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改,從“心”開始
——《掌聲》兩次公開教學有感

2018-01-26 07:45余燕玉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28期
關鍵詞:英子動作文本

□ 余燕玉

【過程回放】

縣小學語文低段教學賽課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焦急地等待關于上課內容的通知。

電話來了,上課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掌聲》。哈哈!我心里一陣竊喜。

我七年前剛進陽光小學時第一次上公開課,執教的就是這篇課文。當時學校教師給予我高度的評價,說設計時能抓住“掌聲”這一文眼,引導學生感悟掌聲前后英子的變化,并能通過朗讀、觀看宣傳片、寫一寫掌聲等教學環節,體會掌聲所蘊含的情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從而達到情感共鳴……而我當時也是上得心潮澎湃,覺得自己能夠撩撥學生的情感之弦,使他們在課堂上小手直舉,小臉通紅,兩眼發光,和我一起沉入文本中,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這次賽課上這篇課文,我應該會比別人有更好的基礎。為此,我暗自慶幸。

我把七年前的教學設計打印出來,分發給磨課組教師,讓他們提提建議,完善教案。沒想到他們看完后,這個說:“這個教學設計不行,學生都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為中心’體現得不夠?!蹦莻€說:“這個設計人文性、情感性很強,但是缺少對文章語言特色的感受,核心語用目標不明確?!绷硪粋€又講:“現在進行新課改,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改變。應該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薄澳愕脑O計是在教教材,只是在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牽著學生一步步進行感悟。學生看似沉入其中,很受感動,其實缺少自己獨特的體驗,真正學到的東西很少。教學并未形成閱讀策略?!薄罢n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內容和思想情感,但是也僅僅停留于此。對于作者是怎樣表達的,并沒有關注,即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薄蠹夷阋谎晕乙徽Z地說著。曾引以為豪的教學設計被他們批得體無完膚,我頓感失落。

原先的教學設計被“槍斃”了,那么這課到底該怎么上?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顯語文本體?如何將語言訓練與課文理解相結合,做到文道統一呢?大家一時又陷入了困境。這篇課文的情感性太強了,而語言卻樸實無華。突破點到底在哪兒?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離賽課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怎么辦?我一片茫然。

夜已經很深了,我和磨課組的教師一遍又一遍地讀著課文。突然,一位教師說:“第2、3自然段有很多關于人物動作的描寫,我們能否就此作為突破口……”“是的,是的!我還發現伴隨著這些動作發生變化的還有人物豐富的情感!”另一位教師接過話茬。

“動作變化、情感變化,動作變化、情感變化……”這兩個詞語在我腦海里不停地盤旋著。文中的英子沒有說過一句話,同學們也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是通過人物的一個個動作,我們卻感受到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對,就以這個為突破口。大家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于是就把核心語用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豐富的情感變化。

思路打開了,接下來的備課就順利多了。很快我們就敲定了初步的教學設計。

正式比賽了,教學過程如設想的那樣順利,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們成功了,大家興奮不已。

【反思】

興奮過后,再反觀七年前的那節課:以教師的“引”為主,牽得多了,自主少了;課堂密度大,內容多了,核心沒了;以情感為主線,人文多了,語用少了。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水平的學生,我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聚焦語用,目標走“心”

教學中,我始終謹記面對文本,要有語文意識,要透過語言的形式把握語言的內容,再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悟語言運用之妙,最終將其遷移內化于學生的語言活動之中。通過研讀文本,我們認為《掌聲》一課教學的重點在第2、3兩個自然段,細讀這兩部分內容,發現作者在寫作上最大的語言特色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豐富的情感變化。我們確立了“學會用動作來表達心情”這一語用目標?;谶@一目標,在感悟英子上臺前的內心活動時,教師沒有過多地進行指導,而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畫出英子的心情圖,并說出理由,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發現作者只通過動作描寫就寫出了英子的內心這一寫作特點。有了語言感悟,在言語實踐時,學生就學著也用動作來表達英子下臺時的心情。從效果來看,他們都能掌握這一方法。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手段的運用,都圍繞這一核心目標展開。課堂目標明確,板塊清晰,避免了煩瑣的分析,促進了學生閱讀策略的形成,從而提升了學習能力。

二、轉變方式,合作繪“心”

綜觀整堂課,我始終堅持“學為中心”這一理念,不再像第一次教學那樣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如課始的檢查預習、認識生字環節,第一次教學時教師把自認為難讀、易錯、難寫的詞語整理出來,組織學生學習。而這一次則是從學生預習時出現問題最多的句子入手,教學的內容來自于學生,目標更明確,效果也更好。而且字詞不再是單獨出現,而是結合具體語境,以句段的形式出現,符合隨文識字的理念。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型學習方式也是這一課的一個亮點。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在研讀有關英子下臺的句段時,教師讓學生學著運用從英子上臺這一自然段中學到的方法,合作學習這一部分,畫出心情圖,并體會英子的心情。學生通過自學有了思考后,再在組內交流,一次次地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每個學生都投入其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言意共生,回讀知“心”

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要從語言文字出發到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出發回到語言文字?!皬恼Z言文字出發到思想內容”是獲取文本信息的過程,即了解文本寫了什么;“從思想內容出發回到語言文字”是獲取傳播信息的方法、知識的過程,即明白文本是怎么寫的。本節課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知英子的內心變化后,并沒有到此為止,而是進一步深挖,讓學生說說是如何感受英子那矛盾復雜的情感的。學生再次沉入文本,發現是通過描述動作、神態的詞語感受到的。這時他們明白,原來表達內心情感并不一定要直接寫心情,一個個細微的動作也是心情的體現。這樣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言意共生,妙哉!

四、言語訓練,補白表“心”

學生是聽說讀寫的主體。他們正是在聽說讀寫的自主活動中不斷“自得”并成長起來的。因此,語文課不能脫離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指導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在引領學生感悟詞句的同時,教師把說的訓練,如“英子猶豫了,心想:如果我這么一搖一晃地走上去,( );但老師叫我,我不上去的話( )”穿插其中。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會英子內心的矛盾沖突,感悟當時她的痛苦。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聲感動的基礎。英子越是猶豫,說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幫助與鼓勵。教師還把寫的訓練安排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是學習閱讀的例子,也是學習習作的例子。課文中兩次出現“一搖一晃”這個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然而有著巨大的差別。教師引導學生:“第一次出現‘一搖一晃’時,課文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寫出了英子的緊張害怕,動作傳遞著英子內心深處的語言。那么下臺時英子的動作、神情又是怎樣的?”讓學生嘗試寫一寫。

同一篇課文,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見證了七年來我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前行的步伐,也見證了我在教改這條道路上的點滴進步。無論是教學的匠心,還是投入的用心、設計的慧心,都能緊緊圍繞“學為中心”這一核心理念。我想,教改之路從“心”開始,能使我贏得更多的掌聲!

猜你喜歡
英子動作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動作描寫要具體
獨臂作家之死
鉆石妙賊
巧計得綿羊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鮮花好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