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

2017-10-27 10:59朱艷蘭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途徑內容

摘 要 科爾伯格提出著名的兒童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表明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道德發展上呈現出階段性特征。本文基于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總結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規律,并依此規律探討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可行途徑。

關鍵詞 科爾伯格 道德認知發展 小學生道德教育 內容 途徑

科爾伯格作為當代西方道德認知學派的創始人,沿襲皮亞杰學派,從發展心理學角度提出著名的“三水平六階段”兒童道德發展階段模型,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而且可以通過創造外部條件來促進,為小學生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依據??茽柌耜P于道德發展的主要觀點包括:道德發展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道德判斷力同邏輯思維能力相關;社會環境對道德發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1]。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也需要科學的道德教育理論作指導。

一、道德發展規律和道德教育規律

科爾伯格以人的認知道德判斷力為著眼點,進行大量的實驗分析,提出“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低常態水平(避免懲罰與服從階段和交換階段),主要特征是注重自身的具體結果,表現為個人工具主義目的;常態水平(“好孩子”定向階段和良心維持階段),主要特征是滿足社會期望;超常態水平(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的倫理原則階段),主要特征是履行自己所選擇的道德準則。一般認為小學低中年級學生處于低常態水平,中年級以后向常態水平及以上發展,四年級小學生是低常態向常態水平發展的重要時期。

1.道德發展的規律

道德發展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互動式發展的系統過程。在與他人交往中,要進行善與惡、好與壞、高尚與鄙俗的選擇,這種社會交往意味著人不可避免地面對道德選擇[2]。因此我們要認識道德發展的規律,并遵循這些規律進行道德教育。

第一,道德是有發展階段的。兒童的道德發展是分階段連續發展的過程,邏輯思維的發展是其道德發展的必要條件,且與兒童受教育程度有關。道德發展主要有賴于個體道德自覺,而不能由外部強加。雖然外部條件如社會環境對道德發展有刺激作用,但需個體內部狀態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

第二,知情意行是構成道德發展過程的四要素,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不能獨立存在,伴生在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過程中。道德發展是學習的結果,需長期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但這種學習過程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是不同的。

第三,他律和自律是兒童道德發展過程中的兩種基本類型,從他律到自律是道德發展的一條基本規律。交往活動特別是合作活動是兒童道德發展尤其是自律道德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在真實的道德沖突中才能實現從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沖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2.道德教育的規律

依據上述道德發展規律,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要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道德教育要奉行發展性原則。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教育者要根據兒童現有發展水平來確定德育內容,創造條件讓學生道德認知失衡,自覺學習高于其現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這樣小學生會在探求新的認知平衡中不斷提升道德判斷水平。

第二,道德教育要注重促進道德認知判斷與道德行為的一致性。在小學道德教育中經常出現小學生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不一致的現象,在促進道德判斷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同時需促進學生道德判斷與行為的一致性。研究表明,道德判斷力的水平越高,二者越易趨向一致。

第三,真實道德問題有明確的道德行為方面的要求,不僅停留在道德認知判斷層面,對人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確挑戰,蘊含直接的道德教育價值。虛擬道德情境不含有真實道德沖突,也不必然導致道德行為[3]。要善于捕捉學校生活中真實的道德問題,及時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第四,人對人的理解是道德教育的基礎。道德規范規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乎道德的關系,源于人性和社會性的需要,這種關系的把握需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理解的基礎上[4]。中國古代最基本的道德“仁”,形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關系中發生的,是在對他人有影響的行為中體現的[5]。因此,道德教育一定要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進行,道德才能成為人之自律。

二、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容

科爾伯格把促進道德判斷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一致性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并且道德教育在各階段都應以啟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中心。因此小學生道德教育內容的確立應符合發展階段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中所進行的道德內容劃分,只是依據兒童道德發展階段進行的普遍意義上的分段,并不是要求針對所有兒童都界限明顯地進行道德內容的教育,而且有些道德內容是公德、私德和學業道德所共有的,有些道德內容是貫穿所有年級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道德認知、判斷及推理能力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從被動他律向主動自律的道德行為轉變的關鍵。

三、小學生道德教育的途徑

小學生處于道德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選擇合適的道德教育途徑很重要。通過灌輸、管理、訓練等方法,即使學生掌握全部美德也未必轉化為道德行為??茽柌褚詢和l展階段論的觀點駁斥了道德灌輸論,提出“課堂討論法”、“公正團體法”等,對進行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和方法的選擇有指導意義[6]。我國當前學校德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將道德準則和規范強化為學生的內在意識和行為習慣,忽視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道德養成的規律[7]。依據科爾伯格兩個著名的道德教育策略——道德討論策略和公正團體策略,同時根據上述小學生道德教育內容,本文認為可供選擇的道德教育途徑如下:

