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發展理念的生態經濟學研究

2017-03-28 14:08李攀
黨政干部學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發展理念五位一體

李攀

[摘 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本文對五大發展理念進行生態經濟學意義的闡釋,認為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體現了生態經濟的創新法則,體現了生態經濟的綠色發展模式。因此,只有堅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才能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共進”,才能實現生態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發展理念;“五位一體”;生態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3-0048-04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學界積極展開了相關研究。其中,程恩富(2015)針對五大發展理念的協調發展,深入剖析了當前急需處理好的十個方面;崔治忠(2015)分析了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意蘊,認為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人本觀;易淼、任毅(2016)闡釋了五大發展理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以及現實指導意義;張宇(2015)闡釋了五大發展理念的新內涵,指出五大發展理念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辜勝阻(2015)論證了五大發展理念對“十三五”發展的重要指導作用?;诖?,本文試圖在五大發展理念相關探究的基礎之上,從生態經濟學的視角對五大發展理念進行闡釋。創新和綠色是發展的兩大引擎,但各有不同側重點,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協調是解決怎么發展的問題,既是推進發展的內在動力,又是發展的最終目標;開放發展是為了提高我國在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的話語權;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結果,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本文從生態經濟學的這根主線來貫穿“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三大發展理念,重點闡釋“五大發展理念”下的創新、協調、綠色發展理念。

一、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

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理論是生態經濟學的核心理論。該理論揭示了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態與經濟由不協調走向協調發展的規律,尋求人類經濟活動及其行為在不危及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途徑。五大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生態經濟協調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下面從三個層次來闡釋五大發展理念的生態經濟協調內涵。

(一)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經濟系統內部的協調發展

經濟系統,是為人類提供所需物品和勞務的投入產出系統。在這里,“經濟”是指全體經濟人,由他們組成的機構,比如,廠商、政府和市場。市場通過價格信號,通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將分散于社會各個角落的需求以及相應的閑置的資源聯系起來,以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達成和諧的經濟決策。這個層面所講的協調發展,強調的是經濟系統發展的內部機制,是指經濟系統內部的各部門、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共同推進的狀態和過程。經濟系統可分為三大類:經濟部門(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經濟環節(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經濟體制(國家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些若干經濟元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逐步實現經濟系統的系統化和整體化,較好實現經濟系統的經濟功能和創造功能等。

(二)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

現代生態經濟系統是由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構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生態經濟統一體,因而現代經濟社會是一個由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融合而成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規定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允許范圍內,滿足當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地球生態系統已經入不敷出,這就要求人類社會經濟要實現全面、持續、協調發展,不僅僅只追求GDP增量的簡單增長,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共同推進;不僅是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還是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用生態經濟學的視野來闡釋協調發展理念,我們認為有如下特點:第一,現代經濟發展是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告訴我們,社會再生產既包括物質資料再生產和精神再生產,又包括人類自身再生產和自然生態再生產。自然生態再生產是人口再生產、物質再生產和精神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在生態經濟系統中,既有自然力的投入,也有人類勞動力的投入。人在生態經濟系統中發揮主觀、能動、主導作用,通過人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以及各種具體勞動構成,使自然力和人類勞動相結合,才能創造使用價值。這里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工導向的作用力一定要和生態系統相協調,而不能超越生態經濟閾值的限度。第二,現代經濟社會再生產過程是自然生態過程和社會經濟過程相互交織與相互作用的生態經濟再生產過程,是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不斷進行生態耦合、結構整合和功能整合的過程。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相當和諧、運動、有序的大系統,由水、大氣、土壤、礦物等自然因素構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構成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環境;經濟系統是生產力系統和生產關系系統的辯證統一,人類有目的的、主動地把生產經營活動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中,進行生產、流通、消費、還原和調控活動;社會生態系統是由人的觀念、體制及文化構成。這三個子系統是相生相克,相輔相成的。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是相互耦合而非從屬關系,其耦合的必然性在于:經濟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空間,并依賴生態資源的供給。[1]政治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社會再生產實現問題的核心是總供給和總需求保持平衡發展,生態經濟系統再生產亦即如此,生態再生產的總供給與經濟再生產的總需求必須平衡協調發展。這種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嚴重失衡及其不協調,導致當代生態經濟再生產陷入重重危機,將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三)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復合系統,是生態與經濟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系統,包含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科技、文教等各種組成部分,構筑一種“生態—社會—經濟”相互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態經濟系統。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過程,即人與自然、經濟與生態、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過程。在該過程中,將不斷地調整、重組和優化可持續發展經濟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協調人類自身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斷增強社會生產力和自然生產力,從而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過程強調綠色運行,強調創新,強調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即以高產、優質、高效、無廢棄物或少廢棄物的生產模式和適度消費模式為核心,并以合理分配、力求代際平等與代內平等以及消除貧困為宗旨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五大發展理念,符合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時代進程,強調經濟與生態雙贏共進,合二為一,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統一體,從而使人與自然重新成為有機統一體,達到生態與經濟、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與協調發展。

二、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生態經濟的創新法則

所謂創新,就是根據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針對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提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制定新戰略,以推動事物的發展。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處于核心地位,排在“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創新意味著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即變革。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進程來看,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斷取代舊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其中包括物質、能量、信息和價值的不斷循環運動,生態、資源、經濟、技術和社會要素的重新組合和不斷創新。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人類認識自然、把握自然和駕馭自然能力的創新,還體現了不斷變革傳統經濟和建設綠色經濟的創新。

