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問題與改革

2017-11-07 23:27蔣菠黃巾趙波
體育學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蔣菠+黃巾+趙波

摘 要: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生源結構不合理、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雷同、專業核心課程趨于共性、授課方式與考核指標單一等問題。結合體育學科自身專業特點與社會職業發展導向,提出在教育中努力搭建學校、市場、社會導向的“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招生平臺;構建以理論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個人長遠發展模塊式課程體系;形成學校與產業相結合的鏈條式培養過程;建立以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情意素養三者相結合的核心素養評估體系等改革構想。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7)05-0111-05

Abstract: The authors dissected realistic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enrollment student source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plans, major course setup, lecturing and examination etc, concluded that th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irrational student source structure, similar academic type and specialized type master student cultivation plans, major core courses tending to commonality, undiversified lecturing ways and examination indexes, etc. Coupled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s own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areer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e authors proposed to do the followings in education: strive to establish a student recruitment platform for the “3 in 1”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arket and social orientation, build an individual long-term development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that bases the foundation on theories and the standard on abilities, form a chain-like cultiva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school is combined with the industry, establish reform conceptions such building a core mak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in which knowledge making, ability making and emotion making are combined.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master;graduate study;China

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學位[2005]8號文件下達有關《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簡稱《設置方案》),開啟了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教育大門?!对O置方案》中指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高層次、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1]。2006年,首批體育專業碩士培養試點單位開始招生。經過10多年的培養實踐,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歷經前期的開展意義與可行性探討階段,學位設置與試行階段以及逐步制度化階段,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專業碩士傾斜,2014年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占整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的42%,預計今后我國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招生比例將達1∶1[2]。目前,我國體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在培養上已取得了豐碩成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培養過程中仍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培養在質量上還未形成鮮明的個性化特色。

1 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問題

1.1 生源結構不合理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2014年我國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計劃,而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2015年全國各地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趨勢,如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河南、河北分別下降6.56%、6.14%、5%、3.88%、3.36%、2.97%,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報名人數與2014年相比也有所減少,而招生規模卻在不斷擴大[3]。由于目前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寬進寬出”現象,造成學位含金量下降,用人單位對學歷的重視度較以往相比明顯下降,由此帶來了體育專業碩士招生生源質量的下降。

池建等[4]曾指出,我國體育行業的主要職業是由教練員、體育教師、體育經紀人、體育傳媒工作者、體育管理人員、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組成。在實際的招生結構中,根據楊小永等[5]整理的生源結構和比例來看,報考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考生大部分來自學校教師,其所占比例超過80%,而社會體育指導員與裁判員、專業隊教練員與運動員報考人數較少,所占比例也較小。此外,由于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不甚了解,社會上仍有許多人認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質量和社會效用不如學術學位研究生,甚至將其等同于體育教師和教練員等崗位的在職培訓、專題研討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等。導致招生結構不均衡,招生規模擴大而專業碩士生源減少,加之社會不了解等因素無疑給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選拔與培養帶來一定困難。endprint

1.2 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界限模糊,培養目標與方案雷同

根據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出臺的《設置方案》中對學位獲得提出的要求,包括對專業基本理論的掌握、對體育領域重大事件的分析、對體育運動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勝任相應的體育專業工作等。與學術型碩士不同的是專業型碩士以市場需求為職業導向,以服務體育職業實際工作為己任,更加強調職業性和應用性,其培養的主要目標側重對實踐的體悟,培養社會特定職業領域中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注重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開發[6]。但目前高校中卻存在著“在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共同發展近10年后的今天,學生‘學而無術、專業不專的現象,增加專業碩士學位可能僅僅從外在導向上豐富了培養方案,而并未解決其引發問題的根源——實踐能力不足”[7]。學術型碩士本應注重理論研究,專業型碩士則應重視實踐指導,然而在部分招生網頁上發現在高校的招生培養方案中學術型與專業型雷同,界限劃分不清。李康等[8]在分析研究生的能力后認為,目前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存在的問題是出現“崇術輕學”與“技能不足”的傾向,即過于注重專業理論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專業技術能力的維持和提高,而這主要是由學術型與專業型培養目標的雷同所造成的。李傳兵等[2]查閱了我國38所院校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發現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培養目標都只是對指導性方案的重復表述,并沒有形成各院校自身對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特色,造成體育碩士專業人才的培養趨于雷同,這也直接導致了體育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對象相脫節,專業領域培養特色不能被充分凸顯,造成體育人才市場空缺,這將成為當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一大難題[9]。

