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及其實現

2017-10-21 03:12張玲梅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實踐策略小學語文

張玲梅

摘 要:相關調查表明,視覺素養是當代人的基本素養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文字讀寫能力,同時還應該對圖片進行視覺解讀。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忽視了視覺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該看到視覺素養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比如,教師運用視覺化因素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構建圖文互補的課堂內容,使學生加深對視覺材料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視覺資源,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針對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實現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視覺素養教育;小學語文;策略;實踐

一、運用視覺元素進行教學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他們往往會被一些圖片和動畫所吸引。而語文知識偏重于文字內容,教師就應該將視覺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涵。以往教師在教學中不太注重用視覺元素進行課堂導入,他們往往直接告訴學生學習目標,然后開始課堂內容的講述。這種方式對于小學生的吸引程度還是不夠的。教師需要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運用視覺元素,使學生形成直觀的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二組第1課“古詩兩首”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時,教師應該運覺元素進行教學導入。由于該課的內容涉及古詩《春曉》的賞析,所以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讓學生瀏覽一些圖片,這些圖片和春天的景象相關,其中還包括啼叫的鳥兒和夜晚的落花等。學生瀏覽完這些圖片之后,就會迫切地想要讀整首古詩。

二、合理運用視覺化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圖文并茂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的口頭講述為主,這種教學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師的負擔,還會使得學生出現厭煩情緒。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長時間的口頭講述會使學生出現思維不集中的情況,很顯然不利于他們的學習。相比之下,多媒體教學方式則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圖片,營造出圖文并茂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組第19課“螞蟻和蟈蟈”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時,教師應該合理運用視覺化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與之相關的圖片以及動畫片。學生在動畫片中可以看到螞蟻和蟈蟈的交談情況,并對二者的語氣加以體會,從而更好地把握整個寓言故事所要傳達的深意。

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視覺化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在課堂教學中通常以自己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和學生就語文知識展開互動,整個課堂氛圍顯得死氣沉沉,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留不下深刻的印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視覺化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之前,就挑選一些海報或者照片對課堂進行布置。這些圖片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讓學生在課前對這些圖片進行解讀,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觀察能力。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教育的策略

1.開發視覺資源,提供想象空間,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記憶在對漢字的識記的教學中,規范用字一直是被強調的重點,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者接觸到的漢字數量越來越多,字形結構越來越復雜,錯字別字現象進而頻頻發生,因此本研究重點關注了對漢字的正確書寫,減少錯別字,規范漢字的使用,并且是學習者能夠體會漢字字形章法的優美。實踐中,筆者在學習者日常的書寫和作業中,發現不少錯別字的現象,并且同樣的錯誤會出現在許多學習者身上,這無疑是教學中應該引起重視的地方,但是如果只是應用簡單的重復強化的方式,使學習者通過罰寫多遍來記憶易錯的漢字,只能得到治標不治本的結果。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將易錯的漢字展開對比,引導學習者根據漢字的字形特點大膽展開聯想,真正理解漢字的構成方式與內在含義,從根本上杜絕錯別字的產生。

2.綜合視覺圖像與語言文字形式呈現內容,全面透徹分析文本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會經常運用視覺圖像來輔助教學,給予學習者相關的現實體驗,以促進對文章的理解。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視覺圖像往往被作為一種簡單的輔助工具,試想如果教師只是簡單的向學習者呈現一幅圖畫意圖說明文字內容,倘若圖畫描述與文字意境不符,或是與學習者自身經驗不符,則會造成學習者思維上的混亂,無疑不利于學習。視覺圖像不僅僅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說明,每一個視覺圖像中都蘊含著作者的意圖和感情,對同一事物,不同形式的文本所表達出的效果會截然不同,因此有必要讓學習者全面了解不同形式文本之間的差異,從文本的構成元素到表現手法進行分析,才能使學習者全面透徹的認識和理解事物。

3.運用可視化信息技術工具,組織知識內容,激發創造力

在寫作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習者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創作。思維導圖是一種符合人類放射性思考方式的工具,利用圖像色彩與關鍵詞的鏈接,充分調動左右腦的功能,幫助人們進行有效的思考。學習者在寫作前,根據寫作主題,展開自由的充分的思考與聯想,借助思維導圖,真實的記錄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獨特的“寫作提綱”,使自己在之后的寫作中更加游刃有余。而應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思維導圖的創作,則更為方便快捷,豐富的色彩設置、生動的圖畫配合,能夠有效幫助學習者打開思路,積極展開寫作前的構思,能夠捕捉學習者一瞬間的靈感,將思考到的內容可視化,借助圖像,促進靈感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生,進而形成層次鮮明結構清楚的寫作思路,在條件允許下,還可以訪問網絡資源并與思維導圖進行鏈接,使寫作素材更為豐富充實。

綜上所述,視覺素養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根據考試內容進行講解,很少考慮到視覺素養的因素,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較為片面。為此,教師應該采用以下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運用視覺元素進行教學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合理運用視覺化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圖文并茂;最后,教師還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視覺化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猜你喜歡
實踐策略小學語文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