評家”,燕玲說當年第一個是我,我倒沒想起,燕玲當年應該跟我說過,但是我覺得開個三五期就消失了,但是我沒想到這個欄目能夠堅持這么久,居然有一百○二位批評家?!赌戏轿膲穼δ贻p作者的培養真的令人感動,我在現代文學館開會,開完座談會我就發現燕玲作為刊物的主編在招呼那些年輕人,她不僅在學術上關照他們,在生活上還給他們吃飯留座,給文壇大佬介紹這些年輕人。今天能夠來這么多年輕的批評家,能夠有這么多年輕批評家圍繞在《南方文壇》周圍,我覺得這并不是偶然的,有時候我們老是覺得如果我能夠更年輕一點,是不是也能夠受到燕玲同志更熱情的招待。

潘琦(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作為《南方文壇》的忠實讀者、熱心作者和整個發展的見證者,應該說比較熟悉情況的。今天我們講的話題是為什么在廣西這樣邊遠地方,一個小小的刊物,一個地方性的刊物能夠在二十年內崛起,擠進了全國同類性期刊的先進行列,被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中文核心刊物”“中國文壇最有影響力的文論園地”“中國文壇的批評重鎮”,這四個稱號不是一般人說的,而是官方評論。剛才運德主席說了,為什么在廣西這個地方小苗能成長為參天的大樹?這值得我們中國文壇在座的專家學者思考、總結和推敲。我總結了幾個方面:

第一,首先是得益于改革開放之后黨的正確的文藝路線的方針政策的指引,這不是一個套話,這是非常實在的話。廣西這個地方從新中國成立以后,不管是文學創作還是文藝評論,在全國都沒有一個打得響的、有影響力的作品。改革開放之后,廣西迅速崛起,不管是作家隊伍,還是文藝作品,以及評論,都上來了。廣西是比較早的成立文藝理論家協會的省份。這個時候我們得到了中宣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不管是在理論上、資金上,還是在人才上,都給予支持。再一個是我們自治區黨委,也對廣西文藝發展,對作家以及評論家的發展大力支持。我們搞了作家的簽約制,所以這個時候就崛起了一批作家和評論家。同時,改革開放的時候廣西給予了寬松和諧,政通人和的創作和批評的環境,利用這個陣地開展一切活動,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黨的正確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沒有廣西的文藝形勢,也沒有《南方文壇》后來的地位。

第二,《南方文壇》的崛起和在全國的影響反映了廣西文藝界同仁們堅強的文藝自信和文化擔當。我們的發展是比較滯后的,但是在落后的情況下,我們廣西敢于提出要在文藝創作、作家、藝術家和評論家擠上全國的第一方陣,我們有這個膽量。特別是《南方文壇》當時改版后的主編張燕玲,改版之后給了人們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們在堅守文學和堅守期刊的環境中克服了人手少、資金缺、壓力大、困難多,就兩條槍,沒有錢,當時宣傳部也給他們一些資金支持。盡管這樣,它們堅守著這個正統的健康的文藝批評,向讀者展示了自身扎實的信念、智慧、品質和活力。改版以后,我們發現文章的轉載率和印刷量在同類刊物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只要我們有信心去辦是能得到公認的,我說這叫小馬拉大車的精神,廣西人的精神就是短短腿走長長的路。

第三,《南方文壇》在辦刊方針上,有世界眼光,前沿意識,創新精神。它站在世界的角度,在方式風格上與國際接軌,在內容上與當代文壇最先進的理念接軌,與文壇的正能量接軌。在編輯方針上,他們敢于向中國文壇前沿推進,站在一個制高點上去看問題,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小小的刊物就敢于這樣做。我覺得它有五個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一是它集結了一支有生氣的批評力量,這需要個人魅力、刊物魅力和社會影響力。而且剛才很多同志講,催生了中國新生代的批評家,一批年輕的作家、批評家成長成熟了,《南方文壇》功不可沒。二是《南方文壇》架起了一座批評與創作相互溝通的橋梁,《南方文壇》將學術性和當代性非常協調的統一在一起,并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結合點,它融合學術的獨立品格與當代文學現場敏感。這是不簡單的,特別在廣西這個邊遠的地方能夠有那么高的眼光,這是值得肯定的。三是開辟了一個個具有獨創性、前瞻性、開放性,批評家關心,作者關心,讀者同樣關心的專欄,而是幾十年都堅持了下來。四是發表了有分量、有內涵、有水平、有力量的批評文章。它不是一般的抓癢,很有力量,切中要害。而且這些文章文風清晰,文字犀利,語言真實。它的文字不含糊,一語道破。五是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各種場合,為廣西推出一批中青年的作家藝術家,擴大了廣西文學在全國文壇的影響,助推了文學新桂軍的茁壯成長和不斷壯大,這也是值得肯定的。我記得是他們首先為“三劍客”開的研討會。

