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特征、理念及啟示

2017-10-27 18:21趙強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中小學啟示

摘 要 本文總結了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內容豐富多樣、安排科學合理、類型靈活自主、管理多方協同的特點,分析了德國學校體育“整體與開放”、“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理念,探討了對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在理念和實踐上的啟示。

關鍵詞 德國 中小學 課程設置 啟示

英國教育家菲利普·泰勒將課程設置定義為:通過那些經過精心計劃的活動而設計出的各種學習過程或教育活動的形式。而廣義上的課程設置,它不僅僅是指學校依據培養目標選定的各類課程的設立和安排,還包含課程目標、課程類型、課程內容、課程管理、政策保障與制度等所有能影響課程設置的因素。

1774年德國將體育納入學校正式課程,開創了學校體育教育的先河。今天,德國憑借先進的學校體育課程理念、科學靈活的課程設置,成為各國競相學習的榜樣。

一、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特征

德國是由16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聯邦憲法規定每個州都可以有獨立的教育主管部門。所以,德國的中小學體育課的學時、教學大綱、課程內容等都是由各州自行制定的[1]。雖然各州體育課在學時、課程內容方面各有所不同,但是在課程的總體目標和課程理念上卻保持高度一致。

1.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樣

目前,德國各州基本采用十三年免費教育制度。學生六歲入學,一至四年級是小學階段,五至十年級是初中,十一至十三年級是高中。從中學階段開始,又分為普通中學和職業預備中學。所有的年級都有體育課,三年級以前注重基本的身體活動,比如田徑、體操等。三年級以后開設專門的體育課程,比如自行車、游泳等。五年級開始增加體育理論課,比如運動解剖、生理衛生、體育保健等。

為了迎合學生體育需求,吸引學生體育鍛煉,各州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教師在開設體育課程的項目上費盡心思。開設課程可謂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學校除了“足籃排”三大球和“乒羽網”三小球外,還開設國際象棋、輪滑、射箭、拳擊、曲棍球、摔跤、滑雪、跆拳道等熱門課程,就連中國功夫、潛水、攀巖等也出現在體育課表上[2]。項目繁多的可選課程充分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愛好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而且極大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州的學校還會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季節開展一些特色課程,近水的地方夏季會開設賽艇、游泳等課程,山區冬季則開展滑雪等課程。

2.學校體育課程課時安排科學合理

課時是保證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保證每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各州教育部門對學校體育課程與課時做出了詳細規定。通常采用的是體育必修課為主,體育選修課和課外活動為輔的方式。以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為例:初中部每周的體育課為3小時,每學年共40周。從五年級開始到十年級共720小時體育課時間,其中460小時為必修課程,還有260小時的選修課[3]。由于選修課內容豐富、趣味十足,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課程安排上科學合理。體育課程的安排會依據大綱對體育項目總體的教學目標,分成不同層次逐步完成。以體操為例,體操課會在不同學期年級反復出現。從滾翻到手翻,教學內容隨著學生年齡增長難度逐漸加大,最終完成總體大綱要求,充分體現出循序漸進和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

3.學校體育課程類型靈活自主

20世紀70年代,德國教育部門出臺了學生根據自身運動能力和需求相適應的選修制。這一舉措對德國體育課程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德國的中小學體育課程采用必修課、選修課、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體育必修課是根據教育部門大綱基本要求制定的,由學校體育教師負責管理實施。體育選修課程是由學校和校外職業體育俱樂部合作開設的各類體育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課,學校提供場地,俱樂部負責管理課程。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放學后參加學校的各種體育社團,是學生自發的體育活動。

德國中小學不同于我國的全日制學校。小學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前放學,中學則是在午飯后下午兩點之前放學。在酷愛體育活動的德國,家長為了讓孩子校外生活更充實,經常會帶孩子進行各類體育活動比賽。假期和周末全家到運動場進行體育活動場景比比皆是。而自費送孩子到校外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參加體育活動,也是德國家庭一種普遍的選擇。

校外俱樂部體育活動還是學生接觸社會活動的窗口。俱樂部中有著共同興趣不同年齡的兒童在共同鍛煉、相互交流中健康成長。德國俱樂部體育是德國學校體育的有益補充與擴展,也為國家競技人才的選拔奠定了基礎。

4.學校體育課程管理“多方協同”

在德國,學校體育的社會化程度很高,學校體育課程實際上是政府、學校、俱樂部、家庭“多方協同”共同參與。

德國政府非常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把體育場館看作是發展德國學校體育的保障性工程。德國中小學基本都有體育館,這些體育館是按照德國工業規格統一標準來修建的多功能體育館。這種多功能體育館可以滿足從籃球到羽毛球等幾十個體育項目的日常教學、訓練和比賽。節假日學校的體育館大多免費對外開放,通過預約的方式就可以使用。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為了使中小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鍛煉和體育指導,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德國文化部、體育聯合會、各州教育部長共同簽署了一份名為“學校體育鍛煉計劃”的文件。這項舉措的實施為職業體育俱樂部和學校體育搭建了橋梁,開始了俱樂部與學校體育項目的合作。俱樂部與學校的體育合作,是由各州教育管理部門出資,由學校提供場地,俱樂部提供專業的體育教練給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指導[4]。

