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2017-03-28 13:14徐建平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文教學德育

徐建平

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的形勢發展,使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蓮奈鍌€方面入手,讓學生領會美的心靈、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結構、美的整體效果。從而達到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只講德育不提美育至少是不夠完善的。從一定的意義上說,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使德育的內容和形式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更為活潑而富有生氣。

關鍵詞: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德育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美育和德育的關系的確非常密切,但二者畢竟不完全相同。審美教育通過它特有的手段和途徑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效果是明顯的。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的教材,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讓學生領會:

一、美的心靈

心靈美是指人的內在精神的美。這種內在美必然表現于外部,即語言和行為的美。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展現了多少具有心靈美的光輝形象啊。有堅持正道的屈原;有忠貞愛國,顧全大局的藺相如;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有正氣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聂斞?,等等。教師善于通過課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學因素,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像,使他們從這些人物的心靈美中得到陶冶,產生一種愉悅之感,不僅對語文學習增加興趣,而且以作品中的光輝形象為榜樣,努力去追求心靈美,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在他們的一生中將是受益無窮的。除正面人物外,課文中還有一些反面人物的形象。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總是力求通過個別反映一般,通過個別的藝術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的生活本質。作家通過反面人物,對生活中的丑惡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實際上是從反面對美的事物和正面人物進行推崇和贊揚。

因此,教師在分析別里科夫的頑固保守;路瓦栽夫人的醉心虛榮;周樸圓的假仁假義,等等,都不要從概念出發,而要緊扣作品的語言和主題,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引導學生從賞析中體驗和認識這些形象的內涵和社會意義,認清是非美丑,在學習過程中無疑會受到深刻的教育,既欣賞了“文”,也明白了“道”。

二、美的意境

提到文學作品,人們總愛提到“形象思維”。別林斯基說過:“詩人用形象來思考;他不證明真理,卻顯示真理?!保ā吨腔鄣耐纯唷罚┬蜗笫且饩车幕A。所謂“意境”包含“意”和“境”兩個方面。前者指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觀創造,后者指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意境是在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中反映出來的客觀生活本質,所以,意境優美的作品感染力特別強。它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這種想像和聯想比作者筆下出現的形象還要美妙得多。意境既然是生活形象通過作者的主觀意圖而創造出來的,那么,不僅詩歌中有,小說、散文、戲劇中也存在。語文教學中意境的分析,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當我們隨著作者的文筆領略《秋色賦》中燦爛絢麗的秋色,谷物果木豐收的景象;《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靜之夜出現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綽約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這樣的意境在我們心中能不產生美感嗎?當我們讀到《暴風雨之夜》中地委書記為了人民的利益,弓著背迎著暴風雨前進,這種革命精神激勵著我們,心里不是也會升起一種沖破暴風雨的快樂之感嗎?當我們讀到《古戰場春曉》,跟著作者的腳步,盤桓在古戰場上,看著莽莽蒼蒼的千古江山,在領會作者憑吊懷古的豪情時,不是也會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嗎?當我們齊聲朗誦《一月的哀思》那令人悲痛的詩篇時,難道沒有和詩人的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對敬愛的周總理寄以深切的悼念,從那“江水沉凝,青山肅立,萬木俯首,星月不移”的肅穆悲壯的意境中受到美的教育嗎?

三、美的語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家抒發感情,描繪景象,刻畫人物都必須借助語言。離開了語言不可能有文學作品。因此,高爾基稱語言是“文學的第一個要素”。中學語文教材中,傳神之筆在詩歌中有、在散文中有、在小說中有、在戲劇中也有,可以說真是不勝枚舉。如魯迅雜文語言的幽默諷刺之美;秦牧散文語言的綺麗雄奇之美;鄧拓散文語言的真誠平易之美;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多么壯麗而豪放;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多么的清新而婉約。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的那“間或一輪”的眼睛,白居易筆下的如泣如訴的琵琶聲真是妙筆傳神,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師在分析課文時,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到語言的運用對表情達意的作用,從而受到審美教育,并逐步提高閱讀和欣賞能力。

四、美的構思

藝術構思是形象思維的集中體現,是對整個作品精心的設計。它既包含了素材的提煉和剪裁,意境的展現和烘托,事件的安排和細節。細節的精選,又包含了各種寫作手法的運用及語言的推敲等等。美的構思一定要避免平庸、俗套,力求達到“人人意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境界。老舍的散文《小麻雀》最后說這只有過不幸遭遇的小麻雀“似乎明白了點什么”,作者沒明說,卻留給讀者自己去琢磨、去想像、去尋求最合適的答案。

從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和學的雙方都應力求統一于美。一個教師從備課、講課到布置作業,既要體會作者之心,深刻領會文章的意蘊技巧;又要明察學生之意,正確地設計教學目的和方法,他是作者與學生之間的當然中介。學生學習一篇作品,通過自己的閱讀和老師的講解,逐步領會作品之美,就無異于在進行審美活動,也同時在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任何一篇作品,無論它的內容有多好、技巧有多高,但教師的教學沒有讓學生領略到美,那就談不上進行審美教育,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了。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語文教學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