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及教學實踐

2017-10-27 20:50朱鳳榮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有限性生活化

摘 要 學生的個體性、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道德自身的境域性決定了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學校德育需要針對有限性產生的根源,轉變德育評價機制、促成德育生活化發展、促進學生自主知識建構,盡可能地發揮德育的有限功能,最終促成德育影響的無限擴展。

關鍵詞 德育教育功能 有限性 生活化

一、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及原因分析

1.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

從學校德育本質看,學校德育教育功能是有限的,這種有限性表現在學校德育的成效是一定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有限,另一方面,學校德育對于社會道德問題的解決也是有限的,對社會道德問題只能承擔有限責任。和學校德育教育功能有限性相對的是學校德育的無限性,這種無限性主要是指學校德育在學生心中種下的道德種子,使其具有了無限生命力,獲得無限的生長可能。

2.學校德育教育功能有限性的生成原因

(1)學生的個體差異

經典德育理論認為,個體道德結構是知、情、意、行四要素的統一體[1]。知即道德認識,個體只有掌握道德規范及其意義,才能形成基本的道德識辨能力;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們進行道德判斷引發的內心體驗;意即個體在道德行為方面的自覺努力;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面對外界時所做出的行為反應。道德過程由四要素相互作用而成,一般順序為提高“知”、陶冶“情”、鍛煉“意”、培養“行”,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學生的道德發展需要經過知、情、意、行四個步驟才能促成道德水平的真正提高。學校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對道德規范等道德知識經驗的傳授,其所觸及的只是學生的道德認識層面,由于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經驗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校德育所傳授的道德知識經驗對道德行為不起決定性指導作用。其次,學生的道德認知建構是靠個人在具體情境中、在具體的文化環境中自我建構和習得,學生對學校德育傳授的知識經驗存在的理解和認知的偏差也會影響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發揮[2]。另外,雖然學校德育可能會使學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認知,但復雜而又不斷生成的人性會使學生在進行道德抉擇時很難按照學校傳授的道德經驗認知來進行。

(2)學校教育問題

學校德育是由德育目的、內容、方法、過程、課程等多個因素環節共同構筑的教育機制,也是校內教育者共同參與的綜合效應。在教育活動中,其教學、管理、服務等工作不一定都合乎要求,且參與教學活動的教育主體的道德品質參差不齊,因此學校德育的教育功能自然也有一定限度。首先,從德育的教育地位看,雖然學校德育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但是德育的核心地位并沒有在學校教育中體現出來,大多數教師把德育概括為“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3]。應試教育的教育體制使得學校德育無形中被功利化和邊緣化,學校德育中,形式主義和虛無主義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導致了德育的實效性不足。其次,從德育內容看,當前學校德育內容一方面偏向政治思想教育,政治色彩突出,忽視了道德意識觀念教育,另一方面偏重于對學生言行的規范,所進行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守紀律,而不是為了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內容方面的偏離影響了德育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再次,從教育方法看,學生的道德心理生成是一個知情意行相結合的過程,要使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既要傳輸給學生道德意識觀念,也要使學生認可道德觀念,只有把相關觀念內化為自己的意識觀念,才能最終形成道德行為,學校德育只有遵守這個道德心理的生成機制,才能使德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當前學校德育教育方法多停留在意識觀念灌輸層面,雖然也有德育活動,但缺乏明確的指向性,其方法和道德形成機制不一致,影響了德育成效。最后,從教育者的道德水平看,道德教育由教師承擔,學校德育的主要方法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由于社會、個人等各種因素限制,教師的德育水平也有一定限度,在教師道德素質一般的情況下,其承擔的德育產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受到限制。除了德育教育各種要素的影響外,學校管理服務中的各種不道德行為也會影響學生的道德進步。

(3)社會環境影響

社會環境對學生道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生道德觀念的建構以及道德行為的發生兩個方面。從道德觀念建構來說,學生的道德發展具有自我建構性、生成性等特點,他們雖然在學校內部接受各種思想道德觀念規范,但思想道德觀念的吸收及內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個體人性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家庭成員的功利行為、社會評判標準降低、學校管理服務偏差以及教師的不道德行為很容易影響學生道德的自我建構。從學生的道德行為發生來說,雖然學生通過學校道德教育已經具有一定道德水平,且也形成了較高的道德評判觀念,但是由于教育環境中生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經驗積累,以及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能力和社會真實的道德生活有一定距離,因此在實際行動中,社會道德環境會對學生的道德選擇施加有力影響,誘使其在行為上違背學校道德教育。

(4)道德具有境域性

道德具有境域性,不同情況下所適用的道德標準或規則是不一致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道德意識觀念是有限的,且這種德育還具有一定偏向,并沒有強調道德規范選擇的教育,另外對于有關倫理道德的教育也缺乏有力的理論支持,多元化環境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困擾。因此,以有限的知識理念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學校德育的教育功能有限性自然較為突出。

