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者VS侵入者:手機新聞攝影中的媒介倫理問題研究

2018-02-22 16:01羅一慧
西部廣播電視 2018年4期
關鍵詞:傳播者暴力倫理

羅一慧

新聞攝影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新聞的生產方式,更顛覆了人們理解和觀看世界的角度。視覺信息具有文字信息無可比擬的直觀性、生動性,將人們全方位卷入“讀圖時代”。然而,與傳統的新聞攝影一樣,手機新聞攝影也面臨著諸多倫理困境,這與其自身的技術特點、傳播方式不無關系。

1 手機新聞攝影與媒介倫理概述

1.1 媒介倫理的定義

倫理是指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以及人們與社會、國家的關系和行為的秩序規范。任何持續影響全社會的團體行為或專業行為都有其內在特殊的倫理要求。媒介倫理則是指新聞事業整體、新聞媒介實體和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價值取向、道德表現與日常行為。

1.2 媒介倫理的兩個維度

媒介倫理應當包含兩個維度:其一,新聞報道者與被報道者客體之間的倫理,指的是報道者應該對報道對象予以充分的尊重,并按照客觀、真實的原則對事實進行報道;其二,新聞報道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倫理,指的是傳播者應當采取恰當的方式、途徑對新聞作品進行傳播,如在傳播具有倫理爭議性的作品時,應當秉持“信息最大化,傷害最小化”的原則。

1.3 手機新聞攝影中的媒介倫理

具體到新聞攝影領域,內布拉斯加大學教授邁克·雷茲曾說:“新聞攝影倫理道德的考慮即攝影記者和新聞媒介擁有憲法予于的權利去拍攝和發表照片,但我們會這樣做嗎?”當手機成為新聞攝影的新工具時,我們其實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問題。手機新聞攝影的主體將不僅局限于專業的記者和媒介機構,而要把普通的公民記者乃至新聞的再傳播者納入我們上述的兩個倫理維度中去考量。

2 手機新聞攝影中的倫理失范及其原因

2.1 視覺暴力泛濫

從古代戲劇中需要“凝神觀賞”的儀式化暴力,到現今大眾媒體中追求“震驚效果”的纖毫畢現的暴力,對暴力的消費似乎一直根植于人性之中。手機新聞攝影中的視覺暴力,最常見的是對血腥、死亡、恐怖影像的傳播。

除了媒體之間為了博眼球、搶流量而進行的惡性競爭以外,手機新聞攝影滋生視覺暴力還有其特定的原因。首先是技術原因,由于手機傳播速度迅速,傳播內容豐富,致使海量的視覺暴力信息能在極短時間內得到擴散。社交網絡的連接更是增強了暴力信息的傳播力度,簡單的轉發、分享,就足以在人群中形成病毒式傳播。其次是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濫用。人們在傳播暴力信息時,常常用“真實性”原則來做幌子,強調媒體應當完整地呈現新聞場景。例如,近年來在微博、貼吧等社會化媒體上常有“惡少行徑”和“校園暴力”等圖片及視頻,不少人認為這種行為有助于輿論聚焦,卻忽視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以“抨擊暴力”之名行“消費暴力”之實。

2.2 虛假新聞頻現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關于新聞真實性的討探,一直是新聞傳播領域的顯性話題。在傳統的新聞攝影中,往往存在著擺拍等造假行為。相對文字新聞而言,影像新聞因為其直觀可感,滲透性強,往往能獲得受眾更多的信任。然而,虛假的圖片新聞也具有更強的誤導性,對新聞原則和公信力的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

手機新聞攝影的失實比傳統新聞攝影更為普遍,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手機編輯更為便捷。伴隨著手機攝影的發展,一些功能強大、操作簡單的修圖APP也逐漸普及。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對圖片進行裁剪和編輯,造假成本極為低廉。有的圖片雖然不是傳播者有意造假,但也可能引發爭議。其二,傳播者的媒介素養缺失。手機新聞攝影中有大量的“公民記者”,他們往往只是把看到的場景記錄下來發布到網上,缺少對新聞倫理的考量,也沒有相關的職業道德約束。更有甚者,為了博取關注,故意制造、傳播虛假新聞。

