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研究綜述

2018-01-27 12:16龐毓恩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學報體質定義

龐毓恩

在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逐漸受到關注,相關的研究也不斷涌現,尤其是教育學、心理學對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研究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對當前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把握體育弱勢群體研究態勢,提出現有研究的不足,對促進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研究

“弱勢群體”一詞最早由朱镕基總理2002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隨后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并引入到各個研究領域當中。弱勢群體引入到體育學科教學中也便有了“體育弱勢群體”一詞,關于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沒有專門的文獻研究,只是零散與其他研究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觀點如下所述:

1.1 生理功能層面定義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是指高校中一些身體患有疾病,肢體殘疾以及運動器官功能不全,導致運動能力低下的一個群體[1-6]。該定義的界定標準是生理功能,由于生理功能障礙導致的運動能力低下,我們可以理解為“單純生理性”體育弱勢群體。

1.2 生理功能、體質層面定義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是指患有身體功能性障礙、慢性疾病以及體質虛弱,在體育教學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7-10]。第二種觀點認為,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包含兩個內容,第一,身體患有疾病。第二,身體沒有疾病,但是由于家庭貧困、缺乏鍛煉等原因造成體質偏弱的學生。相較正常學生而言,這群同學往往不能完成教學目標或完成起來有較大困難。該定義在第一類定義的基礎上,對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進行了補充,使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更加廣泛,除了包含生理因素以外,還涉及營養、鍛煉因素,我們把該概念理解為由于生理因素和缺乏營養和鍛煉造成的運動能力低下。

1.3 生理功能、體質、體脂層面定義

體育弱勢群體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身體疾病、傷殘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參加體育活動或劇烈運動;第二種是由于體質與正常人比較處于劣勢狀態,如超重、肥胖、偏瘦、體質過差而無法完成體育教育目標和任務的學生稱為“體質弱勢學生”[11-12]。第三種定義在第二種定義的基礎上又加入體形因素,從疾病、體質、體脂三個方面對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進行了定義。相對前兩種定義而言,概念涵蓋范圍更加廣泛,也充分體現了體育教育的人性化。

1.4 體育成績、體重指數層面定義

體育弱勢群體主要是指體育成績未達標的學生群體[13-14]?!绑w質弱勢群體”應該包含一個充分條件和兩個基本標準,一個充分條件是指:身體患有疾病以及殘障人群;標準之一是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得分在59分以下,標準二是指體質指數即MBI <20 或≥26.5的人群,達到上述一個條件和兩個基本標準可被認為是“體質弱勢群體”[15]。以上兩種定義,對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提出了客觀的界定標準,在實際教學中易于操作,但僅僅以體育成績,體重指數來定義“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忽略質性方面的因素,難免顯得有點狹隘,也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提倡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關于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還未達成一致,但是學者們對體育弱勢群體概念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足以證明對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以上概念,較多的考慮體質方面的弱勢,忽視了心理層面的弱勢,比如那些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或排斥體育課的學生,根據動機——行為理論,缺乏動機,可能會導致行為不積極,這也可能是引起“體育弱勢”的原因之一。針對這部分學生,激發學習動機,改變體育觀念是關鍵。因此,界定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應考慮以下四個因素:①生理機能,②體形特殊群體(偏胖或偏瘦)③體質較差群體。④心理弱勢群體。從這四個方面界定體育弱勢群體較為合適。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定義: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是指高校當中患有身體疾病、體形特殊(偏胖或偏瘦)、體育成績不達標、心理排斥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群體。

2.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主要研究內容

2.1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現狀

李向東對陜西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四所學校的300名大學生弱勢群體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中,20.2%的人對體育非常感興趣,44.9%的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甚至感到厭惡[13]。這說明,將近有一半的弱勢學生對體育活動沒有興趣,甚至排斥和厭惡體育課。廖彥罡也對北京市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中,一多半是體質虛弱和肥胖的學生,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只有20%,大多數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也對班級的體育比賽表示不感興趣[4]。這與李向東的研究結果相吻合。這說明,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活動的參與現狀不容樂觀,對體育學習的態度比較消極。體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提高運動能力,這對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來說尤為重要,提高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的第一步。

2.2 影響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的主要因素

影響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生理機能水平、體育興趣與態度、身體形態和心理問題等。

