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促進機制探析

2017-09-15 05:09劉亞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

劉亞

【摘要】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核心,教學專業發展更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本文從國家政策和制度、教師評價和獎勵、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師個人四個層面系統分析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促進機制。

【關鍵詞】高校教師 教學能力 教學專業化 促進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74-02

教學是高校教師的應然職責和首要職責[1]。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師專業化的核心,教學專業發展更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2]。然而,高校教師的教學職責卻出現了弱化和邊緣化的狀況。這一狀況的出現是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包括國家政策和制度的不健全及落實不到位,高校評價與獎勵機制的科研導向,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服務水平不高,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自主性不強等。因此,促進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應從國家政策和制度、高校教師評價與獎勵機制、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師個人四個層面開展工作。

一、健全、完善并落實好國家的政策和制度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都突出強調了教學是高校教師的首要職責,并明確提出了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要求。

盡管上述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為高校和高校教師重視教學、提升教學發揮了很好的引導和保障作用,但關于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政策和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高校教師專業標準[3]。目前,高校教師的準入標準不明確,在政策和制度層面上缺乏對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硬性要求、考核規定和保障機制。二是針對高校教師職后培訓和教育的規定較為陳舊,時代性較差。原國家教委于1996年發布的《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中的有些規定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高等教育現狀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對《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進行修訂和更新,豐富和完善高校教師培訓的內容、形式、考核、保障機制等。

此外,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關于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政策和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3]。以現實狀況而言,在很多高校,國家重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政策和制度并沒有內化為激勵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動力。結果導致教師發展教學能力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因此,教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督和評估工作,確保政策和制度的貫徹落實,發揮好政策和制度的引導與保障作用。

二、優化高校教師的評價與獎勵機制

在現行的高校評價和排名體系中,科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衡量指標。因此,高校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差。教師的教學同樣需要被認可和尊重,需要獎勵和榮譽。因此,激勵教師重視教學需要完善和優化高校教師的評價與獎勵機制,提高教學能力在評價和獎勵體系中的權重。

在教師的評價和獎勵機制上,應建立與科研導向相對等的教學導向,實現教學導向與科研導向的有機結合,讓教學優秀與科研突出的教師得到同樣的肯定和尊重。唯有如此,才能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如果教師投入在教學上的時間和努力始終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和尊重,那么提高教學質量將始終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無法改變教學邊緣化的現狀。

建立教學導向的評價和獎勵機制,首先應把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教學示范和影響、教學獎勵等作為獎勵項目,作為教師履職考核、評獎評優、薪酬分配、職稱晉升等的重要指標,使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在評價和獎勵上得到充分的肯定與尊重[1]。

三、提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服務水平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都明確指出:引導和推動高校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工作,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國內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創新教師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使教師培訓更具活力和效益。教師培訓內容應涵蓋理論性的一般教學法知識、操作性的教學基本技能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等,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思想、增強教學技能、提高教育技術水平。在培訓形式上,采用講授式培訓和參與式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參與式培訓的主要形式有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頭腦風暴法等[4]。參與式培訓能充分融入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幫助教師吸收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提升教學咨詢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不同需求的教師提供不同類型的教學咨詢服務,滿足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發展需求。為保證教師按需選擇咨詢服務,應公開咨詢專家的教學專長,教師根據自己教學能力發展的具體需求預約咨詢專家,接受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咨詢。

四、高校教師應不斷增強教學專業化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一個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自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應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善于借鑒運用已有的教學學術成果,進行有效教學。一方面,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慕課(MOOC)等信息化教學資源,自主學習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和教育技術等教學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高校教師應善于借鑒運用已有的教學學術成果,提升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

高校教師應勤于開展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波斯納提出了一個被普遍認可的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往往被看作是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高校教師應將教學反思內化為一種固有的思維習慣和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逐漸使自身的教學行為從無意識的隨意轉變為有意識的設計[5]。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夠從簡單、重復、機械的教學方式發展為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高校教師應結合自己所開設的課程,積極開展教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掌握豐富實用的學科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是一種體現教師專業特性的知識,是構成教學能力和有效教學的知識基礎。學科教學知識的生成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教學的學術化研究。因此,積極開展教學的學術化研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反思、總結、抽象、概括,從而生成學科教學知識,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2]。

綜上,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措并舉,做到政策制度與團隊建設相協同、內在自為與外部激勵相協同、團隊發展與個體成長相協同、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相協同,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持續提升,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段利華, 禇遠輝. 當前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與對策.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4(10): 86-88.

[2] 李慶豐.大學新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核心概念與基本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 2014(3): 68-75.

[3] 禹實.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問題研究.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014(2): 104-107.

[4] 方健華. 從教學能力到課程能力:基于新課程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與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13): 34-38.

[5] 劉曉玲. 地方師范院校教師教學能力自我提升的行動策略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15): 41-43.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
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實踐優秀美術作品展(二)
關于高校教師對終身教育認可度的研究報告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在職培訓與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探討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師
花錢評高校教師讓學者斯文掃地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路徑研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