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體化與社會共生

2017-04-06 17:21樂章華汛子
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風險社會個體化共同體

樂章++華汛子

摘要:針對傳統權威的喪失導致個人不安全感加劇的問題,如何克服個體化風險并實現社會共生是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法。在個體化風險中實現社會共生,必須要明確社會共生的理念指導,即社會共生包容個體化、個體化以社會共生為邊界,還要積極進行尋求合理共生方式的實踐,從頂層制度設計中增強社會包容性并且培育新型共同體。

關鍵詞:風險社會;個體化;社會共生;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C9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6248(2016)03006704

[GK-2!-2]

1986年,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嗽凇讹L險社會》[1]一書中提出風險社會這一概念,認為“風險”是與“自然”和“傳統”具有明顯區別的概念,表明現代社會的風險已經不再是傳統社會中人們所認可的自然災害、傳統威脅。與傳統的自然災害相比,現代風險由人為或者社會因素造成,體現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國家安全問題、公共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金融安全問題、醫療安全問題等。與人類在傳統自然災害面前的束手無策相比,人類通過運用科學技術、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來化解風險,是人類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產生的結果,也是人類逐漸獨立、自主的意識體現。當人類面對和控制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風險的時候,不容忽視的是“個體化”作為風險社會的重要側面在現代社會中愈益凸顯。

在傳統社會中,人們的意識、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傳統的風俗秩序,個體化浪潮沖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并驅使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多元、自主選擇。傳統社會中個體賴以生存的集體、組織等超越家庭的社區模式已經開始消失,個體對家庭和集體的依附以及家庭和集體對個體的庇護都逐步消解。埃里?!じチ_姆在1941年出版的《逃避自由》一書中指出,個人自由的增長過程具有辯證性特征:“一方面,它是一個力量不斷增強,人日趨完善,對自然的支配越來越得心應手的過程,是理性能力,與他人的聯系日益緊密的過程;但另一方面,這個日益加劇的個體化進程又意味著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日益增加,也意味著個人對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對生命的懷疑增大,個人的無能為力感和微不足道感也日益加深?!盵2]工業社會中的個體化使得個人生活、性別角色、婚姻家庭、鄰里關系、階級結構等被重新定義。個體從傳統社會形式和義務中脫離的同時,還必須承受新的危機和風險[3]。

不少學者對個體化風險進行了研究。劉小紅等[4]基于烏爾里?!へ惪说娘L險社會理論,分析了個體化浪潮下的女性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化解對策。尼古拉斯·羅斯等[5]對個體化醫療的范式、問題以及危險進行了剖析。薛紅[6]對烏爾里?!へ惪颂岢龅膫€體化浪潮之中的性別身份和婚姻家庭進行了深入的解讀。王建民[7]對轉型社會中的個體化與社會團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社會風險為視角,闡述個體化帶來的風險,并就社會共生如何應對個體化風險進行探討。

