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反思與展望

2017-11-07 08:12胡月英唐炎張加林
體育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體育鍛煉體質青少年

胡月英+唐炎+張加林

摘 要:以時間和評估特征為依據,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發展歷程進行梳理。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存在過程性指標缺失,結果評估決策參考不全面、導向存在偏差,評估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研究認為面向未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應注重過程評估,同時完善結果評估和健全評估反饋機制。

關 鍵 詞:體育管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7)05-0069-07

Abstract: Based on time and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collate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ports and fitness evaluation, found that Chinese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ports and fitness evaluation nowadays had problems such as missing procedural indexes, incomprehensive result evaluation reference, deviated guidance, incomplete evalu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etc, and concluded that in the future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ports and fitness evaluation should focus 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in the mean time, perfect result evaluation and complete evalu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children and teenagers;sports and fitness evaluation;China

體育健身是人們有意識地運用身體練習手段,達到促進身心發展與健康目的的活動,對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兒童青少年時期是生命歷程的起始時期,鼓勵兒童青少年參加體育健身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相生相長,從物資匱乏的建國初期到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國兒童青少年參加體育健身的情況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與之相應的是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也呈現出不同的特征?!笆挛锏陌l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樣,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發展也是一個過程,對其發展需要辯證統一的看待過程與結果兩個主要要素。具體而言,針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一方面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歷史與現實的發展關系,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辯證地看待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的發展關系。

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處于失衡狀態,嚴重制約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進一步發展。例如,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的體育健身評估方法側重于結果評估,而缺乏過程評估,導致我們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等問題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盡管國家頒布了諸多政策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時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影響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因素日益復雜,使得在新的歷史發展背景下,僅以單純的體質健康測試為主的結果評估受到了極大挑戰。無論是從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時代需求出發,還是從國家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發展來看,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都亟待充實與完善。本研究從歷史的角度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和發現不足,以期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提供參考。

1 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發展歷程

建國以來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始終圍繞著促進兒童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提高體質健康水平而展開,依據時間和評估特征來劃分大致經歷了初步形成階段、單一維度多元評估早期階段和單一維度多元評估改革階段。

1.1 初步形成階段(1950—1966年)

建國初期,前蘇聯“準備勞動與衛國”制度為我國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提供了具體參考。1950年為滿足抗美援朝和軍事干部學校的需求,北京市第四中學、清華大學等學校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試行“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學校明確了體育鍛煉方向,體育課逐漸走上有計劃的教學[2],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也得到了改善[3]。1951年北京市在試行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制訂出“暑期體育鍛煉標準”和實施辦法。1952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肯定了“體育鍛煉標準”制度的優點和價值,正式將其列為貫徹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方針的具體辦法之一。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與教育部等6部委聯合指示:“在中等以上學校中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各學校體育運動基礎、師資、場地和領導條件較好者,應有準備、有針對性地開展勞衛制預備級(原‘體育鍛煉標準),以創造實行勞衛制的條件?!盵4]1958年《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條例》(簡稱“勞衛制”)頒布,規定在13歲及以上青少年群體中實行。

同一時期,為使體育教學工作走向正規化,1954—1956年教育部編輯出版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采用5級記分制作為體育課成績考核的評分。雖然統一教學教材大綱的使用充實了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學校體育課無法完成教學大綱和教材中的要求[5],學校體育又回到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都以“勞衛制”為主要教授內容的狀況,“勞衛制”中體操、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實用軍事技能,又成為青少年體育健身的主要內容。endprint

隨著“體育鍛煉標準”的試行和“勞衛制”的頒布,在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要指導思想時期,我國評價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狀況,主要是以能否達到“勞衛制”等級標準為主?!皠谛l制”項目測驗標準形成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雛形,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模式的初步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參加“勞衛制”實行自愿原則,主要起到促進作用而非用于評估或監測,因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限制尚未形成統一的監測體系。

1.2 單一維度多元評估早期階段(1975—2000年)

1978年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體育部門要配合教育部門抓好學校體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開展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為主要內容的課外體育活動[6],同時教育部門強調以“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指導方針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7]。由此,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內容呈現出以《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中小學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兩者相結合為主的特征。

文革結束之后我國體育事業開始恢復,1966年被迫停止的《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在1973年被改為《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后繼續試行[8]。此后,在1979、1982和1987—1989年,國家體委會同國家教委等其他部門在根據當時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實際“達標”能力和水平,并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對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部分鍛煉測試項目、測驗方法、評分等級標準、各項目的基礎線等進行了適當修改,使之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適應性,于1990年在全國正式施行[9]。此次修改按照學生年級和學段將學生分為兒童組(小學3—6年級,10~13歲)、少年乙組(初中,14~16歲)、少年甲組(高中,17~19歲)和成年組(大學或已畢業者,19歲以上),測試項目設置分為5類,測試內容包含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兩方面。