1.道德討論

通過為兒童提供高于其原有發展水平一個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引起兒童的道德認知失衡和不確定性,通過“道德兩難”問題討論來提高其道德認知水平。需要掌握小學生當前的發展階段,設計適合的道德兩難問題,在討論中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判斷水平以及對問題分析的角度,了解每名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因材施教,引導其向更高道德階段發展。通過道德討論,個體間就會有交互活動,也就有了角色承擔的機會,使個體學會考慮別人的想法和處境,學會換位思考和尊重他人而不以自我為中心,最后進行道德決策,增強個體的主動性,意識到自己的道德水平并提高認識進而自覺端正其道德行為[8],這個過程對小學生道德發展十分必要。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夠成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找準時機積極引導,使其道德認知判斷能力順利向下一階段發展。道德討論適合小學各學段的學生,但要注意道德兩難問題設計的適切性。endprint

2.公正團體

通過營造公正的團體氛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由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為使學生積極民主地參與活動,需要建立更高階段水平的集體規范和團體觀念,在經驗積累中逐漸幫助兒童養成知行合一的良好道德品質,學會辯證判斷的思考方式。重視兒童合作性的培養是采用公正團體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已有研究表明兒童更愿意遵從在公平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同制定的規則。培養學生的集體感是公正團體法的基本目標,但需要設計與選擇不同的內容,要考慮到實施的具體方案會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公正團體法中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親社會能力,也就是促進學生道德的社會化過程。公正團體道德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積極性,學會自我約束、自主決策、自覺踐行,從而實現從他律向自律的轉化,增強學生的“慎獨”能力[8]。因此公正團體法更適合中高段小學生的道德教育,而對于處于避免懲罰與服從階段和交換階段的低年級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是十分適合。

3.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教育途徑也同樣適合于道德教育。通過對小學生的引導和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逐步由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把道德知識的教學、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和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三者結合起來。具體可以通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榜樣示范和環境陶冶來進行,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品德和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德育內容和方法,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順序,按知識內在邏輯結構進行教育。通過道德養成教育,激發小學生的道德情感并增強其道德意志,最終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4.道德實踐

為實現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道德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道德實踐與道德認知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應當做什么”和“應當如何做”緊密相關。相對“是什么”層面的認知及判斷,“應當”包含更多的價值層面的內涵,并與道德目的、道德理想聯系更密切,與行為的方式和途徑等相關[9]。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道德實踐是促進其道德知情意行發展的最佳方式,要為不同學段的小學生創造適合的道德實踐機會。

須要注意的是無論通過哪種途徑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都要遵從以人為本、尊重受教育者主體地位這一重要原則,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論,要在德育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道德對社會各利益關系的維系與調節十分重要,更是直接關系到每個人行事、處世及立身的“為人”之事,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盀槿恕敝碌牡览?、意向和行為的形成不會與生俱來,要通過學習、實踐和體悟才能逐步確立和形成[10]。隨著信息化社會發展,道德教育面臨日趨復雜的社會環境,價值多元化已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背景??茽柌裰鲝埖赖陆逃ぐl兒童的積極思維,從而提高兒童的道德推理能力,不斷使其道德思維向更高階段發展,進而完善道德行為。我們要注意到小學生道德發展存在階段性的同時也存在不同階段間的連續性。有些內容是各個階段所共有的,比如誠信、幫助別人的行為等,但由于小學生各學段道德思維水平不同,產生同樣行為的出發點也不同。另外在道德發展的各階段存在道德判斷與行為的差異,比如道德判斷力已達到第三階段,但行為卻只達到第二階段。因此道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要求我們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力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小學生處于道德發展變化較快的時期,如何根據科學的道德教育理論來確立道德教育內容和適切的教育途徑是需要不斷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陳志明.勞倫斯·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述要[J].外國教育資料,1980(1).

[2] 金生鈜.規訓與教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 傅維利.真實的道德沖突與學生的道德成長[J].教育研究,2005(3).

[4] 魯潔.當代德育基本理論探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5] 何懷宏.倫理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 劉海濤.科爾伯格道德教育觀的幾點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4).

[7] 朱琳,等.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2016(2).

[8]羅俊麗.科爾伯格道德教育理論及其對中國道德教育的啟示[J].道德與文明,2008(12).

[9] 楊國榮.倫理生活與道德實踐[J].學術月刊,2014(3).

[11] 葉瀾.試析中國當代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性構成[J].教育研究,2001(9).

[作者:朱艷蘭(1978-),女,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大連大學教育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楊 子】endprint

猜你喜歡
途徑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醫?;稹翱沙掷m”的三條途徑
主要內容
分級診療有三個可行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