一、個體化內涵與個體化風險

個體化是個人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一個基本單元,其獨立性和主體性日益顯示的過程。斐迪南·滕尼斯認為:“個體化是指單一個體意識到其自身人格、價值及目的都要掙脫束縛其的共同體才可發展?!盵8]烏爾里?!へ惪苏J為:“個體化既不是一種自然現象也不是一個新的發明,而是文明進程中的某些主觀的方面,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境況,個體化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解傳統化?!盵1]烏爾里?!へ惪朔治龅摹皞€體化”3個維度包括解放的維度,即從歷史規定的傳統社會形式與義務中脫離;脫魅的維度,即與實踐知識、信仰和指導規則相關的傳統安全感的喪失;控制或重新整合的維度,即重新植入,亦即一種新形式的社會義務。無論是斐迪南·滕尼斯還是烏爾里?!へ惪?,在解讀“個體化”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個體從原有的、傳統的社會關系中脫離出來的傾向性。個體愿意放棄共同體的安全或確定性而選擇個人的獨立和自由。個體對傳統社會關系的脫離使得傳統的階級、社會地位、家庭、鄰里等范疇日趨弱化,現代社會新的要求、控制和限制被強加給了個體,由此會對傳統的共同體帶來挑戰,個體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在傳統的婚姻家庭中,家庭成員從屬于家庭共同體,每個成員作為家庭的一部分承擔責任,成員的個體意識并不凸顯。隨著個體化的加速發展,人們逐漸脫離原本的家庭結構和家庭分工,追求多元化的選擇:男性家庭成員為了在勞動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財富,就必須適應市場的流動性,他們不再生存在固有的生活環境中,而是流動到資源和財富聚集的地方,空間上的分離導致家庭互動模式的改變;女性家庭成員的自主意識增強,她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單純地依靠另一半或者成為家庭的附屬,追求個體價值的需求使得女性掙脫傳統家庭范圍,置于更廣泛的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中,隨之也承擔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這就增加了女性自身以及整個家庭的風險;從整個家庭來看,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作用,個體化的傾向導致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與父母分開居住,這就勢必削弱了老年人對年輕人的依賴,也會造成老年人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個體化帶來自由選擇的同時,個體對家庭的依附以及相應的家庭對個體的保護都逐步消解,個人自主或者被迫成為自己生活規劃和行為的中心,婚姻成為一個帶有新的風險形式的、開放性強得多的系統。20世紀,德國所有解散的家庭中,有三分之一是離婚所致,美國的比例則高達二分之一。個體化帶來的風險還會出現在更廣闊的共同體范圍之內,比如村落、社區。傳統的村落、社區是建立在血緣、地緣關系基礎上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個體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個體化使社會成員更加重視自己作為獨立的人的價值,人們之間的信任、認同和忠誠持續弱化,對組織的敬畏和服從逐漸削弱,血緣、地緣關系不再足以支撐共同體的存在,共同體陷入解體。但是人類自身的局限性又使得個人迫切需要依靠新的基于興趣、情感、意志的組織獲取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如何組織松散的個體、以什么樣的形式將松散的個體組織起來是至關重要并且無法逃避的問題。如果沒有新的共同體的出現,個體化會導致個人產生孤獨感、無助感,演化為社會冷漠,最終導致賭博、吸毒等危害個人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犯罪行為。

隨著個體化的加速發展,個體化帶來的風險也不能被忽略或者低估。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是人的社會。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恰當地規避個體化帶來的風險,沒有給每一個個體提供情感、物質上的保障,那么這個社會是不完善的。個體化使人們突破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形成更廣泛的交往。這種自由選擇本身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但同時也要理性、客觀地面對隨之而來的風險。尋求一種新的思路和方式化解風險是必然所在。

二、社會共生:規避個體化風險

個體化是這樣的一種存在:一方面,個體在社會中才能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即使在社會中,個體永遠有一種偏離他人、與他人保持距離、要求獨立自主的傾向。在人類個體意識強烈,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又高度依賴的情況下,怎樣規避個體化帶來的風險、實現社會共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社會共生的理念指導

[STBZ]第一,社會共生包容個體化。社會的共生發展本質上是個人自身的發展過程和人本質的生成過程,即個人對自身本質的不斷追求、不斷創造、不斷實現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只有個人自由了、發展了、完善了,社會才可能共生,社會的共生才有根本的意義。不能通過消解個體化來避免個體化帶來的風險,應該在充分尊重個體化的情況下達到共生。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價值主體,絕對不可化約為別人或社會的工具。每個人就是自己的主人,都是一個特殊的世界。人類社會要充分而公正地發展,必須首先發展每個個體的獨特性和自主權。一個不以人為目的的社會,不是共生的社會。如果一味地按照他人和社會的要求和愿望來塑造個人的人生,是違背人性的本來要求的。個人自由的實現與個性的培育恰恰是社會共生的標尺,是社會共生的最高追求。所以說,社會共生包容個體化,并促進個體化健康地發展。

第二,個體化以社會共生為邊界。個體化意味著擺脫約束與限制,但并不等于不要任何限制的任性妄為。共生作為一種界限和尺度就是要阻止自己對他人權利的干涉,而且只要可能,也阻止他人對自己進行這種干涉。作為獨立的個體,個人總是要追求價值的,而價值總是多元的,不同的個人有各不相同的價值需求和價值目標。這樣一來,個人的價值追求很可能與他人的價值追求發生沖突。如果只認可個人的自由和價值,那么一個人的自由和價值很容易構成對另一個人的自由和價值的侵害,并最終使個人的自由和價值變得不可靠,并導致價值沖突。為了化解價值沖突,達到彼此互惠和社會共生,自由的主體發展出對公共秩序和普遍規范的需求。因此,社會共生需要給個體化劃出一個邊界,以更好地實現每個公民人格獨立與人格尊嚴的承認與尊重。

