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三搖與單搖跳繩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

2017-11-07 11:49姚瓊段全偉李輝
體育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跳繩落地角度

姚瓊+段全偉+李輝

摘 要:正三搖跳繩是在單搖、雙搖跳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跳繩技術難度系數最高的動作之一。通過對正三搖和單搖跳繩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發現正三搖在蹬地階段下肢關節活動幅度、蹬地力較單搖更大,短時間內重心上升速度更快;騰空階段各關節有明顯的屈,滯空時間更長,更利于繩子快速通過腳底;落地緩沖階段緩沖更充分,地面作用力更大;搖繩速度更快并呈現出一定的節奏變化。

關 鍵 詞:運動生物力學;跳繩;正三搖技術;單搖技術

中圖分類號:G80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7)05-0140-05

Abstract: The clockwise triple-skip technical move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single-skip and double-skip techniques, one of the moves with highest rope skipping technical difficulty coefficients. By carrying out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n the clockwise triple-skip and single-skip rope skipping technical moves,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ingle-skip rope skipping, at the stamping stage, the clockwise tripe-skip rope skipping move had a larger low limp joint movement amplitude, a greater stamping force, and a faster center of gravity ascending speed in a short time; at the take-off stage, all the joints had obvious flexion, a longer hang tim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ope passing through the sole quickly; at the buffer stage, the clockwise triple-skip rope skipping move had more thorough buffering, a greater ground acting force, a faster rope swinging speed, and showed a certain change of rhythm.

Key words: sports biomechanics;rope skipping;clockwise triple-skip technique;single-skip technique

跳繩運動起源于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1]。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跳繩運動中來,中國跳繩運動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2007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全國跳繩裁判培訓班,制定并逐步完善跳繩競賽規則,并在廣州舉辦了全國跳繩公開賽。我國跳繩運動的競技化路線逐漸明朗[2]。

跳繩是一項主要由搖法和跳法基本動作組成的運動,搖法和跳法變化多樣[3],其中以單搖、雙搖、三搖為代表。跳繩的三搖跳技術是在單搖、雙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運動員跳起,雙手搖繩,繩躍過頭頂通過腳下繞過身體3周(1 080°),為完成1次[4]。在我國跳繩運動競賽規則中,正三搖跳繩和單搖跳繩均屬計數類比賽項目,但正三搖跳繩要求連續完成,連續完成次數多者獲勝,而單搖跳繩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次數多者獲勝。本研究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正三搖和單搖跳繩在不同動作階段(蹬地階段、騰空階段和落地緩沖階段)的特點,為運動員、教練員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數據采集

本研究對測試對象進行了單搖跳繩和正三搖跳繩兩個技術動作33次的拍攝,參考現場教練員和專家的意見,選取其中10次技術動作進行分析。采用二維測試系統對動作技術進行拍攝[5]。實驗設備包括:一架Sony常速攝像機,用攝像機拍錄受試者完成單搖跳繩和正三搖跳繩的運動過程,拍攝頻率為50 Hz。一臺與攝像機相連接的電腦,用于圖像采集;用Kistler三維測力臺記錄受試者完成單搖跳繩和正三搖跳繩力的變化過程。

正三搖跳繩的生物力學實驗在北京體育大學科學實驗中心進行。以2008年中國跳繩運動競賽規則作為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標準,凡出現以下情況均判為失?。簡螕u跳繩中雙腳起跳騰空1次,繩未經頭部至雙腳下環繞1周(即360°);正三搖跳繩中雙腳起跳騰空1次,繩未經頭部至雙腳下環繞3周(即1 080°)。

1.2 數據分析

力學測量記錄的數據采用Kistler三維測力臺力學解析系統進行解析;采用Excel 2003對數字化信息進行有關的統計學處理。平面攝影拍攝的錄像資料采用視訊影片解析軟件進行解析;采用Qtools軟件對數字化信息進行有關統計學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為了分析的便利,本研究將跳繩動作分為3個階段:蹬地階段(重心達到最低點開始,重心上升直至雙腳離開地面瞬間);騰空階段(從雙腳離地瞬間開始直至雙腳落地瞬間);落地緩沖階段(從落地瞬間開始,重心下降直至重心達到最低點)。

2.1 蹬地階段

1)下肢關節角度。

正三搖蹬地階段的左右髖角前大部分時間小于單搖,而到最后基本一致,近乎達到了180°,說明正三搖在蹬地階段開始時,髖關節前屈的程度較單搖更大。隨著蹬地動作的進行,髖關節角度逐漸增大,最后幾乎達到180°時跳起(見圖1)。整個蹬地過程,髖關節的角度較單搖更大。endprint