1987年為應對學生體質水平下降,國家教委制定《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并在初中及以上學校試行?!对囆修k法》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全面評價中學生體育成績的內容,并把體育合格與否和能否畢業、能否報考高一級學校掛鉤[10]。經過4年試行后,1991年國家教委印發《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要求身體正常的學生必須達到以下3項要求:(1)體育課成績及格;(2)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每1單項達30分;(3)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無故缺勤次數,1學年累計不得超過應出勤總次數的1/ 10;因病、事假缺勤次數,1學年累計不得超過應出勤總次數的1/3[11]。1992年頒發《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評定體育合格的內容及百分比為:體育課成績占60%;《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成績占30%;積極參加課間操、眼保健操及課外體育活動占10%[12]?!吨行W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評估兼顧體育課和課外體育兩方面,同時還包含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的評價。

伴隨《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進一步修改和《中小學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的頒布,這一時期全國范圍內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由早期的“勞衛制”單一方式,轉變為兩者組成的綜合評估方式,而評估過程從單純的輸入促進環節轉向結果輸出環節的監測,同時發揮著促進和監測的雙重作用。從評估視角和內容來看,當時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具有“單一維度多元內容”的特點,具體表現為:(1)以“學?!睘樵u估維度,側重結果性評價。綜合評估方式的評估維度限定于學校環境,以評價體育課教學效果和課外體育活動鍛煉效果為主。(2)評價內容多元化。綜合評估方式中,《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側重于評價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兩方面,而《中小學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側重于評價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運動參與3個方面。

1.3 單一維度多元評估改革階段(2001年至今)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強調“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和“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為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我國體育部門通過改革現有的體育基礎課程、制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而這一階段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內容呈現以《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體系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的特征。

一方面,2001年7月我國頒布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從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對體育基礎課程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方面,并根據課程發展性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新評價體系融合了多個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由傳統的目標評價,轉向主體評價和過程評價,重點突出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多元化,兼顧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評價方法上,強調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

另一方面,第4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我國學生體質下降。為提高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教育部于2002年出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2004年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秾W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3個方面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行綜合評分,適用于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的在校學生?!秾W生體質健康標準》融合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基本內容,在全面實施時原有《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有關學生體育鍛煉標準部分的同時,停止執行具有一標多用的做法。在試行5年的基礎上,教育部根據“中央7號文件”以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新的形勢,先后于2007和2014年進行了2次修訂,修訂后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更名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后者較前者在測試項目體系、評估指標體系、評分與評價方法等有關標準的結構和內容方面均有實質性改變[13],并提出學生體育測試成績與畢業、評優等掛鉤[14]。endprint

伴隨新世紀體育基礎課程的改革、《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體系的日趨完善,這一階段全國范圍內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步入“單一維度多元評估改革階段”,主要特點有:評估范圍仍局限于學校環境,但評估視角從以目標導向為主的效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評估對象覆蓋全面,評估內容進一步豐富,評估標準日漸客觀合理?!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評估對象覆蓋了小學一年級至大學的所有學生,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3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因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平臺的投入使用、測量與評價學科的不斷發展,評估標準的制定更加客觀合理。

2 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演進特征

1)評估指導思想以時代需求為導向,評估目的以“增強體質、促進參加體育鍛煉”為主。

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導思想以時代需求為導向,隨著時代變遷呈現出“國家需求-集體需求-群體需求”的變化特點。建國初期我國國防尚未完全鞏固,新中國建設需要人民群眾具備良好的身體條件,所以體育健身評估指導思想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志。例如1954年《勞衛制》指導思想為:“保證人民體育運動廣泛地、經常地開展,運動技術不斷地提高,使每一參加者通過勞衛制的訓練成為健壯、勇敢、樂觀的祖國保衛者和社會主義建設者?!?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國防得到充分鞏固,政治環境穩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成為時代主題,體育健身評估指導思想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意志。例如,1975年《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指導思想為:“鼓勵青少年和兒童為革命鍛煉身體,促使身體得到正常發育,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边M入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效應對兒童青少年日益下降的體質健康水平成為新時代的主要任務,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導思想以群體需求為導向。例如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指導思想為“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平均水平?!?001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導思想為“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p>

