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

2017-10-27 14:19馬曉代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價值觀核心歷史

摘 要 在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融入地方歷史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使核心價值觀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求知欲,為建設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載體。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鮮明的個性以及豐富的內涵,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以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為載體,通過專題式課堂教學、主題式校園文化活動等途徑,傳承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使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 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 政治培育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體制、利益格局、社會結構等都發生了深刻的改變。并且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的價值觀念越來越活躍,一些外來文化、負面的新聞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學生也不例外。因此,面對這種局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規范學生的社會行為,聚集學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正能量,大力提倡以富強、自由、公平等為內容的社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豐富的史料、多樣的形式,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地方歷史文化從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因此,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結合當今時代特點,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地方歷史文化已經成了一種應然選擇。

一、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

1.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性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是各地方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凝聚在地方歷史、風土人情、時代風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歷史遺跡、烈士陵園、杰出人物等,具有一種獨特的精神特質。這種地域精神不但包括開拓進取、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等,還包括上善若水的生存智慧、挑戰權威的求實勇氣、義利并重的價值取向以及人情至上的生活態度等。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國人需要具有這些地域精神中所蘊含的開放通融、兼容并包的精神,需要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的群體意識。從社會層面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公民做到誠信、友善、愛國、敬業,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價值的精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1]。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自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兩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作為思想資源的激勵與反思借鑒意義,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現代國人的思維、價值觀取向。地方歷史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文化資源。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吸收傳統文化下的不斷發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所需的養分,包括地方歷史文化。從個人層面來說,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與地方歷史文化的積極道德觀和教化思想具有歷史傳承。當然在弘揚地域文化精神時,也要襯托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反觀地域文化的不足,達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摒棄糟粕,更好地聯系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外,21世紀是一個開放而又多元化的世界,在傳承中華文明的同時,文化及價值觀的傳播需要結合時代的特點與時俱進,體現出時代特征,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1.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和認同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具有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呈現的是一個地區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人們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精神,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艱苦奮斗品質,親切自然。因此在語言風格、思維方式和成長足跡等方面,容易被學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和認同。

2.能夠燃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包括一個地區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和遺址等,集中展示了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地區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具有更加真實可信、真情暖人的特性。因此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能夠在身臨其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讓學生近距離地觸摸、聆聽、體驗甚至跨越時間的對話,能夠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到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家鄉人民奮斗的歷史和頑強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健康、樂觀向上的品質,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熱愛親人的感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避免陷入空洞乏味的理論說教中,能夠燃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使他們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家鄉[2]。

3.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求知欲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地域色彩濃郁、個性鮮明、質樸獨特,蘊含著當地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文脈傳承,承載著當地自然風光、歷史活動和歷史軌跡等,具有個性鮮明的特征,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求知欲。從歷史和地域的角度上,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能夠培養學生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能力,使學生自覺自愿地親近歷史、探究真相、感受情懷,能夠避免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陷入單調呆板、千篇一律的表達,使學生從人類發展歷史中,開發思維,汲取智慧。

三、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

1.通過主題式校園文化活動,錘煉、陶冶學生的專業水平和人格品質

校園是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課堂,積淀厚重獨特的校園文化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開展特色鮮明內涵凝練的主題式校園文化活動,是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載體和新思路。因此,我們要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和學生專長、專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校的特色專業優勢和地域優勢,開展富有鄉土氣息的科技學術和技能比拼等活動,使學生在春風化雨中感受到地域歷史文化資源的博大精神,開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主題講座活動,錘煉和陶冶學生的學科素養和人格品質。如: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經過幾代學者的發掘與研究,在安陽發現了商代晚期的宮殿群、王陵大墓、民居和宗祠、手工業作坊、車馬坑等眾多古跡,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陶器、骨牙器等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以甲骨文和青銅器為代表的殷墟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在2001年“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殷墟的發現與發掘名列榜首。我們可以依托學校辦學的優勢,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內涵,集結專業師生研究殷商文化。然后,通過編排舞蹈、再現殷商文化故事圖等方式,演繹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再現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形式。同時我們可以延伸到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史上,使學生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虛擬社會中,都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學生能夠在對內交往和對外交流的過程中,都能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endprint