第四,二十年來堅持辦刊宗旨,強化精品意識,保持優良品質。一個人的品質是一個人生命的活力,一個刊物的品質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活力,沒有品質是不行的。品牌就在于品質,品質養成品牌。這二十年來,《南方文壇》不忘辦刊的初衷,它們辦刊之初就堅守中國文壇批評的正能量,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了中國文壇批評的品牌的造就。一是依靠大家,依靠名人,依靠專家,大家、名人品牌的支持扶持,名人效應。二是靠雜志本身的品質質量和水平支撐。三是靠自己的影響力在全國性的文學活動中展示自己,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四是嚴防浮躁之風,力戒文化與商業的功利性,恪守著文學的正道,不搞歪門邪道。這也是它的品牌效應。五是以討論、批評的深度和廣度來體現雜志的前沿理念。它的批評不是庸俗的吹捧,不是阿諛奉承,不是假情假義,提倡講真話,通過這些保證了品質,才能夠走到今天。六是依靠編輯部,特別是主要領導的滿腔熱血和高度的敬業精神,他們把辦好《南方文壇》看作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工作責任,是一種精神追求。這本雜志,我們難以想象是在兩間辦公室中,兩三支槍的環境下搞出來的。如果沒有敬業精神,沒有犧牲精神,這是干不出來的。人家說八年媳婦熬成婆,張燕玲是二十年的媳婦熬成今天,我們應該靠什么?我經常講外國的雜志編輯靠四條:法律、制度、主編職務、金錢,但是這些在中國不行,中國還要靠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我們的靈活性、感情性,還要靠人情味。沒有編輯部的努力,這是辦不到的。

習總書記講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在這里希望《南方文壇》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堅守重鎮,磨好批評這把利劍,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對各種不良的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堅定不移地貫徹北京文藝座談會的精神。在批評中要講真話,講道理,講真情,繼續發揮文藝批評的力量,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為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為實現中國夢,為實現廣西建設文化強區作出應有的貢獻。

?!赌戏轿膲范畾q生日快樂,謝謝!

白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剛才聽了潘書記的一席話,確實很有感慨,因為我們談到這個刊物它的歷史,它的成長,它的成就的時候,我們沒想到它們居然干了這么多的事情,我想是特別值得敬佩的。10月份在西安開了中國當代文學會,常務理事會上提到刊物時,大家一致認為中國當代理論批評的四個刊物應該是當代的名刊:《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小說評論》《文藝爭鳴》。我們知道刊物是很多的,為什么大家只提這四個呢?因為它們幾十年來連續對整個當下的介入,對當代文學的發展發揮著密不可分的作用。

前不久,我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對近年文學批評的描述長文,兩次提到了《南方文壇》?!赌戏轿膲肥紫冉o我印象很深的是它的包容性。具有包容性的刊物是少見的,因為由于刊物的學術方向或者是作家隊伍、主編風格及各種原因,它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南方文壇》沒有,《南方文壇》無論是理論的、批評的、藝術的、資訊的,什么文章它都發,沒有圈子化,難能可貴。其次是它的前沿性??偸墙槿氘敶膶W中最新的問題,最新的現象,就前沿問題來進行個人回答,當然,它包括理論的、學術的,包括文學中出現的新的文學類型,包括各種各樣的挑戰,在這上面你都能看到,它的前沿性非常強。我們有的刊物辦得很好,有厚重,但是它是以厚重見長,它不是以前沿見長。最后是新銳性。我說的新銳性主要是想說它的作家隊伍的構成,要做新銳性很不容易,張燕玲對年輕批評家的發現、關心、扶持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的,這一點其實需要冒很大風險的或者說要頂很大壓力的,因為很多人不理解,說你干嘛呢?這有什么意義呢?她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是她一直不為所動,她一直堅持這樣的做法,不斷地去發掘發現,并且努力去推,我覺得這非常了不起。

