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2017-05-12 20:33李路輝
中國經貿 2017年8期
關鍵詞:出口貿易碳排放低碳經濟

李路輝

【摘 要】環境問題一直是近年來世界范圍內關注的焦點,降低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各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本文論述了當前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本文從貿易規模、出口結構、貿易方式與貿易環境等方面探究了低碳經濟對于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出口貿易;低碳經濟;碳排放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環境問題逐步受到世界各國關注。在人類追求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無節制的開發自然資源,肆意的破壞自然環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變暖和環境持續惡化。為了人類的健康生活和地球的長遠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綠色經濟、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緩解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問題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尤其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后,低碳經濟成為各個經濟體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日益成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發展模式。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15碳排放數據顯示,全球與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21億噸,與2014年相比沒有變化,而2015年相對于2014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高于3%。這一現象進一步增強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

2016年12月,“德國觀察”組織公布了2016“氣候變化表現指數”報告,對全球58個主要碳排放經濟體在控制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努力進行評估和排名,在綜合排名中,中國排在第47位。就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而言,中國的排放量最高,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8.03%。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碳排放大國,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制約因素。碳排放驗證超標的問題已經給國內的環境、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尤其在復雜的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中,低碳經濟給中國對外貿易模式的轉型以及未來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與機遇。中國出口貿易中的碳排放問題也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關注,國際貿易規模和碳排放量有很大程度上的聯系。因而,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應當積極的響應環境與氣候變化的進程,做好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準備。本文將深入討論發展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并對我國對外貿易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模式提出建議。

二、低碳經濟的概念

萊斯特·R·布朗是最先探索“低碳經濟思想”的學者,而“低碳經濟”一詞最早在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被提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逐漸成為全球熱點。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們已經對低碳經濟的概念做出了各種各樣的闡述。莊貴陽(2005)認為,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是在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牛文元(2009)認為低碳經濟是綠色生態經濟。袁男優(2010)認為,低碳經濟的三大特征為經濟性、技術性、目標性,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綜合各種觀點,本文對低碳經濟的概念進行如下界定:低碳經濟是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為了應對環境惡化、資源匱乏和氣候變暖而出現的一種經濟形態,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點。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1.中國出口貿易規模

自對外開放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極速增長,貿易水平不斷提高,國家貿易水平的提升令世界各國矚目。2015年,我國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39530.33億美元,是1979年貿易額的134倍。其中,出口貿易的發展尤為明顯,2015年的貨物出口貿易額是1979年的出口貿易額的166倍。如圖1所示,近20年來,除了2009年因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出現大幅下降以外,我國出口貿易額始終保持著可觀的增長率。出口貿易的蓬勃發展,使我國貿易始終保持順差,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2.中國出口貿易結構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的出口貿易商品的構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通過近幾年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貿易出口額的對比發現:自1996年以來的20年間,我國出口貿易中的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占比呈現逐步上升趨勢,而初級產品出口額卻逐步下降,并且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2001年,工業制成品出口額所占的比重達到90%,2015年更是達到95.43%,使工業制成品在中國出口貿易中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該趨勢體現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工業制成品行業的不斷發展,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了中國取得對外貿易優勢的重要手段,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工廠的地位不斷地被鞏固,逐步成為制造業大國。

進一步細分我國出口產品種類可以發現,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最高的六類商品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為: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制品、輕紡產品、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化學品及有關產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我國初級產品出口中的礦物燃料、潤滑油等高排放、高耗能產品出口占據30%左右。工業品制成品出口中的橡膠制品、礦冶制品等都屬于污染性高的非綠色出口產品。同時,加工貿易也占據我國出口貿易的很大份額,從國外進口原材料,依賴廉價勞動力加工組裝之后再出口,加工過程中耗費了大量資源并加劇了碳排放的增長。

本文以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分類)為基礎,將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額占比進行了統計,如表1所示。

通過橫向比較可以發現,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和勞動密集型商品一樣占有較高比重,大部分出口產品仍然處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生產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同時,低技術含量和中等技術含量的制成品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高技術含量的商品所占比重極低。通過縱向比較可以看出2015年與2005年相比,我國出口商品中資源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略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略升,勞動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幾乎不變??梢哉f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結構略有優化,但大多仍以勞動力為比較優勢,缺乏具備核心科技等高新技術產品的支撐。