1.3 專業設置基本相同,核心課程趨于共性,實踐性不強

在《設置方案》中明確提出課程設置導向:將傳授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的核心課,強調專業崗位工作實踐能力的專業課和強化學生某一領域專業技能的選修課相結合。通過查閱高校招生網站(主要包括綜合性大學、體育專業院校、師范院校)可知,目前高校開設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主要由4部分組成:必修課、專業領域核心課、選修課和實踐課。必修課以自然辯證法、邏輯學、外語、計算機為主;體育教學領域核心課程則是體現每個學校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特色,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共有4個專業領域: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社會體育指導[10]。在專業設置上,許紅等[11]認為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專業設置比較強調共性,而不太重視個性的發展,課程設置的比重較偏重于專業領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拓展,實踐性課程設置較為薄弱。李傳兵等[12]指出,在課程設置中也存在課程設置理論化、學位與核心課程重復、選修課程范圍狹窄、實踐課程流于形式等問題。李衛東等[13]在對我國10所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的分析總結后同樣得出:課程內容陳舊,跨專業課程資源較少,專業領域核心課程相似率達90%,專業技能類實踐性和方法類課程較少,專業學位的特色不突出等結論。

在核心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方千華等[14]指出當前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核心課程設置趨于理論化,認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核心課程設置需突出實踐與應用、職業與供求等要求,強調體育碩士要具備勝任本領域實際工作的能力,掌握堅實的體育基礎理論和寬廣的體育專業知識。核心課程趨于共性,理論性大于實踐性,實質上反映的是“學校主導”“全程預設”“整齊劃一”等生產車間的批量化培養模式。每個學校所處的外在社會環境、經濟水平、市場需求等是不完全相同的,學校內部的師資構成、基礎設施、學校定位也各不相同。然而,如此差異化的因素體現在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卻是專業規格標準模糊與同一化,專業領域相對較窄,專業設置不能適應新興體育職業的發展,培養單位專業設置千篇一律,沒有形成專業特色[15]。這不僅與設置專業學位的初衷相背離,還容易導致辦學定位與校情、學科專業設置與城市分布、課程體系設置與創新需求的失衡,可見這些都將成為專業碩士培養面臨的一大困境。

1.4 導師的“師徒式”授課方式與考核指標單一

一些高校的培養方案中提倡校內外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校內實行導師負責制,同時邀請校外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參與校外學術和調研活動。實際上,這種名義上的校內外結合培養模式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模式并沒有實質性差異。我國體育學科碩士層次的教學中依然延續著以講座式為主的授課方式,沒有突出體育專業碩士的應用性、實踐性等特點,學生成為知識理論的記憶者而不是實踐能力的獲得者。有研究針對我國11所體育高校進行調查,發現近1/4體育院校的體育碩士沒有開設專項課,而是由導師安排的單一校內實習、單一校外社會實踐或校內外實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占67.2%;54.2%的學生被要求在提交論文答辯申請前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8.9%的全日制體育碩士的論文寫作要求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一樣,沒有突出體育專業碩士的特點[16]。在完成學位論文方面,方千華等[14]認為當前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存在學術化傾向,對學位論文的撰寫過于重視學術水平。

2 改革設想

針對目前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及培養環節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以2015年5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加強案例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加強基地建設,推進產學結合;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構建‘雙師型團隊”等精神[17]為導向,緊跟社會發展的職業導向,結合當前體育專業碩士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特點與社會、單位和市場發展對體育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探索一條適合我國體育專業學位碩士發展的培養模式。

2.1 學校、市場、社會“三位一體”協同招生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對象主要為具有體育運動實踐經驗且來自各領域的體育教師、專項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以及運動競賽組織者、策劃者、宣傳者、指導員和社會大眾健身指導、專職培訓員等。專業型碩士不同于學術型碩士,除掌握從事本職工作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外,還應切實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工作中。因此,針對體育各個領域的培養對象,招生方案應具體細化。首先,學校要進行目標定位,打造自身特色,注重工具型與應用型知識學習,突出職業能力發展,追求差異化的招生方向。其次,由于學校所處地區經濟、民族構成、教育資源、師資構成的差異性以及各地區人才市場的需求不同,學校的培養目標需結合地區特色和體育市場用人需求來制訂,打造優勢專業,形成以優勢專業立足而非學校整體排名立足的個性化招生方案。再者,體育專業碩士培養的是應用型高層次體育人才,因此學校的招生方案有責任進行社會引導,立足當下、著眼未來,依托社會發展導向,開拓有利于推進社會發展的體育新興專業。通過將學校定位與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導向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化協同發展招生方案。錄取時遵循“差額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針對少數特別優秀的體育人才如優秀等級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等,可采用單獨劃線、推薦與考試相結合的特殊招錄辦法[18],以方便生源應需入職,形成體育學人才“枝繁葉茂”的局面,從而為體育專業碩士的今后培養繪制美好藍圖。endprint

