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國外漂泊八年的著名文學家高長虹

2017-09-29 02:20林曙朝
文史月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長虹抗戰魯迅

林曙朝

高長虹原名高仰愈,又名高春海,山西盂縣人。曾留學日本,后又赴歐洲,在德、法等國漂泊,前后8年。長虹是他的筆名,本名反而鮮為人知。他是曾被魯迅關注和支持、在中國文壇上有一定影響的文學家。

1898年農歷二月二十二日,高長虹出生于盂縣清城鎮西溝村。幼年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秀,頗得老師同學贊賞。1914年7月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在省立一中讀書時,也頗有才名。1915年,因拒絕參加擁護袁世凱稱帝的游行而獲罪校方,后又因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抨擊封建統治,觸怒當局,為校方所不容,被迫輟學。后到北京圖書館苦讀、到北京大學旁聽,堅持自學,終于打下堅實深厚的文化基礎。

1924年夏天,高長虹在太原約集志同道合的文學青年高沐鴻、籍雨農、段復生等,組織“貧民藝術團”,創辦《狂飆》月刊,掀起“狂飚運動”。所謂“狂飚運動”,以筆者之淺見,就是要掀起一股猛烈的風暴,喚醒“睡著的”“昏著的”“躺著的”“玩著的”青年乃至廣大民眾,無情地揭露和鞭笞社會的黑暗,以迎接社會的變革及光明。高長虹他們渾身熱血沸騰,敢于直面人生,將自己的真心話發表出來,直率而尖銳地抨擊社會弊端,這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高長虹并不滿足于在山西的作為,于是移師北京,在《國風日報》上出版《狂飚》周刊。此舉引起魯迅等前輩作家的關注。魯迅看到《狂飚》,曾說“據我看是好的”,并向孫伏園詢問“長虹何人”。1924年12月10日晚,高長虹初次拜訪魯迅,送去《狂飚》及《世界語周刊》。魯迅熱情對待,并告訴高“可常來談談”。顯然,在魯迅心目中,高長虹是一個不僅“醒著”而且“要前進”的青年,是一個“對于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的青年,是一個能夠“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的青年。魯迅還在《野草》(發表于《語絲》)一文中評論高長虹的作品,說:“《幻想與做夢》光明多了!”而后,高長虹又拜訪過魯迅幾次。

高長虹與魯迅的交往,初期是親密的,彼此視為對黑暗進行批判和戰斗的戰友。有人說他們倆的結識,是“主將與副將的會合”。

后來,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有客觀方面的,有主觀方面的,也有一些生活小事、人事關系方面的不和諧等等),還有外界一些無根據的傳言,導致二人反目成仇,惡語相加。后來有人評論:“高長虹與魯迅發生沖突,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上,或者說在五四以后的中國思想文化界,都是一個既具有典型意義又富有個性特色的文化現象?!?/p>

1926年4月16日,高長虹赴上海,與尚鉞、向培良、鄭效洵、高沐鴻、柯仲平、黃鵬基、高歌等繼續辦《狂飚》周刊,編輯《狂飚》叢書,開展“狂飚運動”。

高長虹在發動、組織和領導“狂飚運動”,創辦了《狂飚》月刊、周刊、不定期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同時,創作了大量作品。出版有《心的探險》《光與熱》《精神與愛的女神》等等。

1930年,高長虹赴日本,從事經濟研究。而后又轉赴歐洲,在德國、法國等地漂泊,前后長達8年,于1938年回國。

此時,中國已進入全國抗戰階段。高長虹經香港到達武漢,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是年10月25日,武漢失守。高長虹撤至重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文藝宣傳活動,在《中蘇文化》《抗戰文藝》《新蜀報》上發表散文、雜文、評論和詩歌。

1941年,高長虹不滿蔣介石消極抗戰政策,只身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受到熱情接待和妥善安置。

抗戰勝利后,延安的文藝工作者紛紛奔赴各解放區。蔣介石為搶占抗戰果實,調兵遣將妄圖占領東北戰略要地。黨中央、毛主席及時做出部署,任命彭真為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政治委員,率領大批人馬奔赴東北,迅速擴大部隊,壯大人民力量,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為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奔赴東北,這是當時革命的需要,也是高長虹的選擇,從此他再沒有踏上家鄉山西的土地。

他先在哈爾濱,后到沈陽工作。1954年春(一說是1956年),因腦溢血突然病故于東北局招待所(沈陽東北旅社前身),享年56歲。根據東北局組織部的批示,其遺體埋葬于塔灣附近的墓地。endprint

猜你喜歡
長虹抗戰魯迅
我們家的抗戰
我們家的抗戰
孔乙己
捉拿
阿迅一族
抗戰音畫
抗戰,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長虹招蜂引蝶
誰丟了長虹的品牌資產?
長虹的風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