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初中教學改革的現狀調研及問題對策

2017-06-30 02:06劉海燕王景昆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劉海燕++王景昆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27

收稿日期:2017032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基于課堂教學的政史學科素養養成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海燕(196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王景昆(197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中級職稱,從事歷史教學研究。

摘要:針對15年來黑龍江省初中學段教學改革的現狀,通過網絡調研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了廣泛調研,調研的重點是目前國家尤為關注的立德樹人、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等方面。通過大量的實證、數據和現場座談、聽評課,了解總結了15年來黑龍江省初中學段教學改革取得的成績,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就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教學改革;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6007703

為進一步摸清15年來黑龍江省初中學段教學改革發展歷程的基本軌跡和現實狀況,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著力研究、提煉一批典型案例,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能,從而進一步深化黑龍江省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按照黑龍江省教育廳提出的“提升教研和教育科研能力”“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工作要求,開展了對全省初中教學改革現狀的調研工作。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活動于2016年4月展開,調研的主題是“黑龍江省初中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內容:一是立德樹人,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法治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各個學科育人功能的方法和途徑。二是學科素養,在教學中學科素養養成教育的嘗試與探索。三是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與嘗試。

(一)調研范圍

本次調研工作分兩個路徑,一是網絡問卷,二是實地調研。網絡調研范圍覆蓋黑龍江省的17個地區及森工系統的46個區縣,共回收黑龍江省初中教學改革發展現狀網絡調研問卷(教師)7 458份,黑龍江省初中教學改革發展現狀網絡調研問卷(學生)29 644份。據網絡平臺統計全部為有效問卷,有效率達100%?,F場調研涉及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綏化市、雞西市、雙鴨山市、伊春市、七臺河市、鶴崗市、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森工、農墾、綏芬河等13個地市,每個地區兩所以上學校,共計走訪42所學校。

(二)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著眼于初中階段所有學科的相關教研部門和學校(校長、學科教師和學生)。為確保調研的覆蓋面,調研選擇不同特點的學校,如標準化初中、一般初中、城鎮初中或農村初中。網絡調研數據顯示,參加本次調研的教師均為一線教師,其中語、數、外學科占55.5%,政、史、地、理、化、生學科占29.9%。城市、縣鎮和農村教師分別為37.9%、31.7%和30.3%,區域分配較為均衡。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的方法是實地調研為主,全面調研、重點調研和個案(抽樣)調研相結合,問卷調研、座談(專題討論)調研和課堂觀察調研相結合。

二、調研中彰顯出的成績與優勢

(一)立德樹人得以落實

黑龍江省各級初中學校,以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與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相結合,以弘揚傳統文化為魂,以龍江特色文化為輔助,以各級學校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科學發展為達成育人目標,進行了各種創新和嘗試,主要表現為:

您是否將學科育人價值有意識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次數百分比有效的百分比累計百分比有效從不41.6.6.6經常5 81778.478.478.9有時1 56421.121.1100.0總計7 422100.0100.01. 教學實踐與育人目標充分融合?!敖虝恕笔墙處煹纳袷ヂ氊?,各學科教學在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探索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問卷顯示有78.4%的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科育人價值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座談中,有語文教師談到,在講解胡適的《我的母親》時,通過展示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育學生要孝敬父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講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時,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挫折,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有歷史教師談到,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榜樣,培養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以中華古老的文明史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讀書制度與育人目標充分融合。各學校認識到在新課程中應理念先行,要把育人目標與學習生活相結合,因而不約而同地建立了讀書制度。如鶴崗二中制定的讀書制度中,要求全體教師每學期讀2本書,每周寫3篇讀書筆記,每學期評選讀書先進個人與團隊,每年編輯一本讀書文集,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 傳統文化與育人目標全面融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各學校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蘭西縣通過教育局進行政策制定、實施跟進,制定了傳統文化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等系統措施,保證了傳統文化在校園的推進和落實。蘭河一中通過課前誦讀《弟子規》的形式,強化學生行為規范養成訓練,結合《論語》等國學經典及名言事例以“三字經”的形式編成校本教材,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禮儀常識教育。