正三搖蹬地階段的膝角變化與單搖沒有差異,只是在最后一段時間里,膝角略大,說明正三搖在蹬地離地的瞬間,伸膝動作的幅度比單搖大,導致這個差異的原因是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蹬力(見圖2)。

人體自然直立時的踝角大約為90°,當踝關節角度大于90°時為跖屈,小于90°時為背屈。正三搖蹬地階段是從背屈開始的,最后達到跖屈,角度均略大于單搖(見圖3)。

綜上分析可見,正三搖蹬地階段下肢各關節角度均由小變大,且與單搖的變化一致,但是正三搖蹬地階段的時間相對要短。正三搖蹬地時的膝角與單搖無顯著差異,而髖關節與踝關節活動幅度均大于單搖,說明正三搖蹬地階段重心向上的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髖角、踝角從比較小的角度增加至較大角度,有利于蹬力的增大。

2)搖繩速度。

正三搖蹬地階段搖繩速度明顯大于單搖,從動作的開始階段搖繩的速度就很大,在起跳之前繩子有個加速的過程(見圖4)。

3)動力學分析。

從單搖和正三搖蹬地階段蹬地力變化過程(見圖5)可以發現,正三搖最大蹬力明顯大于單搖。正三搖需要較大的蹬力和蹬地速度才能保證騰空高度。正三搖和單搖蹬地階段蹬力的變化一致,都是由大變小。但是變小的速度不同,正三搖蹬力減小的較快,這有利于獲得較好的蹬地效果,跳得更高。

4)運動學與動力學結合分析。

隨著下肢各關節角度的增加,正三搖與單搖蹬地階段的蹬力都在逐漸減小。在蹬地開始時髖角、膝角和踝角變化的速度比較慢,而在蹬地的最后階段膝角和踝角的變化速度明顯加快,表現基本一致的。但在下肢各關節角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蹬地力表現出明顯差異,造成這一差別的原因可能要通過肌肉的工作情況來說明。因此,完成正三搖主要是靠肌肉做功,要求全身肌肉很好的配合協調用力,使蹬地效果達到最好。

2.2 騰空階段

騰空階段要求繩子連繞身體3周且不能被身體阻斷。騰空階段是正三搖最為重要的階段,此階段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動作的順利完成。

1)下肢關節角度。

正三搖騰空階段的髖角是先變小再變大,而單搖則是保持不變。左右側髖角的變化基本一致(見圖6)。由此可以看出正三搖的空中動作是髖關節前屈,在騰空動作快要結束時髖關節伸。

正三搖騰空階段的的左右膝角開始是稍增大,然后至最大值,再后很快變小,隨后慢慢減小至最小值,最后又稍微增大,而后再次減小。單搖騰空階段的膝角幾乎保持不變(見圖7)。這說明正三搖騰空階段的動作是剛離地時膝關節繼續前伸,且開始階段速度比較快,短時間內膝關節角度降低到很小,而后再慢慢后屈,關節角度減小。在騰空階段的最后,膝關節前伸,關節角度增大,但增幅不大,膝關節仍保持微屈的狀態,方便讓繩子能夠繞過腳底,并為最后的緩沖落地做準備。

正三搖騰空階段的左右踝角是剛剛離地時增至最大,然后保持一段時間后迅速減到最小,在將近落地的時候又迅速增大,表現出了微小的背屈動作。單搖騰空階段的左右踝角基本保持不變(見圖8)。

綜上分析可見,髖角、膝角和踝角均先減小后增大,在落地前又稍稍減小,說明正三搖在騰空階段髖關節前屈、膝關節后屈和踝關節背屈,使整個身體蜷縮起來,增大了腳與地面的距離,有利于繩子的3次通過。在落地前身體稍有展開是自然反應,是為了防止落地時損傷的發生。而落地前瞬間身體有收的動作,是為了在最后時刻增大身體與地面的距離,順利完成動作。而單搖騰空階段動作基本保持不變。

2)搖繩速度。

正三搖騰空階段要求繩子3次繞過身體,由于時間短,因此要求繩子的速度要快,但并不是整個過程都快,有一定的節奏變化,中途通過多次發力,第1、3圈繩速會稍快于第2圈繩速。而單搖動作騰空階段的繩速只是簡單地慢慢減小后又慢慢增大(見圖9)。

