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建設與發展

2017-09-11 09:47劉利亞
西部論叢 2017年2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

摘 要:我國國際經濟法學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導致在立法實踐及司法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適用發達國家既定規則的狀態。經過三十余年的努力,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理論在國內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建立起來,但卻沒有在國際經濟法理論傳播和實務中切實體現出來。究其原因無外乎國際經濟法體系的構建起步晚、發展過程受發達國家制約嚴重、參照國際既有規則過多、缺乏立法創新與突破、自身理論建設不足、法學教育教學定位不準等原因。本文針對以上問題加以分析,并建議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的改革,逐步提高中國特色理論在國際經濟立法中的地位。

關鍵詞:中國特色 國際經濟法學 理論建設

我國的國際經濟法學體系建設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步,法學的構建與實踐的發展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并始終處于與時俱進的狀態。這對我國立法研究與立法技術都是極大的挑戰。

一、我國國際經濟法學體系的建設背景

由于我國受國內政治運動的影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恢復正常的社會政治經濟秩序及外交的全面發展,足足耽誤了近三十年。從七十年代末試探性地走出去,到九十年代末明顯體現出國內經濟增長拉動的社會繁榮,再到跨世紀的二千年后經濟平穩增長,我國在國際經濟領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遵循的法律原則卻是被動接受發達國家的既定規則。

二、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理論的建設與實踐

我國的國際經濟法學體系,伴隨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確立而建立。但由于之前我國屬于計劃經濟體制,這對改革開放的實施以及進入世界市場都是極大的障礙。

直到80年代初,我國法學理論界依然對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體系尚存爭議,如汪暄、史久鏞教授主張國際經濟法是國際公法的一個分支,是“經濟的國際法”;而姚梅鎮、王名揚教授則主張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國際法和國內法規范的總稱,是獨立的新興的法學部門。[1]

法學理論體系的建設也經歷了對國外有關成果的借鑒和國內相關論著的逐漸出版的過程,自1984年劉丁教授編著的《國際經濟法》開始,到98年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 “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國際經濟法系列”,其間沈達明等教授相繼主編出版了多個國際經濟法系列專著,涵蓋《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和《國際海事法》、《沖突法》和《涉外法律文書》等門類,共同奠定了國內理論界構建國際經濟法體系的基礎。近年來,陳安教授積30年之功所作的《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深刻論證了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尤其是提出的“6C 律”[2]對“中國特色”在國際經濟法學領域的體現有了較為準確的概括。

在實踐領域,我國于92年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概念、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了應對外向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新的問題,我國加快對國外經驗的借鑒和對國內的相關經濟立法的修改,以達到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要求。雖然這種措施沒有改變我國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弱勢地位,但卻促進了我國對國際經濟法學體系建設的反思與促進,也使我們深刻的意識到,中國特色才是我們應該始終秉持的基本構建原則。

三、在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學者歷經30多年的努力將我國的國際經濟法體系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并從中總結出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理論,但是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知識架構中并未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

在理論教學層面,長期以來使用的教材內容與最新理論成果相脫節,而且,現在的教學模式依然要求學生具備“懂經濟、懂法律、懂英語”的素質,但未曾體現對其理論水平的任何要求。在教材內容設置層面,課時的安排也不能滿足對國際經濟法所涉及和涵蓋的內容的傳授,而且存在幾乎沒有實踐性指導內容的共同缺陷,沒有接受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同樣不可能得到傳播和推廣。在教學目標改革層面,我們應當在國際經濟法學領域創造新秩序,而不是雖意識到現狀對我國發展不利卻被動接受、束手無策。

四、對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建設的建議

1.中國特色基本理論在知識結構中的強化

中國特色基本理論應當在國際經濟法學教育教學的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弘揚國際經濟法的一般原則中的公平、平等的前提下,需要更多貫徹以國家利益發展為中心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的變革。對于我國目前依舊處于弱勢地位的現狀加以更為深入的分析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層面,否則將會喪失指導實踐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立足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定位,在參與國際經濟交往活動的過程中與發達國家沖突、磋商、妥協、和解、再產生新矛盾的循環中,努力尋找致力于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平衡點。短期的目標是爭取到平等的地位及逐步增加制定規則的話語權,而長期目標依然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長期目標的實現并不能依賴于發達國家對權利的重新分配,即使出于經濟利益的目的考慮,也絕不會出現權力的自覺主動的讓與。最終獲取權利的方式和手段,依然是產業領域變革帶來的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理論的樹立對實踐產生的作用。

2.在教材中大力宣揚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的成就和案例、判例

改革開放38年來。我國在對外經濟交往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成功的案例、判例,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國際經濟法學教材各相關章節中,必須貫穿這一條主線。長中國人志氣,增強民族自信心。這也是必要的中國特色。

3.契合人才培養目標的教育教學手段改革

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法學理論在教學材料中的體現需要同時涵蓋

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具體體現在教材內容安排上為:除了基礎理論對中國特色內涵和外延的全面深入分析以外,具體實踐性內容應在各章節理論部分之后附相關案例資料、網站鏈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銜接問題,補充課時的不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國際經濟法學所涉及的其他社會學科領域,包括前文所提到的:“懂經濟、懂英語”依然是國際經濟法人才不可缺少的硬件能力。應當將國際經濟法人才歸屬于復合型、跨專業專門培養的目標,進行精英教育。

注釋:

[1] 曾華群單文華.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創立和發展[J]中國法學,1998年第5期:28

[2] 曾華群.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理念與追求——《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的創新與貢獻[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4月:118

參考文獻:

[1] 余勁松,吳志攀主編.國際經濟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

[2] 陳安.國際經濟法學專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3] 駱旭旭.“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反思與重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4] 曾華群.中國特色國際經濟法學的理念與追求——《陳安論國際經濟法學》的學術創新與特色貢獻[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4月第14卷第2期

[5] 曾華群,單文華.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的創立和發展[J].中國法學.1998年第5期

[6] 陳安.評對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科發展現狀的幾種誤解 [J].《東南學術》1999年第3期

[7] 曾華群.論國際經濟法學的發展[J].國際經濟法論叢第2卷

作者:劉利亞,女,1981年7月生,廣東定海針(南沙)律師事務所 主任律師。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
中國電網企業利益相關者分析報告
淺析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
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學派
GDP核算方法——中國特色核算與接軌國際計算方法的平衡
淺析動畫創作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新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