二、教學實踐

雖然學校德育教育功能具有有限性特征,但可以通過調整改革促使學校德育教育功能在有限性范圍內盡可能擴展影響力。

1.調整德育評價機制,突出德育地位

當前學校德育中對于德育教育效果的評價往往限定于學生道德觀念規范的知識掌握情況,忽略了德育教育功能的動態性,不利于學校德育教育功能價值的科學評估,也無法突出德育在學校中的地位。因此要使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得到改善,就需要從學校德育教育的評價機制著手。首先,要從當前教育考評模式轉變著手,在當前教育機制中,德育雖然被賦予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升學率或分數才是學??荚u的首要指標,在此評價指標導向下,上至校長,下至教師,都會把分數提高或升學率提高作為學校教學的首要任務,由此形成了圍繞應試的教育模式,而德育對于應試并沒有明顯的推進作用,或者這種作用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來顯現,因此在實踐中德育往往被放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要提高德育的學校地位,需要改變當前這種以應試成績評判教育的評價模式,形成綜合素質的考評模式,強化德育效果,提升學校德育地位。其次,要從學校德育測評內容調整入手,德育教育功能的價值體現在各個方面,知、情、意、行等方面都是學生道德水平考核的對象,但在現有教育模式中,主要考評的是學生的道德意識觀念認知情況,對于其他方面評價內容的缺失,導致學生在其他方面的道德進步難以被發掘,德育價值被忽視。因此必須要調整德育測評內容,把學生在認知、態度、行為等方面的道德表現都考察在內,另外鑒于德育效果的延時性,還要把學生長期的道德表現也作為考察內容。最后,改變德育測評的方法和手段,德育教育成效不僅表現為意識觀念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各種實踐情況下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選擇,因此還需要改變當前單純的知識識記的書面考核手段,通過書面考核和實踐考核兩種方式來形成更為真實的道德評價。endprint

2.強調社會道德實踐,進行生活德育

生活是道德生成的土壤,道德教育最終要在社會實踐中檢驗其成果。因此,要使學校德育教育功能在社會生活中更多地發揮作用,就必須使道德學習走向生活[4]。生活德育的實踐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著手。

首先要設置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目標,這個目標是指德育要以學生的道德生活推進為目的,而不是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或者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各種道德規范,使學生適應學校的紀律生活;其次,從教學環境上來說,學校德育最終是要回到生活實踐中檢驗成果,因此對于德育教育的展開也不能限定在知識的真空中,而是要把道德教育的相關內容和具體的生活化情境結合起來,使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成為德育課堂,使德育浸潤在生活化情境中。如在社會公德知識教育中,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學生宿舍生活及公共餐廳的特定情境來向學生傳授個人在公共場合中的道德規則,道德教育場景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對相關道德經驗概念的理解感同身受,也容易使學生更好地把道德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其次是教育內容生活化,關于內容生活化要分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道德不是目的本身,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相關道德觀念知識,規范學生在生活中的言行,因此對于相關教學內容要從生活出發,再回到生活,由生活推及道德,也由道德推及生活,因此在教育內容方面要轉變當前以政治思想學習為主、以紀律規范為目標的道德教育內容,突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道德規則,如家長和子女之間的道德關系處理、師生之間的道德關系及原則,都是學生在學校德育中需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第二,當前的德育教學內容偏重于知識理念的教育,缺乏道德選擇教育,使得學生在面對不同道德情境時往往難以選擇,因此道德教育內容的生活化也意味著教學內容要選擇生活中適用的道德選擇知識,通過道德判斷和選擇教育,讓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最后是教學手段方面,道德觀念規范是個體在社會中順利處理社會關系、獲得社會認可的隱性規則和秩序,生活化是道德的基本特征,但是在當前學校德育中,很容易通過一些和道德生活化特征不一致的專家講座等教學手段使道德教育顯得高大上,同時也使道德教育和學生現實拉開了距離,結合生活道德化理論,德育教學手段需要和生活結合起來,如營造課堂的民主氛圍,抑或是開展生活化的道德實踐活動,都有助于學生真正以道德主體的資格建構自己的道德生活和道德面貌,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在學校德育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基礎上,必然會弱化社會環境對學生個體道德建構的負面影響。

3.尊重道德自主建構,增加學生互動

學校德育是通過學校相關要素的共同作用施加于差別化學生主體的道德教育,這種教育不僅受到學生自身道德認知水平的影響,還受到了學生生命個體的復雜人性影響,這種教育最終要服從于學生自主道德結構建構。因此要弱化學生生命個體性對學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影響,就必須結合學生自主知識建構的特點,在德育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德育互動,使相關德育知識更好地納入學生自主道德知識建構體系中。當前學校德育對于通過學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道德建構的具體落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踐:第一,營造民主氣氛,德育涉及到學生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學不同,更接近生活,有更多的趣味性,另外道德觀念規范也是學生言行發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學生在德育教學中存在互動的潛質,但是有潛質不一定就會顯露出來,壓抑嚴肅的課堂氣氛往往會使學生有話不敢說也不想說,因此必須通過師生關系調劑以及教學方式轉變來營造民主氣氛,使更多的學生有意愿投入到德育教學互動中;第二,選擇學生關心的話題,學生的角色身份決定了其往往只關心情感、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話題,另外當今媒體上所傳播的大眾話題也是學生較為關心的話題,德育工作者在德育教學中只有選擇學生所關心的話題,才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容易促成學生的共鳴;第三,提供互動機會,傳統的德育教學偏重于道德說教,教師往往是按照教學要求把相關的道德品質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對相關道德品質的理解和認知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要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道德建構,還需要學生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意識觀念的互動碰撞,促進學生的知識結構建構,因此在學校德育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各種互動平臺或機會,小組辯論或者主題研究都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第四,有效引導,教育的本質是用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在學校德育中,學生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講出自己的道德認知,但是這種認知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因此在學生互動過程中還需要教育工作者適時地對相關觀點整理引導,才能在學生在心靈交流的同時地把正確的聲音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端正學生的道德態度。

參考文獻

[1] 朱林.知行統一全面回歸:當代高校德育實效性探微[J].前沿,2005(6).

[2] 蔡秀梅.德育有限視角下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3] 包桂蘭.淺談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5).

[4] 張建設.論德育有限性與德育實效性的關聯[J].教學與管理,2013(6).

[作者:朱鳳榮(1964-),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 白文軍】endprint

猜你喜歡
有限性生活化
初中寫作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生活化練筆為小學生寫作插上翅膀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論“神化”學校教育傾向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