關于評估目的,從建國初期“勞衛制”鼓勵“人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促進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使人民身強體壯、意志堅強?!钡?014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從《中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促進學生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測驗和課外體育活動,不斷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活躍課余文化生活?!钡健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設立“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目標,歷次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都是緊緊圍繞“增強體質、促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主線而展開。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評估目的也隨著指導思想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特征:建國初期至20世紀末期,在競技體育思想的影響下,“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是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主要目的之一。步入21世紀,隨著“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等理念的提出,“提高健康水平”“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促進全面發展”成為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主要目的。

2)評估指標體系不斷豐富,測試項目更替幅度大。

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初步形成階段,“勞衛制”評估指標體系包括體操、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3個方面。其中,身體素質指標包括速度(移動速度)、力量(爆發力、力量耐力)、耐力(有氧耐力)和靈敏(跳繩)4種,運動技能指標重點體現在國防訓練領域(如手榴彈、射擊)和競技體育領域(如百十公尺低欄、跳高)。多元評估早期階段,《國家體育鍛煉標準》(1982年)在原有指標體系上刪除了體操指標,同時《中小學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加設了運動參與的評估。多元評估改革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從以往的“三基”教學評估轉向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領域?!秾W生體質健康標準》刪除了運動技能指標,增設了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身體機能(肺活量)和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指標,而在2007年和2014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運動能力”指標又反復出現和刪除。從整個變遷過程來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的內容不斷豐富,但同時也出現了指標設置反復增加和刪減的現象。

由于評估指標體系指標增減的情況時常發生,造成不同時期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具體測試項目更替幅度很大,這種更替主要體現在數量、項目性質和選測項目替換方面。數量方面,由于1954年“勞衛制”在實行過程中出現項目繁多(共4類20~32項)的問題,1958年進行了大幅度刪減(刪減為6類19項)。70年代后,由于3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普遍下降,1975年《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測試項目又有所增設(增設為6類24項)[15]。而在后續的不斷修訂過程中,測試項目又反復增設和刪減。測試項目設置和特征經常跟隨時代需求而發生改變,例如“勞衛制”時期的手榴彈、行軍拉練指標,《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的舉重物指標,《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身高、體重、肺活量等指標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刪除與增設。選測項目替換方面,由于同一類選測指標屬性不同,導致學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避重就輕”等問題[16];選測項目指標不斷發生變化,例如臺階試驗與800或1 000 m選測。

3)評估促進功能日趨減弱,監測功能逐漸增強。

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初期主要發揮著促進功能的作用。例如1951年“體育鍛煉標準”試行解決了學校體育“會什么教什么”“放羊式”等問題[17],1955年全國有187所中等以上學校試行[18],1956年全國有2百余萬青少年參加了勞衛制鍛煉[19];截至1965年,全國歷年累計共有4 280萬青少年達到《勞衛制》的各級標準[20]。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后,1975年《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條例》的施行再次促進了體育教學改革、豐富了課外活動內容、促進了兒童青少年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和提高體育技術水平[21]。直至1979年我國對16個省、市、區1 210所大中小學校18萬名學生進行形態、機能和素質調查研究[22],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由單純的促進模式轉向了“促進+監測”模式。雖然在形成規范的制度性調查以后,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監測功能不斷得到加強,但促進功能卻逐漸被弱化。例如1982至2014年我國圍繞“增強體質、促進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對“標準”進行了6次修訂(修改),但多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結果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降[23]。誠然,由于歷次“標準”評估指標體系變動幅度較大,直接從體質健康水平下降來推斷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促進功能減弱不夠嚴謹,但就整體趨勢而言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促進功能日趨減弱卻是不爭的事實。endprint

3 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存在的問題

3.1 評估指標體系不完善,過程性評估指標缺失

當前我國正逐漸步入全民健身時代,尤其在“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以后,國民對健康的需求從“群體需求”轉向“個體需求”,兒童青少年也是一樣,而與之相應的“促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目的,也被賦予了新的社會涵義。從評估的主要目的來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不僅需要關注結果如何(體質的增強),還需關注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過程如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換句話說,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既要包括身體機能素質等結果性評價指標,也要包括兒童青少年所處體育健身生態環境和自身體育健身行為等過程性評價指標。然而,從歷次評估指標體系中可以看出,評估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過程的指標嚴重欠缺,制約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第一,限制了評估激勵功能的實現,不利于調動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積極性。第二,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和健身行為過程評估被忽視,導致難以客觀把握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第三,阻礙科學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和策略,難以從微觀、中觀和宏觀3個層面進行調控與優化。第四,不利于正確引導社會認知,不利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

