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認同、發展:中國朝鮮族跨國流動的關鍵詞

2017-12-28 07:05李梅花
世界知識 2017年21期
關鍵詞:延邊朝鮮族邊境

李梅花

跨越真實的邊界

我國的朝鮮族是跨境而來的民族。19世紀初,清朝統治者為了保護其“龍興之地”和壟斷東北地區的人參、鹿茸等特產,保證滿族旗人的生存,特劃出鴨綠江以北的東邊道(稱為東邊閑曠地)和圖們江以北的南崗和西崗,嚴禁任何人往來及居住。朝鮮李朝政府也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封鎖邊境,規定凡擅自犯越者,一律以“越江罪”處以極刑。盡管如此,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迫使越來越多朝鮮北部邊民偷偷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起初他們以挖參、狩獵等流動性勞作為主,后來轉為尋找山間僻地、燒荒開墾耕地。

吉林省延邊金達萊民俗村的朝鮮族婚禮巡游表演。

1910年,日本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此后,朝鮮族先民大規模移居圖們江以北地區。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為把中國東北作為侵占中國大陸的跳板和軍事基地,大力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經營,不僅召集日本民眾遷移到東北,而且還強行招募朝鮮農民遷至東北。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前夕,中國境內的朝鮮人總數超過了200萬。1945年8月朝鮮光復后,幾十萬朝鮮人陸續從中國返回朝鮮,留下來的則成為中國朝鮮族的主干。

1952年9月,作為中國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地區,吉林省延邊地區成立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958年9月,吉林省長白縣又成立了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今天,在中國境內(主要是東北地區)有180多萬朝鮮族人口,其中70多萬人生活在延邊。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許多朝鮮族離開中國前往韓國,希望能在韓國賺得遠遠高于國內的工資。時至今日,我國朝鮮族的赴韓熱潮仍未停歇。截至2017年5月,在韓的中國朝鮮族人數約為62.6萬,如果算上已經獲得韓國國籍的“歸化人”,總數約有70萬人以上。如果再算上流動到中國國內沿海發達地區以及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人口,幾乎一半以上的中國朝鮮族人口處于流動狀態。

無法逾越的“邊界”

大量中國朝鮮族前往韓國,這不僅是地理上的遷移過程,同時也是文化上的遷移過程。盡管中國朝鮮族和韓國人是同源民族,但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種差異在語言習慣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中國的朝鮮族語主要受朝鮮平壤語言的影響,加之長期生活在中國,語言中又融入了很多漢語;而韓國語受英語影響大,加入了英語等外來語。此外,兩者在語調、詞匯構成、語法應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別。因此,中國朝鮮族到韓國后,需要重新學習韓國語的表達方式,甚至需要掌握簡單的英語。很多被訪者表示,在和韓國人交流的時候,常常會發生一些誤會,甚至會從對方的語氣和語言中受到傷害。事實上,到韓國務工的中國朝鮮族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年齡較大,硬氣、粗獷和不拘小節的延邊口音在韓國社會也被當作是區隔中國朝鮮族與韓國人的符號。

中國朝鮮族在韓國的關系網主要以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為主,通常和同在韓國務工的親朋好友接觸和互動。中國朝鮮族在流動到韓國的過程中,逐漸在首爾等城市的老城區或邊緣地帶形成了以其流動人口為主的“同胞村”,首爾西南部的大林二洞、加里峰洞以及京畿道安山市的元曲洞就是其中的典型。在這些“同胞村”,不僅聚居著中國朝鮮族人口,而且形成了以中國餐館和商品為主的商業街?!巴濉痹诖龠M中國朝鮮族融入韓國當地生活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正是由于“同胞村”的存在,許多中國朝鮮族才能勇敢地來到異國他鄉。但不容忽視的是,“同胞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擴張了在韓中國朝鮮族人的社會網絡,但也無意中構建了中國朝鮮族和韓國人的“社區邊界”,成為具有“獨占”和“排他”意義的符號。