(一)體現了人類把握和駕馭自然能力的創新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自然生態在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性和作用有所不同。在農業經濟時代,經濟發展和產業規模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不大。傳統經濟學的資源觀認為,自然資源的供給和生態環境接受廢物的容納能力被認為是無限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外生變量,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稀缺要素,而經濟發展相對稀缺的是土地和勞動力。到了工業經濟時代,影響經濟發展的制約稀缺要素是物質資本、勞動力和科學技術,而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沖突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當自然資源的供給和生態環境接納廢物的能力已經不能承載經濟規模增長的速率時,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便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稀缺要素,物質資本快速消耗并逐漸稀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就成了經濟發展的剛性約束條件。[2]在人類進入生態文明時代之后,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對現代經濟增長的內在決定性作用,由此我們看到,人類把握和駕馭自然的能力是在不斷發生改變的,經濟子系統相對于外部的生態系統越來越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系統卻越來越小了,自然資本變得越來越稀缺了。人類要想突破有限的資源支撐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制約,就必須依靠創新發展。只有堅持創新發展,才能為破解資源環境瓶頸提供新思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

(二)體現了變革傳統經濟和建設綠色經濟的創新

21世紀的中國正在邁入生態文明的綠色經濟發展新時代,中國正進入從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變化、從供需兩側矛盾向結構優化轉變、從要素資本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無論是適應經濟新常態還是落實發展新理念,都需要向創新要動力。創新發展理念融合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3],在各方面的創新中要貫穿“綠色”這根主線,也就是綠色創新。綠色創新是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全面發展的根本支撐和關鍵動力。綠色創新不僅包括綠色技術創新,還包括生產工藝、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以及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創新。[4]

創新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是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世界各國紛紛追捧綠色經濟,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對過去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各國的“綠色新政”長期目標就是逐漸將當前高能耗、高排放的黑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發展模式。發展綠色經濟,短期內可以迅速拉動就業、復蘇經濟;長期內更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在中國語境下,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創新不僅僅是對科技工作者而言,這種創新是全方位的,是“萬眾創新”,是人類最大規模的集體創新。國家是全社會創新的引領者,地方成為創新的實踐者,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人民是創新的強大動力。中國綠色經濟發展的創新實踐活動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干預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時間、空間、規模和強度上都得到延伸和強化,綠色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提升自然系統中的資源利用效率與環境治理能力。人類通過綠色創新實踐活動主動親近自然,縮小與自然的差距,人類在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主動地反哺自然,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共生共榮。

三、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生態經濟的綠色發展模式

綠色是一種文明,走綠色發展之路,是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實踐的一場深刻革命。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是人類面對人口壓力不斷增大、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的態勢下所作出的發展方式和發展道路上的重大探索。

綠色經濟發展是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問題。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綠色發展的研究,揭示了綠色發展產生的深刻時代背景,概括了綠色發展包含的基本內容和要素,梳理了綠色發展理念產生和形成的脈絡,闡述了如何從綠色經濟、綠色產業、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角度推進綠色發展的基本路徑,以及綠色經濟發展模式。五大發展理念下的綠色發展,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也是“五位一體”的融合發展。

(一)五大發展理念下的綠色發展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是按照符合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實現人對自然世界的改造。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在人改造外部自然界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能破壞、惡化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人對自然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人生存和發展的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綠色發展可理解為“綠色”約束或引領下的發展,其路徑就是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包括建立整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和能源體系。綠色發展既要遵循自然規律,又要遵循經濟規律;既是科學發展,又是可持續發展,走的是低碳循環發展之路。低碳發展的實質是能源革命,途徑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循環發展的目標是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3R”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為特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發展模式;運用生態學原理來指導人類經濟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發展。[5]

(二)五大發展理念下的綠色發展是“五位一體”的融合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出發,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就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就是落實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兑庖姟分惺滋帷熬G色化”,強調將綠色化作為協同推進的“新五化”(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之一,也就是說,“綠色化”不只是限于生態文明建設,還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程,當然也包括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綠色發展,就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總體目標、一個愿景,而“綠色化”則是具體道路,中國特色的總體道路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都要融貫生態文明,都要貫穿“綠色化”。

綠色發展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綠色化不僅僅局限于“植樹種草”,而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一是堅定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信念,堅信尊重自然的發展道路才是有前途的發展道路。人類既不是自然的奴隸,也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人與自然是和諧的、平等的。人類在開發自然和利用自然過程中,經濟不能凌駕于生態之上,人類的經濟行為和活動方式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在快速經濟發展中積極反思和調整人類自身行為。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尊重。二是不斷探索經濟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構建綠色化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發展綠色生產力,才能真正形成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努力走上一條既要經濟發展,更要生態發展的康莊大道,這是我們在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關系處理上堅守的底線。三是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和法律體系是形成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度和法治保障。合理的制度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合理的制度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制度固然重要,有效的制度實施機制更重要,將會產生極大的創造力,推進一個國家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綠色經濟的制度化、法治化,構建生態文明的綠色制度框架和綠色法律體系,用制度和法律創造綠色經濟發展的光輝現實和美好未來。

五大發展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從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出發,以新視角認識、理解、把握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充分體現了生態經濟學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新拓展和新高度。顯著的特點就是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有機統一和融合發展。生態文明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就是生態自然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的理論與實踐模式。因此,只有堅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才能為生態自然和經濟社會雙贏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共進”,才能實現生態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建榮.生態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余春祥.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2).

[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EB/OL].人民網,2015-11-03,http?押//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03/c1001-27772701.html

[4]劉思華.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5]習近平.遵循經濟規律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可持續發展[EB/OL].新華網,2014-07-08,http?押//www.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7/08/c_1111518411.htm

責任編輯 魏亞男

猜你喜歡
發展理念五位一體
創新發展的三重視閾
電力物資企業“五位一體”建設策略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我國發展理念的演變與創新
習近平經濟思想: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
奮力開創商務發展新局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