3.中國的出口貿易對碳排放量的影響

出口貿易的發展必然伴隨著能源的消耗,在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會帶來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就是說,出口貿易碳排放量的增加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的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能源消耗快速上升,碳排放量也在不斷地上升。有專家認為,中國四分之一的碳排放來源于出口商品的生產。朱啟榮(2011)通過研究發現高碳排放行業產品的出口比重較高,中國目前的出口貿易結構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杜蘇運(2012)通過回歸分析指出,從長期來看,出口貿易結構的惡化將導致碳排放量的增加。謝曉明(2014)利用1978—2009的數據通過實證分析,證明我國的碳排放量和出口貿易規模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出口貿易的發展將導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張偉麗(2015)通過計量分析,指出中國出口貿易規模是碳排放量的格蘭杰原因,在中國出口貿易結構和生產技術一定的情況下,出口貿易規模的盲目擴大將成為碳排放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之前的研究,出口貿易的規模、結構和方式的改變都會對碳排放量產生影響。從出口貿易規模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出口貿易的規模長期處于正相關關系。從出口貿易結構來看,對于工業制成品,如果集中出口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低端加工產品,那么出口工業制成品對碳排放的影響將較大。對于初級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越低,碳排放量越大,進而出口貿易的隱含碳排放量越高。中國的出口貿易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技術含量低的制造品為主,這直接導致了極大的碳排放量。劉婧(2009)利用1980—2007年的數據建立ARMA模型,指出一般貿易排放工業廢氣較嚴重,而加工貿易對工業廢水污染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影響更大。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作為中國最主要的兩種貿易方式,必然對中國的碳排放量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四、低碳經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對出口貿易規模的影響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各類以控制碳排放為目的的措施和政策呼之欲出,其中最為主要同時也對我國對外貿易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碳稅和碳關稅的征收。

中國國內為了發展低碳經濟,勢必將采取更多的減排規制及措施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在2010年聯合發表的碳稅專題報告提出了中國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發改委在2016年9月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論壇上指出,國家正在啟動2020年開征碳稅的研究。作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征收碳稅一定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規模產生很大的影響。下面以生產型外貿企業為對象進行分析。從短期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將因為技術水平較低等原因無法達到免征門檻,并且無法在短期內有效的提高技術水平。然而在短期內價格是粘性的,生產型外貿企業為了免受損失,必然會減少生產量和出口量,出口規模隨之降低。若征收較高的碳稅,甚至可能導致一部分企業無法獲利而面臨破產,出口規模因此受到更大的影響。從長期來看,一方面,碳稅會直接增加出口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生產型外貿企業為了響應低碳經濟發展,達到免征門檻,會加大科研投入,從而增加其成本。最終,這些成本的增加都將導致出口商品價格的上升,喪失價格優勢,減少出口規模。

國外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及發達國家借此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將使低碳經濟成為國際貿易的壁壘。下面分別從碳關稅、非關稅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等3個角度分析低碳經濟對我國出口貿易規模的影響。

碳關稅的本質是碳稅的邊境調節稅,征收碳關稅是一種單邊性質的貿易關稅措施,可以迫使很多國家承擔減排義務,發展低碳經濟。同時,對于生產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它也可以被用來保護國內產業和促進本國貿易。然而,像中國這樣出口商品中所含碳排放量極高的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發展將因碳關稅受到很大的打擊。

還有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低碳經濟的契機,設立新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非關稅貿易壁壘的產生從根本上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原則,但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一些發達國家將其用于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準入,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不利的影響。未來面對征收碳關稅的機制和更多以環保為借口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時,中國出口企業將把大量精力用于提高技術水平,使其出口產品符合進口國的隱含碳標準,被征收盡可能少的碳關稅。然后,一部分出口企業將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剩下的企業也將因為成本的提高而被迫降低出口規模。

從貿易摩擦來看,我國目前是世界上面臨國際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不斷采取各種措施限制我國的商品出口。隨著低碳經濟浪潮的出現,發達國家一定會抓住我國技術水平低、產品碳含量高的缺點,使我國面臨更多的國際貿易摩擦,限制我國出口規模的增加。