二、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理念

1.“整體與開放”的課程設置理念

在哲學底蘊深厚的德國,教育學者把教育過程看成是一個整體,各種課程和教育手段都是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整體的教育,各學科之間的教育作用是平等的、互相促進的關系,任何一門課程或一種教育手段都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學校體育課程不僅僅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基礎課程,更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德國學校體育的教育目標是全面發展學生身體,養成鍛煉習慣,使之有能力承擔社會責任[5]。endprint

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歐洲新的格局,德國教育部門不斷地進行新的中小學教育課程改革和嘗試,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全面整體素質與個性。這其中包括獨立思考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對社會負責的個性等。讓學生從小形成大歐洲、整體歐洲的觀念,融洽國際關系,加強國際團結與協作等。在這一總體改革思想的指導下,德國的學校體育正朝著個性化、人本化、整體化、具有終身價值及國際合作的方向發展。

在教育理論日新月異的今天,德國的學校課程觀念被重新定義。體育課的社會功能和培養學生健康意識被放在首位。體育課不再是運動技能的掌握與數據指標的提升,體育課被賦予了更多社會功能與使命,體現出更加開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2.“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理念

雖然德國沒有國家統一頒布的中小學生體育課程標準和指導思想,但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是德國體育教育工作者普遍達成的共識。德國中小學的學校體育課程從課程的內容、課時、課程類型等方面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特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活動,時刻為學生著想。課程設置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出發,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個體差異、興趣愛好等處處考慮學生的感受。通過開設眾多的體育項目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靈活利用必修課、選修課、課外體育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體育教育,既保障基本體育課程內容的學習,完成了規定的學時,又能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活動和鍛煉的需求。

由于受到遺傳發育、生活環境、運動經歷、認知能力等因素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具有相同規律的同時個體間的差異也較為明顯。如何解決體育課上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德國的一些學校也有自己的經驗與方法。比如在德國的布萊梅的綜合中學,籃球課教學按學生的興趣、掌握程度等又被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要求也不相同,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在一些女生人數較多的學校,會更多地開設舞蹈、藝術體操、瑜伽等女生喜愛的課程。

學校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實踐性較強,學生只有親歷親為,才能體會到體育課程的全部意義。中小學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強調個人體驗,把體驗教學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體育必修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比如通過個人競賽鍛煉學生超越自己頑強拼搏的精神,通過集體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體育選修課上,各種體育比賽活動都被降低了難度與強度,讓學生輕松地體驗各類體育項目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體育鍛煉的興趣。

三、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對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我國最新修訂的體育課程標準較為充分地吸收和借鑒了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體育教育理念。但是在貫徹與實施的具體方式方法上,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探索,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與手段,善于借鑒,改革創新,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理念先進、可操作性強,為我國課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參考。

1.課程設置應體現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學校體育課程設置在滿足學生體育活動需求的同時,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獨特而又重要的作用。體育課程更應提倡人文精神,培育體育文化,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提倡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

2.課程設置應注重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原則

造成我國中學體育課程結構單一化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課程為中心”階段,把體育看作一項技能的掌握或一門課程的學習,課程內容、學時設置、課程管理都是按照一門課程來設定的,體育課對所有學生一律“同等對待”。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提升,“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體差異”逐漸得到重視。德國學校體育的具體實施方法和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3.應借鑒德國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方法

德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科學精細,多樣靈活。采取“必修+選修+課外活動”的方式,既保障了體育課程的學時時間,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運動興趣。在開設課程內容項目上盡其所能,開設項目繁多,為不同興趣愛好和處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提供充分的選擇。必修選修相結合也是世界其他發達國家體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

我國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按照年級班級劃分,內容和學時比較固定,統一性強而靈活性不足。體育課程開展項目上也相對滯后。教學仍然是以田徑、體操、球類等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為主,形式較為枯燥呆板,難以真正調動青少年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國體育課程的設置應借鑒德國的經驗,學校的體育課程結構不能再僅僅局限于必修課,而應增加一些內容豐富的選修課。

4.課程管理方面需要借鑒德國多方協同的經驗

德國學校體育課程社會化的協作管理方式,使學校擺脫了傳統的體育課程管理模式。政府、學校、俱樂部三方的共同參與協作,既保障了學校體育課程大綱順利實施,又對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進行了有益補充,也為德國青少年競技體育的人才選拔和培養奠定了基礎。

隨著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減負”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主旋律,學生有了更多時間從事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我國目前的學校體育全是依靠學校自己的力量,不論是場地器材、課程內容開發,還是師資人員配備等方面,已經無法滿足少年兒童日益增長的體育活動興趣需求。

近幾年,我國的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迅速,俱樂部硬件、管理制度、訓練水平正在逐漸縮小和世界先進俱樂部的差距。適當嘗試學校和體育俱樂部合作,既彌補了學校體育課程項目開設的不足,也間接為企業做了推廣宣傳。

參考文獻

[1] 曲宗湖,楊文軒.域外學校體育傳真[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 段瓊.德國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5(10).

[3] 劉志國.德國北萊茵斯特法倫中學體育教育實踐及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3(9).

[4] 劉波.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與學校體育關系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8(1).

[5] 張儉,張寶霞.現代德國體育演變及其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作者:趙強(1982-),男,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學體育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楊 子】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中小學啟示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