2.2 理論為基礎、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是具有實踐優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體育人才,能夠熟練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操作中。首先,建立起專業設置標準與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區別于學術型的理論課程,建立與職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領域理論體系。其次,構建能力本位的實踐技能課程體系。專業學位是“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學生不僅要成為理論的記憶者,同時也應成為能力的獲取者,注重方法與技能的實踐訓練,重視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課程設置要體現實踐性和時代性。區別于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要求學生發展個人能力,以強化職業能力為標志,突出強調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內容中可適當增加授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增強跨學科、跨學院、國際性、職業發展性與學術訓練方法課程等聯合教學,有針對性地提高專業實踐課程比例,在包含實踐技能的教學內容中盡量避免與本科階段授課內容的重復[19]。

此外,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本著“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原則,應與個人的長遠發展緊密相聯。除了進行課程教學外,還應搭建具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導向、長期職業規劃和個人核心素養與能力的發展空間。學校通過學科提升競爭力和公信力,而學科又通過各專業方向拓展內涵和外延空間。按照1級學科大類劃定范圍,2級學科專業分類布局,3級研究方向發展特色進行總體延展。依據差異化的培養方案構建優勢課程模塊,將專業領域內的課程進行科學化組合,圍繞某一專業領域,依托師資、生源、地區特色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形成理論、能力和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優勢教學模塊,課程體系應體現獨特性、差異性和連貫性的特征。在構建課程模塊中,應加強設置專業技能交叉的課程,學校要不斷更新課程內容,緊跟時代發展前沿,緊扣專業發展的先進技能,開設熱門領域并不斷更新、創新,使之與國際接軌;重視專業的開放性與融合性,形成引領專業領域發展的優勢學科,確保能力培養與課程設置的對接。

2.3 學校與產業相結合的鏈條式培養

體育專業碩士要突出技能優勢,因此在培養過程中不能按照傳統的校內授課制,而是要緊密結合用人單位及市場需求,形成產-學-研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形成有機銜接、前后連貫的高層次人才生產線,建立聯合培養的教育實踐基地,打破大學、產業與行業之間的體系壁壘。學校針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在實行導師負責制培養方式的前提下,努力探尋并推行“雙師型”導師團隊,細化導師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強調學科交叉。同時,要發揮第二導師與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使整個導師團隊在互相配合與通力合作之下提高體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此外,還需加強與校外體育產業中的健身俱樂部、體育產業公司、社區體育運動中心及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共同開設聯合培養體育管理型、體育服務型和體育技術型的高層次、應用型的人才項目,協助學生尋找與專業領域有關的基地進行跟班式學習實踐,打破傳統單一的“師徒制”的“點對點”指導模式,采用與校外導師“面對面”的專職協同指導模式。

教育實踐單位也要根據體育碩士的工作特點有效結合當地教育資源、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建立良性、規范、實效的教育實踐基地。通過校內專業理論與前沿知識掌握、校外核心能力與職業實踐跟進的混合型培養,形成校內導師測試、考核與校外導師評價、觀察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針對性夯實、鞏固,實行校內導師統籌監督,校外導師“一對一”技能教授的過程跟蹤指導,記錄校內外導師或導師組與學生在學術與實踐方面的交流頻次、互動時間等內容,實現不脫離體育專業碩士培養導向的學生職業個性化發展,避免陷入“專業主義”與“職業教育主義”的誤區[20]。

此外,還可以將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與實踐內容、研究過程與實踐方案緊密結合。在內容上論文須強調應用性與實效性:體育教學專業領域提倡體育專題研究報告與優秀體育教學實踐案例,運動訓練專業提倡高水平運動訓練計劃,競賽組織專業提倡經典賽事的舉辦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專業提倡區域群眾健身指導方案等的撰寫與設計。在形式上多采用課外自學與課內答疑、小組討論與分組辯論相結合的撰寫方式,適度實行末尾淘汰制[21],以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解決體育運動實踐問題的能力。

