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的廣播表達

2017-09-06 01:02張艷
科技傳播 2017年16期
關鍵詞:科學普及

張艷

摘 要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近些年科學普及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而作為承擔了宣傳、傳播、教育責任的媒體更是義不容辭地要占領科普陣地,做好科普工作。

關鍵詞 科學普及;廣播科普類節目;新媒體融合;《照亮新聞深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3-0019-02

回顧全國科普節目的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科普節目曾經掀起一陣熱潮,此后陷入了沉寂,但近兩年又開始活躍起來。2016年6月底,央視首檔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在北京舉行第二季節目的發布會。這檔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型實驗展示類科普節目首季播出就獲得了很高的成就和認可。不僅獲得了2016“中國龍獎”金獎,還入圍了2017年第23屆上海白玉蘭“最佳季播電視節目”。除了央視主打的電視類科普節目外,國內唯一一檔在衛視周末黃金時間播出的科普節目《奇幻科學城》,自2017年1月上線以來收視率也表現不俗,一季度最高收視位列省級衛視(索福瑞35城數據)同時段第7名,在被娛樂明星霸屏的周末黃金檔取得這樣的成績實為不易。①盡管前者用綜藝形式表達科學實驗知識,后者用講座形式突出科學主題內容。好的口碑和收視率都足以說明科普節目的春天來了。

1 消除刻板印象,吸引受眾眼球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科學就是高大上,是科學家等專業人才需要考慮和關注的事情,加之曾經有些科學類節目教條式的表達,讓“高冷”的科學被束之高閣。但其實科學并不高冷,它是實實在在的接地氣,關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廣播節目這種親切的表達方式,與聽眾一個耳朵的距離以及隨時隨地伴隨性收聽這樣的優勢更有利于讓受眾樹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用科學之光撥開事件復雜的表象,借公信之力還原新聞眾說紛紜的本質”,這是《照亮新聞深處》每期節目的開篇語,也是從2013年節目開播至今一直貫徹的宗旨。在北京新聞廣播平臺播出的《照亮新聞深處》首先要符合新聞臺的定位,節目選題要有新聞性,其次要有知識性,要巧妙地將科普與新聞融為一體??茖W包羅萬象,從新聞切入有針對性有新鮮感,容易吸引聽眾的關注,從而有機會深入淺出的解釋新聞背后的科學知識。

每一期節目都會設置一個有趣的標題。對于文章來說,好的標題既要言簡意賅的傳達文章主題,又需要有新意、有趣。對于廣播節目來說,也需要人為打造這樣一個標題。因此在節目開場都會安排30秒~60秒的導聽,介紹本期主要內容以及響亮的標題?!丁懊绹偨y”的新車》《戰勝圍棋冠軍的人工智能》《百度為什么要“賣貼吧”》《生蠔簽證要不要來一本》《細菌也有生物鐘》《偏方治大病能信不能信》等等,抓住聽眾耳朵印發興趣收聽。

2 緊跟新聞熱點,權威專家解讀

4年多來,作為一檔廣播類日播節目,每天播出的話題都需緊扣時下新聞,凸顯新聞廣播的新聞性和實效性。同時選題還需兼顧國計民生以及科學知識。

除了關于老百姓生活的民生問題外,也關注國內國際范圍的公共話題。例如,有著“夢想”客機之稱的波音787一周之內在日本連出5次事故后,本節目第一時間邀請航空專家,從波音787的設計、構造、選料、理念等方面進行了評析,在肯定波音787設計理念的同時,也客觀冷靜的分析了787問題的根源在于供應商繁多,后期組裝管理難度大等,并且指出未來這樣的問題還會繼續出現,湊巧的是,在本節目播出的第二天,就出現了波音787的第六次事故,并全球范圍的787飛機立即停飛,可見在新聞中以科學的路徑按圖索驥,有時候還會偶遇意想不到的“預見”。當三星手機出現電池門事件時,節目組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解讀,對于手機電池目前的技術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還特別提示各航空公司對于該款手機上飛機的最新要求,追求知識性的同時還兼顧了服務性。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材料、技術的創新。在這方面,節目也策劃了大量選題,讓廣大聽眾了解科學前沿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發現,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比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英國參觀曼徹斯特大學石墨烯研究院時,節目特別策劃了《石墨烯能否引發技術革命》,邀請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水江瀾為大家解讀石墨烯是什么?是如何被發現的?主要存在哪里?我國資源儲備如何以及未來會應用在哪些領域?第一時間讓大家對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有了形象的認知。同樣,在2017年5月我國首次在南海發現可燃冰且成功試開采,節目組迅速反應,科普可燃冰作為新能源有什么特性。

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科學,4年多的時間,節目積累了諸如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所研究員龔建明、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國防大學軍事專家葛立德、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張成崗等一大批權威的專家,形成了強大的專家團隊。

3 策劃系列節目,引導科學意識

科普節目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科普的內容除了知識本身,還應訓練人們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培養其科學精神,尤其對未成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幾年來,節目日復一日傳達科學知識之外,試圖幫助聽眾建立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激發對科學的探索熱情。比如策劃了“粉碎科學流言榜”系列。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萍紓鞑f會支持。而《照亮新聞深處》在每個月的月末都會安排一期節目盤點過去一個月上榜的科學流言。有商家制造塑料大米?蜂王漿的雌激素會導致乳腺癌?這些說法為什么不靠譜?出現哪些關鍵詞就可以判定為謠言?科學思維方式和判斷力有沒有規律可循等等,帶著大家去偽存真,樹立質疑精神,倡導不隨意轉發流言。

4 積累科學知識,接地氣的表達

科普節目作為知識性節目不同于其他社教類節目,它的專業性對主持人來說是極大的挑戰。節目話題既要貼近生活,主持人可以很好的情景再現,也有很多比較專業的話題,可以說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需要主持人為一期節目做大量的背景資料準備和消化吸收過程。雖說主持人只負責提問和推進話題,但從嘉賓回答中抓住要點進行進一步提問以及嚴謹的科學的表達都需要前期備稿過程中大量準備以及和嘉賓前期的碰撞溝通。

在廣播科普節目中,主持人還有一大責任就是要把抽象化的內容形象生動的表達,把嘉賓使用的一些科學用語用一些比喻深入淺出的解釋清楚,便于聽眾消化理解。這需要主持人有好的邏輯思維和快速的反應力以及多年科普節目的素養積累。比如2017年5月27號一期介紹太空中一個比其他區域冷得多的不毛之地,節目中用“冷斑”來表述,把它形容為太空長得一塊斑,主持人圍繞這塊“斑”形象的展開話題,什么原因形成了這塊斑?這塊斑里都有什么物質?是否會消失?等等,將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把它具象化。

在主創人員的精心設計創作下,在廣播科普節目良好的發展形式和聽眾好的口碑下,該節目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度創新創優節目”稱號。

注釋

①摘自科技日報。

參考文獻

[1]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廣播節目播音主持[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科學普及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科學普及助力科學教育做加法——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科學教育論壇會議綜述
民國時期科普教育的開創與探索
利用大數據開展科普工作的設想①
高校教師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的激勵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