3.2 結果性評估存在決策參考不全面和導向偏差

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結果性評估,存在決策參考不全面和導向偏差問題。一方面,大規模決策導向評估模式認為,“評價是關于方案、項目、服務或其它利益目標的優點和價值的一種系統調查過程”,包括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4個方面[24]。但從歷次評估指標中可以看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以身體素質達標結果評價為主,對時代背景、環境支持、主體行為方式等系統的評價較少甚至缺失。因此,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獲取的信息很難多方位的為政府相關機構、學校、家庭、社區和兒童青少年個體提供全面的決策參考,更難為“社會-學校-家庭”等深度融合的組織形式和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指導。

另一方面,進入21世紀以來盡管《體育與健康課程》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4個方面設立了學習目標,但由于沒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現實中常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身體健康來評估整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這種片面化結果性評估引發了社會導向偏差,例如學校體育把體質上的“成功”等同于體育的成功,體質健康測試上報數據造假(廣東省2013年抽測數據與上報數據一致率為47.9%,2014年僅為26.2%)等[25-27]。實際上評估身體健康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自身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幾經修訂(改)后出現了測試項目數量逐漸減少、測試項目日趨簡單、項目及格標準逐年降低、標準本身的身體鍛煉功能日趨減弱,以及體育鍛煉的作用降低[15]等問題。

3.3 評估反饋機制不健全

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的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監測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反饋環節仍然存在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標準制定、標準測試和結果反饋3個方面。第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采用常模參照標準的思路來制定標準,只能反映某一個體相對于學生群體的比較水平,難以為學生提供具有個體特征的報告。第二,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反饋機制處于缺位狀態,不少地區和學校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后沒有把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和家長。測試結果不反饋,學生不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家長自然也無法知道孩子的體質情況[28]。第三,終結性的結果反饋,難以對未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起到長久促進和干預作用。由于反饋機制不健全,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政策在制定過程中缺少社會、家庭、兒童青少年等主體參與,導致政府決策存在偏差、政策制定不完善[29],同時也難以進一步干預和改善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狀況。

4 對我國未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的展望

4.1 應擴充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評估維度

當前我國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等帶來的挑戰[30],影響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因素紛繁復雜,因此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的評估不能再僅局限于學校環境,而應從多個維度展開。2015年上海體育學院面向社會發布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報告,該報告基于社會生態系統理論,從家庭、學校、社區和制度4方面調查了影響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環境因素,并進行了相應的評估。該報告以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為出發點,打破了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之間的壁壘,從多個方面為上海市政府、學校、家庭和社區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31]。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們可以借鑒上海經驗,從多個環境維度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社會環境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維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影響,明確多個部門在協同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中的分工與職責,從而達到全面具體指導實踐的目的。

4.2 應強化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行為評估

建國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降。其中固然存在外在環境支持不足等因素,但兒童青少年是否自愿進行體育健身并維持規律的鍛煉習慣,也是決定青少年是否擁有良好體格的關鍵因素。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個人、行為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人的鍛煉行為,而且健身過程行動取向理論也認為改變健康行為需要動機和意志兩個方面[32]。為此,未來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過程,應加強健身意愿、健身方式和身體活動水平3個方面的健身行為評估。其中,健身意愿評估可以了解兒童青少年的內在驅動力強度;健身方式評估可以了解兒童青少年進行體育健身的主要方式是哪些,明晰哪些健身組織方式需要加強,哪些健身方式需要開發等;身體活動水平評估可以了解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活動對增進健康的貢獻程度。通過這3個方面的評估,我們可以從整體上把握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動機程度、行為特點等,從而有利于我們后期干預時對癥下藥。此外,我們還應對兒童青少年的靜態行為方式進行評估,一方面源于過多的靜態行為時間會擠壓體育健身時間,另一方面由靜態行為方式引起的不良健康狀態,會削弱體育健身帶來的健康效益。endprint

4.3 應進一步完善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結果評估

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結果評估既可以檢驗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效果,也可以引導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方向,為進一步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未來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結果評估,尤其需要注重全面性和發展性打下基礎。關于全面性,體育課程學習與課外體育活動是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對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評估也需要包括這兩個方面的效果評估。關于發展性,兒童青少年既是體育健身的具體執行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在評估過程中需要突出兒童青少年的主體地位,將評估功能由簡單評判轉向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具體到評估指標,一方面,在當前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已構建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體系基礎上,制定出與身心發展特點相符的兒童青少年運動技能(基本動作技能)評價標準,規范運動參與評價,突出與年齡、體育學科性質相符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評價。另一方面,在現有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基礎上引進“標準參照”制定標準,關注個體差異,為實現給予兒童青少年個性化的體質健康報告和提供針對性的運動處方打下基礎。

