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體育教學改革的本分恪守

2017-11-07 15:47曹原
體育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技能改革運動

摘 要: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存在教學概念的錯誤認知、課程功能的無限放大、課程改革形式大于內容、全面否定被動教育、夸大興趣教學等問題。體育教學改革思想要保持對學科體系的尊重、對教學本質的尊重、對改革歷史的尊重,改革內容要符合知識傳習的規律、課程發展的規律、學生身體發展的規律。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體育教學改革;運動技術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7)05-0080-04

Abstract: The author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ular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nowadays,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wrong cognition of teaching concept, unlimited amplification of curriculum functions, greater form than content during curriculum reform, totally denying passive education, exaggerating interest education, etc.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deology should maintain the respect for disciplinary system, the respect for teaching essence, and the respect for reform history, and that reform contents should be in conformity with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tter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student body development patter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sports technology

2016年,英國推行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教育體制改革,對部分已廢棄的教育制度的重新實施是關注的焦點。我國目前進行的教育改革是不是需要自省和反思?改革開放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諸多教育理論和思想開始逐步進入我國,對于這些理論和思想,我們因為改革愿望的迫切而沒有完全做到遵循與國內教育現狀相結合的原則,導致在接受的同時對過去實施多年教育制度的過度否定。其實,理性的教育改革應該是在原來基礎上的繼續并使其發展得更趨完善,課程改革也應如此。目前的體育教學改革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同樣需要我們進行理性的思考。

1 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1.1 教改思想的問題

1)教學概念的錯誤認知。

“體質論”與“技術論”是我國體育理論研究者多年以來爭論的焦點。近年來由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下降,這也引起政府高度重視所推行的倒逼式改革,使“體質論”逐漸在課程目標實施方面占據主要位置,而“技術論”則相對處于從屬位置。那么,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課程的主體目標,同時也把此目標作為區分其他課程的主要標準是否正確呢?在教育史上,課程功能的不同并不是區分課程性質的依據,相反不同課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母體文化的不同。由此可見,增強體質不是傳習知識的主體,它是得到傳習后的應用目標。而運動技術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身體練習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它是人在從事以運動項目為中心的身體練習過程中,在本體內部環境之間和本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中通過綜合體驗所獲得的身體認知,可以稱做為操作性知識。

20世紀30年代,吳蘊瑞、袁敦禮[1]合著的《體育原理》中對體育教育就作了明確的釋義,“體育所以有別于教育二字者,乃表明其用特殊之方式而已。故體育之意義,乃以身體活動為方式之教育也?!?008年,張洪潭[2]在《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一文中對體育教學的概念闡述為:“第一是刪繁就簡、明確定義,教學是在師生之間展開的知識傳習活動;第二是將運動技術論證為體育教學的知識主體,并稱其為操作性知識。體育教學就應當是在體育教師與普通學生之間展開的運動技術傳習活動?!斌w育課程正是通過學習運動技術,從而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以強身健體,其本身就是一個操作性的教育活動。因此,體育教學應該定義為存在于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展開的運動技術傳習活動。

2)課程功能的無限放大。

課程的概念一般從課程的本質屬性、課程具有的功能、課程存在的形態進行定義,雖然這3種論點是從不同角度闡述,但其共同點就是對“經驗”的傳承。

根據課程的定義,體育課的主要功能就是依靠知識技能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對認識方法的獲取,即運動技術的傳授與掌握,而不應對具體的功能進行無限的拓展。例如將體育教育的功能擴展到學校教育范疇,這是將體育教育和學校教育概念的混淆,學校教育包括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廣義教育,而體育教育僅是在身體教育的基礎上作為提高學生體質水平的課程之一,把體育教育與增強學生體質之間看成是一種因果關系是不客觀的。因為影響人們體質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占據主要位置的遺傳因素以外,空氣、水質、生活作息、營養、心理等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體育活動僅僅是影響健康諸多因素之一。體育教學的功能就是通過運動技術的傳習來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但并不是承擔此目標的唯一途徑。因此,體育課程的教學功能能使學生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想和期許,不具備可以實現的現實意義,也不能人為地將體育的教學功能無限擴大。endprint