2.對貨物出口結構的影響

從對外貿易的角度來說,任何貨物的生產過程都伴隨著碳排放,在整個生產鏈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被稱為隱含碳。魏思超(2012)利用投入產出模型測算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各出口部門的完全碳排放系數和出口隱含碳比重,根據測算結果,在這3年里,紡織業、化學工業、金屬冶煉加工業和金屬制品業始終是隱含碳排放量較高的部門。而從完全碳排放系數來看,金屬加工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化學工業和燃料加工業也高居前八之列。

中國的出口貿易主要是貨物貿易,根據第三部分的分析,在2005—2015年,中國貨物出口以工業制成品為主。顯然,我國出口貿易中占比最大的部門都具有很高的隱含碳排放量,而且排除出口額的影響,其完全碳排放系數也較高。除此之外,中國的出口商品還普遍存在技術含量低的特點,高技術含量商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極低,而且大多是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組裝后再出口到國外,具有增值低、批量大、排放高的特點。雖然近十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結構稍有優化,但綜上所述,中國當下的出口貿易結構顯然完全不符合低碳經濟“三低三高”的特點。

在適應低碳經濟發展潮流的過程中,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結構必然要逐步實現結構多元、產品高級和排放下降。然而,鑒于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特點,中國要實現這一結構優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長期的轉變過程中,輕紡產品、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和化學品等在中國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卻具有較大的完全碳排放系數的商品的出口必然減少,而隱含碳較少和技術含量高的商品的出口將因受到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出口貿易必然因為低碳經濟理念的興起而受到發達國家的刻意打壓。

3.對貿易方式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被稱為“世界工廠”,靠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和寬松的環境規制條件開拓了巨大的加工貿易出口市場。根據圖3可以發現,1995-2010年期間,加工貿易的比重比一般貿易還要高,直到2011年,一般貿易所占份額才超過加工貿易,但是加工貿易仍占有很高的比重。一方面,跨國公司把初級加工、組裝等高能耗、附加值低的加工環節轉移到中國,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資源消耗;另一方面,一些跨國公司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陽產業轉移到我國。

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將遏制上述現象的繼續出現,我國可能會通過降低加工貿易的出口退稅、向高排放企業征稅等方法加快加工貿易模式轉型。這將對我國加工貿易發達的地區的出口貿易造成巨大的沖擊,加工貿易出口額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

4.對貿易環境的影響

《貿易和氣候變化》指出,國際貿易將以多種方式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也將反作用于國際貿易,改變國際貿易流轉模式和各國的貿易地位,促進國際貿易格局調整。首先,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將不斷開拓出新的領域。WTO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制定了一系列適應氣候變化的國際貿易規則,如低碳環保產品補貼規則。多哈回合已經進行了15年,在WTO貿易與環境談判中,低碳產品和服務成為討論的重點內容,有代表建議消除低碳產品和服務的貿易壁壘,實現這些產品的貿易自由化。他們認為,這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實現了貿易利益,還符合全球的環境利益。其次,低碳經濟還會撼動WTO基本原則尤其是非歧視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的地位。在低碳經濟條件下,歐盟、美國等領先低碳經濟發展的發達國家已經把低碳經濟作為新一輪全球產業競爭的重點領域。歐美的發達經濟體也已經在多邊、區域、雙邊及單邊層面做了大量工作,再加上在低碳經濟的契機下他們會縮小自由貿易市場的供給能力,最終影響非歧視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的作用。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規則產生重要影響的必然趨勢下,中國的貿易環境也將更加復雜多變。在前幾個部分的討論中已經提到,中國將面臨碳關稅、碳標簽和隱形貿易壁壘等更多貿易保護措施的挑戰,也必然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此外,由于中國長期以來的粗放式發展,在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貿易規則下,中國將不斷受到發達國家和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的碳減排攻勢和譴責,從而在國際談判和規則制定方面處于被動地位??傊?,低碳經濟的浪潮必然使中國處于“危機重重”的國際貿易環境之中。

