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輿情回顧

2017-12-19 08:08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測中心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 2017年11期
關鍵詞:馬兜鈴新聞媒體總局

文 /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測中心

事件概述

10月18日,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封面文章,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中國大陸47%、中國臺灣78%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19日,@邁德森思達的莊園發布微博稱,禍害完腎臟禍害肝,馬兜鈴酸禍患何時休。并在其微信公眾號發表《重磅!亞洲地區肝癌高發可能與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的文章。兩則信息引起網民的廣泛關注,首先在微博掀起輿論浪潮。

20日,《研究發現臺灣近八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等文章的出現,在新聞媒體拉開爭論的序幕。隨后,“馬兜鈴酸是否會直接導致肝癌”“馬兜鈴酸該禁用還是限用”成為輿論焦點。為此,醫學界和藥學界專家紛紛發表觀點回應社會關切。專家表示,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證據不足,有待進一步研究,不能因此全盤否定中藥。

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下簡稱國家總局)回應“馬兜鈴酸是否會導致肝癌”問題時表示,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系,并強調將組織技術機構和專家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和中成藥進行風險評估,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風險控制措施。

輿情走勢

以10月19日~11月2日為監測時間段,無論是媒體關注度還是網民關注度,與“馬兜鈴酸是否會導致肝癌”相關的輿情均呈“波浪式”的發展特征。

10月19日,@邁德森思達的莊園發布的微博頗受關注,當日便出現輿情高峰。20日,新華網發表《研究發現臺灣近八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人民網、中國網等轉載,新聞媒體介入話題討論。

21~22日,微博熱度下降,新聞媒體的輿情熱度開始緩慢上升。財經網發表《重磅論文再指馬兜鈴酸為強致癌物 該限用還是禁用?》,文稱最新研究已確證馬兜鈴酸具強致癌性,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在大陸地區仍在銷售。

圖1 “馬兜鈴酸導致肝癌”輿情關注走勢

23日,@刀劍愛好者發布微博,列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名單和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名單,并稱馬兜鈴酸毫無安全劑量可言。該微博受到網民強烈關注,當日微博輿情達到最高點。在新聞媒體,輿情熱度呈上升趨勢,上觀新聞發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導致肝癌高發?專家:無法定論,更不能全盤否定中藥》,專家表示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系是“相關性推測”,并非直接的因果性。由此,將網民對中藥單方面的抨擊轉化為一場對“馬兜鈴酸是否導致肝癌”的科學討論。

24~28日,微博熱度在峰值后下降,但網民仍在討論。26日,有網民發布微博爆料稱“馬兜鈴酸有毒”的帖子被刪,激起網民不滿情緒,輿情出現反彈。隨后,微博熱度一直處于低潮。在此段時間內,許多業內專家發表見解和評論,并對中藥的發展提出建議。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和轉發,因此,輿情在微信和新聞媒體平臺處于高潮期。

10月31日,國家總局做出回應,新華網、人民網等進行報道和轉載,輿情在經歷周末效應之后出現反彈并達到監測期內輿情熱度最高點。但微博平臺的輿情熱度并未出現回升,一直處于低潮。

相關媒體報道和評論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業內專家討論“馬兜鈴酸是否導致肝癌”的問題。新華網發表《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專家稱不同程度的馬兜鈴酸暴露怎樣增加肝癌風險尚需進一步研究。此外,上海交大教授、中醫科學院專家等專業人士均認為馬兜鈴酸導致肝癌的證據不足。同時,也有評論呼吁及早禁止類似馬兜鈴酸的使用。

(2)對中藥發展的探討。如《新京報》發表《“馬兜鈴酸致癌”:中藥現代化需擁抱科學,清理“門戶”》,文稱中藥必須主動接受現代醫學標準的檢驗。其另一文《“馬兜鈴酸”之爭也是中醫藥發展契機》認為,馬兜鈴酸引發的爭議,從業界到學界再到研發機構與監管部門都應主動介入行動,以務實科學的態度對中草藥的安全性加以研究和評估。

(3)呼吁回歸理性??萍既請蟆墩劇榜R兜鈴酸”色變 大可不必》,認為正視傳統中醫藥存在的不足與短板才是清醒的理性表現。對研究結果應當客觀對待,不要盲目過度解讀。

輿情點評

從輿情走勢可以看到,微博成為事件的首發平臺,也是最主要的傳播平臺。微博傳播主要集中在“馬兜鈴酸可能致癌”“中醫藥可不可信”等信息上,可以說是一場網絡的口水式分享,但并未形成真正的話題式探討。此后,隨著事件向科學、理性探討的方向發展,微博熱度持續走低。

相比之下,事件在微信平臺上的傳播趨勢則與新聞媒體相同,二者表現出與微博不同的走勢。10月19~25日期間,隨著事件熱度不斷升溫,微信、新聞媒體的走勢也呈上升趨勢,;國家總局回應后,兩平臺上的事件熱度再度升溫,并雙雙于11月1日達到最高峰。在傳播中,不乏醫藥行業、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微信公眾號參與。

實際上,不同媒介平臺上的傳播趨勢,也反映出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從事件的性質來看,這應屬于科學話題的專業討論。只是,當“權威醫學期刊”“來自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的研究團隊”“基因檢測”等象征著“國際權威”“專業團隊”“高科技”的詞語,與“致癌”“肝癌”等容易引發公眾恐慌的詞語聯系在一起時,公眾便將“可能致癌”視為“一定致癌”,且將馬兜鈴酸與癌癥之間的相關關系直接等同于因果關系??茖W討論被部分網民濫用、誤用,甚至利用。隨之,微博上掀起了一場沒有成本、不計后果的傳播。

然而,隨著話題從新聞消息向科學探討回歸時,微博上的網民關注度逐漸降低。尤其是國家總局回應后,以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為代表的主流媒體,以醫藥行業類、媒體機構、食藥監管系統及其他政府部門為主的微信公眾號,都紛紛轉發這一客觀權威的信息,并廣泛傳播國家總局發布的《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梢哉f,國家總局及時務實的回應,既充分警示了用藥風險,又體現了政府的責任擔當,而且其秉承的科學探討精神、鼓勵科學研究的態度,引導媒體和公眾回歸了科學話題的專業討論上來,并將事件熱度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且并未引發次生輿情。

猜你喜歡
馬兜鈴新聞媒體總局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桿串聯質譜法 測定細辛中的4種馬兜鈴酸
雪中放牧新風景
鐵手咖啡制造總局
淺談提高新聞媒體社會責任感的對策
UPLC-MS/MS檢測馬兜鈴屬藥材中4種馬兜鈴酸的含量
含馬兜鈴酸中藥在畜禽疾病治療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馬兜鈴酸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調和油的消費提示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現榨果蔬汁的消費提示
安監總局:前四月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