我覺得“今日批評家”已構成《南方文壇》非常重要的成果,這個成果對我們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就這么三兩個人,做這么多事,推出這么多的東西,這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包含了非常努力和非常艱辛的工作,甚至包括其他的壓力,有時候想起,我覺得這么一個刊物能作出這么多事兒實在是太不容易的,我們應該對他們表達最真誠的敬意。

程光煒(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首先表示祝賀,再就是表示感謝。前面的各位都說了很多表揚的話,我就不說了。這幾十年各省市辦的文論雜志有好幾十家,剩下的只有三十家左右。就《南方文壇》來說,這個刊物在90年代的時候具有時代性、前沿性、青年性,青年評論跟時代有關系,它肯定是前沿的,把它聚焦一下其實就是一個競爭。改革開放以后將近四十年中國的社會,這一巨大的進步我覺得就是競爭,對于辦雜志也是如此。競爭肯定是人才的競爭,話題的競爭,包括很多資源的競爭,它都非常麻煩。

《南方文壇》為有進取心,學習又比較自覺的青年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我知道一些學生,包括我的學生,有的在博一博二的時候獲得了年度優秀論文獎,我們都非常地欽佩。

張清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非常榮幸,我是第二次獲得年度優秀論文獎,非常感慨,見證了《南方文壇》這樣一個刊物二十年的道路。作為一個讀者,作為一個作者,我首先要對這個刊物表示我個人的敬意和感謝。在座的這么多的青年批評家,大家肯定都有共同的感受,每一個個人的成長,和刊物之間是有非常重要的關系。我們60后的這批人,從一個對文學批評有熱情,有熱愛的作者成長為批評家,很重要的一站就是《南方文壇》,《南方文壇》為他們個人的成長確實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舞臺,也是他們非常榮耀的一站。在座的就更年輕了,70后的現在還可以叫青年才俊,80后的現在也成長起來了,這說明《南方文壇》非常重要的學術定位,我覺得是很有智慧的,很有前瞻性的。

每一個刊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定位,我覺得《南方文壇》的定位除了批評的前沿、思想性和鋒芒這樣特色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它是以批評家個體為本位的一個批評刊物,這很重要,它之所以成為今天批評方陣或者批評界一個特別有影響力的刊物,很重要的一個欄目就是“今日批評家”,“今日批評家”到今天已經是一百○二個,其實就囊括了從50后、60后、70后到今天的80后,四個代際的批評家基本上“一網打盡”。當然,對于50后的這些批評家來說,他們在這個欄目當中出現的時候已經成名成家了,他們是對這個刊物支持,到60后這批人,他們確立自己的學術位置的時候,剛好非常需要《南方文壇》這樣刊物的推動,對70后、80后就是一個拔茁。這么多年下來,幾代批評家都在刊物上亮相,把自己的批評觀,代表性的批評文章和同行對于他的批評風格、批評特點的描述和概括同時呈現出來,我覺得就是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對于一個批評家的個人批評觀念、批評風格、學術特色都有一個非常全面的介紹,一旦在《南方文壇》亮相以后就意味著獲取了進入當代文學批評界、學術界的一個通行證,一個身份證,所以我覺得這個欄目對于整個《南方文壇》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團結了一大批的批評家。

再一個,我覺得個人的工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剛才幾位前輩、師長都提到了《南方文壇》的幾位同仁,燕玲和副主編張萍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勞動,我覺得這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吃批評飯,拿批評獎,在批評界工作的這些人的一份敬意,一份感謝。我覺得一個事業很不容易做,任何一個事業都是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凝結成的,以前我只寫文章,我對這點沒有體會,這幾年我做寫作中心就有體會了,我知道做事情非常不容易的,非常難,要跟各方面的人打交道,一個活動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時間,多少心血和汗水,不做這個事情,非經歷人不知其難,我覺得一個刊物能夠成長發展到今天成為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標志性的名刊,一定是他們的心血、智慧和汗水的凝結,我們作為讀者、作者,都應該表示我們的深深的一份感謝和敬意。

