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進課堂 研讀促發展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例談

2018-01-26 07:45夏艷瓊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28期
關鍵詞:三味書屋名著整本書

□ 夏艷瓊

呂叔湘先生說過,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梢娬n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分量。語文課堂中引入相關名著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背景,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拓展學生的語言學習,提升其思辨能力,使得教學更扎實,更有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魯迅”。四篇課文從各個角度介紹了魯迅當時的生活、魯迅的為人、魯迅所處的年代等。由于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現在的生活相差太遠,其中又有許多和年代相關的含義豐富的語言需要理解,筆者把魯迅名著引入課堂,展開單元整組教學,引導學生一邊學習課文,一邊閱讀名著,在名著的浸潤中體會、理解文本。教學的目標設定為通過前置閱讀、貫穿閱讀、回顧閱讀《朝花夕拾》《吶喊》這兩本書,了解課文陳述的時代背景,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言,進而深入學習課文,了解魯迅,發展閱讀能力。

一、以書浸書——名著前置閱讀,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第五單元的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其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成為學生“難啃的骨頭”。為此,筆者一改以前遇到“黑洞洞”“碰壁”等詞就進行背景補充,請學生生硬理解含義的做法,要求學生在課前一周就對《朝花夕拾》《吶喊》開展整本書閱讀。筆者每天抽出15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以下交流:(1)你們讀到哪一篇了?(2)哪個情節挺有意思的?對哪一個場景有點印象?……(3)哪個情節看不懂?和爸爸媽媽進行過交流嗎?

在一次“閑聊”中,一個學生說道:“老師,我看得懂那篇《父親的病》。里面的一些場景很有趣,比如兩個名醫的藥都很不好找。陳蓮河醫生的藥還要原配蟋蟀一對。雖然藥這么奇怪,但還是沒有醫好父親的病?!边@時馬上有學生回應:“對啊,這一篇里,那個衍太太在父親臨死前還拿一包灰塞在父親的拳頭里,干什么呀!后來看了注釋,發現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你看,他父親還是痛苦地去世了?!边@時,很多學生嚷道:“那個時候都是這樣的,這是封建迷信思想?!?/p>

學生喜歡讀淺顯易懂的作品,那是因為他們能很快進入作品的世界,感同身受,獲得閱讀體驗。學生之所以在課文學習中遇到這么多困難,是因為這樣的“節選”或者說這樣的“改編”,拉開了讀者與文本的距離。

名著進入課堂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整本書,文本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在整本書中都闡述得較為清楚,作品的情景感能讓學生快速接近文本,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書中既有課文的“原版”,還有補充的材料,因此整本名著的閱讀能讓學生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走進那個世紀、那個年代。這為更好地學習教材文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以書解書——名著貫穿閱讀,實現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在了解了整個單元文章的內容后,筆者請學生提出問題,經過整理,發現學生的疑惑多集中在“‘碰壁’‘黑洞洞’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文章說魯迅是和我們在一起的”“‘四角的天空’是指什么”“魯迅為什么是一個值得永久記住的人”,都是涉及當時年代的問題。那個年代與現在相差太遠,雖然學生已經閱讀了相關的名著作品,但對很多內容還是無法產生共情,自然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

對此,筆者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打開兩本名著進行翻閱,并嘗試引導學生在書本里找到釋疑解惑的蛛絲馬跡。

師:請同學們再去翻翻《朝花夕拾》和《吶喊》,書中的哪些情節讓你覺得和你產生的疑問有點相似?

生:看了《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兩位醫生的做法,我覺得當時的社會有很多地方是愚昧的。比如吃稀奇古怪的藥。

生:我從《范愛農》一文中看到,他作為一名進步人士在當時非常不得志,人生很凄苦。

生:我補充?!斗稅坜r》這篇文章中有好些進步人士。我媽媽說,這說明當時的社會處在變革時期。

生:《藥》這個故事中,一些老百姓很愚昧。我想不通他們怎么會吃“人血饅頭”。

師:是呀,同學們,正像大家看到的一樣,魯迅在當時也看到了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流露出棄醫從文的念頭,告別了藤野先生,告別了解剖學。因此他對范愛農這樣的人特別照顧與愛惜。

師:那么,同學們,帶著疑問,讓我們再讀魯迅作品。哪些內容幫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生:我感覺,我對“四角的天空”理解了一些。閏土那時生活在鄉下,身邊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兒。而魯迅是生活在紹興城里的,他的生活沒有鄉下的那么豐富。其實魯迅心里是很羨慕閏土的生活的。你看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百草園就是他玩耍的天地,后來進了三味書屋,連園子都去不了,要被先生叫回去讀書。所以這樣的生活應該就是指“四角的天空”。

生:我補充,在《社戲》這篇小說中,魯迅筆下的那個迅哥兒,其實就是小時候的他。你看他是很喜歡去外婆家的。還有,在《五猖會》中,魯迅是多么想去看五猖會啊,但父親叫他背書,只有背出了才能去。我覺得“四角的天空”就是指城里枯燥的生活,要讀背自己都不懂的書,沒有豐富的生活。

生:我也想說,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魯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回事,先生還很不高興??梢婔斞笇θ稌菽菢拥膶W習生活不怎么喜歡。而且在去三味書屋之前,魯迅對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都鄭重地做了告別,他是多么不舍!所以我覺得只能在書屋里讀書,沒有廣闊的玩耍天地,就是“四角的天空”。

只有閱讀整本書,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兩本魯迅名作進入課堂,作為“魯迅”這個單元學習的補充,能幫助學生還原當時的生活,了解事件發生的緣由,體會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進而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

斷章取義地理解文本,支離破碎地分析文本,是閱讀理解的大忌。單元教學中,把學生的一些難題放入整本書中,通過閱讀去找尋答案,得到的結果或許不如參考書里的那么準確,那么直接,但是學生能在這樣的閱讀中更加了解那個年代,了解魯迅。閱讀由淺入深,由粗糙到細致,學生在閱讀中思辨、玩味,體驗整個過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也便在這樣的閱讀體驗過程中一點點被突破。

三、以書促書——名著回顧閱讀,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內化

課上,筆者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通過閱讀魯迅的名作,初步了解了魯迅,也理解了課文中的一些難懂之處?!冻ㄏκ啊泛汀秴群啊?,一本是散文,一本是小說。你能否在這兩本書之間找到一些關聯?”學生頓時來了興致。他們翻閱兩本書,找聯系,尋共通,辨異處。

學生發現《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和《吶喊》中的《兔和貓》有著緊密的關系,明白為什么魯迅對貓總是不那么懷有好感;還發現《父親的病》與《藥》有著內在的關聯,前者為后者提供了借鑒;讀了《五猖會》,對《社戲》就更加懂了,也更加了解當時的風俗以及孩子們的生活。

名著引入閱讀教學,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突破理解上的難點。將兩本書聯系著看,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思辨能力。學生初步感受到散文與小說的異與同,嘗試擴大閱讀視野,拓展思維深度,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促進知識與能力的進一步內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讓名著走進課堂?!耙詴薄耙詴鈺薄耙詴贂钡恼n堂才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新天地!

猜你喜歡
三味書屋名著整本書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20年思辨式整本書主題閱讀1+2書單
三味書屋之“三味”
多元訓練 實現讀寫轉化——以部編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仿句為例
國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