中國朝鮮族對韓國人往往有一種“同源異流”的文化情結。但是,在同韓國人的接觸和交往中,中國朝鮮族越發意識到雙方的差異,這種差異讓其在韓國充滿了異鄉感。一方面,他們表現出對韓國的失望和對自己身份認同的困惑,另一方面他們更堅定了對中國的國家認同。中國朝鮮族作家金在國在《韓國一無所有》一書中寫到,只有到了韓國,大多數中國朝鮮族才意識到他們是中國人。對于到韓國務工的中國朝鮮族而言,他們赴韓務工的根本動力是追求財富,但他們在韓國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對韓國制度、文化的不適,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融入當地社會的努力和進程,反而不斷強化了其原有的認同。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也給國民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朝鮮族人口較大規模地流動到韓國雖然主要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但長此以往,經濟上的認同是否會影響到國家認同?另外,伴隨著國家認同的增強,中國朝鮮族的族群認同反而因跨國民族文化交流出現危機,而這難免會影響到國家凝聚力的強化和特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目前,盡管中國朝鮮族對中國的國家認同比較強烈,但隨著全球化過程中本民族大規模的國內外流動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幻,其流動帶來的問題必然會更具敏感性和復雜性。那么,中國朝鮮族對于中國的國家認同通過什么來維系?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朝鮮族跨國流動的隱憂

中國朝鮮族人口大規??鐕鲃?,一方面為朝鮮族聚居地提供了大量的發展資源,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果,特別是在緩解農村人口過剩和城市就業壓力、提高朝鮮族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現代理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導致朝鮮族人口大量流失,傳統朝鮮族聚居區特別是邊境地區出現空心化現象,對邊疆社會的長治久安構成了巨大挑戰。例如,延邊和龍市的兩個邊境鄉鎮崇善鎮和南坪鎮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實有人口2萬余人,但現在的在籍人口只有9213人,實際人口只有2600人。又比如,延邊龍井市的中朝邊境線總長142.5公里(幾乎占了中朝邊境線的十分之一),目前邊境鄉鎮戶籍總人口為21758人,實際人口只有3938人。此外,由于邊境地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下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較低、身有殘疾或疾病的老年人,使得邊境鄉鎮村屯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居高不下,在一些邊境村更是高達60%以上。比如,在龍井市九個邊境村的實際人口中,90%以上是中老年人,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不足10%。邊境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也導致大量土地被閑置,常年務農的勞動力人均耕地面積高達23.1畝(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為1.4畝,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積為4.9畝,最高的黑龍江省人均耕地面積也只有8.4畝)。

最近幾年,國家不斷出臺惠農政策,各級政府部門也不斷推出新項目,然而,由于身強力壯、思想活躍、對新知識和新技術接受能力強的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這些政策和項目失去了在農村“生根、發芽”的機會,很多良種配方、新技術養殖、特色農業種植、科技下鄉扶持項目等根本沒有辦法得到推廣和普及,進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類型單一、農業資源利用率低,無法進行產業化生產。即使邊境沿線地區擁有良好的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特色旅游資源,也始終無法推動邊境村寨的經濟發展。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村干部也加入了外出務工的行列,不僅導致基層黨員發展工作受阻,村內黨員數量稀少,而且呈現出老齡化趨勢。據調查,邊境基層黨員干部的平均年齡普遍超過50歲。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老齡化和青黃不接現象,是邊境鄉村基層政府空心化的最嚴峻表現,直接導致各項政策無法有效貫徹執行,由此造成邊境鄉村各項事業的萎縮,不利于邊境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作者為延邊大學民族研究院副院長、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歡
延邊朝鮮族邊境
中尼邊境守護營
邊境揚威
邊境小城馬斯特里赫特
《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2020年總目錄
朝鮮族初中生閱讀動機的構成研究
跨界朝鮮族農樂的早期傳入、分布及發展研究
KORE A TOWN
“圖們江論壇2018”在延邊大學舉行
?? -?? ?? ?? ?? ????? ?????? ?? ??
美麗的延邊歡樂的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