我覺得《南方文壇》的轉型適逢中國當代文學敏感的一個轉型時期,也適逢文學批評的一個轉型時期,因為1996年實際上就是先鋒文學運動趨于沉落,帶有寫實傾向和更加綜合,更加復雜,在暗流涌動之上,是一個多元格局的這么一個文學時代開始,文學變革更沒有主流,更沒有主導,變得更為曖昧,更為含混,更為難以預測和把握,這樣的一個時代開始。從批評的角度來說,原來核心的批評地位逐漸地消失,而且批評本身由當下性的批評格局向學院批評轉化,批評的言論性、觀點性變得曖昧,它的學術性、學理性、學院性正在增強,60后的這幫批評家的成長其實是伴隨著這么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當然有喜有憂,有收獲也有失落,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南方文壇》非常有前瞻性地適應了這樣一個轉型,通過培養一大批學院式的批評家,當然,學院批評家我也不認為就是呆頭呆腦的這么一個標簽,學院批評我覺得在今天是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最核心的動力,它是一個建設性的,同時和學術場域建立牢固聯系的這么一個基礎工作。

《南方文壇》二十年的成長道路和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走過的道路我認為是吻合的,同時也構成了一個很強的支持關系,互相支持的一個關系,互動的關系。正因為這樣一個內在原因,我覺得《南方文壇》的生命力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還會一直延續下去,希望在座的這些喝過《南方文壇》的奶,吃過《南方文壇》的飯,在《南方文壇》發表文章,在這兒成長的幾代青年才俊,我和你們能夠在這點上有一個內在深切的共鳴。謝謝大家!祝賀《南方文壇》!

計文君(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部副研究員):我其實一直自我定位是一個寫小說的,我的自我判斷和諸位的認識確實一樣。我在這個場域中真的是后輩,是學生,剛才那么多的老師們都說了祝賀和表達了敬意,其實我也想表達的是祝賀和敬意,大家看到敬澤主席給《南方文壇》寫的賀詞“嘉木領新風”,南方有嘉木,我覺得它不僅是二十年的時間,使獨處的一棵幾乎可能連自己、周圍人對它都沒太大信心的刊物長成了在中國南方有卓越風姿,在中國文壇有重要影響的文學評論雜志,一棵嘉木;不僅是這樣,它還先鋒在領新風。我們不斷在創新,但是創新是一件或者說始終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去保持一個始終有一種新銳的姿態是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我覺得變和不變之間的時間給予它,使它在某種意義上有堅持,有連續性,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始終都在變,既在堅守的同時又在調整著步伐。剛才有幾位老師說當年風光一線的雜志今天看不到了,那是因為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刻舟求劍,我們在船上,但是我們更在河上,我覺得燕玲主編不僅知道自己是在《南方文壇》這條船上駕駛著這條船,同時她也知道自己處在這樣一個時代的河流之上。

《人民日報》文藝理論評論室主任劉瓊:大家都知道辦刊物不易,特別是辦文學理論刊物不易,這里面不僅要有自己的宗旨、態度和主張,還必須有很強的執行力,這個執行力確實是一個太有說法的東西了。我剛才突然想到一個很好的課題,其實在當代文壇上,我們辦雜志特別是辦理論雜志的文藝理論雜志的主編,女性的還真不少,從燕玲,包括《當代作家評論》,包括《天涯》《當代》等,這其實也是一個課題,最近我們在武漢開期刊會議的時候舉目看去女性占了三分之二的數,為什么女性辦雜志能成為一個潮流。女性有一個最大的特點,熱情,比較有堅持力的,對辦好一份雜志,做好一件事有很大的有利的條件。

東西(廣西作家協會主席、廣西文聯副主席):這兩天在我的生活中發生了兩件大事情,一件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個是《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川普與我無關,《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和我的創作有關。首先我代表廣西的作家歡迎各位評論家到廣西來。

《南方文壇》我可以說是見證它改版與成長。我非常榮幸生活在《南方文壇》雜志的身邊,而且受到了它很多的關照?!赌戏轿膲匪卜浅?犊?,我們還沒有著名的時候它已經冠上了“著名作家”這幾個字,很多評論家還沒著名的時候它已經給予了“著名”的稱號,我覺得賞識教育非常重要。

《南方文壇》一是年輕,二是很生動。我覺得它有開成百年老店的趨勢,很多雜志的欄目在不停地換,《南方文壇》沒換,它換的是血液,就是年輕的評論家不斷地補充進去,所以它這個換法是永葆青春的。我們經常講兩年不參加燕玲的活動,我們都不認識自己是中國文學家了。我們寫作者一直把評論家當老師,80年代我們看了很多先鋒小說,批評家指導我們怎么讀先鋒小說。所以,我覺得一個作品的完成不是作家自己一個人完成的,它是跟讀者一起完成的,評論家是最好的讀者,是共同完成的作品。加西亞·馬爾克斯說,他寫作是希望在世界上找到五十個知音,如果我有二十個知音的話,今天起碼到了十個。謝謝大家!