4.4 應健全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反饋機制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反饋系統既是運行系統的終端,也是系統再循環的始端,建立健全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反饋機制對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使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進入良性循環,未來評估反饋機制需要考慮反饋主體、反饋途徑和信息再利用3個問題。首先,反饋主體需要包括兒童青少年、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5個部分。通過融合診斷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對獲取的描述性和判斷性資料從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行為和效果3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針對不同的反饋主體制作不同的反饋報告,突出與反饋主體社會角色相關的反饋結果。其次,反饋途徑應保持通暢和有所創新,一方面為多個利益相關者提供專門的溝通-反饋通道,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的應用創新交流和傳播平臺。最后,再利用各利益相關主體提供的反饋信息,為實現及時修訂目標、改善干預方案以及更進一步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忠義,高彩云,王海波,等. 體育健身科學理論體系初探[J]. 體育學刊,2000,7(6):14-16.

[2] 孜明. 我校半年來試行“勞衛”制的收獲[J]. 新體育,1951(14):20-21.

[3] 龔北. 北京市第四中學試行“準備勞動與衛國”制度[J]. 新體育,1951(12):18-19.

[4] 關于在中等以上學校中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的聯合指示[J]. 新體育,1954(43):4.

[5] 焦友吉,李躍進,董翠香. 新中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與教材建設的回顧[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3(5):672-674.

[6] 專欄作者. 高速度發展我國體育事業[J]. 新體育,1978(2):4-6.

[7] 劉仲候. 全面貫徹執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針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而努力奮斗[J]. 新體育,1978(2):14-17.

[8] 蘇競存. 我國學校體育思想四十年的曲折發展[J]. 體育文史,1989(4):4-7.

[9] 陳孝平,鄭洲,邱瑞蘭.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與《軍人體育鍛煉標準》的比較研究[J]. 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1999(3):30-37.

[10] 陳建華. 認真執行《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J]. 人民教育,1991(9):43.

[11] 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J]. 人民教育,1991(9):41-42.

[12] 本刊記者. 國家教委頒發《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J]. 學校體育,1992(3):4.

[13] 祁國鷹.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結構與內容解讀[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 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07.

[14]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相關問題解答[J]. 廣西教育,2014(40):9.

[15] 任弘. 我國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的演變及特點[J]. 中國青年研究,2016(06):27-32.

[16] 張一民. 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解讀[J]. 體育教學,2014(9):5-10.

[17] 華東暨上?!绑w育鍛煉標準”研究工作組. 關于上海市中等以上學校推行“體育鍛煉標準”若干問題的研究報告[J]. 新體育,1953(31):7-8.

[18] 社論. 努力做好中等以上學校推行勞衛制的工作[J]. 新體育,1955(53):12-13.

[19] 社論. 勞衛制推行工作的幾項原則[J]. 新體育,1956(17):5-6.

[20] 王榮輝.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關系及演變[J]. 青少年體育,2012(1):104-105.

[21] 郭學休. 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好處[J]. 新體育,1978(5):41.

[22] 盧元鎮. 新中國青少年體質的發展[J]. 新體育,1984(10):8-9.

[23] 張洋,何玲.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動態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國民體質健康監測數據[J]. 中國青年研究,2016(6):5-12.

[24] 肖遠軍. CIPP教育評價模式探析[J]. 教育科學,2003(3):42-45.

[25] 白莉莉,馮曉露. 立足體育本質,反思當代學校體育誤區——熊曉正教授學術訪談錄[J]. 體育學刊,2016,23(2):1-4.

[26] 黃愛峰,王健. 學校體育發展的10大問題省思[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2):95-99.

[27] 徐滎,蒲畢文,徐焰.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實施制約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 體育學刊,2015,22(5):121-123.

[28] 蔣立兵,李永安. 青少年體質問題致因分析與健康促進協同機制研究[J]. 中國青年研究,2016(6):13-19.

[29] 秦婕. 基于政策視角下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1):71-74.

[30] 審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N]. 人民日報,2016-08-27(1).

[31] 上海體育學院. 我校發布的上海市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引發強烈社會反響[EB/OL]. [2015-11-30].http://www.sus.edu.cn/info/1007/10935.htm.

[32] 謝龍,趙東平,嚴進洪. 青少年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的關系性研究[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1):72-74.endprint

猜你喜歡
體育鍛煉體質青少年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怎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青少年發明家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