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

2017-03-28 14:14何忠明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滲透傳統文化高中

何忠明

摘 要:中學語文學科擔負著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化常識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傳統文化常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到諸多文化常識及相關內容,例如豐富的優秀文化典籍,《史記》《漢書》《后漢書》《詩經》等。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常識,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對文化常識進行滲透,必須深層次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識素材,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真正實現文化常識滲透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充分利用古詩文教材,傳承傳統文化

中學語文教材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經典型的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材中非常明顯,有傳統美德、傳統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愛國主義等。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本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來啟發學生,使他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如教學《論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引出孔子的“禮治”,就要對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疇和概念、術語,像“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強化。在《勸學》和《師說》的教學中,抓住古人勤學、尊師的美德,結合目前的現狀,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學《陳情表》時,讓學生趁機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學《蘇武傳》時,利用朗讀和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古文經典篇目,弘揚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社會,把關注的意識投向人類,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學中,讓學生走進屈原、陸游、杜甫,理解什么是愛國;走進蘇軾、李白,理解什么是豁達、豪放……特別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詩歌教學中,對那些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古詩文篇目,就傾心傾力,有意識讓學生從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可以形成一種強大動力,最終積淀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識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語文教材可以發現,語文教材中蘊藏著非常多的文化常識。例如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汪蓉、劉伶等。如果不注重學生的體驗和領悟,學生停留于表面的認識,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識的真正滲透與傳播。讓學生認識和了解這些文化常識,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常識的了解,可以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對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文化常識進行深入剖析,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文化常識。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蘇軾的文化作品為例,選其作品《赤壁賦》展開討論,蘇軾以獨特的筆觸,將人生觀娓娓道來,既包含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也包含隨緣而安的人生態度和忘情塵世的灑脫。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層次發掘漢語文化的豐富內涵,提煉出促進學生情感認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確保學生真正理解教學語文教學內容表達的深刻內涵和感情,不斷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除此之外,通過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識,還要求學生對其語言進行了解。例如《赤壁賦》一文先后呈現出了樂→悲→樂的感情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于課文的字里行間,這就需要學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和魅力。

三、巧用課外誦讀實踐,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滲透傳統文化呢?通常情況下,教師要通過課外誦讀和實踐這兩個途徑來進行。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其要鼓勵學生在閑暇時間多閱讀文化經典,誦讀經典詩文,將傳統文化與道德實踐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傳統文化教育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起來,合理的指導、規范學生的行為活動,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與初中生相比較,高中生的認知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閱讀文化名著,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詩經》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其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并且也會將傳統文化精神繼續弘揚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

作文是寫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濺起的浪花。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抓到那使自己心靈震顫的瞬間,是否敢于傾吐令己難忘的人和事,從而讓自我情感釋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不僅能體現學生的文字功底,還能顯示學生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取向、審美情趣、個性特征等等。因此,在指導學生以作文、隨筆的形式進行寫作訓練時,應創設文化與語文一化的歇息情境來滲透傳統文化。例如:對課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時,就要求學生寫隨筆,在學習《陳情表》后,從學生的隨筆中就可看出由他們心中蹦出的對傳統文化理解的火花。在作文訓練中,如圍繞儒家思想“仁”進行寫作訓練。教師應講明“仁”的內涵是自重,寬厚,謙和,誠懇,善良,儉樸,勤勞和關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體表現,也是走人的根本原則。讓學生明白“仁”的內涵后寫作,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對“仁”理解,同時也教會了怎樣做人,也就是說繼承了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悠久的傳統文化不僅是孕育中華民族的瓊漿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靈的陽光雨露。因此,語文教學所擔負的弘揚傳統文化這一歷史使命任重道遠,還需語文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深入探究。

猜你喜歡
滲透傳統文化高中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