許多大學生由于生理原因無法參與體育活動,這部分學生在體育弱勢群體中占多數,具體表現為:特殊疾病,身患殘疾和體質虛弱等,因此體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運動時,必然受其身體條件的限制[16]。針對這部分學生,許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并證明了這些項目的有效性[3]。雖有研究表明,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意識較高,也能對體育鍛煉有全面的認識[17]。但在實際運動中,大多數體育弱勢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甚至具有抵觸心理,興趣淡薄,積極性不高,是影響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18]。有研究表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不及格的學生當中有一部分是身體形態發育不協調,主要表現為:肥胖,矮小,豆芽型(身高較高,但體重較輕)[18],相較身體形態正常學生而言,這類學生往往不能完成教學目標或完成起來有較大困難。進一步分析影響體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還包括大學生的自卑心理,由于以上三個因素,體育弱勢群體的運動水平往往低于普通同學,在運動中因害怕被別人嘲笑,而表現出自卑、沮喪、焦慮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便不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傊?,影響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的因素,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內在因素。在制定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對策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2.3 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對策

促進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改變教學觀念,提高參與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我們通常采取的對策不是提供幫助,而是“免修”政策,這種消極的關懷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與當前世界各國倡導的全納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因此,當前開展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變人們不恰當的觀念和態度,消除任何形式的歧視[19]。(二)健全政策法規,保障弱勢群體體育參與的權利。體育法規定,學校應為弱勢群體組織體育活動,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弱勢群體身心健康的關愛和呵護[20]。盡管這些大學生弱勢群體在運動參與上存在一定困難,但也不能剝奪學生參與體育的權利。(三)完善場地和器材。沒有合適的場地與器械是體育弱勢群體很少參加身體鍛煉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引導和發展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行為,首先就要為他們創造合理的鍛煉環境,在更新高校體育設施、添置體育器材時,一定要考慮到體育弱勢群體的運動特征,盡可能增加他們的鍛煉興趣,提高他們的鍛煉積極性[21]。(四)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在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中,針對各種原因導致的“弱勢”以及由于“弱勢”引起的各種心理問題,體育教師要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能夠引導這部分學生參與到體育中來。當前,我國大多數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未開設特殊體育相關課程,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在體育教育專業中開設融合體育教育、特殊教育等課程[19]。以滿足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學習需求。

3. 研究展望

對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關注與扶持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也是和諧校園的時代訴求。在學校體育中,應該為運動弱勢學生提供更多的關懷和支持,尤其是心理援助。未來的研究將更加關注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心理需求,以心理需求為前提,進一步探索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運動參與體系。構建完善的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參與體系,是實現“平等、關懷和參與的重要途徑。

[1] 李秀華,劉 成.近年來我國體質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科研進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26(1):105-108.

[2] 徐國芳,王筱筱. 浙江省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現狀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4(5):35-36.

[3] 羅立平.42式太極拳對高校體育弱勢群體(大學生)健身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5):165-166.

[4] 廖彥罡.北京市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現狀的調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36:105-106.

[5] 毛偉勝,孫天明等.學生工作視野下高?!叭鮿萑后w”體育個性化教育問題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1):94-96.

[6] 黃忠興.浙江高校體育弱勢群體教學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4(34):197.

[7] 彭敏.試談體育教學與弱勢群體[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2(3):65-66.

[8] 徐家林,丁林濤等.影響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康復鍛煉的非身體因素及運動處方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3):61-63.

[9] 金龍泉,趙健等.對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的賞識教育方法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11(3):186-187.

[10] 馬行風.對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的賞識教育方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3(4):73-75.

[11] 李吉遠.相逢在體育場域,生命呵護下的大學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60-361.

[12] 蘇國英,辛鋒.山西省高校體質弱勢群體保健體育課開展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2015,36(1):134-136.

[13] 李向東.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存在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6,28(3):55-57.

[14] 司 磊,陶 麗.高職院校體育弱勢群體心理建設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2,:148-149.

[15] 劉 成,李秀華.體質弱勢群體與體育教學改革[J].北京體育學刊,2005,12(3):72-74.

[16] 楊春莉.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7(1):49-51.

[17] 范振國,王沛悅.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成因與對策[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 22(3):73-74.

[18] 貝迎九,沈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檢測不及格學生情況分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398-340.

[19] 王 健,曹 烴.融合共享:運動弱勢學生體育教育改革的時代訴求[J].體育科學,2014,34(3):39-45.

[20] 戴 俊.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運動參與體系的構建[J]職業時空,6(1):159-160.

[21] 楊春莉.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體育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7(1):50-51.

猜你喜歡
學報體質定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致敬學報40年
成功的定義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