周立民(巴金紀念館常務副館長):謝謝。昨天我發了一條微博,因為看到《南方文壇》這期的發刊詞,挺有感想的,我說哪怕陪著我們走過二十年的一草一木,我們也應該感謝感恩,祝福她。我雖然搬了很多次家,但是我應該有二十年來全套的刊物的,而且記得改刊的時候正好是我對當代文學最有興趣的階段,等于二十年來有一份刊物跟你一起在成長,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記憶里頭的一件大事情。

現在是一個過早地衰老或者是過分的自我經典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像我們這樣的老人來回憶事情真的有很多感慨。我突然想到第一次給《南方文壇》寫稿子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經歷,二十年前真的很多氣氛跟現在都是不一樣的,不是我來投稿的,是后來我的導師陳思和先生打電話讓我寫的?,F在是學生要去求老師幫我發文章,當年我還不是陳思和老師學生的時候,陳思和老師讓我寫很多文章,這真的是對我很重要的一個指導和扶持,我也根本不認得張燕玲老師,發了稿子許多年后才見到張老師。所以,現在一切通行的規則也好,潛規則也好,對我們那個時代來講全都是無效的,我們真的就是用稿子,用文字來交往的,我相信這本刊物也是因為它的稿子,它的文字才走到了二十年,才讓大家走到這里頭或者愿意走到這里來為它過這樣一個二十年的生日,這真的是我一個很大的感慨。

《南方文壇》沒有給過我某某框框或者讓我感覺到有什么限制,似乎可以按照我的性子隨便來寫,甚至像論文的,不像論文的,像評論的不像評論的,寫一個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性子,按照你自己的想法來寫,但是也不是說這個刊物沒有它的標準,因為它的標準也是倒過來,它發出的那些文字,它歷年來秉承的風格,這對每個寫作者來講也是一個要求和暗示,這個要求和暗示可能不需要編者自己出來聲明。它把最大的頁面留給了“今日批評家”欄目,不是主編的話,這可能也代表了這樣一種暗示和標準。我覺得這是一個刊物,你說開放性、兼容性也好,多元性也好,總而言之,我覺得它能讓每個作者愿意在這里面跳舞也好,游泳也好,唱歌也好,我覺得這是一個刊物極大的成功,而且這樣一個成功它基于一種氛圍,而不是基于一種外在的要求或者某種律令,這樣它才可能有一種百花爭艷,南方佳木蔥蘢的感覺,我覺得這是很值得珍惜的。

大家都講到“今日批評家”欄目,我覺得真的是非常感謝燕玲老師,她到今年還能拿到我們幾十年前的照片,讓我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這份刊物在推出青年批評家或者為中國批評力量的積蓄上,我想肯定會在文學史上留下很濃重的一筆。

這個刊物所作出的付出既讓我們敬佩,同時它又有了實際的成果,《南方文壇》的批評家們是以他們的文字走到了前沿里面,而且我感慨《依然憶南方·跋》“情懷依舊”,沒有情懷做不成這些,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給你編書,它開論壇,它設批評獎。燕玲老師的無微不至,她的春風化雨般的,她不光是關心你寫文章,她可能是幾句話,也不一定很多,她對你的關心,我們在座的朋友們都會有這樣的感慨,我說為什么像個婆婆?甚至我曾經跟她合辦過活動,在這個過程里面她真的是每個細節都想得很好,真的像一個老婆婆一樣的千叮嚀萬囑咐,生怕哪一個細節她想不到,但是她的服務對象都是比她小很多歲的晚輩和后輩。

我覺得一個主編形成的凝聚力,她的心血,她的氣度,甚至她的堅持,她說情懷依舊,依舊是很難的,這個社會變得太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能會形成一個局面,也可能將來在我們的文學史留下很多記憶。我覺得對于我一個個人來講,功名對你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的功名相對于一個宇宙,相對于一個歷史,塵土都算不上,但是對于我們個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記憶,我相信老年癡呆癥都是有記憶的,當這個世界對你是無效的時候,記憶對我們是有效的。我們帶著這樣一個記憶,我相信以后我們還會創造很多美好的記憶,這樣的話我覺得我應該站起來表示感謝,謝謝!