(二)共生方式的具體實踐

[STBZ]

第一,加強制度支持。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個體化的傾向增加了社會的不確定性,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風險也將越來越復雜。個體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在面對風險時是有限的,當傳統社會情感鏈條弱化時,就更加需要借助一定的制度幫助個體規避風險。社會保障制度就是制度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降低社會成員在面對年老、疾病、失業等風險時所遭受的損失。個體化帶來的高流動性使傳統家庭遭到沖擊。為此貝克倡導流動的共同就業模式,即企業或政府在需要夫妻一方的工作具有流動性的同時,也應該為其配偶提供一個就業機會?!捌髽I(和政府)將被要求不僅去倡導‘家庭價值而且要通過共同就業模式幫助他們?!盵7]實際上,政府也出臺了一些專門的制度、規范來保障個體化所帶來的家庭風險,比如:廉租房制度、經濟適用房制度,這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流動家庭居住結構的穩定性。部分城市還實現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政策,維系了家庭的情感聯系。對于高收入流動階層,國家及相應單位都有一些安家鼓勵政策,極大地保護了家庭結構和家庭情感。

第二,培育新型共同體。個體化過程使個體從傳統的支持網絡中分離出來,失去了來自家庭、鄰里、朋友的保障和支持,使得這個世界越來越獨立化和陌生化,個體對新的共生方式產生了極其強烈的需求。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俱樂部模式的優勢得以顯現,這種模式建立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為紐帶,為個體提供交流、娛樂的平臺。與傳統村落、社區的血緣、地緣關系紐帶相比,俱樂部更加迎合了個體的選擇和偏好,滿足了個人安全、地位與社交的需求,使個人能夠樹立更強的信心,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偉大。俱樂部文化最早起源于英國,后來在美國也愈益流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國,俱樂部大多是贏利性組織,這就導致了相當一部分人被排除在俱樂部文化之外。所以,類似于俱樂部形式的,更加開放、包容,基于個體價值選擇而存在的社會團體和組織是迫切需要的。事實上,現代個體也感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有限并且積極尋求風險社會中的新庇佑,所以這一形式的社會團體或組織也逐漸由少變多,在幫助個體自我實現、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個體化會給傳統的共同體帶來強烈的沖擊,面對個體化帶來的風險,應該從共生關系中尋求解決之道。第一,應該正確認識個體化與社會共生的關系。個體化作為一種權利雖然意味著擺脫約束與限制,但并不等于不要任何限制的任性妄為,它必須以不侵犯他人的權利和前提為基礎。社會共生不代表消滅個體的獨特性,反而是在尊重每一個個體獨特性的同時尋求共生,真正的社會共生并不抹殺個體之間的個性差異,真正的社會共生既承認權利平等又允許差異存在。第二,在尋求社會共生的具體實踐中,政府、企業、社會團體都應該明確自身定位,尋求有效的解決方式。政府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社會包容性政策,為充滿風險的個體提供保障;企業應該注重員工的心理、情感狀態,為員工提供一些有效條件來規避流動性給員工帶來的風險;社會團體應發揮其靈活、自由的優越性,為個體化提供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WB]烏爾里?!へ惪孙L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2]埃里?!じチ_姆逃避自由[M]劉林海,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3]馬立誠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劉小紅,劉魁個體化浪潮下的女性困境及化解對策——基于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J]社會科學家,2012(11):5760

[5]尼古拉斯·羅斯個體化醫療:一種新醫療范式的承諾、問題和危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8(6):116123

[6]薛紅在個體化浪潮之中的性別身份和婚姻家庭——貝克的《風險社會》中的性別和婚姻家庭分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1(3):8892

[7]王建民轉型社會中的個體化與社會團結——中國語境下的個體化議題[J]思想戰線,2013,39(3):7983

[8]斐迪南·滕尼斯新時代的精神[M]林榮遠,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風險社會個體化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小兒厭食癥患者中的應用
個體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應用研究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個體化疼痛護理干預在緩解帶狀皰疹患者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抗疫中彰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全球治理下的外層空問國際環境法治問題
風險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能力調查
論風險社會下生態文明建設中新聞媒體角度的塑造
中部非洲共同體內部貿易占比下降至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