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年習俗大盤點(一)

2018-01-12 18:17許圣義許昌浩
烹調知識 2018年1期
關鍵詞:祭灶灶神灶王爺

許圣義+許昌浩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年,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早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根深蒂固,綿延不絕,韻味無窮。

民謠聲聲話春節

春節怎么過,大年如何樂?民俗又如何?通過民謠便可略知一二。

北京: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東: 臘八粥,熬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鍋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著弟弟扭一扭。

陜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兒捏餃兒;初一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河南南陽: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稻雞;二十八,貼花花(指貼對聯、窗花、年畫等);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

湖北年歌:二十三打土塵,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魚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讀y?。┕?。年初一,開門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p>

東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餃子。

春節過年習俗

◎祭灶

在豫西南地區,一進入農歷臘月,年味便一日濃過一日,到了臘月二十三,基本上就已經進入年關了,民間俗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下”。而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則正式掀開了春節過年的帷幕。

民諺曰:“二十三,祭灶關?!迸f俗農歷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祭灶的風俗在我國由來已久,早在周代已成習俗?!凹涝睢弊钤缃小凹o灶”,即紀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出現,人類才由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始過渡到吃熟食,喝開水的時代。所以上白天子,下至庶民,對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誠的。

【祭灶節的由來】

臘月二十三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灶神作為玉皇大帝下派到每一個家庭的監督員,臘月二十三這天,是他法定的述職日,年成的欠豐,人們的善惡,都是他平日網羅搜集的材料,去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所以,不管善惡人家,賄賂一下這位眼皮子底下的監督員,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儀式。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意義。

國內某些地區的人認為人間天上,路途遙遠,灶王爺不可能步行而去,他自然要有一個代步的工具,猶如現代官員少不得要配備一輛轎車一樣,他得有一匹馬,那馬就是一只被宰殺的公雞,為灶王爺備好馬,還要準備一些糖糕,老百姓出門,還要準備一些“盤纏”,何況灶王爺?吃了人家的嘴軟,有了這糖糕的作用,灶王爺自然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說這家人的壞話。于是乎灶王爺就忘了自己的職責,樂得“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了。這正是人們祭祀的真正意義——盼望著美好的生活和太平的世界。

還有一些地區在現今的臘月二十三雖已見不到祭灶的情景了,但民俗已把這一天作為“小年”,僅次于除夕的大年夜了,臘月二十三已經是“年”了,相對于除夕、春節,它是大幕啟開的日子,放鞭炮也是每家不可少的禮儀,作為近乎法定的食物,只留下了“火燒”和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王爺的嘴巴,希望他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王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閑話的灶王奶奶的嘴?;馃磮A圓的燒餅,這大概是祭灶時遺留下來的唯一習俗了。到了臘月二十三賣燒餅的成倍增長,買燒餅的摩肩接踵,這種生意頓時紅火起來。

如今,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灶不再多見,但是這圓圓的燒餅和灶糖還是遺留下一些祭灶的余味,讓人感念人類由生食到熟食的飲食習俗的變革與飛躍了。

【祭灶習俗】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極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灶神神祗相當于16開紙張大小,上部繪一座宮殿,書“廣德宮”;中間為神像,像下有五個小孩捧銅錢、元寶,寓“五子登科”“招財進寶”意;左右聯謂“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祭灶用凈茶(白開水)一盅,供“祭灶果”,尚有紙折神馬,焚香燃燭。祭畢,將舊的神祗和紙馬焚燒,謂“送灶”,祭灶果則由孩子分食。祭灶儀式結束后,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延至除夕夜,安貼新的神祗,稱“接灶”。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的嘴后,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弊?/p>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祭灶灶神灶王爺
祭灶節——二十三,糖瓜粘
灶王爺
門神想吃立夏飯
是是非非話灶神
灶王爺托夢
灶神爺
關東糖
祭灶神
敬灶王爺的傳說
鄉村祭灶年味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