4. 校園文化與育人目標有效結合。調研中有很多學校在學校硬件建設的同時,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并不斷豐富其內涵,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綏化市第十中學文化長廊非常有特色:一層養成教育、二層感恩教育、三層精英人物、四層國學知識、五層現代科技。嘉蔭縣第三中學通過制度建設、規范的學習、主題活動等形式開展養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讓每個班級輪流進行國旗下的講話,以班級宣言的形式展示和表達,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班級團隊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改革成果豐碩

1. 從調研的教師層面來看。調研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初中教師在對課標和教材把握方面,超過95%的教師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處理教材,超過72%的教師能精心準備教案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只有不到16%的教師嚴格按事先精心準備的教案教學。在與學生互動及對學生評價方面,超過96%的教師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超過72%的教師遇到學生不會回答問題時能夠啟發學生繼續思考;50%以上的教師能夠注重平時表現,及時對學生給予反饋。數據表明,教師在對新課改的認識、理解和實踐方面有所變化,大部分教師已經樹立了新課程的教育觀念,并能在課堂實踐中把課改理念落實到實踐中。

2. 從調研的課堂層面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知識向能力轉變;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并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調研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初中50%以上的課堂有較成熟的教學模式,比如,蘭西縣紅光中學借鑒“洋思經驗”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搭建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評價小結、當堂檢測”先學后教的五步教學模式。綏化市第九中學形成了“課前預習案、課上探究案、當堂檢測案、課后訓練案和知識網絡構建”的四案一構教學模式。伊春區第六中學形成了“導學展、點結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數據和例證表明,新課程實施以來,大部分學校已經構建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課程內容交互、與媒體交互、與學習伙伴交互的動態教與學的課堂。

3. 從調研的學生層面來看。調研數據顯示,超過84%的學生認為教師創設的課堂氛圍融洽活躍而有序;63.66%的學生能夠當堂聽懂并掌握內容,超過74%的學生認為教材難易程度得當,知識銜接較好并且能夠帶著問題進課堂;超過75%的學生對課堂的感受是興趣濃厚、很喜歡。

(三)深度融合行動加快

此次調研的42所學校,95%以上的學校購置了多媒體顯示教學設備,有的是班班通設備,有的是可視化黑板設備,還有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設備。近60%的教師能夠經常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了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從數字資源的開發角度來看,東寧三中做得很有特色,課改之初就啟動了各學科的“校本資源庫”建設,內容包括:教案、課件、視頻庫、周清題庫、月考題庫等,并將此資源在校局域網建立共享文件夾,共享給每一名教師,定期整理、完善、發布。

三、調研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以及對策建議

(一)調研中凸顯的主要問題

1. 在“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上落得不實

(1)在傳統文化的落實上存在差距。從實地調研的地區來看,“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上,仍處在從形式到內容的摸索階段。在完成傳統文化進校園方面,基本都停留在課前讀頌和教材編寫上,缺少進校園后的實施路徑的深層挖掘以及形式的創新。

(2)育人目標與課堂教學實踐脫節。學校的課堂教學是實踐育人目標的主戰場,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既突出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滲透德育教育的因素,是每個教師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作為人文類學科的語文、政治、歷史學科的教師從學科的性質本身來看,比較容易依托課程內容進行德育教育。而相對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在知識與育人目標的落實上有脫節的現象。在學科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途徑和方式方法上,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挖掘。

2. 學科核心素養從理念到實踐亟待落實

在調研中,廣大初中教師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很不到位。調研中關于核心素養概念的理解方面,超過76.6%的教師沒聽過或聽說過不了解,僅有23.9%的教師了解。

