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數字藝術教學

2017-05-19 11:47溫雅韓文超屈菁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雅+韓文超+屈菁

【摘 要】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的相關內容,融入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數字藝術教學體系,以動畫短片創作的形式進行數字化表達的實踐,有利于將非遺中蘊含的文化信息以生動形象、便于記憶、符合現代審美的方式予以傳播,開拓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思路,豐富中國文化產業相關資源。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藝術教育;動畫短片創作;融入

中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而極具文化價值?!胺俏镔|文化遺產”又被稱為“無形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給出的定義,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011年2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北Wo、宣傳、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研究者們廣泛關注。在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教學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數字化教學體系,將具體內容滲透在藝術設計、動畫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藝術專業的教學環節中,通過插畫、插圖、微電影、動畫、網站、app等形式進行數字化記錄、推廣與傳承,成為探索非遺與藝術教育結合的重要實踐方式。

一、導入“非遺數字化專項課題”

針對“應用型”藝術學科,筆者提出“專項課題”計劃,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時代創新精神貫徹到整個教學計劃中。在此過程中,著重解決學生協作考察、田野調查、報告論文與完成數字化作品的制作等問題,強調專業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共同培養。導入“專項課題”,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形成專業特長,并可以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協作能力。以高等院校本科教學為例,可以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進行立項,通過1學年左右的基礎訓練,在三年級專業創作和四年級畢業創作中可以看到明顯效果。在具體教學中,通過組織相關考察、拜訪傳承人等活動發現創意的來源,在考察中開啟獨立的視角,發現“非遺”與當代藝術形式的契合點。如,組織西北大學藝術學院與陜西省工藝美術學會“走進寶雞,走近大師” 的活動等,讓青年學生在生活中親近非遺大師,并了解“非遺”的生態環境。通過拍攝微電影、微信傳播等方式進行數字化記錄、整理、推廣,將傳承人的口述歷史數字化保存。

二、以動畫短片方面的部分實踐為例

1、基于中國“非遺”項目——古琴藝術進行創作的水墨動畫短片《高山流水》

該片是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國學派”與民族風格動畫藝術研究》的成果之一。該片取自《呂氏春秋-本味》: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作者將伯牙和子期的傳說故事及古曲《高山》《流水》進行了水墨動畫改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宣布的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古琴名列其中。該動畫通過將文人士大夫的傳說進行視覺化塑造的方式來表現古琴的高古,通過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等橋段進行古琴文化的弘揚,是 “非遺”和水墨動畫結合的綜合嘗試。故事由中國傳統工藝古琴展開,講述伯牙、子期相遇相知,卻最終生死相隔,表達知己難得的情感。作品建立在傳統國畫的基礎上,運用淡彩淡墨,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士情懷。既有著意境之美,又表達了對古代文人情操的向往。在創作過程方面,根據劇情畫出分鏡,將場景繪制成靜態山水畫,然后進行掃描。使用photoshop進行圖像處理以及上色,并根據時間、地點的不同,更改物體光線投影;利用圖像分層拉大物體遠近、虛實關系;在AE中進行局部特效并輸出片段;最后利用PR進行剪輯。(《高山流水》作者:屈菁 蔡舒越 馮天,指導老師:溫雅,2015)

2、基于“非遺”項目——巫舞進行創作的實驗動畫短片《圖騰》

該片是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傳統元素及地獄文化的動畫融入——圖騰》的成果之一。2007年,開縣巫舞進入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巫舞是一種常見的民間藝術活動,帶著濃厚的巴文化和楚巫文化痕跡?!疤斯奔词羌漓雰x式中巫師所跳巫舞的基本步法,有禹步、罡步、便步和獨腳跳等動作,是民間祈求保佑主家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丁安吉的一種形式?!秷D騰》在選題構思階段立足于以古代荊楚地域當中的巫楚文化,將楚人崇鳳、鳴琴祭天、望祭龜卜等地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文脈傳承在思想內涵上做出延伸。在創作初期通過對巫楚文化進行調研、對圖形紋樣等進行收集整理,梳理其中的符號元素,根據這些元素進行再創作。在這樣一個結構與重構的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精神的思想表達。動畫《圖騰》結合計算機數字技術探尋當代語境下的傳統新生,在“非遺”與動畫實驗藝術碰撞中展示出不同的藝術生命力。該片入圍北京國際設計周《2016當代國際水墨設計展》。(《圖騰》作者:韓文超 陳琳琳,指導老師:溫雅,2016)

3、基于中國“非遺”項目——皮影戲進行的動畫短片嘗試

Flash動畫《荊軻刺秦》改編的是《戰國策·燕策三》的故事,二維動畫《消失的心》則改編了《盤古開天地》的傳說。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兩個動畫片的部分鏡頭均以皮影為研究對象,針對皮影形象、圖形紋樣、歷史典故等元素進行梳理和再創作。(Flash動畫《荊軻刺秦》作者:王斌 吳英,指導老師張輝,2016;二維動畫《消失的心》作者:劉勇 曹楊,指導老師 溫雅,2016)

綜上,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為導向的動畫短片創作,是通過數字技術這種方式來進行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創新探索。將非遺融入藝術院校數字化教學體系中,系統地進行文化遺產和數字技術相結合的藝術實踐,有利于將“非遺”中蘊含的文化信息以生動形象、便于記憶、符合現代審美的方式傳播出去,有利于推動對于傳統文化遺產的認知。同時,可以開拓 “非遺”保護的思路,可以促進非遺數字化與動漫產品的開發,并促進中國文化產業資源的積累。

【參考文獻】

[1] 劉思,馮學珍.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問題[J].西部皮革,2015.08.

【作者簡介】

溫 雅,女,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動畫與數字媒體系講師,從事文化產業與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教學與研究.

韓文超,男,西安美術學院影視動畫系研究生,從事數字媒體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研究.

屈 菁,女,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動畫與數字媒體系研究生,從事動畫藝術的研究.

猜你喜歡
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