五、中國出口貿易應對策略

低碳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低碳化浪潮將成為繼農業化、工業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面臨的第四次浪潮,低碳化時代正在向世界各地區招手。中國對外貿易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必將在低碳化的過秤中被逐步淘汰,本部分從出口貿易增長模式、出口貿易結構、出口市場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等4個方面對中國出口貿易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1.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模式轉變

我國現有的粗放型外貿發展模式具有“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特點,這種以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粗放的增長模式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和低碳經濟理念。要想在低碳化浪潮中穩定出口貿易的發展,就要脫離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實現對外貿易的集約型發展和長期可持續發展。首先,政府應舍棄一味追求出口規模擴大的目標,在將低碳理念作為政策的指導之一的條件下積極調整貿易政策,使政策有利于提升外貿的效益。其次,要促進加工貿易方式轉變,同時著重發展其它方式的出口貿易。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重點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強調自主品牌與自主知識產權,充分發揮加工貿易對于國內產業的帶動作用,并形成創新產業鏈,不斷提升我國加工貿易的國際地位。最后,也要采取措施提高外貿企業的環保意識,加大科研投入,鼓勵企業采用高新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進貿易結構轉型升級

我國傳統對外貿易發展模式是出口導向型,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雖然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所占比例不低,但是其中低技術含量和中等技術含量的制成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偟膩碚f,我國出口商品具有檔次較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和隱含碳高的特點。低碳經濟的發展將會逐步推動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應不斷增加高新技術投入,一方面應用于傳統出口商品的改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研發,技術創新是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的關鍵。同時要減少出口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依賴,從政策以及資本都方面支持本土企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產品的對外出口競爭力。另外,出口企業可以按照綠色要求改進產品,在產品中增加綠色環保因素,達到進口國對進口商品的安全性、科技性和環保性的要求,突破綠色貿易壁壘,迅速扭轉中國在綠色貿易發展中的被動局面。

3.逐步降低對歐美日市場的依賴

以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時間內實現貿易增長模式的轉變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低碳化浪潮背景下,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低碳消費觀念,發達國家政府也已經把低碳經濟作為自己在新一輪國際貿易競爭中的競爭利器。為了使發達國家以低碳環保為理由而設置的隱形的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的貿易的影響降至最小,就必須在發展自身的同時,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同時逐步加強與大東亞地區的貿易往來,加大東亞地區的貿易比重,并逐步形成良性的貿易同盟。這些,將為我國貿易多元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減緩非關稅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造成的沖擊。

4.積極參與貿易規則制定

低碳經濟發展將對貿易規則產生深遠的影響,低碳背景下貿易規則的改變必然會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國這樣的碳排放大國和貿易大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產生沖擊。所以,我國必須積極參與貿易規則的制定,聯合處于相同處境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貿易談判中掌握足夠的話語權。首先,積極參與WTO多邊規則的制定。中國應關注WTO對貿易壁壘的態度,跟蹤成員國的政策動向,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堅決抵制“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的非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其次,關注區域、雙邊貿易協定,分析有關低碳環保的貿易協定的趨勢,預測未來低碳規則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杜運蘇,張為付. 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增長及其驅動因素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2012,(03):97-107.

[2]牛文元. 低碳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突破口[N]. 中國報道,2009-3-19(3).

[3]李麗.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J]. 財貿經濟,2014,(09):114-123.

[4]劉婧. 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對我國環境污染影響的比較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9,(06):44-48+88.

[5]王躍,生焦芳. 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轉變[J]. 河北經貿大學學 報,2010,31(6):30-36.

[6]魏思超. 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的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2.

[7]謝曉明. 我國碳排放與出口貿易的動態關系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2014,(02):205-206.

[8]袁男優. 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1):43-46.

[9]鄭崢. 國際貿易規則視角下低碳經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6,(06):145-146.

[10]張偉麗. 中國出口貿易的碳排放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11]朱啟榮. 中國出口貿易中的CO_2排放問題研究[J]. 中國工業經濟,2010,(01):55-64.

[12]莊貴陽. 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2005,8(3):8-12.

猜你喜歡
出口貿易碳排放低碳經濟
寧夏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研究
重慶市碳排放現狀及低碳發展路徑分析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問題分析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