容本鎮(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廣西教育學院黨委書記):今天聽了很多對《南方文壇》的評價,特別是張燕玲對青年批評家的扶持和支持,我們也很感慨。我感覺到廣西的批評家和作家特別地幸運,之所以幸運就是因為我們有《南方文壇》,我們比很多外省的作家更幸運,我們近水樓臺,《南方文壇》推出了很多的作家。當然,《南方文壇》不僅僅是廣西的,它是全國的,從它一批一批的批評家推出來,但是大家看它的稿子,大部分都是外省的,都是廣西以外批評家的文章,這個刊物不僅站在廣西這個區域來辦,它還面向全國,它很開放,很包容。當然,對廣西也是非常大的支持。

我們和《南方文壇》一起走過來,所以我們廣西的作家和評論家也非常地幸運,我們也為廣西,為我們嶺南地區有這么一個刊物感到驕傲。廣西的文化界、文學界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廣西有一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另一個奇跡就是《南方文壇》,這是廣西非常有影響力的兩個文化單位。

黃平(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今天是二十周年的座談會,我回憶一下自己閱讀《南方文壇》,作為一個讀者的經歷,我是1999年高考考入大學,2007年的時候第一次在《南方文壇》上發表文章,一眨眼,作為讀者接近二十年了,作為作者也差不多十年了,首先對張老師表示感謝之情。從我這個年齡段來講,我是80后的讀者,今天我們回顧《南方文壇》20周年,從1996年那一刻時間開始不斷地變化,我有另外一種感覺,我感覺《南方文壇》非常的恒定,我都沒有想到一下子就二十年過去了。國內這么多文藝期刊,《南方文壇》更為鮮明地體現出主編的立場和趣味。我這個年齡段也不能說是很年輕,很快也接近中年了,回頭看《南方文壇》的核心關鍵詞:青年的、前沿的、時代的,坦率來講,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作家也有很大的壓力,就是今天的青年一代,盡管年齡不是那么大,跟我們老師輩相比不是那么大,我們可能還是學生輩的年齡,但是未必青年作者寫的東西就前沿,就一定跟時代接近,我只代表我個人,這是我個人的自我警醒或者是自我的一個鞭策,我覺得青年一代的作者有可能在今天這樣一個體制之中,有可能他容易變得更為體制化,容易更為傳統的一些東西,包括他的思想主題,表達的美學立場,是否有可能是在我們這代人表示出相匹配的先鋒性和尖銳性,我個人感覺是有一定壓力的。先鋒尖銳的不能是無源之水,它必然是在學術傳統中展開?!赌戏轿膲犯陌?0周年,我這個年齡段的讀者也讀了二十年,也寫了差不多有十年,我希望不忘初心,從我們出發的地點再次出發。

李兆忠(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就只講一件事情,關于《南方文壇》這個刊物大家已經做了很精彩的發言,我就不重復了。首先我要感謝《南方文壇》,感謝2016年度優秀論文的評委們,對我的肯定和鼓勵表示感謝!

我1992年從日本回來之后,我的整個人生方向就發生了轉向,先研究了一陣文化,又出了一個課題,就是中國現代留學生寫作,后來又轉移到對中國現代美術方面的研究。我這次獲獎的文章其實真正是這幾年發生的轉折,因為十年前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劉海粟,大名鼎鼎的藝術大師,傅雷對他前后的評價差異如此之大,我就產生了興趣,這篇文章十年前我就想要寫,但是當時的功力不行,一直在思考,一直在不斷地挖掘資料,到今年正好是傅雷先生五十周歲的誕辰,我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把它寫出來。這是我花了十年的心血寫出來的文章,而且我是很認真的,因為還有對傅雷先生的敬仰。我就希望自己以后還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回報《南方文壇》的厚愛,謝謝。

李德南(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此時此刻,在這個場合面對《南方文壇》,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下的詞語:專業、公正、情懷、先鋒和包容。

