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的感恩教育

2017-10-21 20:41馬昭昆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感恩教育表現

缺乏感恩教育導致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模糊、缺乏責任意識、感情甚至親情淡漠,感恩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獨立意識、構建良好修為,能夠幫助大學社協調學校生活,也有助于大學生創立回報家庭、回報社會的決心和信心。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需要多方協作、互相支持。本文希望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內外因素的解讀,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獻計獻策。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感恩教育;表現;教育渠道

“感恩”是個外來詞,它與中國自古提倡的“知恩圖報”語義相似,但是比“知恩圖報”的含義更寬廣?!案卸鳌钡耐庋涌梢园胰?、朋友、社會,可以包含親情、友情、愛情,但是“知恩圖報”更側重于“一報一還”,不如“感恩”大氣、明朗。當代的感恩教育一再被提及,是因為許多人感恩意識匱缺,事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感恩意識匱缺的現象在當代大學生中也時有發生。

1 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匱乏的表現

當代大學生多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初見成效,部分人家庭生活已經比較富裕了,再加上當時中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當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對獨生子女的過分寵愛等社會因素加劇了當代大學生缺乏感恩教育的通病。具體表現在:

1.1 價值觀模糊甚至出現偏差

市場經濟的沖擊給人們的意識層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過分地追求名利使他們的價值觀模糊甚至出現偏差。部分女生盲目攀比嚴重,虛榮心強,把追求金錢當做人生的唯一目標。

1.2 缺乏責任意識

當代大學生大多獨立意識比較差,依賴性強。國外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會勤工儉學,自己想辦法掙學費和生活費,我們的大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就比較弱,即使能夠勤工儉學的學生,也大多會把這部分收入當成自己的“小金庫”,首先想到的是給自己買點什么,很少很有人想到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更別說讓他們挑起生活的重擔。所以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啃老”現象。

1.3 感情甚至親情淡漠

作為被寵大的一代人,當代大學生的感情甚至是親情比較淡漠。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感受、得失放在第一位,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會關心周圍的人,甚至不會關心父母。在他們的眼里,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自己順理成章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順理成章地用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比吃喝,比穿戴。

2 對大學生進行實行感恩教育的推動作用

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當代大學生表現出許多不成熟、不理智的方面,他們喜歡獨立,卻沒有適應社會發展的韌性;他們崇尚個性,卻往往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想早點把握時代的脈搏,卻不知道怎樣面對挫折。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意義重大。大學生學會感恩,才能學會與他人和睦融洽,才能回報父母親人、才能以感恩的心態面對朋友、鄰居、同事甚至陌生人。

2.1 感恩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培養獨立人格、形成良好修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古老的中國思想,樸實而真摯。大學生心存感恩,才能謙虛謹慎,才能有愛人之心,敬人之心,也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形成獨立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修為。反之,如果凡事以個人為中心,斤斤計較、吹毛求疵,沒有個人修為而言,勢必處處碰壁,最后反倒害了自己,讓自己處處畏首畏尾,毫無獨立人格可言。

2.2 感恩教育能幫助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建立和諧校園。

大學生活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和過程,大學生活同樣是與人接觸的過程。小到與室友相處,與同班同學相處,大到與校友相處,與各行各業的校工相處都會考量到大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感恩教育能幫助在校大學生迅速融入新的教學環境,從而適應大學生活,同時,也有助于大學生和睦融洽地進行校園生活。

2.3 感恩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回報家庭、回報社會。

感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回報社會,直接體現是回報家庭。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是社會的組成單位。每個大學生都是家庭的核心成員之一,為了培養一個大學生,每個家庭都任勞任怨、竭盡所能。感恩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從思想上認識感恩,從行為上回報家庭,進而回報社會。

3 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渠道

感恩教育不僅關系到一個大學生個人的個性、修為的形成,更關系到大學生就業之路、穩定之道和整個生命歷程,因此,感恩教育需要大學生個人以及大學生所接觸所有教育環節的共同努力。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家庭擔當起感恩教育的基地

越來越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表明,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基地。對一個孩子的個性和行為特征、學習能力影響最大的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孩子的家庭。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最應當強調的就是父母親人對他的教育,一個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大學生是不可能去感恩親臨好友甚至是陌生人的。

3.2 學校強化感恩教育成果

學校教育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家庭教育給了孩子教育的基石,學校教育則是勾勒細節的刻刀。所有點睛之筆都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將感恩教育作為大學生政治教育的必修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責任意識的教育、感情和親情的教育,讓學校教育強化感恩教育成果。

3.3 到社會演練感恩教育成果

一切教育都是為了應用。感恩教育的最終成果也要體現到社會應用上。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不僅能夠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起到促進作用,還能檢驗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成果,使大學生更能適應社會前進步伐,早日挑起社會建設主力軍的重擔。

4 結語

感恩教育在當代備受重視,不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充滿了正能量,恰恰相反,我們正在進行的是社會前進過程中的查缺補漏工作。經濟發展固然無可厚非,在物質誘惑面前保持理智,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則是錦上添花!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馨文.高校感恩教育研究[D].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2015.

[2]孫楊.當前高校感恩教育的問題與建議[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馬昭昆(1979-),女,天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天津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政工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師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單位

天津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研究院 天津市河西區 300222

猜你喜歡
在校大學生感恩教育表現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感恩教育”
地方院校在校大學生價值觀發展狀況實證研究
攝影藝術中的美學探討
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機制研究
高校貧困生感恩教育途徑探析
我國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探究
強化系列主題班會 促進學生人生發展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淺談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侵權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