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提問訓練”

2018-01-03 11:43張福新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基點探究性筆者

張福新

所謂探究性閱讀指為探討、研究特定問題而進行的閱讀。這是一種極有價值的閱讀。通過精思細審,參照比較,使認識更為全面,更為深入,甚至產生創造性的見解。它可以鍛煉并表現閱讀主體的實際才干。但是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他們的大部分閱讀都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課外閱讀多為瀏覽性閱讀,理解性閱讀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必不可少,教師應該從基本的訓練開始,必須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處,走向理性。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有一種較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教會學生“提問”,讓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閱讀的深處。

思維的第一步驟是“疑難情境”,有疑難自然就會發問,確定疑難所在要發問,解決疑難時進行各種假設還是需要發問。提問,在思維過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探究性閱讀同樣也離不開思維,但是簡單的不經思考就可推斷答案的提問似乎無法把學生認識引向深處,必須提出有效的問題,進而生成新問題、新觀念,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閱讀,產生創造性的見解。問題是閱讀活動的開端,問題是貫穿閱讀過程的主線,問題是閱讀活動的歸宿,一切閱讀活動都圍繞問題而展開。

然而學生在閱讀中很少有意識地提問,所以一旦讓他們在閱讀時提出問題,大部分學生不知從何處下手。筆者以為提問應該先“粗”后“細”。

所謂“粗”就是從大處下手,細微處品味,在有疑問處提問,然后探究,解決問題,理解文章大意。

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提出的問題也多是“是何”“如何”等。如學生在比較閱讀《荷塘月色》《清塘荷韻》時提得最多的五個問題是:①兩文在描寫角度上有什么不同?②作者在觀荷之后,各有哪些感受或各表現了什么情感?③兩文在語言特色上有什么不同?④兩文都引用了詩句,各有什么作用?⑤兩文表現方法上有什么異同?

由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時只有粗線條的感知。但是僅從此入手學生很難將思維引向深處。因此在經過整理之后,筆者與學生共同閱讀探究,發現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找到這樣幾個閱讀“基點”:描寫角度中的“光與影”“色彩”,詩句引用的“位置與作用”。

基點即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文體來判斷文章的基點,在散文單元中,我們常常把提問的基點定在描寫手法、語言的品味、表現方法上。在找準基點之后,學生可在聯想中比較,然后提問,這樣使問題更加具體,有助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在找準基點之后,可在感受中抓住特征,然后提問,在辨別中深思精讀。

所謂“細”是當整體感知之后,學生要想提出富有個性化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就局部的段落或細節的提問。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從積累中發問,進而發現信息;從感受中發問,從而抓住特征;從聯想中發問,然后進行比較;從想象中發問,而后發現疏漏;從移情中發問,之后體驗情理;從增刪中發問,進而鑒賞評論。

閱讀免不了品味語言,對語言的品味常常要從細微處開始。如學生在閱讀余光中作品《沙田山居》時,筆者要求學生重點從語言運用入手發問,學生基本從關鍵句、修辭手法的運用和長短句的運用入手提問。學生在引導之下,就文章語言頗具特色的量詞的使用提問,從而領略了余光中作品語言的詩意色彩。

在訓練之初,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整體感知開始提問,找準閱讀基點,探尋思路。其實無論是大處入手,還是從細微之處入手,最重要的是找準閱讀的基點。

提問,看似簡單,其實有時問題不合適,同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因此,閱讀中的提問要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提問要注意問題的效度。別說學生,就是教師在發問時也可能出現一些無效問題,學生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這些問題對探究學習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引發壞習慣。要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就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追問。從提問的必要性來看,一個問題如果值得追問,就應當是“新的”?!疤釂枴庇纱司哂幸环N強烈的動詞含義:它敞開了一個使某些現象、經驗材料的意義得以生成、顯現以及理解的全新領域,先“是何”“如何”,而后“為何”“若何”,再解決問題向“由何”延伸。

在精讀的過程中,提問時,我們可以借鑒“英特爾”教育的提問藝術,先是中心問題,然后圍繞中心問題提出幾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在追問時要注意的是圍繞中心,注意問題之間的前后呼應,甚至應該在看似簡單的現象中去創設情境,探討“為何”“若何”。