2.4 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情意素養相結合評估體系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傳統學術型碩士學分加論文的考核方式不同,所以應結合自身特色形成獨立的考核機制。在提倡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個性發展的今天,體育專業碩士理應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核心素養的統一體,因此可根據體育專業碩士的職業特征進行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情意素養3個維度必備的核心素養考核。其中,知識素養包括:扎實的體育專業理論知識、開闊的知識面,考核方式以測試、課程論文為主;能力素養包括:嫻熟的運動技能、熟練的教學訓練問題處理技巧,考核相關專業報告和專業技能;情意素養包括:熱愛工作、良好的個人品德、長遠的職業規劃,考核個人職業規劃和人際關系。知識素養集中于期末考核,而能力素養和情意素養重視過程考核;知識素養是根基,能力素養是關鍵,而情意素養則決定個人的未來發展[22]。三大素養的結合考察,不僅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能適應多元的人才市場需求和學校今后的良性發展,進而幫助推進全面、和諧社會的發展。充分認識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職業性、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復合型特點,建立全面有效的評估體系,這就需要堅持以培養社會和市場對高層次應用型體育人才的需求為根本立足點,以授課內容、實習實踐能力、導師隊伍建設、學位論文價值為評價指標,評價體系中培養質量標準應側重于對體育專業理論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體育運動問題的實踐能力,強調學位論文的應用價值,同時要高度重視市場用人單位接納人才的“滿意度”與社會“認可度”,確保評估的實效性和客觀性。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體育教育的快速發展,高層次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與需求持續增長,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所具有的專業性、實踐性與復合性特征被社會各界充分認識?,F階段,我們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需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思路、準確把握“教體結合”的規律,同時結合我國社會需求和體育發展職業導向。當然,這并不是技術與知識的低含量結合和僅依靠經驗積累的工匠型職業導向,而是全面掌握系統的體育專門知識和技能,具備創新要素和專業倫理的“專門化”“有學問”的職業導向[23],以適應國家、社會對高水平復合型體育人才的需求,彰顯體育專業碩士的特點,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高層次專業人才。endprint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關于下達《體育專業碩士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Z]. 2005.

[2] 李傳兵,方千華.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屬性辨析與培養目標細化[J]. 體育科學研究,2014,18(6):70-74.

[3] 研究生招生網. 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告[EB/OL]. [2015-10-18]. http://www.eol.cn/html/ky/report2015/e.shtml.

[4] 池建,王瑞元. 體育學研究生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2):1585-1588.

[5] 楊小永,茍正斐,魯長芬. 美國職業發展為導向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改革及啟示[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1):80-86.

[6] 羅澤義,寧芳艷,劉曉光. 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異同研究——創新能力開發的視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2(2):43-46.

[7] 王雷,李平平,方千華. 博洛尼亞進程中德國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特征解析與啟示[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7):104-111.

[8] 李康,覃立. 論體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學”與“術”[J]. 體育學刊,2011,18(3):83-86.

[9] 高玉英. 新形勢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探討[J]. 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24(3):72-75.

[10] 黃漢升. 新中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 體育科學,2007,27(9):3-22.

[11] 許紅,杜瑛,馮小明. 美國體育管理碩士課程設置對我國體育碩士培養的啟示[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12):82-85.

[12] 李傳兵,方千華. 新時期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探索——現狀、問題及改革設想[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33(10):21-25.

[13] 李衛東,楊軍偉. 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分析——以體育教學領域為例[J]. 體育學刊,2014,21(1):94-97.

[14] 方千華,黃漢升,朱桂林. 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困境與路徑[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6):79-83.

[15] 張曉祥,劉成. 美英日體育碩士專業設置特點與啟示[J]. 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29(2):50-54.

[16] 張麗. 我國體育院校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現狀分析[D]. 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1.

[17]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Z]. 2015.

[18] 周建社,陶成武.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技術技能培養的探討[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4):90-93.

[19] 胡喬,彭彥銘,陳強,等. 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滿意度調查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3):87-91.

[20] 容賢冰,楊峰,張恒波. 我國高校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科層布局失衡分析[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11):12-15.

[21] 田祖國,孫麒麟. 中國“985”高校體育研究生科研能力計量分析與過程培養[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6):739-744.

[22] 蔣菠. 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基于身體美學視角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3] 劉亞敏.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價值取向[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2(2):1-5.endprint

猜你喜歡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醫患溝通的認知及培養需求研究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土木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現狀與對策——以廣大為例
中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與啟示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
不必對碩士賣米粉大驚小怪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