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背景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

2017-06-13 13:18王遠瓊顏勝蘭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網絡背景傳承

王遠瓊+顏勝蘭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較大的沖擊,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須順應形勢,在原有傳承方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今互聯網優勢,實現傳承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網絡背景; 傳承

前言: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有許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國粹太極拳 、少林拳 ,八段錦 ,五禽戲等養生氣功和傳統套路,空竹 、舞獅、舞龍等項目曾經在民間也廣泛推廣、普及。全球化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我們借鑒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發展,并以現代市場經濟理論指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同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又不可避免的出現發展的迷茫。市場經濟強調市場競爭及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為迎合市場需求不斷創新,傳統的原生態的民間文化特色越來越少,甚至逐漸消失。許多頻臨失傳的傳統體育文化已在地方政府的重視及相關研究人士的呼吁下得于挽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如何傳承與傳播的問題,隨著全球化和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覆蓋了世界所有文明體和主體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應該成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途徑。

1.互聯網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

互聯網絡是一種高效的,多功能的信息傳播媒體,被稱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后的"第四代"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體平臺,它具有前三代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數字化,網絡化,多元化,多媒體化,全球化,實時化,交互性,及時反饋等?;ヂ摼W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和最具有影響力的科技進步,引發了人類社會生產 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深刻變化。毫無疑問,互聯網的迅速發 展使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突破和變革, 它正以一種強大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迅速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使這些領域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制約。

1.1互聯網出現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的積極影響

網絡時代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高效便捷的數字傳播技術,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濃厚的文化積淀和鮮明的個性特征,過去因為自然條件、經濟落后等因素的制約,只能在有限范圍內進行傳播。全球化的互聯網技術完全打破了時空界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廣闊的平臺。人們可以借助有線無線網絡知曉天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隨之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拓展空間。這一高效便捷有發展潛力的傳播渠道出現以后,受益的人群會明顯增多,更使酷愛追捧網絡的年輕人具有更多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機會,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1.2互聯網的出現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的不利影響

網絡信息的高效便捷,傳播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的同時,世界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也會借助網絡傳入我國,影響到傳統的本土的傳統體育文化,產生沖擊。人們容易盲目吸收外來的文化,從洋媚外,對本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產生不利影響。

2.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傳承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2.1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傳播提供了技術條件。

互聯網豐富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形式和方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最好的方式就是實現大眾化,活躍于基層與民間。在網絡條件下,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網頁等形式載體以及微博、微信、APP 等技術載體等多元化的呈現形態,都使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其傳承人的展示和傳播形態更加立體、豐富、多元,從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借助今天的互聯網技術條件,民族傳統體育相關資源進行全面的調研、收集、 整理,建立專題信息庫、圖片庫、數據庫等等,進行網絡化傳播。

2.2以順應時代要求為契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新的網絡時代所激蕩起的文化產業創新繁榮熱潮為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契機。實現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下的語境和生活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不僅有助于提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傳播效果,也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繁榮發展。

2.3發揮互聯網絡的互聯互通和跨界整合作用

互聯網提供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傳承和傳播的跨界平臺,源源不斷的創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關系鏈接",搭建起跨界整合的平臺,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的實踐者、研究者、傳播者、愛好者等分散著的力量擰成了一股繩。這種跨界整合和互聯互通對于分散于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4發揮學校體育教學優勢,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的網絡化教學

學校是傳承文化最好的平臺,許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可通過學校這一載體進行有效的傳承,民族傳統體育也不例外。教學改革始終貫穿于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現今"網絡化"教學改革,許多民族地區為了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都把自己地區本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了學校體育教學之中。從小學中學至大學的體育教育,要求學生身體力行,參與到傳統體育項目中,享受傳統體育項目帶來的樂趣,除了開發民族體育文化的校本教材外,還應該將民族傳統體育教材推入網站平臺中,擴充重慶地區乃至全國民族傳統體育相關資料,制作成多媒體教材,圖文并茂,構建集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管理和大眾健身等相關信息于一體的綜合網絡信息平臺,供學生了解、學習、討論,起到教學互助的效果,以達到傳承的目的。

結語:

計算機、信息與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整合現有資源,建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絡信息平臺,包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數據庫和民族傳統體育綜合網站等,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相關功能的有效整合。網絡是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渠道。隨著社會的進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應接受和吸納世界各民族優秀體育文化,借鑒國外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成功經驗,加大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推廣力度,提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共享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

參考文獻:

[1]朱玲.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及發展路徑研究[J] .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2] 徐泉森.重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網絡傳承與保護研究[J] . 山西體育科技, 2013,9.

[3]李政.網絡化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研究[J] .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4.11.

[4]余俊峰. 網絡時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困境與發展路徑[J] . 新余學院學報 ,2014,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1:王遠瓊(1965-),重慶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管理與體育人文;

通訊作者2:顏勝蘭( 1970-) ,四川內江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體育人文;工作單位:重慶醫科大學,

猜你喜歡
網絡背景傳承
基于網絡背景的英語生態化教學方式分析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高中生物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分析
網絡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分析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