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仍需進一步加強

在調研中發現,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持續投入,調研學校都實現了班班通,每個教室都安裝了電子白板。但調研數據顯示,電子白板使用率偏低,多數教師把電子白板當作投影使用,沒有發揮出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優勢。還有3.79%的教師從未使用過多媒體手段,3.02%的教師雖然會使用,但是在課堂上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種調研結果說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還停留在低級的操作和使用層面,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方面的探索和有效推進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階段。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1. 明確目標,準確把控關鍵環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

進一步明確初中學段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進一步強化和挖掘各個環節的育人功能,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充分體現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

首先,進一步明確初中學段各學科的教育功能定位,突出課堂主渠道有效滲透“立德樹人”。課堂教學是有效滲透“立德樹人”的主戰場。注重學科課堂教學的育人要求,在各門課程教學中應努力體現并不斷拓展具有學科特色的育人內容,如歷史課程具有鮮明的思想性、人文性、基礎性和綜合性特點,無論是中國古代史還是近現代史,能夠挖掘的教學資源隨處可見。在歷史教學中,注重挖掘歷史學科中的有效資源,引導學生感悟古代中華民族領先世界的發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導學生感悟近現代中國人民為救國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英勇奮斗和艱苦探索,從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歷史責任感??傊?,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應融會貫通、深入淺出,自然地進行。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始終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拓展渠道,全方位、多層面推進“立德樹人”。調動學校教師、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的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明確各支力量在教書育人、教學指導、研究引領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推進育人目標的落實,形成育人合力。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等陣地。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科學設計和安排課內外、校內外活動,營造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2. 突出重點,快速推進核心素養的全面認識與實踐

核心素養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主要路徑之一,而黑龍江省的廣大初中教師還處于概念模糊的狀態。這樣看來,黑龍江省初中教師的學科核心素養從概念理解到實踐養成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對于學科素養促成學生發展素養的課題還將是未來較長時期的一個重要課題。

首先,注重樹立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要按照國家新課程和立德樹人的要求,洞悉新方向、建立新理念,了解不同學科素養的具體要求,樹立學科素養觀念,真正做到從“三維目標”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轉向。積極做到“放大知識的獲取過程”,以期達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其次,注重踐行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教學策略。在促成學科素養養成的策略上,對其理論轉化為課堂實踐、過程實踐、行為實踐等可能產生的問題及教學目標達成的預期和應對措施進行有效籌謀,使學科核心素養養成成為教學實踐轉化的主導。

再次,注重實踐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方式方法。著眼于學科核心素養養成實踐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的基本實踐方式、方法,具體操作的情境、方式、手段及教學方式轉化突破等幾個層面的實踐研究。

3. 提升水平,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首先,在學校層面要完善機制,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學組織和獎勵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對參與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教師給予激勵和支持。鼓勵教師開發標準規范有特色的信息資源;承認學科教師在各類教育信息化應用項目中所獲得的獎項與成果;相關政策和獎勵向教育信息化應用中有突出表現的教師傾斜;承認教師在相關科研項目中所接受的培訓并算作繼續教育學分的一部分;在區域內部定期進行課例、課件、教學設計方案、主題資源等比賽,給教師以展現自我的機會。

其次,在教師層面要加強培訓,快速培養出一批信息化的骨干教師,發揮他們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在培訓方式上要靈活多樣。要根據各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崗位和職能的不同,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刹捎萌珕T培訓和骨干培訓、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基于培訓機構的培訓和校本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有重點、有層次、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教師進行長期培訓或短期培訓。教師培訓以培養和強化教師的信息素養為目的,通過相關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使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和能力,提高信息化環境下的執教、從教能力。

再次,從全省的角度創建教研網絡平臺,形成省、市地、縣區的三級網絡教研模式。通過網絡教研平臺,進行經常性的常態化的教研指導和培訓,力求快速推進信息化教研的進程,提升黑龍江省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速度與水平。

(責任編輯:蔣琰)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