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設和推理:委婉話語實現禮貌效果的關鍵

2017-07-21 00:19趙德芳
文教資料 2017年13期
關鍵詞:推理預設

趙德芳

(上海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委婉的話語不一定能實現禮貌的效果,傳統意義上的粗直惡化語則有可能成為恰當的委婉話語。本文運用認知語用學的觀點,分析指出委婉話語禮貌效果的實現主要依賴兩個重要步驟:發話者對認知語境的預設和聽話者對認知語境的推理。得出結論:如果交際雙方中的認知語境假設重合,則禮貌的交際意圖就會實現,如果出現語境預設和推理錯位的現象,則不可能出現禮貌的效果。

關鍵詞: 委婉話語 認知語境 預設 推理

一、話語的禮貌效果

人類的言語表達可以分成兩大塊:禮貌和非禮貌的表達。從傳統意義來說,人們常用中性語(Orthophemim)、委婉語(euphemism)達到禮貌、不冒犯他人的目的。惡化語(dysphemism)通常被認為是非禮貌的表達。這三類詞分別是不同語域的同義詞(cross-varietal synonyms)。根據Keith Allan(2005)的定義,跨語域同義詞有一樣的概念意義和不同的內涵意義。該內涵意義來自該詞概念意義的百科全書的知識,同時受語境中交際雙方的經驗知識、偏見等因素的影響。內涵意義的不同導致話語效果不一樣:一個是禮貌用語,一個是中性詞,一個是不禮貌的表達。但在實際交際中,這些詞是否取得了應有的交際效果——禮貌或冒犯他人,還受到具體語境,包括時間、地點、交際雙方的關系、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在它們之間畫上嚴格的界線。正如Keith Allan(2005)所說:“所有這些不同的言語或行為都受語境、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它們不斷地變化以至于沒有任何兩個團體甚至個人(甚至在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情景下沒有同一個人)一定會對所給話語的禮貌、冒犯或X-phemism做同樣的判斷?!盵1]換句話說,委婉的、直接的話語并不一定能達到禮貌的效果,惡化的語言不一定會冒犯他人,或許會起到委婉的禮貌效果,而成為委婉語。這些話語的禮貌效果只有在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中才可以加以判斷。

認知語言學把語境定義為“一種基于身體體驗并通過范疇、概念、意象圖式等識解出來的一種心智現象”[2]。認知語言學中的語境因素既包括常規語境中的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場景等,又有獨特的內涵,主要包括現實、體驗、圖式、范疇、概念等多種術語,它們共同構成認知語言學的語境成分。認知語境主要由三種信息構成,包括詞語信息、百科信息和邏輯信息。這些語境的具體應用又因人和因場合而異。認知語境的內容包括情景知識、背景知識、知識結構(包括知識草案、心理圖式和社會表征)及連接知識單元的演繹邏輯和經驗邏輯等。認知語境是現實世界的事件、狀態或行為的典型結構概念化或經驗化的結果。認知語境是語言交際的基礎。語言交際是否成功在于說話人如何對認知語境進行預設及聽話人如何基于認知語境對話語推理解釋。

該認知語境為委婉話語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指導。本文運用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為指導,從交際的整個過程,即從說話人的話語預設生成過程到聽話人的話語推理過程分析委婉話語這一言語行為的禮貌效果。

二、委婉語禮貌效果的基礎——認知語境的預設

在交際過程中,發話人一般都有兩種意圖:一種是信息意義(information intention),即提供話語的字面意義;另一種是交際意圖(communicative intention),即發話者想通過明示的信息意圖所要傳達的真正含意。成功的交際應是實現交際意圖。對于交際者來說,要想取得成功的交際,實現其交際意圖,必須選擇一種最佳相關。這種選擇的過程就是對認知語境的預設過程。對于發話者來說,交際是對話語的一種選擇,他要根據自己的目的,根據對受話人認知語境的假設和對當前情景的了解,以他認為適當的方式進行交談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具體地說,說話人在預設語境方面主要有三個視角:主體性、主體間性、主客體間性。主體性主要是說者根據主觀判斷聽話人的認知潛能、態度、知識等個性化因素;主體間性主要指說者要考慮到聽者與說者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建構有利于交際的認知語境,以獲得最佳的禮貌效果;主客體間性主要指說者在建構認知語境時,要充分考慮到當前客觀的物理環境。除此以外,認知語境的預設是否恰當成功,還要依賴說話者的語言及知識等能力??梢?,對于認知語境的預設具有說話者的主觀性、含義的隱蔽性、含義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對于語境的依賴性等許多特征。下面以間接言語、委婉詞語等常用的表達方式為例分析委婉的認知語境預設。

