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航空母艦與中國海權

2017-08-24 02:17楊震蔡亮
當代世界 2017年8期
關鍵詞:海權航空母艦航母

楊震+蔡亮

中國因經濟基礎正在由“傳統農業內向型”向“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轉變,發展海權成為中國理所當然的戰略選擇,而航空母艦的列裝正是這一選擇的必然結果。中國海權也由此進入了航母時代。進入航母時代之后,中國海權的功能得以大大拓展,具體表現為軍事功能、政治功能、經濟與科技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這些海權功能的產生及強化將大大拓展中國在戰略上的選擇余地,使海權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利益及國家戰略。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8.010

2012年9月25日是中國海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就在這一天,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前“瓦良格”號)正式加入海軍戰斗序列。2012年11月25日,中國航母艦載機成功實現起降。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海洋是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其戰略地位不斷提高。[1]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在歷史上主要是作為一個陸權大國而非海權大國存在。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社會發生根本轉型,也使國防傳統發生變化,讓我們從傳統的“陸權主義”走向“海權主義”。航空母艦的列裝就是這種“海權主義”的產物。由地緣政治環境變化導致作戰環境和作戰任務轉變,需要中國海軍提高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建立一個完善的作戰體系。而這個作戰體系的核心正是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海上控制能力強、續航能力強、噸位大和設施齊全,不僅能滿足上述應對傳統安全威脅的需要,也能滿足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需要。

海權的概念解析及

中國面臨的海洋態勢

在中國的國際關系學界,海權問題現今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然而自從海權論誕生以來,海權這個概念一直就沒有精確且權威的界定,并且隨著時代主題、社會技術形態的演進,海權這個歷史社會客觀存在也一直處于發展演進的過程之中。一般來說,海權是一種以國家利益為訴求,以國家戰略為出發點,以戰爭、法律、經濟開發、科學考察、談判或合作等為手段,以海上實力為基礎,以控制海洋為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對海洋進行有效利用和開發、管理的一種帶有綜合國力性質的能力。[2]這種能力的得失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大國的興衰。

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大國,中國面臨的海洋態勢不容樂觀:由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1992年的生效,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爭端不斷:與韓國有黃海大陸架劃分及東海蘇巖礁爭端;與日本有東海大陸架劃分及釣魚島爭端;在南海方向,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國也有海洋權益爭端。而美國等域外國家的插手使中國周邊海洋安全形勢變得更加不容樂觀。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濟不斷發展?,F階段,中國每年進出口均在2萬億美元左右,大部分都需要通過海運,尤其是許多對中國國民經濟有決定性作用的原材料(如石油等),中國每年的進口量已經突破3億噸,因此維持海上交通線的通暢已經成為中國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由于過去缺乏一支強有力的海上武裝力量,中國在保證海上交通線安全方面有些力不從心。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就曾發出威脅,揚言要掐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這對于中國來說,無疑是一種危及經濟根本的巨大威脅。此外,日益增長的海外利益也使中國的海洋態勢增加了新的變數,這些海外利益所在國大多與中國并不接壤,唯一的地理媒介便是海洋,因此,日益增加的海外利益也為中國的海洋態勢增加新的變數。僅以境外投資為例,2014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6128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320.5億元人民幣。[3]在上述種種因素的推動下,中國開始將其地緣政治重心從陸地轉向海洋。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了以海富國、以海強國的目標,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4]這標志著中國開始將發展海權作為今后地緣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中國的海上力量卻面臨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中國海洋方向防御縱深短淺,防御手段相對單一,反應速度相對遲緩,奪取制空權、制海權能力相對薄弱,且缺乏在遠離國土之外維護海外利益的能力。海軍建設是發展海權的重要內容,而發展航空母艦則是海軍建設的重中之重。

