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及對策淺析

2017-07-09 05:41馮江麗
市場周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聾人師資建設高等職業教育

摘 要: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把聾人培養成能熟練掌握一技之長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通過對目前我國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發現其在專業設置、師資建設、支持系統及聾人大學生就業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對應的建議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聾人;特殊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困難;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7)02-158 -03

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鮑國棟和李強在《聾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方向探討》中定義高等職業教育是“針對職業崗位群,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級實用性人才教育”。為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2016年2月李克強總理曾強調要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對于生理有缺陷的聾人弱勢群體來說,通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才是他們自立自強、平等融入社會生活的根本途徑。因此,了解我國目前聾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現狀,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對發展聾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053所,專任教師5.03萬人,共招特殊教育學生8.33萬人。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我國的聾人高等職業教育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舉辦高等特殊教育的學院(系、專業)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辦學層次和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升。

(一)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

從院校的數量來看,2015年我國共有1341所高職(??疲┰盒?,比上年增加14所,這些院?;菊惺沼休p度聽障的學生隨班就讀;有21所特殊高等教育院校,這些院校中有一半以上通過單獨設立或在普通高校內設置專門招收聾生的學院、系、專業(如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其中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院校有: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河南中州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等。由此來看,高等職業學校的數量完全可以滿足我國聽障學生升學和院校選擇的需求。

從在校生的人數來看:2015年,高職(??疲W校校均規模為6336人,全國有8508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1678名殘疾人進入特殊教育學院學習。從表1可看出;由于各院校辦學規模和專業設置的不同,對聾生的招生人數也有所差異。除了西安美術學院自身規模就比較小以外,其他院校的聾生在校生人數都在400人以上,這既符合特殊教育招生規模不宜過大的要求又可滿足大多數聾生升學的需求。

(二)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和專業設置

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相當于大學??茖哟?,從我國目前幾所主要高校的辦學層次來看都在大專及以上,且很大一部分都升格為本科,不僅滿足了聾人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需求,更滿足了部分優秀聾生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求,這種“職業+學歷”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對于生理有缺陷的聾生來說無疑增加了其就業的籌碼。

從對聾生開放的專業來看,本科層次有:繪畫、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與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服裝與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等;??茖哟斡校貉b潢藝術設計、攝影攝像技術、汽車運用技術等。這些專業的設置不僅符合聾人學生的生理特點,突出了專業設置的特殊性目標,而且為聾人在專業及層次上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但是這些專業大部分都屬于美術類,范圍過于狹窄,口徑過于單一。

(三)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

優質的特教師資是聾人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保障。經過國家多年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支持和鼓勵,我國的特教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注重對特教教師的培訓。

首先,我國特教教師的數量穩步增長。如表2所示:截止到2015年,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人數已達5.03萬人,相比2011年的4.13萬,增加了9000人。但是在教師數量增長的同時特殊教育學校的數量也在同步增長,所以特教教師的數量還是相對不足。尤其是聾人高等職業教育方面的特教教師,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出現較大缺口。

其次,教師素質也在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婆c本科并舉,兼有少量碩博研究生的特教師范教育層次格局。在培養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教師特殊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養。盡管如此,現實情況與理想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由于聾人專業的特殊性,教師需掌握一些特殊教育手段和技能,如熟練掌握手語及先進教學軟件的使用等。所以提高特教教師的專業素質,仍是將來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聾人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設置比較傳統、單一

首先,與盲人專業相比,面向聾人開設的專業相對較多,但涉及的專業范圍較小。不論是工藝美術、服裝設計還是裝潢藝術設計、電腦軟件操作等方向,都屬于美術與計算機類專業,范圍過于狹窄,口徑過于單一,且與普通高校相比沒有任何特色。其次,開設專業較為老舊傳統,大部分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根據產業結構的升級而進行相應的調整,造成聾生教學質量下降,就業比例低,影響了高等特殊教育所產生的積極的社會效益。因此,必須進一步調整專業,使之符合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二)專業師資隊伍相對薄弱

首先,從事聾人專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具體表現為具有特殊教育專業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很低。雖然學歷并不等于“能力”和“學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關性,學歷代表了教師的受教育程度,能反映出教師的原始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聾人特殊教育發展現狀之下,未來的特殊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不斷學習與創新的精神,而這些都需要一定的學歷水平做保障。其次是高等特教師資準入制度缺位。聾人的高等職業教育應是“職業教育+加特殊教育”,而特殊教育又是涉及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等多方面的復雜性交叉學科。盡管近年來新進教師相對于老教師具有較高學歷,但特教教育專業背景薄弱,缺乏特教資質。以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為例,多數是由計算機、服裝設計等專業課普通教師擔任。所以從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聾人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殊性來看,普及實施特教教師的準入機制,為特教教師的選拔設好關卡,是尤為重要的。

(三)支持系統建設有待加強

郁松華等人在《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思考》中提出,支持系統是指“接受殘疾學生的學校為殘疾學生提供必需的幫助或最佳的支持系統的總稱”。主要包括學習支持、生活支持和無障礙服務三方面,但我國高職院校中能主動為聾生提供支持服務的微乎其微。在學習支持方面,缺少課下指導、咨詢和個別輔導。在生活支持方面,對聾生的人文關懷還不夠。無論是特教教師還是健聽學生,課下很少與聾生進行溝通交流,忽視了他們的社交需求,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思想進步和知識學習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無障礙服務方面,缺少課堂手語翻譯、筆記記錄員和技術支持(如資源教室、C-Pint技術軟件)。因此,應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加強支持系統的建設。