(一)間接言語

“在任何一輪語言交際中,選擇最重要的先設依據是語言結構。選擇最相關的含義的依據是語境(具體或抽象),這種選擇是受人的相關傾向左右的,是一種奧卡姆剃刀現象”[4]67。要使話語禮貌,說者要違反合作原則,遵循禮貌原則。有話不直說,是出于禮貌。在委婉表達方式中,常用的語言結構便是間接言語行為。如用提問的方式委婉表達出請求的意圖已成為一種規約性的言語行為。例如:Can you pass me the salt?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truth?等。交際中說話人在選擇這種習慣化規約的話語時,是極少付出努力的。聽話人在接收這種信息后,不用經過復雜的推理就可以直接得知說話人的真實意圖。然而委婉表達方式還可以通過非規約性的間接言語行為表達出來。例如,有人問某某是否可以選修哲學專業,被問人卻說了:“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說話人的言外之意是某某人的入選資格不佳。這種表達方式就要依賴雙方的認知語境。如下例:A說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 B回答道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說話人B在做出拒絕這一言語行為時,要考慮到聽話人A的知識經驗等諸多語境要素,如他知不知道考試和看電影都要耗費時間這一常識,B要準備考試等具體情況??傊?,對間接話語的選擇要依賴交際雙方的“共有知識”和交際時的各種語境,以及說話人個人的心理等要素。

對禮貌諸準則的選擇有民族的內涵[4]48。不同的說者受不同的社會文化的支持,有不同的心理表征排列方式。這些社會文化因素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存在人的記憶里,在語言生成時控制話語的目標、方向、內容等,從而不同文化因素影響下的人預設的認知語境也有不同。如東西方文化都遵從“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既AM)和“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既MM)。但這兩種文化若有沖突時,東方文化有MM>AM的定勢,而西方文化則有AM>MM的定勢[4]122-123。比如,當問到去不去看電影時,比較直言不諱的美國人可能會說:“No,thank you,I wont (go to the movie) because Ill take an exam tomorrow.”而比較委婉的中國人對半會用“明天我要考試”這句話,婉轉地回斷別人的邀請,以示禮貌。就本地文化而言,MM>AM和AM>MM參數在交際中起積極作用。說話者在選擇委婉話語時以這些參數為依據,對聽話人的認知語境進行預設,以取得最佳的禮貌效果。

(二)委婉詞

在委婉語的使用中,越是禁忌的詞語,其跨語域委婉同義詞越多。說話者在選擇語言結構表達一定的含義時就沒有間接言語行為那么簡單。選擇得好,可以達到委婉的效果,否則不僅達不到委婉的效果,反而會冒犯他人。例如:“死”一詞的委婉語就有幾百種之多。有些表達方法已變成英語成語,具有社會文化規約性。如“to be with God, to sleep peacefully, rest in peace”①等帶有“指人”、“尊敬”等文化社會性質的含義或義素。 其他的如“demised, passed on, be no more, ceased to be, expired and gone to meet its maker”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詞匯,一般會達到禮貌的效果。但有一些俚語委婉語,如kicked the bucket, turned up his toes, be done for, one way ticket, went up the handle, put on ice,be nailed to the perch, be pushing up the daisies, be off the twig, kicked the bucket, run down the curtain and joined the bleedin choir invisible等。這類委婉語有戲謔之意,在外人看來有侮辱或蔑視,但對于下層階級來講,這類委婉語是幽默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一種特殊情感。說話者在選擇這類詞語時,要考慮到特定的場合,詞語的社會文化因素,以及聽話者的認知潛能等諸多要素。

例如:一個病人在醫院里去世,醫生如果考慮到病人家屬悲痛的心情,直接說“Sorry, we have tried our best” or “Weve lost him”等,就會起到禮貌的效果。但如果醫生忙昏了頭,用“croaked”一詞通知家人這一消息,通常被視為缺乏同情心和職業道德。那么,“croaked”這個“死”的代名詞不僅起不到委婉作用,反而會觸怒聽話人,成為不禮貌的惡化語。然而,假設另一類情景:兩個對話人是好朋友,平時說話都比較幽默,其中一個用“Sorry, your brother had kicked the bucket”來通知死訊時,說不定還會起到安慰的作用。那么,kicked the bucket就可以是一個恰當的禮貌的委婉語。

因此,在選擇這種委婉同義詞時,一定要對聽話人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有正確的判斷,才能選擇比較恰當的詞語。交際雙方的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雙方關系越疏遠,則委婉語越正規,禮貌效果獲得的可能性越大,雙方關系越親密,則用直說或粗直語,禮貌效果獲得的可能性更大。

三、委婉語禮貌效果的獲得——認知語境的推理

對于受話者看說,交際是一種推理過程,即受話人從發話者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斷出發話者的交際意圖。受話者就是由發話者的明示激活有關的認知語境,努力尋找關聯,并進行推理以明白對方的交際意圖,獲得語境效果。熊學亮把這種語用推理看成“缺損推理”,缺少的是隱含的知識和策略系列,是公式外的知識或語境因素,因此沒有形式自足的特征。同時,這些缺少項非常復雜,故推出的結論只有適宜之分,沒有正誤之別。

這個推理過程要受到認知語境中各個要素的影響,包括交際話語的物理環境、交際者的經驗知識及個人的認知能力。對話語的推理過程就是認知語境建構過程,這種建構過程是指認知主體通過自己的認知能力,根據對當前物理環境的模式識別,運用已有圖式結構中的知識形成語境假設的過程,包括模式識別、圖式激活、知識選擇和假設形成四個階段[3]。人們對委婉語的理解也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除此以外,委婉語的推理過程對聽話人的經驗知識、心智、幽默感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強的依賴性,因此,有更強的主觀性、個性差異性。這里舉例說明。

例1:A:我抽煙你介意嗎?