1.2 教改過程的問題

1)過于追求形式。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形式上的創新無可厚非,但是應該建立在既定目標達成的基礎上,純粹的為了形式上的創新而忽略了目標達成,這樣的創新不是進步。例如,“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曾經風靡一時,眾多學校爭相效仿,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忽略了該思想的內涵而側重于形式,僅僅是從教學方法上“寓教于樂”;或者是以學生簡單的快樂作為教學基點和教學目標,改革目標主要側重于教學氛圍和組織形式的熱鬧。事實證明,這種追求運動技術含量較低或者單純追求氛圍上快樂的游戲,可以暫時地維持學生興奮而無法長久保持??鞓敷w育的真正教學理念是將“快樂”的概念規范為“觸及運動特性的喜悅”,其意義是“在追求快樂中獲得技能和體育保障”,核心內涵是將“快樂”定義為克服困難、戰勝自我所獲得的成功體驗,強調的核心是學習的目的和內容[3]。體育作為一門學科,如果脫離了學科體系的約束僅僅只是游戲或者活動,那么這門學科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2)否定被動教育。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并不矛盾,被動學習不是被迫學習,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被動學習是一種歸屬于他主性的學習,而被迫學習是一種歸屬于強迫性的學習。人們在提升主動學習地位的同時,往往會對被動學習進行否定,但兩者的關系并非如此。主動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個人興趣占據主導地位,個人興趣是建立在基礎知識累積上的,而基礎知識的累積往往是通過被動學習獲得的[4]。因此,被動學習是主動學習的前提,主動學習是被動學習的升華。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由于過度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在提倡主動學習的同時對被動學習作用和意義的低估,使得運動技能作為操作性知識的系統性丟失,同時改革的側重點從知識傳習過渡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知識傳習主導者(教師)的專業角色被弱化,知識技能優勢逐漸丟失,也使得學生的運動能力逐年下降。主動學習的重要性無需探討,但是在改革實踐中為了確立主動學習在課程中應有的位置,而低估被動學習的價值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應該正確認識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作為“對立”的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價值。

3)夸大興趣教學。

學習興趣包括直接學習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學生對某類或某種事物具有的心理情感傾向性選擇是直接興趣,而間接學習興趣是由學習活動結果驅使的。當學生認識到學習結果的意義與自身關系時,學習興趣也會產生,“有趣”“興趣”“志趣”是學習興趣3個階段的表現。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在情感體驗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僅側重于直接興趣,在體育教學中忽略間接興趣的作用,會影響學習興趣的穩定和持久。教學改革實踐中,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施中,過分迎合學生的直接興趣使得教學內容生活化、娛樂化,一些具備跑、跳、投等基本身體素質內容的項目在課堂上逐漸消失,如跳箱、單杠、鉛球、跨欄等項目在當下的課堂教學內容上已經很少出現。在教學設計中,如果忽略了對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培養,忽略了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忽略了由學習結果驅使的間接興趣的培養,忽略了體育課程教與學的遷移價值,而過分側重學生的直接興趣感受,這是體育課程的進步還是退步?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學者盧元鎮曾經在訪談中說:“這些經過千百年提煉的競技體育,凝聚了無數體育工作者的心血,實現了對勞動、軍事、生活動作文化提升的項目,用作體育課的教材相對較為成熟,但如果回歸于原生態的勞動與生活動作,便不能視為文化的進步?!盵5]