2.3 隱私權的侵犯

由于每個人都被迫出鏡,手機攝影對公民隱私權的侵犯屢見不鮮。例如,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之后,網絡上流傳著大量的用手機拍攝的現場圖片。在騰訊網發布的網友所拍攝的圖片中,接近三分之一的照片有侵犯隱私的行為,穿睡衣背孩子的女性,只用一條被子遮身的男女,還有在外面躲避地震的只穿內衣的男性……傳統的新聞攝影往往會給受眾“長槍短炮”式的壓迫感,從而引起受眾警惕。相較而言,手機更具有隱蔽性,拍攝過程也更獨立、自主,甚至可以采用前置攝像頭調整角度進行偷拍。被拍攝的對象常常無法意識到攝影設備的存在,被侵犯了隱私權和肖像權之后也難以找到責任主體。侵權成本低,維權又困難,致使手機新聞攝影中的隱私權一直處于灰色地帶。

3 手機新聞攝影的倫理構建

3.1 提升全民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包括選擇、使用和理解媒介等多方面的能力。喻國明曾說:“人人都可以參與新聞的傳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職業道德,也難保證每個人都受到過新聞專業的嚴格訓練,通過他們所傳播的信息,很難說是真正新聞還是無知之見?!彼?,構建媒介倫理應當從觀念層面入手,非專業的傳播者要對新聞價值、新聞倫理有基本的認知,清楚什么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以何種形式進行傳播,以及傳播將給被拍攝者和受眾造成的影響。受眾在接受新聞圖片時,也應持有批判的眼光,正確地解讀和傳播信息。

3.2 強化新聞圖片專業把關

把關人的缺失是造成手機新聞攝影倫理失范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的新聞攝影,從拍攝、編輯到發布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流程。而普通用戶用手機拍攝和上傳新聞圖片往往不受監管,沒有道德約束,極易造成有意或無意的媒介倫理失范。在手機新聞攝影的環節中加入專業的把關人,實現UGC和PCG的協同生產,能有效促進手機新聞傳播的良性發展。專業把關人可以由內容發布平臺來擔任,追究新聞圖片的來源真實性,設置圖片編輯處理的限度,對有爭議的圖片配以專業的文字解說,并及時篩選、濾掉不良信息。

3.3 完善我國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善的新聞法律法規,關于新聞攝影道德倫理困境的探討和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完善新聞攝影的法律法規,首先要從立法做起,填補法律空白,使新聞攝影的規范有法可依。其次要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嚴厲打擊惡意制造、傳播違規新聞圖片的行為。同時建立健全相關監管機制,對有違媒介倫理的現象實行監管問責制,確保監管的有效性,讓普通公眾和專業人士都能合理規范地使用手機攝影工具。

4 結語

手機新聞攝影是移動“互聯網+公民新聞”的產物,大眾在新聞傳播中逐漸擔任起記錄者和見證者的角色。手機攝影不僅改變了傳統攝影的傳播格局、傳播方式,也帶來了新的倫理問題。規避倫理失范,對公民新聞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良性運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肖勇.新聞攝影的平民化趨勢[J].傳媒觀察,2007(6):52-53.

[2]姜瓔芳.淺談新聞攝影與倫理沖突[J].法制與社會, 2010(9):282-283.

[3]Walter Benjamin. Illuminations[M].Los Angeles: Fontana Press,1992.

[4]金羊網.手機人[EB/OL].(2007-01-22)[2018-02-05].http://www.ycwb.com/big5/xkb/2007-01/22/content_1359141.htm.

猜你喜歡
傳播者暴力倫理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反性別暴力
“暴力”女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引導者 傳播者 擔當者——新年寄語《人大建設》
讓我們都成為直銷正能量的傳播者
暴力云與送子鸛
向暴力宣戰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