2.通過專題式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

課堂教學是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通過開展專題式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全方位地認知中華民族品格。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歷史故事、精神內涵等,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能夠使學校教育資源具備很高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提高理論修養。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也能詮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彰顯出學校教育資源的優質特色性和真實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備時代意義。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探究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配發實物、音樂、視頻等方式,增強專題式課堂教學的教育引導之美,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開展一些專題式微辯論、微演講等活動,使學生自主了解歷史人物、英雄事跡,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使學生充分地自覺領悟地方歷史文化的渾厚深沉、領悟英雄人物淡泊名利的超凡氣質、思考其生死抉擇等。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的關切點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所傳承的民族精神、性格充分地結合起來,打破固有的灌輸方式,通過深入淺出的專題式研討和分析,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使學生真學真懂真用,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3.通過體驗式愛國主義基地教學,增強學生民族精神、理想信念

地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如珍貴文物、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以及驚心動魄的英雄事件等,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道德理想和價值觀念的精神信仰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鮮活教材,反映了近代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見證了“剛健有力”的中國精神、“革故鼎新”的開拓創新精神以及“仁者愛人”的人本理念等等,銘刻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精神依托,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紙上談兵和校園實踐活動的形式限制,讓學生在“游中學,學中悟,悟中獲”。如:通過參觀地方歷史遺址、瞻仰“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等現場教學,使深奧的理論更加平易近人,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耳聆聽到中國人民救國救民的精神和力量,使學生產生強大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近距離地感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的源遠流長,讓學生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對話和交流。并且還能避免現場教學的走馬觀花,將枯燥的文物史料變得鮮活精彩。在體驗活動之前,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學唱經典愛國歌曲、觀看相關題材影視劇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主題去體驗。同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體驗活動中,可以開展現場知識競答、歷史真相探究等活動;結束后,通過開展征文比賽、書畫展等活動,組織學生抒發對家鄉人民的崇敬之意,抒發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獨有情懷,引導學生深刻領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和內涵,增強學生體驗的深刻度和感染力,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提煉、挖掘和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精神內涵,避免浮光掠影式的參觀[4]。

4.利用新媒體互動,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鮮度和時代感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學生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網絡環境下,表達平臺的便利和廣闊,使他們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以及公平法治意識都得到了提高。學生對海量網絡信息樂此不疲地接收,他們熱衷于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發表看法和意見,并沉湎于萌趣泛濫的圖片、文字和視頻中,其平等性、個性化、去中心化更加明顯。因此,為了拓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學校要結合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特點,積極宣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特色、精髓和魅力,根據學生強烈追求新科技的特點,加大校園網、微信、微博的平臺建設。用微理論、微漫評、微視頻、慕課等新型教學方式,實現和學生全天候親密互動和心靈滲透,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鮮度和時代感,讓學生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學習。另外,為了讓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大放異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長、優點,如:詩歌、小說、歌曲等,引導學生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和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這樣一些文學創作,讓學生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覺。思想政治工作者還要時刻關注容易對學生思想造成深刻影響的社會熱點,借助網絡平臺和學生“心心相印”,善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中的感人故事、民族精神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積極介入輿論引導,及時制定傳播預案,最大限度地增強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厚重感、時代風尚感等,從而讓網絡主旋律高歌猛進,使學生知行統一,做到理實結合,激勵人心。

參考文獻

[1] 周宜生.淺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隱性方法[J].吉林教育,2015(2).

[2] 賀德輝.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J].文教資料,2015(1).

[3] 楊茹.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15(2).

[4] 孫曄晗.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道德講堂”[J].新西部:理論版,2015(24).

[作者:馬曉代(1983-),女,河南安陽人,安陽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歡
價值觀核心歷史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新歷史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