1.3 教改結果的問題

回顧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歷史,由于處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改革啟動者的價值觀、教育觀的不同,所引發的課程改革結果在社會本位課程價值觀、知識本位課程價值觀、體質本位課程價值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較為明顯,這與改革的政治、文化、教育背景有著直接關系[6]。但是,如果改革結果過于片面強調某種因素的主導作用或者制約作用,而放棄知識技能的學習作為體育課程功能的基本宗旨,不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不用客觀的態度對待,那么改革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就無從談起。事實上我們應該結合歷史經驗和現有成果進行選擇性繼承與發展,而不是對過去整個課程體系的徹底否定和完全放棄。例如在我國教育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前蘇聯教學模式,如果現在在課程改革中設計“蘇聯模式”的任何內容就不代表先進性,可是這么輕易地將一個文化背景和社會制度與我們國家極其相似而且在教育歷史中取得部分成功經驗的體制完全徹底放棄,對曾經取得的成就完全否定,這種改革無疑是武斷的,難道我們過去延續了幾十年的教學體系就一無是處嗎?教育科學不等同于自然科學,可以直接將研究成果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教育科學歸屬于社會科學,創新的教育理論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須慎之又慎,因為這些教育理論的受眾是祖國的未來。因此,科學的課程改革應該是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不斷批判繼承,而不是全盤否定[7]。

2 恪守體育教學改革的本分

2.1 恪守教學改革思想的本分

1)對學科體系的尊重。

體育教學的特征是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傳習,運動技術教學是體育與其他學科教學功能區別的唯一本質特征。至于體育理論界長期爭論的體育課程是育人還是育體的話題,其實兩者并無實質性矛盾,但需要注意的是,育人目標在體育教學中并無實際性的內容,是虛化的目標過程,而且是通過育體過程逐漸實現的,也就是說必須先通過育體的過程才能達到育人的效果。因為體育課程的本義就應該是身體教育,這一點不容置疑。因此,在綱要指導思想的制定中,應該充分認識到操作性知識的傳習就是體育課程的本質核心,課程學習的實質內容就是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掌握,體育課程就是要在教師正確示范與學生學習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運動技術傳授,通過足夠次數的本體感受形成相應的運動技能。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運動技術的反復學練中肯定會在運動技術水平提高的基礎上強化體能。所以,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應該明確運動技術的有序傳承就是體育教學的主旨,其客觀效果就是對強化學生體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支持。endprint

2)對教學本質的尊重。

體育教學的本質是體育知識與技能傳習,決定了體育課程是按照教學計劃讓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改革實踐中體育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和諧關系卻一直存在。在教育的范疇內,體育教育并沒有被視為教育的資源和手段,只是作為學校教育工作錦上添花的道具。在體育教育的體系中,其自身價值一直沒有被正確估量,其根源是體育的育體功能被淡化,認為育體不是教育,人為的將體育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割裂。所以當體育教育只能作為一種暫時性的身體修復工具時,它也就只能停留在體育的生物觀水平上,本身具備的價值和內容就全部消解了。因此,尊重體育教學的本質,保持體育教育自身的純潔性,所做只為所做,除此以外不具備其他實用目的。因為一旦另有期許,這種教學改革就會變質,最終成為其他事項的附庸。

3)對改革歷史的尊重。

改革固然重要,但是改革應是在一定基礎上的繼續,不能忽略了改革之前所取得的成績。王策三先生[8]在《教學論稿》中指出:“課程的發展總是存在著客觀的自身的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絕非外部因素簡單地決定、簡單地割斷歷史,也絕非簡單地進化,這是可以肯定的?!斌w育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使課程更趨完善,更加符合人類的身心發展規律,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質,讓體育教學通過傳習技能回歸增強體質才是改革的核心內容,即通過體育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鍛煉技能,進而達到提高運動興趣和增強學生體質的效果。如果改革完全舍棄了歷史或是完全放棄了體育的本質,這樣的改革顯然不是進步。當下,面對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回歸,或許在尊重歷史成果下的回歸比盲目的改革更為重要。