B:你就像在家里一樣好啦。

B本應回答“是”或“否”,但說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可以做出對抽煙介意和不介意這兩種相反的解釋。在該對話中,A要理解B的話語,首先要識別B的語音模式及場景模式(在家里),由此激活大腦中的相關圖式結構:在家里可以很隨意,老婆允許抽煙,(或者)家里老婆管得嚴,不讓抽煙等。最后聽話者再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與話語相關的知識作為假設,由此推理得出結論。一般來說,人們會推導出“允許抽煙”這一含義,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語境里,在自己家里是可以隨意的,說“在家里一樣”就是“你想抽就抽”。若這樣推理,那么B的話語就是一句中性語(Orthophemism)。(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允許人抽煙的話,就沒有必要這么拐彎磨角啦。)假設在A的認知語境中,在家里妻子是不允許他抽煙的,那么A在推理過程中形成的假設語境就是:我們很熟悉,B知道我在家里妻子是不允許我抽煙的。由此認知語境作為前提,便得出結論:照樣不能抽。說話人B便以委婉的方式拒絕了A的詢問,由此達到了委婉禮貌的目的,B的話語就是一句委婉語。在這個話語語境中,聽話者的經驗是起主導作用的要素。

例2: A:Bill, you old son of a gun.

B: …

在該對話中,理解話語的關鍵就是old son of a gun,它最基本的含義為“惡棍、可憐蟲”,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它是一句罵人的話,很冒犯他人。一般意義上屬于惡化粗直語。如果AB對話的場景中AB是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甚至是敵對的,那么B的理解推理就簡單地得出結論:這個詞語是惡化粗直語,A在罵人。B的回答可能是惡狠狠的you old son of a bitch。假設對話中A是John,他和Bill是多年的老朋友,每次見面時John總是這樣問候Bill:“Hello, Bill, you old son of a gun.”那么B的推理又是另一個結果。首先,Bill會識別John話語的語音模式、他們的關系模式,由此激活大腦中的相關圖式結構:關系圖式:陌生人,一般朋友,老朋友,同事……語言圖式:禮貌問候語,惡化粗直語……Bill在對圖式激活后的知識進行選擇后,形成自己的語境假設:我們是老朋友,剛剛見面,朋友的問候。由此而建構的認知語境作為推理的前提,便可得出結論:“son of a gun”不是惡化粗直語,而是幽默的委婉禮貌語,意為昵稱“這個老家伙”。當然,隨著年齡的老化,記憶力的減退,或幽默感的喪失,甚至或者心情的不佳,Bill也有可能沒有能識別son of a gun這個昵稱,而直接把它理解為惡化粗直語。

在委婉話語的推理過程中,交際者的幽默、智能、經驗知識等和禮貌效果的獲得是成正比的。幽默感越強,智能層次越高,經驗知識越豐富,那么,委婉話語禮貌效果實現的機會就越大。

四、結語

在使用委婉話語的過程中,由于人具有不同的認知潛能,并且具有不同的身份、閱歷、信念、態度、知識、幽默感等,這使得每個人所建構的認知語境極富個性,再有交際時物理環境中各個要素如時間、地點、交際雙方的心情、交際雙方的關系等的影響,使得對委婉話語的預設和推理過程極其復雜。如果交際雙方中的認知語境假設重合,則禮貌的交際意圖就會實現,如果出現語境預設和推理錯位的現象,則不可能出現禮貌的效果。

注釋:

①本文英語委婉語示例來源于Allan & Burridge合著的 Euphemism & Dysphemism: Language Used As Shield and Weapon一書,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1991年出版.

參考文獻:

[1]Keith Allan, Politeness: Orthophemism, Euphemism, Dysphemism[J].Humanities Collection,2005,2(1):57-67.

[2]魏在江.認知語言學中的語境:定義與功能[J].外國語,2016,7.

[3]黃華新,胡霞.認知語境的建構性探討[J].現代外語,2004(03).

[4]熊學亮.認知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推理預設
也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技巧
提高農村學生學習幾何的能力探索
《唐人街探案》:異域奇觀下的喜劇推理實驗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新聞采訪中語用預設探討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作為預設觸發語的重動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