后冷戰時代海權的功能

海權發展之后,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運用使其服務于國家利益和國家戰略,就必須對海權的功能進行了解與研究。一般而言,現代意義上的海權一般具有四種功能,即軍事功能、經濟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5]就其本質而言,軍事功能主要體現在防御來自海洋方向的侵略和打贏針對中國的戰爭,保持有效的海上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等方面,而經濟功能則體現在包括發展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海洋油氣工業、造船業、海鹽及鹽化工業、海濱砂礦業在內的海洋產業領域。外交功能主要體現在海上戰略互信機制和海軍外交兩方面。警察功能則是對海洋這個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間的非傳統安全威脅進行應對。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以及技術的進步,海權的功能將不僅僅局限于軍事功能、經濟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還將有所拓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未來決定一國地位的高科技產業中就包括海洋高科技。研發海洋工程裝備、開發深海資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間資源、進行海水淡化與直接利用、海洋生物與海洋農牧化等海洋高科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尖端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海洋科技集中著人類的智慧和高科技的精髓,世界各國都把海洋開發列為當代科技的高新領域?!堵摵蠂Q蠓üs》把海洋科學研究擺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把“海洋科學研究”單列一個部分,而且,在320個條款中,有100多條涉及海洋科學,是當前科技含量最多的國際海洋法規。筆者認為海權因此具有科技功能。

航空母艦與中國海權功能

自2012年9月之后,中國海權以及中國海軍結束了沒有航空母艦的歷史,從此進入航母時代,開辟了中國海權及中國海軍的新紀元。作為海權思想建設海軍的產物,航空母艦的入列體現了中國海權的多重功能。

一、軍事功能。航空母艦的作用首先體現在軍事功能方面?,F代戰爭,尤其是海戰的模式已經演進到海上聯合作戰階段。以往的中國海軍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海上聯合作戰能力比較薄弱,而航空母艦的入列使中國海軍海上聯合作戰能力不足的短板得到彌補,其龐大的艦體以及充足的電力供應可以搭載大量的電子、通信設備和傳感器,是天然的旗艦,可以作為海上聯合作戰的節點,并推進中國海軍向信息化邁進。而航空母艦與其屬艦組成的航母戰斗群可以遂行多種任務:奪取制海權、奪取制空權、海上防空反導、對陸地縱深目標進行遠程精確打擊、兵力投射、海上封鎖,等等??梢哉f,航空母艦的入列能夠使中國海軍完成從以潛艇為核心的近海海軍向以大型水面艦艇為核心的遠洋海軍的過渡。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航空母艦的列裝,中國?;肆α康膽饒錾婺芰Φ玫胶艽筇岣?,中國二次核打擊力量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保證。這在薩德反導系統已經部署韓國,美國正日益打破中美之間脆弱的核平衡(這種平衡是亞太地區戰略穩定的基礎)的今天尤其具有戰略意義。

二、科技與經濟功能。中國發展航母,將有可能圍繞航母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國家投入產出表中,有望帶動35個產業快速發展,帶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技術、航空技術與造船技術實現質的飛躍。具體而言,能夠設計建造航母的國家必須具備如下條件:擁有大型實驗水池和風洞等基礎設計、研制和生產航母甲板所需的特種鋼材、設計建造其他超大型船舶以及超級集裝箱船、油船和液化天然氣船以及科考船等特種船舶的經驗、能夠設計建造先進艦載機、能夠設計建造先進雷達、能夠設計建造重型蒸汽機和燃氣輪機……上述條件能推動國家科研基礎、船舶制造、航空制造、先進電子技術以及大型動力機組等產業或技術的發展。所以,當前發展航母,將有可能實現以軍事科技創新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進而以國家科技創新帶動新一輪的國家經濟增長。

在經濟上,由于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工業設計和制造部門,航母的建造將因此形成一條超長的產業鏈。在設計、裝備、材料、工藝、制造、組裝、測試等各領域都能提升中國制造業整體邁上一個新的水平。另一方面,超長產業鏈將導致所謂的“榕樹效應”,以航母為目標形成的制造業體系將溢出至其他軍事工業、制造業和服務業,最終推動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升級。而這種溢出效應對于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的軍民融合具有不可低估的正面影響。

此外,第一艘航母在其全壽命期間帶來的就業總崗位數接近70萬個,年均達到1.12—1.57萬;航母初始投入的產出乘數達到每10億美元新增產出80億美元,第一艘航母在其全壽命期直接、間接創造產值高達1800億美元。如果中國裝備三艘航母,在40年全壽命周期內將直接、間接創造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產值,新增與維持就業崗位110萬個;基地經濟活動直接與間接創造產值將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帶動就業崗位數超過30萬個。[6]由此看來,航空母艦在刺激國內消費、創造就業崗位等領域也有積極意義,這是其經濟功能的體現。