2.2 恪守教學改革過程的本分

1)符合知識傳習的規律。

首先,體育課程既然稱之為課程,就應該在一定形式下具有知識傳承的特點和內容,要保持課程自身的獨有特征。其次,在主體內容構建方面要明確體育課程的內容就是與其他認知性課程不同的操作性知識,即運動技術的傳授和練習。第三,體育課程要加強學生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相結合,杜絕成為娛樂化課程或者生活化課程;主動學習雖然在課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不應該低估被動學習的價值。第四,課程改革要注重實效,反對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如果課程改革脫離了知識傳習,就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了。目前學校體育的育體功能在教育實踐中得到了認可,而育人的目標雖然在過去目標中有所體現,但在體育教學中并無實質性的內容,例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培養心理、社會適應方面等的功能,就缺乏具體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操作。因此,操作性知識傳習才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主體內容。

2)符合課程發展的規律。

多年的體育課程改革由于核心點的不確定,使得自身課程體系的形成并不完善,整體系統缺乏自下而上的統一性,各階段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并且相互脫節。因此,體育課程改革必須圍繞運動技術這個核心。首先,要避免過分淡化運動技術,對運動技術傳習獲得的輕視會造成體育課程運動技術被邊緣化。某些技術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從教育大綱中刪除,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失誤,因為這種教材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挑戰自我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其次,避免運動技術內容過分隨意化,例如電子競技、棋牌、勞作等課程的設置。此外,還要避免運動技術教學的形式化,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選課興趣純粹的從學生興趣出發而不是從課程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這樣會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知度逐漸降低,對運動技能的認識更加偏離。課程體系和方案的設置是教學工作的基礎,如果課程體系的改革不符合課程發展的規律,那么課程設置的培養目標、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就會偏離,教學效果更是無從談起。

3)符合學生身體發展的規律。

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應關注學生在運動技能獲得過程中的感受,是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還是無味、乏味,因為這些本體感受對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其他非直觀感覺難以取代的。按照運動學理論,所有復雜動作的建立都是疊加在簡單動作基礎之上的,通過運動技術的學習學生所獲得的除了運動技能的掌握,同時還有把握和理解運動學習方法的能力,這種方法是隱含于具體的運動形態方式之中的,與其他課程無異。體育教學改革不能忽略運動技術學習的系統性、科學性,而將學生的興趣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唯一依據[9]。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必修課程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為核心,在學生不同階段側重有所不同。例如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大學體育技能化,但就學生個體發展規律而言,小學階段要釋放學生愛玩的天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初中階段要滿足學生生長發育、心理發展的需求,增強運動意識;高中階段學生已逐步成熟并能明確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大學階段要著重提高學生專項技能水平。

2.3 恪守教學改革評價的本分

如何評價改革效果,如何評價和面對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不僅是單純的態度問題。因為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當面臨著不理想的改革效果,一味強調客觀理由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有面對困難承擔責任的勇氣。在重新認識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重視研究體育教學的本質,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課程改革的科學規律,逐步建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監管機制,充分發揮不同區域、不同類別學校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各自的課程資源優勢,健全小學、中學、大學體育學科教學體系內容的銜接,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促進體育課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蘊瑞. 吳蘊瑞文集[M].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 張洪潭. 從體育本質看體育教學[J]. 體育與科學,2008,29(2):81-86.

[3] 賈齊. 還體育課程以本來面目[J]. 體育學刊,2005,12(3):5-8.

[4] 叢立新. 課程論問題[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 段健芝,梁曄,安福秀. 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路向思考:盧元鎮教授訪談錄[J]. 體育學刊,2007,14(8):3-5.

[6] 曹原. 論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異化[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5):55-57.

[7] 劉旻航,孫慶祝. 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主義”無關[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1):91-93.

[8] 王策三. 教學論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 王曉剛. 對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審視[J]. 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128-131.endprint

猜你喜歡
技能改革運動
高級技能
改革之路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不正經運動范
拼技能,享豐收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畫唇技能輕松
瘋狂的運動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