其次,提問要注意問題的頻度。在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問題的多少決定了思維的次數,思維的次數愈多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也就越深入。在找準閱讀的基點之后,提問就要注意一個頻度問題了。

如閱讀《沙田山居》: “馬遠夏圭的長幅橫披,任風吹,任鷹飛,任渺渺之目舒展來回,而我……竟已有十八個月了,十八個月,也就是說,重九陶菊已經兩開,中秋的蘇月已經圓過兩次了?!睂W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①“竟”在這里可否刪去?三個“任”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②“重九陶菊”“中秋蘇月”與前面“十八個月”所表達的內容是一樣的,為什要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就文章開頭一句話學生就提出了相互關聯的四個問題。只要讀完全文,學生就自然會在上文找到“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在最后一段找到“湘云之后是楚煙,山長水遠……”很好地領悟文章那揮之不去的鄉愁所蘊涵的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仰慕之情。

再次,提問時要注意范圍的廣度。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除了就文言知識提問,還要對文章的內容、特色提問。如在讀韓非的《五蠹》時,就本文的論證方法進行提問,學生提出:“守株待兔給我們什么啟示?”“文中有言‘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世異則事異 ‘世異則備變,闡明了措施應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進,不能頑固守舊。這與現今我們所說的創新有相似之處。試說明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對當今的影響,并談談對你的啟示?!睂W生的提問注意了范圍的廣度,在討論探究的同時,筆者只從“由韓非的時代看法家哲學”“由法家哲學看現代社會”這樣的角度加以引導,拓展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提問只是探究性閱讀的初始階段,主動提問是縮短專家、書本、教師與學生間思維差距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應講究一定的策略。

其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發問意識,鼓勵學生主動提問,重視學生提問過程??梢酝ㄟ^活動培養學生的發問意識,對學生提出的膚淺的問題、古怪的問題應正確對待,盡量去找學生發問中的閃光點;對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的問題應加以引導;對太籠統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采用分解的方式將其具體化。記得班級中有一個男生不愛交語文作業,在讀《沙田山居》時他把問題交了上來,筆者在做課件時,將入選個性化問題的學生名字都標出來,他不僅回家很得意地將結果告訴了母親,而且后一次的《雅舍》閱讀訓練中,他積極地把問題交了上來??梢?,鼓勵學生提出個性化問題,有助于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

在閱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有位女生提出了個筆者教了多次未意識到的問題: “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边@句話中為什么用頓號?假

如“起推動作用”和“革命”是并列關系,就不該加“的”;假如是層遞性的定語就不該加頓號。這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爭論,大家從語法角度、標點的使用以及文章內容等三方面進行了探討,這個問題對理解這一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見,在閱讀中有了主動提問的意識,不僅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益,還能涉及到語言的其他層面。

其二,要讓學生拾級而上,掌握主動提問的方法。

教師在訓練方法上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正如《學記》中所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彼^由易漸難,就是讓學生從答案入手,先提容易解決的單個問題,再提較難解決的一組問題。提問可以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屬于初級階段,所提的問題學生只要參照學過的例題、例文就可以回答。第二級,屬于中級階段,所提問題并無現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過是現成“套子”的變化與翻新。第三級,則是高級階段,所提的問題不是簡單的依傍或變通,屬創造階段,所提問題要求學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無現成的方法可以參照)去創造性地解決。

最初的訓練過程,筆者認為可以參照課文單元重點,在指導閱讀的實踐中教給方法,允許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單個的、分散的。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再圍繞一個主題提問,進而讓學生從中找到提問的規律,教會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教師可從最初的教師統籌,到小組交流,合并“同類項”,再讀文章,注意個性化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做個性化解讀,從主動提問中體味學習的快樂。

提問訓練只是探究性閱讀的最初階段,在訓練過程中,筆者也常常會不自覺地自己提問,忽略讓學生主動提問。因此,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如何抓住實際,做到“不憤不啟,不俳不發”,還有待于在今后教學中進一步反思。

猜你喜歡
基點探究性筆者
老師,別走……
淺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