(四)聾人大學生就業困難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促進消除貧窮的方法”和“一種準備進入某一就業領域以及有效加入職業界的手段”,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掌握能夠立足于社會的一技之長,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更是如此。但目前聾人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聾生自身的生理缺陷導致就業困難。一方面由于聾生的聽力和語言障礙導致其不能與健聽人很好地溝通交流,但在工作中團隊合作又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并沒有專長優勢,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反而將他們固有的弱勢更加突出地暴露出來,增加了他們的就業難度。二是社會歧視、成長環境、自身的心理特質等因素造成了聾人大學生自卑、逃避、等靠、偏執的就業心理障礙。三是傳統的三種殘疾人就業途徑(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及個體就業和靈活就業)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經濟轉型的需要,要做相應的調整。

三、提升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議

(一)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專業結構

目前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雖比較符合聾人身心發展的特點,但更要注重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來優化專業結構。首先要拓寬專業范圍,不局限于傳統專業。圍繞第一、二、三產業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農業類、工科類以及服務類的特色專業,如:第一產業內可設置園林、花卉、種植、養殖等專業;第二產業內可設置刺繡、服裝加工、針織紡織、電焊等專業;第三產業內可設置民間工藝、裝飾廣告、家政服務、烹飪等專業。其次,專業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符合社會需求。這就需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社會需求崗位走勢的基礎上確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分析崗位所需的能力要素,確定聾人必備的素質。最后,專業的設置還應突出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職業性和技術性。專業設置脫離與普通高職教育完全雷同的模式,強調專業的特殊性;盡量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突出專業的職業性和技術性。通過專業調整和課程改革,有效提高聾人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新能力。

(二)以特殊性為導向,根據“雙師”標準加強師資建設

聾人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要在確保教師數量的基礎上突出特教教師的“特殊性”,根據“雙師”標準提高實踐知識和技能。一方面,各?。▍^、市)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內,落實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正常教學和管理工作所需編制,配足配齊教職工,確保特教教師的數量。另一方面,逐步普及實施特教教師準入制度,確保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要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特教教師的準入制度;其次要以特殊性為基礎,參照“雙師”標準建立認定標準與認定機構;最后要加強聾人特教教師的職前培訓,培訓內容既要涉及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創新能力與聾人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此外,還要完善特教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并逐步提高特教教師津貼待遇。

(三)以學生為本,加強特殊高職院校的支持系統建設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的特殊性,特殊教學手段的應用要靠較完備的支持系統的支持。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為隨班就讀的聾生提供的支持服務。在無障礙服務建設方面應加大對C-Pint技術教學軟件的投入。這項新興技術可將聲音信息實時轉換為文本信息,集筆記記錄和實時字幕于一體。課堂教學采用C-Print軟件,聾生可隨時了解課堂上發生的事情,也可隨時提問,還可用來整理文本信息或做摘要,便于日后復習。在學習支持服務方面,以天津理工大學為例建立了資源教室和伙伴支持體制。利用資源教室的智能設備可進行直觀教學,健聽學生與聾生組成的一對一伙伴體制能幫助聾生記錄課堂筆記、課下輔導與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在生活支持方面還應為聾人的新生提供指導、心理咨詢和就業等從入學到就業的一條龍服務。

(四)政府、社會、學校三方形成合力,積極引導聾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

讓每一位聾人大學生都能就業是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最終追求目標。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經濟背景下,傳統的集中就業、按比例分散就業已經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而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應該成為聾人大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式。這就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三方形成合力,積極引導聾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政府方面主要體現在制度與政策支持:為支持聾人大學生創業出臺有關融資、稅收、創業培訓與指導等優惠政策,借助“互聯網+”行動,鼓勵聾人大學生利用網絡就業創業,給予設施設備和網絡資費補助。社會方面要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放下對聾人的歧視與偏見,盡可能為聾人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與創業指導。高職院校要結合聾人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其做好職業規劃,在校內積極推行創業教育,培養聾生的職業興趣和方向,為其就業與創業做好知識上、技能上、心理上的準備。

四、總結

打破教育封閉體系,探索一條社會化的辦學模式是我國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職業教育有兩個重要特點:職業性和社會性。聾人職業教育強調社會性更有特殊的意義?!皩W歷文憑不是聾人教育的唯一追求”,聾人高等職業教育要響應國家“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號召,不斷改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其辦學水平和職業特色,從聾人的切身利益出發,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實現其積極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鮑國棟,李強.聾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方向探討[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0,16(S1):36-37.

[2][3][4][5]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6-07-06)[2016-09-27]. http://www.gov.cn/xinwen/2016-07/06/content_5088866.htm

[6]李拉.我國高等特殊師范教育機構發展的困境及其制度突破[J].現代教育,2016,(03):39-46.

[7]梅剛,趙康,宛麗.我國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4,14(1):5-8.

[8]劉全禮,梁紀恒.我國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01):39-48.

[9][13]沈璐璐,童欣,周志微.我國高等特殊教育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探析——借鑒美國經驗[J].綏化學院學報,2016,36(4):101-104.

[10]郁松華,王艷嬌,陳潔.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思考[J].學理論,2010,(03):109-111.

[11]王亞棟.職業教育研究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05):96-100.

[12]劉俊卿.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結構優化的基本路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6,(04):77-80.

[14]李洪.發展聾人職業技術教育[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3,(05):129-131.

作者簡介:

馮江麗,女,山西運城人,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法政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與法律。

猜你喜歡
聾人師資建設高等職業教育
聾人本科生研發翻譯軟件
基于“互聯網+”的聾人團隊管理模式研究
探析聾人就業問題及對策
關于強化區縣公務員培訓師資建設的幾點建議
轉型時期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究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基于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背景下的師資建設研究
高職院校師資建設中孝德文化的滲透與傳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