2.3 落地緩沖階段

落地緩沖階段是正三搖的最后階段也是關鍵階段,落地緩沖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個動作的質量。

1)下肢關節角度。

正三搖和單搖落地緩沖階段的左右髖角變化基本一致,均由大變小,但正三搖動作的髖角變化幅度比單搖小。還有正三搖的髖角較小,說明髖關節前屈幅度更大(見圖10)。

正三搖和單搖落地緩沖階段的左右膝角變化基本一致,均由大變小。但是正三搖膝角明顯小于單搖,說明正三搖以屈膝的動作落地,更有利于保護膝關節和下次動作的起跳發力(見圖11)。

正三搖和單搖落地緩沖階段的左右踝角變化基本一致,均由大變小。左右側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踝角變化略小于單搖(見圖12)。

綜上分析可見,正三搖落地緩沖階段下肢各關節角度變化與單搖基本相同,并沒有表現出獨有的特點,只是各關節角度均小于單搖。

2)搖繩速度。

單搖繩速幾乎沒有變化,而正三搖則不同,落地緩沖階段時要控制速度,需要降低繩子的速度以保證下一個動作的順利發力(見圖13)。

3)動力學分析。

正三搖落地緩沖階段的地面作用力比單搖明顯要大,且增大的比較快。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主要是騰空高度,正三搖騰空的高度較高,因此落地會產生較大的地面作用力(見圖14)。

4)運動學與動力學結合分析。

隨著下肢關節角度的減小,地面作用力的增大,正三搖和單搖在緩沖階段基本一致,在運動學和動力學的變化趨勢上沒有實質性差異。但從大小上看,正三搖落地緩沖時下肢各關節角度及變化幅度小于單搖,地面作用力及變化幅度明顯大于單搖。由此可見,在落地緩沖階段,正三搖從關節角度方面減震的效果相對較小,地面作用力比較大,這就造成正三搖落地緩沖時對身體關節、骨骼和韌帶等組織要求比較高,要注意緩沖,減少肌肉的承受力。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正三搖蹬地階段下肢各關節角度均由小變大,蹬地階段的時間相對要短,說明正三搖蹬地階段重心向上的速度較快,而在短時間內髖角從比較小增加至較大,有利于蹬地力的增大。

2)正三搖騰空階段的髖角、膝角和踝角均先減小后增大,在落地前又略減小,說明正三搖在騰空階段髖關節前屈、膝關節后屈和踝關節背屈,便于保持較長的滯空時間。

3)正三搖落地緩沖階段各關節角度均小于單搖,隨著下肢關節角度的減小,地面作用力與之相反。

4)正三搖搖繩的速度是完成該動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起跳之前繩有加速過程,騰空階段的繩速呈現多次加速和減速,且加速和減速的節奏變化快,落地緩沖階段的繩速仍較快。

3.2 建議

1)正三搖在蹬地階段的最大蹬力,主要是靠肌肉做功,因此需加強肌體肌肉良好配合與協調用力,以便在騰空階段保持一定的高度及滯空時間,使得蹬地效果達到最好。

2)正三搖騰空的高度、滯空時間以及繩的速度,是完成正三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練習中可加強上下肢力量的配合練習;同時適當加重手腕力量的訓練,如負重快速搖繩等內容。

3)正三搖在落地緩沖階段要注意把握落地緩沖的動作要領,強調膝關節與踝關節的緩沖保護,使得身體骨骼肌肉所承受的力盡量減小,有利于正三搖跳繩動作的連續完成。

參考文獻:

[1] 李顏敏. 跳繩運動的起源與發展探究[J]. 安徽體育科技,2015(4):57-59.

[2] 邱麗玲. 中國跳繩競賽項目設置與競賽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3] 咸春東. 對花樣跳繩動作內容及其基本動作教學方法與步驟的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2015.

[4] 李輝. 對跳繩三搖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5] 劉北湘,楊嘯原. 影像測量數據在武術運動技術分析中的應用[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4):62-66.

[6] 楊天祝. 對直立人體的某些生物力學分析[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3,9(1):131-132.endprint

猜你喜歡
跳繩落地角度
神奇的角度
一個涉及角度和的幾何不等式鏈的改進
學跳繩
跳繩
美聯儲加息終落地滬指沖高震蕩走低
學跳繩
跳繩
化繁為簡,醫保支付價可“落地”
法律何以難落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