三、外交功能。航空母艦在海軍外交中將會發揮重大作用。海軍外交是在和平時期及所有非全面戰爭情況下,可對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的意志和決策機構施加影響。一方面,它有助于樹立信心,有利于提供戰略支援,并為建立更緊密的雙邊關系做出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它起到威懾和壓制作用。以海軍出訪、軍事交流等為內容的海軍外交可以增強海上(包括由海到岸、由岸到海)安全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隨著中國海軍日益成為一支遠洋海軍,對外交往不斷增加,其外交功能不斷得到強化。而航空母艦外形威武、作戰威力大、續航能力強且具有戰略威懾性,是進行海軍外交的最佳艦種。換言之,用航空母艦實施海軍外交可以達到其他艦種所起不到的作用。從這一點來講,航空母艦具有較強的外交功能。

四、警察功能。如前所述,海權的警察功能在于維護國家主權,制止和打擊海上違法犯罪行為,在捍衛本國海洋權益,維護海上正常秩序所進行的各項活動中發揮作用。維護海洋權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關鍵是海軍,海軍擔負著捍衛國家領海主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要達到上述目的,海洋控制是前提??梢哉f,正是由于航空母艦強大的制海能力,才使國家在海上維護主權,捍衛海洋利益方面有了堅強的后盾。此外,航空母艦將會使中國海軍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提高。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海洋非傳統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海盜、海上恐怖勢力泛濫,成為威脅全球安全的國際公害;航母具有極強的海上態勢感知和海洋控制能力,火力強大,艦載機機動性強,是對付海盜和海上恐怖勢力的理想武器。在氣候災難的災后救援中,航空母艦更是大有用武之地。航母可在受災地區的通信和電力中斷情況下,充當臨時通信中心,并利用電纜向岸上供電,同時派遣直升機飛往道路被毀后交通中斷的內陸地區接回傷員,并運來大量的救災物資。一旦中國海軍裝備航母,必將通過這種方式提供作為大國必須承擔的這種國際責任。由此可見,航空母艦的裝備將會使中國海軍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大為提高,也將使中國海權的警察功能得以大大加強。

綜上所述,由于經濟基礎正在由“傳統農業內向型”向“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轉變,保護海洋資源意義重大。[7]發展海權成為中國理所當然的戰略選擇,而航空母艦的列裝正是這一選擇的必然結果。中國海權也由此進入了航母時代。實現航母列裝,其巨大的作戰效能與威懾效能,不僅將大大改善中國近海防御態勢,而且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國防和軍隊在軍事理論、兵力結構、體制編制、作戰方式、軍事指揮訓練、人才培養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的現代化變革。中國航母最終形成戰斗力,無疑將拓展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邊疆,增加戰略選擇的靈活性與主動性,有效增強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質量與戰略穩定。進入航母時代之后,中國海權的功能得以大大拓展,具體表現為軍事功能、政治功能、經濟與科技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這些海權功能的產生及強化將大大拓展中國在戰略上的選擇余地,使海權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利益及國家戰略。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航空母艦的列裝意味著中國這個陸海復合型國家開始變成一個海洋強國。有理由相信,一個強大的中國海權最終將對亞太局勢和國際體系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重大項目“東南亞安全格局對我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影響研究”(16ZDA091)和上海交通大學文理交叉海洋專項基金項目“以國際法為中心的南海法律戰研究”(16JCHY09)的階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系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第二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

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魏銀萍)

[1] 楊震、方曉志:《論后冷戰時代世界海洋戰略格局中的中美海權合作》,載《東北亞論壇》,2015年第3期,第104頁。

[2] 楊震、周云亨:《關于中國海權的幾點思考》,載《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第3期,第14頁。

[3] 《2014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簡明統計》,2015年1月27日,http://www.fdi.gov.cn/1800000121_33_4518_0_7.html(登錄時間2017年2月4日)。

[4]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載《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9日。

[5] 劉一健、呂賢臣:《試論海權的歷史發展規律》,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第1頁。

[6] 盧周來:《如何給航母算經濟賬》,載《兵器》,2011年第12期,第9頁。

[7] 李人達、黃海蓉:《海島生態立法新探》,載《湖湘論壇》,2015年第1期,第112頁。

猜你喜歡
海權航空母艦航母
關于艦載機常用到的英文
馬漢海權論在我國百年翻譯史初探
中國需要確立自己的海權意識
航空母艦
巨龍入海
新海權時代
淺析國際法視角下“一帶一路”中的法律問題
美國兩航母“圍住”伊朗
航空母艦的“克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