這么多年來,《南方文壇》一直堅持在南寧辦有中國視野和世界視野的刊物,事實上它不只是屬于南方,也不只是關注南方,而是薈萃了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學批評的力量,尤其是先鋒的文學批評的力量。對于學術體制和出版環境中的很多弊端,很多刊物里面相繼都會有很多批評性的意見,我們可以注意到一點,可能有很多人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會認同那些不是太好的規則,但我覺得《南方文壇》它不是這樣的,它會堅持自己的價值標準,或者是態度鮮明的,或者是默默地通過自己的實踐試圖讓整個文學的、文化的、批評的環境往一個好的方面去發展。比如說這幾年,很多同類的刊物私下里都會堅持不成文的規則,就是說盡量多發名家的或者是名教授的稿子,少發在讀博士的或者還沒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對一些壓根就沒有接受過很完整的學術教育的批評家的文章,要想發表的話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南方文壇》它不會看中批評家的出身,不管批評家是來自學院,還是來自作協,或者他就是草根的出身,不管他有什么樣的學歷或者資力,他所重視的就是文章本身,就像他所發的很多文章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出文章的風格是非常多樣的,作者的來源也是多元的,他真正做到了有容乃大。

《南方文壇》還特別重視獎勵后進,多年來把雜志最重要的篇幅用于推批評家。我注意到很多批評界的老師和前輩,在入選這個欄目的時候都是非常年輕的,雖然現在很年輕,但是在那個時候真的可以用得上青澀來形容,剛才看“今日批評家”的照片我都覺得非常感慨。另外,《南方文壇》的年度優秀論文獎的評選規則有一點,就是由專家獨立評審,郵寄投票,當入選者同票時取年輕作者,我覺得這體現了對后輩的扶持和幫助。對于剛剛進入批評領域的人來講,這種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鼓舞批評者的激情,也能堅定批評者的信心,讓人能夠一直走正道,就是對批評始終懷有一種鄭重之心,在這里我希望用很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言詞來表達我對這份雜志無限的謝意和無限的祝福,謝謝!

廣西民族大學教授董迎春: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前輩學者和這么多的年輕學者,首先祝賀《南方文壇》二十歲生日。我是2001年來廣西讀研究生,到今天一共十五年了,在這十五年當中是《南方文壇》推動了我的個人成長,不僅僅是學術上的,還包括各個方面的,我覺得在與《南方文壇》這么多年的交織當中,我深刻感受到一個學者和一個有著理想和情懷的這么一個專家帶給我們年輕人的影響,感受到她的愛心、格局和情懷,這十多年我和《南方文壇》之間的交織,它讓我成長起來,也不僅僅是讓我,張老師的情懷和格局和愛心也讓我們廣西這么多的青年批評家成長起來,包括羅小鳳老師,都是得益于《南方文壇》的關心和成長起來的。我個人在《南方文壇》上發的文章大概有十篇,如果沒有《南方文壇》這樣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刊物,可能我今天還沒有機會坐在這樣一個場合。所以,從我個人生活上的經歷和學術上的成長,我覺得是《南方文壇》推動了廣西青年批評家成長,廣西每年都有一個廣西青年批評家高級研修班,這也是《南方文壇》和廣西理協一起推動的。

《南方文壇》作為當代文學的批評重鎮不僅僅推動了廣西青年批評家的成長,實際上也為我們和國內的學術前沿搭建了一個很重要的平臺,我覺得張老師身上的情懷和格局讓《南方文壇》的辦刊和學術推進的方向是世界性的眼光,這種眼光慢慢地影響了我們年輕人的成長,影響了廣西高校的學術生態或者是文學這個領域,也影響了我們廣西的建設,剛才容本鎮書記和我們的主席也講到了,我作為廣西的青年學者,我們廣西有廣西師大出版社,有《南方文壇》,這是我作為一個學者的驕傲。

石才夫:《南方文壇》改版20周年得到了大家的熱情支持幫助和關心才走到今天,大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我們的刊物肯定還有種種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質量,提高影響力,用習總書記的話說,叫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一定會牢記各位的期望,回去好好總結,以改版20周年為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契機,重新出發,繼續出發,希望繼續得到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以及新聞界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謝大家,上午的座談會到此結束!

猜你喜歡
批評家文壇刊物
第七代批評家
刊物賀詞
哭正中老
唐代刺史與地方文學生態的建構
《南方文壇》2018年度優秀論文獎揭曉
賈方舟:中國藝術批評家網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授獎辭
韓寒們與傳統文壇為何勢不兩立?
讀者論壇等
畫家和批評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